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蛋白液和鱼油混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7:15: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蛋白液和鱼油混合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淡水鱼资源丰富,鱼的头部、腹部、内脏等下脚料中含有大量的鱼油,而鱼油中富含人体所必需的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提高视力和健脑益智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鱼油本身具有鱼腥味,不溶于水,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遇氧、光、热后极易氧化酸败,将鱼油微胶囊化不仅能隔离环境中的氧、光、热,抑制鱼油氧化,延长货架期,而且便于鱼油的使用、运输、贮藏,还确保了鱼油的保健功能不丧失,有利于开发新型产品。将蛋白液和鱼油混合后,再添加其它配料,能够制备淀粉酯等新型的健康食品。
3.例如我国专利(公告号:cn107484985b;公告日:20200110)公开了一种自乳化鱼油微胶囊及其生产工艺其以低粘度的osa淀粉酯和麦芽糊精为复合壁膜材料,以鱼油为芯材制备得到自乳化鱼油微胶囊;对复合壁膜材料的组成及微胶囊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复合壁膜材料的基础上,对鱼油进行包埋,通过适当的喷雾干燥工艺得到一种自乳化鱼油微胶囊。
4.上述专利文献只公开了自乳化鱼油微胶囊及其生产工艺,没有公开相关的设备。传统的食品混合搅拌装置往往搅拌不够彻底均匀,且不适合蛋白液和鱼油等粘稠性较大的物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蛋白液和鱼油混合搅拌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优化搅拌装置对蛋白液和鱼油的混合搅拌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蛋白液和鱼油混合搅拌装置,包括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一,所述筒体的顶板上设置有进料口二,所述筒体的底板设置有出料口一和出料口二,所述出料口二和进料口二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筒体顶板的中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嵌设有超声振荡器,所述筒体内设置有竖直的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设置有搅拌棒一,所述电机输出轴转动穿过所述筒体的顶板且与所述主动轴的顶端固连,所述主动轴底端转动穿过所述筒体的底板,所述筒体内位于所述主动轴两侧还设置有两个竖直的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上设置有与所述搅拌棒一配合的搅拌棒二,所述从动轴上下两端分别转动穿过所述筒体的顶板和底板,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的底端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所述筒体下侧还设置有u形的底座,所述筒体的下端插设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筒体的底板和底座之间形成间隔空间,所述联动机构、出料口一和出料口二位于所述间隔空间中,所述底座上与所述筒体接触的位置嵌设有发热板。
8.其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本装置时,将待搅拌的鱼油和蛋白液从筒体上的进料口一倒入筒体内,位于筒体下侧底座上的发热板对筒体进行加热,从而对筒体内的鱼油进行加热,鱼油受热融化。筒体顶板上的电机带动筒体内的主动轴转动,主动轴通过联动机构带动从动轴转动,主动轴上的搅拌棒一和从动轴上的搅拌棒二对桶体内的鱼油和蛋白液进行搅拌,在搅拌棒一和搅拌棒二工作过程中,筒体侧壁上的超声振荡器也对筒体内的鱼油进行振荡,帮助搅拌棒一和搅拌棒二对鱼油和蛋白液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筒体内的鱼油和蛋白液混合物通过筒体底板上的出料口二流出,并且通过管道和筒体顶板上的入料口二再次进入筒体内,反复进行多次搅拌,直至搅拌完成后,鱼油和蛋白液混合物通过筒体底板上的出料口一排出。本蛋白液和鱼油混合搅拌装置中主动轮上的搅拌棒一和从动轮上的搅拌棒二配合工作,对鱼油和蛋白液的搅拌效率高。本蛋白液和鱼油混合搅拌装置中还设置有发热板和超声振荡器,发热板对鱼油进行加热融化,降低鱼油的搅拌难度;在对鱼油进行搅拌的过程中,超声振荡器能够融化固体状的鱼油块,辅助搅拌棒一和搅拌棒二对鱼油进行更充分的搅拌。本蛋白液和鱼油混合搅拌装置中筒体内的鱼油和蛋白液混合物能够通过管道反复流出和流入筒体,从而对鱼油和蛋白液进行反复搅拌,有效优化了搅拌效果。
9.在上述的蛋白液和鱼油混合搅拌装置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两个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固连在所述主动轴的底端,两个所述从动齿轮分别固连在两个所述从动轴的底端,所述主动齿轮和两个从动齿轮相互啮合。主动轴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从动轴转动。
10.在上述的蛋白液和鱼油混合搅拌装置中,所述搅拌棒一和搅拌棒二均有若干个且水平设置,所述搅拌棒一和搅拌棒二均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交错设置,所述搅拌棒一的长度为所述搅拌棒二长度的2倍。搅拌棒一和搅拌棒二交错设置且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两者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优化了两者的工作效果。
11.在上述的蛋白液和鱼油混合搅拌装置中,所述电机为调速电机。电机的转动速度能够调整,从而使主动轴和从动轴的转速能够调整,便于搅拌棒一和搅拌棒二搅拌不同粘稠度的鱼油。
12.在上述的蛋白液和鱼油混合搅拌装置中,所述出料口一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手动阀。电磁阀控制筒体内的鱼油和蛋白液混合物流出。手动阀打开,筒体内的鱼油和蛋白液通过管道不断流出和流入筒体,使得鱼油和蛋白液得到反复搅拌;手动阀关闭,筒体内的鱼油和蛋白液不再反复被搅拌。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4.1、本搅拌装置中的主动轴和从动轴实现了联动,主动轴上的搅拌棒一和从动轴上的搅拌棒二也实现了相互配合工作,因此本蛋白液和鱼油混合搅拌装置的搅拌效率高。
15.2、本搅拌装置中设置有发热板和超声振荡器,能够有效辅助搅拌棒一和搅拌棒二对鱼油进行搅拌,优化了搅拌效果。
16.3、本蛋白液和鱼油混合搅拌装置中的电机的转速能够调整,便于搅拌不同粘稠度的鱼油。
17.4、本蛋白液和鱼油混合搅拌装置中的管道连通出料口二和进料口二,实现了对筒体内的鱼油和蛋白液进行反复搅拌,也优化了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蛋白液和鱼油混合搅拌装置的剖视图。
19.图中,1、筒体;1a、进料口一;1b、进料口二;1c、出料口一;1d、出料口二;2、电机;3、管道;4、超声振荡器;5、主动轴;6、搅拌棒一;7、从动轴;8、搅拌棒二;9、联动机构;9a、主动齿轮;9b、从动齿轮;10、底座;11、间隔空间;12、发热板;13、电磁阀;14、手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1.如图1所示,本蛋白液和鱼油混合搅拌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一1a,筒体1的顶板上设置有进料口二1b,筒体1的底板设置有出料口一1c和出料口二1d,出料口一1c上设置有电磁阀13,出料口二1d和进料口二1b通过管道3连接,管道3上设置有手动阀14;筒体1顶板的中部设置有转速可调节的电机2,筒体1的侧壁上嵌设有超声振荡器4,筒体1内设置有竖直的主动轴5,主动轴5上设置有搅拌棒一6,电机2输出轴转动穿过筒体1的顶板且与主动轴5的顶端固连,主动轴5底端转动穿过筒体1的底板,筒体1内位于主动轴5两侧还设置有两个竖直的从动轴7,从动轴7上设置有与搅拌棒一6配合的搅拌棒二8,从动轴7上下两端分别转动穿过筒体1的顶板和底板,主动轴5和从动轴7的底端通过联动机构9连接;筒体1下侧还设置有u形的底座10,筒体1的下端插设在底座10上且筒体1的底板和底座10之间形成间隔空间11,联动机构9、出料口一1c和出料口二1d位于间隔空间11中,底座10上与筒体1接触的位置嵌设有发热板12。
22.将待搅拌的鱼油和蛋白液通过入料口一1a倒入筒体1内,打开发热板12,发热板12融化筒体1内的鱼油,驱动电机2并调整其转速,电机2带动主动轴5转动,主动轴5通过联动机构9带动从动轴7转动,搅拌棒一6和搅拌棒二8对鱼油和蛋白液进行搅拌,超声振荡器4对鱼油和蛋白液进行振荡,打开手动阀14,鱼油和蛋白液通过出料口二1d流出筒体1后,又通过管道3和进料口二1b进入筒体1内,鱼油和蛋白液被反复搅拌,搅拌完成后,关闭手动阀14,打开电磁阀13,鱼油和蛋白液通过出料口一1c流出。本蛋白液和鱼油混合搅拌装置搅拌效率高,搅拌效果好。
23.进一步的,联动机构9包括主动齿轮9a和两个从动齿轮9b,主动齿轮9a固连在主动轴5的底端,两个从动齿轮9b分别固连在两个从动轴7的底端,主动齿轮9a和两个从动齿轮9b相互啮合。主动轴5带动主动齿轮9a转动,主动齿轮9a带动从动齿轮9b转动,从动齿轮9b带动从动轴7转动。
24.进一步的,搅拌棒一6和搅拌棒二8均有若干个且水平设置,搅拌棒一6和搅拌棒二8均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交错设置,搅拌棒一6的长度为搅拌棒二8长度的2倍。搅拌棒一6和搅拌棒二8交错设置且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两者的工作效率,优化了两者的工作效果。
2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26.尽管本文较多的使用了1、筒体;1a、进料口一;1b、进料口二;1c、出料口一;1d、出料口二;2、电机;3、管道;4、超声振荡器;5、主动轴;6、搅拌棒一;7、从动轴;8、搅拌棒二;9、
联动机构;9a、主动齿轮;9b、从动齿轮;10、底座;11、间隔空间;12、发热板;13、电磁阀;14、手动阀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相违背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