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锡林针布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8:08: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羊绒分梳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锡林针布。


背景技术:

2.针布广泛应用于锡林、刺辊、道夫、分梳辊等梳理部件。针布在长期梳理过程中,齿尖穿刺梳理纤维,与纤维相互摩擦产生磨损现象。针齿在对纤维梳理的过程中,沿针齿运动的方向针齿的一侧会刺入纤维内部,与纤维产生相互摩擦作用,其与纤维产生相互作用的边(或面)称为工作边(或工作面)。针齿的工作边形状一般是由直线段与凹形弧底圆段相接而成,其中直线段与凹形弧底圆段相接的点称为工作边第二点(实际在针齿上,工作边第二点不是指针齿上具体的某一点,而是指针齿工作面直线段和凹形弧底圆段相交处。当针齿工作边与纤维相互摩擦产生作用力时,纤维沿着工作边由齿尖向针齿底部滑动,在滑动过程中,纤维会对针齿工作边产生磨损,其中对工作边第二点的磨损尤其严重,因此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当工作边第二点由于磨损而产生豁口等现象后,针布对纤维的梳理能力大大减弱,同时导致纤维梳理质量恶化,极大的影响了针布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企业的生产负担。另外,现有分梳设备采用的针布在分梳毛粗、毛长的羊绒纤维时去粗、去杂效率低,导致分梳遍数增加,一般需要分梳多遍才能达标,纤维损伤严重,去粗、去杂效率低,使用周期短,耐磨度差,所以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锡林针布,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羊绒分梳用锡林针布结构不合理,工作过程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对毛粗、毛长的纤维分梳,去粗、去杂效率低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锡林针布,包括锡林针布本体、分布在锡林针布本体上的多个分梳齿,其中每个分梳齿均包括齿前部、齿背部以及与锡林针布本体连接的齿根部,相邻的两个分梳齿之间前一个分梳齿的齿背部与后一个分梳齿的齿前部之间通过一段斜线部过渡连接,每个分梳齿的齿前部和齿背部在上端相交在一起形成锥形尖端,所述齿前部下端与斜线部一端通过圆弧光滑过度连接,所述斜线部另一端与齿背部下端通过圆弧光滑过度连接,所述锡林针布本体上面设置多个导向孔,所述分梳齿底部固定多个与所述导向孔相对应的朝下的导向柱,所述分梳齿通过所述导向柱插入所述导向孔内沿竖向滑动配合,所述导向孔内设置弹簧,所述弹簧下端与所述导向孔底部连接固定,所述弹簧上端与所述导向柱下端连接固定,相邻的两个分梳齿之间前一个分梳齿与后一个分梳齿之间的齿槽内设置内衬垫片。
6.进一步地,所述内衬垫片包括外衬面和内衬面,所述内衬垫片的外衬面与所述齿槽形状相适配,所述内衬垫片通过其外衬面贴合所述齿槽底面及侧面通过螺钉与所述齿槽底部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内衬垫片为u型薄片状。
8.进一步地,所述分梳齿底部设置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螺纹固定在所述锡林针布本体上设置的螺纹孔内,所述调节螺杆上端抵靠在所述分梳齿底部,所述调节螺杆下端从所述锡林针布本体底部设置的凹槽内伸出。
9.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分梳齿之间的齿距a为2~2.2mm。
10.进一步地,所述分梳齿与锡林针布本体的总高h为2.8mm。
11.进一步地,所述齿前部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80~82度。
12.进一步地,所述分梳齿顶部到齿根部的总高h1,则h1为1~1.2mm。
13.进一步地,所述斜线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β为11~13度。
14.进一步地,所述齿背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γ,γ为35~37度。
15.进一步地,所述斜线部的长度为0.18~0.2mm。
16.进一步地,各所述分梳齿的针尖部材质为高碳合金钢。
1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8.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螺杆调节针布分梳齿的高度,优化分梳齿在针布上的倾斜角度、分梳齿在针布上的分布密度,可有效减少锡林分梳毛粗、毛长的套子绒的分梳遍数,采用增大锡林工作角和增大齿隙,增加齿间容量,使针布有较好的抓取、转移纤维的能力,稳定性好,具有减少纤维损伤,提高自清功能的作用,采用内衬垫片可替代分梳齿优先承受磨损,防止分梳齿直接磨损,拆卸更换方便,提升了分梳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羊绒分梳锡林针布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锡林针布本体,11-导向孔,12-齿槽,13-凹槽,2-分梳齿,21-齿前部,22-齿背部,23-齿根部,24-斜线部,201-导向柱,3-弹簧,4-内衬垫片,41-外衬面,42-内衬面,5-螺钉,6-调节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下描述内容:
22.请参见附图1,一种锡林针布,包括锡林针布本体1、分布在锡林针布本体1上的多个分梳齿2,其中每个分梳齿2均包括齿前部21、齿背部22以及与锡林针布本体1连接的齿根部23,相邻的两个分梳齿2之间前一个分梳齿2的齿背部22与后一个分梳齿2的齿前部21之间通过一段斜线部24过渡连接,每个分梳齿2的齿前部21和齿背部22在上端相交在一起形成锥形尖端,所述齿前部21下端与斜线部24一端通过圆弧光滑过度连接,所述斜线部24另一端与齿背部22下端通过圆弧光滑过度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即兼顾了容纳较粗、较长的纤维的量,避免纤维搓揉,保护纤维,又能在梳理过程中,通过斜底角的结构,对羊绒纤维实现高质量的梳理。
23.所述锡林针布本体1上面设置多个导向孔11,所述分梳齿2底部固定多个与所述导向孔11相对应的朝下的导向柱201,所述分梳齿2通过所述导向柱201插入所述导向孔11内沿竖向滑动配合,所述导向孔11内设置弹簧3,所述弹簧3下端与所述导向孔11底部连接固定,所述弹簧3上端与所述导向柱201下端连接固定,相邻的两个分梳齿2之间前一个分梳齿
2与后一个分梳齿2之间的齿槽12内设置内衬垫片4,分梳齿2采用导向柱201通过弹簧3与锡林针布本体1弹性连接,实现了分梳齿2柔性分梳纤维,减小对羊绒纤维的损伤。所述内衬垫片4包括外衬面41和内衬面42,所述外衬面41和内衬面42均为形状相同的弧面,所述内衬垫片4的外衬面41与所述齿槽12形状相适配,所述内衬垫片4通过其外衬面41贴合所述齿槽12底面及侧面通过螺钉5与所述齿槽12底部固定连接,内衬垫片可替代分梳齿优先承受磨损,防止分梳齿直接磨损,更换方便。所述内衬垫片4为u型薄片状,冲压制成,材质为耐磨硬合金钢。
24.所述分梳齿2底部设置调节螺杆6,所述调节螺杆6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锡林针布本体1上设置的螺纹孔内,所述调节螺杆6上端抵靠在所述分梳齿2底部,所述调节螺杆6下端从所述锡林针布本体1底部设置的凹槽13内伸出,实现了分梳齿2的高度可以调节,参见附图1。
25.具体地,将锡林针布的相邻两个分梳齿2之间的齿距a设置为2mm;所述分梳齿2顶部到齿根部23的总高h1设置为1mm;所述分梳齿2与锡林针布本体1的总高h设置为2.8mm;所述齿前部21与水平面的夹角α设置为80度;所述斜线部24与水平面的夹角β设置为11度;所述齿背部22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35度;所述斜线部24的长度设置为0.18mm。
26.实施例2:
27.请参见附图1,一种锡林针布,包括锡林针布本体1、分布在锡林针布本体1上的多个分梳齿2,其中每个分梳齿2均包括齿前部21、齿背部22以及与锡林针布本体1连接的齿根部23,相邻的两个分梳齿2之间前一个分梳齿2的齿背部22与后一个分梳齿2的齿前部21之间通过一段斜线部24过渡连接,每个分梳齿2的齿前部21和齿背部22在上端相交在一起形成锥形尖端,所述齿前部21下端与斜线部24一端通过圆弧光滑过度连接,所述斜线部24另一端与齿背部22下端通过圆弧光滑过度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即兼顾了容纳较粗、较长的纤维的量,避免纤维搓揉,保护纤维,又能在梳理过程中,通过斜底角的结构,对羊绒纤维实现高质量的梳理。
28.所述锡林针布本体1上面设置多个导向孔11,所述分梳齿2底部固定多个与所述导向孔11相对应的朝下的导向柱201,所述分梳齿2通过所述导向柱201插入所述导向孔11内沿竖向滑动配合,所述导向孔11内设置弹簧3,所述弹簧3下端与所述导向孔11底部连接固定,所述弹簧3上端与所述导向柱201下端连接固定,相邻的两个分梳齿2之间前一个分梳齿2与后一个分梳齿2之间的齿槽12内设置内衬垫片4,分梳齿2采用导向柱201通过弹簧3与锡林针布本体1弹性连接,实现了分梳齿2柔性分梳纤维,减小对羊绒纤维的损伤。所述内衬垫片4包括外衬面41和内衬面42,所述外衬面41和内衬面42均为形状相同的弧面,所述内衬垫片4的外衬面41与所述齿槽12形状相适配,所述内衬垫片4通过其外衬面41贴合所述齿槽12底面及侧面通过螺钉5与所述齿槽12底部固定连接,内衬垫片可替代分梳齿优先承受磨损,防止分梳齿直接磨损,更换方便。所述内衬垫片4为u型薄片状,冲压制成,材质为耐磨硬合金钢。
29.所述分梳齿2底部设置调节螺杆6,所述调节螺杆6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锡林针布本体1上设置的螺纹孔内,所述调节螺杆6上端抵靠在所述分梳齿2底部,所述调节螺杆6下端从所述锡林针布本体1底部设置的凹槽13内伸出,实现了分梳齿2的高度可以调节,参见附图1。
30.具体地,相邻两个分梳齿2之间的齿距a设置为2.1mm;所述分梳齿2顶部到齿根部23的总高h1设置为1.1mm;所述分梳齿2与锡林针布本体1的总高h设置为2.8mm;所述齿前部21与水平面的夹角α设置为81度;所述斜线部24与水平面的夹角β设置为12度;所述齿背部22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36度;所述斜线部24的长度设置为0.19mm。
31.实施例3:
32.请参见附图1,一种锡林针布,包括锡林针布本体1、分布在锡林针布本体1上的多个分梳齿2,其中每个分梳齿2均包括齿前部21、齿背部22以及与锡林针布本体1连接的齿根部23,相邻的两个分梳齿2之间前一个分梳齿2的齿背部22与后一个分梳齿2的齿前部21之间通过一段斜线部24过渡连接,每个分梳齿2的齿前部21和齿背部22在上端相交在一起形成锥形尖端,所述齿前部21下端与斜线部24一端通过圆弧光滑过度连接,所述斜线部24另一端与齿背部22下端通过圆弧光滑过度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即兼顾了容纳较粗、较长的纤维的量,避免纤维搓揉,保护纤维,又能在梳理过程中,通过斜底角的结构,对羊绒纤维实现高质量的梳理。
33.所述锡林针布本体1上面设置多个导向孔11,所述分梳齿2底部固定多个与所述导向孔11相对应的朝下的导向柱201,所述分梳齿2通过所述导向柱201插入所述导向孔11内沿竖向滑动配合,所述导向孔11内设置弹簧3,所述弹簧3下端与所述导向孔11底部连接固定,所述弹簧3上端与所述导向柱201下端连接固定,相邻的两个分梳齿2之间前一个分梳齿2与后一个分梳齿2之间的齿槽12内设置内衬垫片4,分梳齿2采用导向柱201通过弹簧3与锡林针布本体1弹性连接,实现了分梳齿2柔性分梳纤维,减小对羊绒纤维的损伤。所述内衬垫片4包括外衬面41和内衬面42,所述外衬面41和内衬面42均为形状相同的弧面,所述内衬垫片4的外衬面41与所述齿槽12形状相适配,所述内衬垫片4通过其外衬面41贴合所述齿槽12底面及侧面通过螺钉5与所述齿槽12底部固定连接,内衬垫片可替代分梳齿优先承受磨损,防止分梳齿直接磨损,更换方便。所述内衬垫片4为u型薄片状,冲压制成,材质为耐磨硬合金钢。
34.所述分梳齿2底部设置调节螺杆6,所述调节螺杆6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锡林针布本体1上设置的螺纹孔内,所述调节螺杆6上端抵靠在所述分梳齿2底部,所述调节螺杆6下端从所述锡林针布本体1底部设置的凹槽13内伸出,实现了分梳齿2的高度可以调节,参见附图1。
35.具体地,相邻两个分梳齿2之间的齿距a设置为2.2mm;所述分梳齿2顶部到齿根部23的总高h1设置为1.2mm;所述分梳齿2与锡林针布本体1的总高h设置为2.8mm;所述齿前部21与水平面的夹角α设置为82度;所述斜线部24与水平面的夹角β设置为13度;所述齿背部22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37度;所述斜线部24的长度设置为0.2mm。
36.各所述分梳齿2的针尖部材质为高碳合金钢,可有效增加针尖部的耐磨程度,增加分梳齿2的使用寿命。
37.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针布包裹在锡林的滚筒上,锡林的滚筒直径尺寸设置为1100mm,锡林转数比设置在170转到260转之间,与刺辊、固定盖板、活动盖板、道夫等分梳部件相互作用进行分梳,实时排杂,完成充分转移羊绒纤维的任务。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
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