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摄像头模组的固定治具及畸变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6:57: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模组的测试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的固定治具及畸变测试治具。


背景技术:

2.摄像头模组的畸变实际上是光学透镜固有的透视失真的总称,这种失真对于摄像头模组的成像质量非常不利。影响摄像头模组畸变的因素有很多,从生产的设备、采用的原材料以及具体实施的制造和装配工艺等都与摄像头模组产生畸变的程度息息相关。虽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改善摄像头模组的畸变,但实际上畸变是无法完全消除的。为了控制摄像头模组的畸变,确保摄像头模组能达到质量的要求,每个摄像头模组在完成组装后都需要单独进行畸变测试,以便及时排除存在质量问题的摄像头模组。为了适应生产,连续快速地对大批量的摄像头模组进行检测,用于畸变测试的治具需具备接线状态下能固定且能快速装拆的功能。
3.现有技术的畸变测试治具存在结构复杂,安装步骤繁琐,结构稳定性差且无法固定连接线缆的摄像头模组等问题。现有治具一方面由于结构复杂导致整体的结构性差,在需要频繁更换待测摄像头模组的过程中,畸变测试治具的各项参数容易发生变化,需要频繁调节和修正,大大影响了测试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现有治具安装固定摄像头模组的步骤繁琐,导致摄像头模组的装拆速度缓慢,无法适应生产上的需要。现有技术需要一种满足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简单稳定,适应性强,而且装拆方便的畸变测试治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的固定治具,用于解决现有畸变测试治具装拆速度慢和无法带线检测的问题;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畸变测试治具,用于解决现有畸变测试治具结构复杂,调节维度不足和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摄像头模组的固定治具,包括调节底座、水平限位件和下压限位件;所述调节底座用于承托摄像头模组;所述水平限位件设置在调节底座的上表面,用于固定摄像头模组的水平位置,所述水平限位件的高度小于摄像头模组,所述下压限位件为设置在摄像头模组上方的配重块,所述下压限位件使摄像头模组贴合调节底座。
6.水平限位件使摄像头模组无法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调节底座与下压限位件的组合使摄像头模组在竖直方向处于固定的位置。三者的配合下实现了摄像头模组的位置被完全固定。下压限位件通过自身的重力对摄像头模组施压,使摄像头模组完全贴合在调节底座的上表面,以确保摄像头模组自身的水平度。下压限位件的底部具有配合面,摄像头模组的顶部具有接触面,下压限位件与摄像头模组装配时,配合面和接触面相连。
7.所述水平限位件的高度小于摄像头模组,一方面保证了下压限位件无论是否大于
水平限位件能容纳的尺寸都能避免水平限位件阻碍下压限位件对摄像头模组施加压力。从而保证下压限位件只作用于摄像头模组,并为摄像头模组提供足够且稳定的重力,确保下压限位件对摄像头模组的固定效果;另一方面,水平限位件的高度小于摄像头模组时,使得摄像头模组的上部部分外露。这一设置有利于对放置在水平限位件中的摄像头模组进行抓取,使取件操作更方便。
8.配重块作为下压限位件的好处在于,采用配重块结合调节底座的上表面进行固定时,能简化固定摄像头模组所需的步骤。将摄像头模组放置在水平限位件内之后,只需要“放置配重块”这一个步骤就能完成对摄像头模组的全部固定;而且配重块对摄像头模组的施力更均匀和稳定。使用重量稳定的配重块能避免其他机械施力方式存在的不稳定性,有效防止施力过大或施力不均的问题。而且即使是摄像头模组未放置好导致局部顶起,配重块也不会强行下压导致摄像头模组损坏,从而保证了固定治具的固定安全性,也使得固定治具的结构更简单可靠。进一步,所述下压限位件能脱离固定治具,即下压限位件无需与水平限位件或调节底座相连。在取放摄像头模组的过程中,下压限位件能完全脱离固定治具,为取件和放件提供足够的空间。特别是在固定连接线缆的摄像头模组的时候,取件和放件过程能完全消除下压限位件对线缆或手部造成的制约和影响,操作更友好。
9.本技术方案是,所述水平限位件包括:相机支架和相机后支架;所述相机支架的前侧设有匹配摄像头模组的检测开口,相机支架的后侧为非封闭面;所述相机后支架设置在所述非封闭面上且形成预留通道。
10.为了使摄像头模组在被固定后依然保留原有的拍摄功能,方便后续测试。在所述水平限位件的前侧,即对应摄像头模组的镜头所向的位置设置检测开口,使摄像头模组被固定在固定治具中依然能正常使用。检测开口匹配摄像头模组,具体是匹配摄像头模组中镜头的位置和大小,使得摄像头模组在捕抓图像的过程中不受到阻挡,确保摄像头模组在被固定后的功能完整性。
11.所述水平限位件的后侧设有非封闭面,通过相机后支架的设置,在彻底限制摄像头模组水平移动的同时形成预留通道,使固定治具适用于已经连接线缆的摄像头模组。相机后支架提供的预留通道避免了线缆对摄像头模组的固定造成影响,从而增加了固定治具的适应性,使摄像头模组能在带线的情况下依然能采用固定治具进行固定。
12.作为优选,所述预留通道为非封闭面上的一条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大于线缆的最大宽度。这样的好处在于线缆能在间隙中随意进入或移出且不受固定治具的影响。而摄像头模组又能在相机支架与相机后支架的组合限制下,实现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固定。
13.本技术方案是,所述相机支架包括位于相机支架的前侧的前挡板和分别位于相机支架的左侧和相机支架的右侧的侧挡板;所述前挡板与所述侧挡板形成后侧为非封闭面的三面固定结构;所述检测开口设置在前挡板上,所述相机后支架与所述侧挡板形成活动连接。
14.三面固定结构配合一面活动连接的相机后支架的组合的好处在于,能提升固定治具的适应性,使固定治具能适应竖直截面相同而长度不同的多种摄像头模组。同时,相机后支架的活动连接使得水平限位件对摄像头模组的松紧能根据使用者的需求作细微的调节,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水平限位件的适应性。
15.本技术方案是,所述检测开口由前挡板的顶部向下凹陷而成;所述摄像头模组的
镜头位于检测开口内,所述检测开口下沿至调节底座的距离小于镜头下沿到调节底座的距离。
16.从前挡板的顶部向下凹陷使检测开口包括一条从上往下的通道,在固定具有凸出的镜头的摄像头模组时,凸出的镜头位于检测开口内。前挡板通过两侧和下部对摄像头模组的前端面进行限制。进一步,所述检测开口为u型开口。开口朝上且所形成的通道竖直向下使凸出的镜头在摄像头模组放置在水平限位件的过程中不产生阻碍。
17.同时,为了保证摄像头模组在下压限位件的重力下能完全与调节底座上的表面配合,所以检测开口的下端应在摄像头模组完全放平后依然与镜头保持一定的缝隙。在尺寸上展示即检测开口下沿至调节底座的距离小于镜头下沿到调节底座的距离。
18.本技术方案是,所述下压限位件与摄像头模组接触的一面设有内凹的配合位,所述配合位与摄像头模组的顶部匹配;所述配合位的边缘设有倒角。
19.内凹的配合位能与摄像头模组的顶部配合,利用摄像头模组的形状和下压限位件自身的重力,将下压限位件稳定立在摄像头模组上,防止下压限位件滑动脱落。同时,配合位匹配摄像头模组顶部的形状也有利于下压限位件对摄像头模组均匀地施加压力。配合位边缘上的倒角具有引导安装的作用,摄像头模组与下压限位件配合时,倒角能引导接触面和配合面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贴合,并提升了配合的准确性。
20.本技术方案是,所述调节底座正对非封闭面一侧开设有朝相机支架内侧延伸的固定调节口;所述调节底座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定位卡脚。
21.固定调节口用于将固定治具固定在其他匹配的装置上。固定调节口提供了一段可移动的通道,利用固定调节口能对水平限位件的前侧朝向进行调节,并能在所述前侧朝向的方向上作一段距离的水平移动。进一步,固定调节口的开口与外部连通,使固定治具能横向拆除或调节,为固定治具的拆装提供了便利。定位卡脚用于配合固定调节口,起协助固定的作用。通过定位卡脚能进一步对角度朝向进行固定,加强了固定治具在固定后的稳定性,使固定效果更可靠。
22.一种摄像头模组的畸变测试治具,包括调节支架和所述的一种摄像头模组的固定治具;所述调节支架包括调节装置、支撑结构和安装板;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支撑结构上,所述支撑结构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固定治具设置在调节装置上。
23.固定治具和调节支架的结合,提供了一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畸变测试治具。所述固定治具提供了结构稳定,可靠性和安全性高,摄像头模组装拆快捷方便,并能满足带线检测的需要,而调节支架为摄像头模组提供了畸变测试所需的多维度调节。通过安装板能调节摄像头模组与棋格板之间的距离;通过调节装置能满足畸变测试的角度调节需要;支撑结构为畸变测试的高度需要提供了保证;固定治具进一步确保了摄像头模组的放置水平度,从而提供了一个能满足畸变测试和生产检测所需的畸变测试治具。简化了摄像头模组测试时所需的固定和拆卸过程,从而缩短了畸变测试所需的时间,提高了畸变测试的效率。
24.本技术方案是,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定位测试板和水平度调节装置;所述定位测试板的边缘设有定位卡口,所述固定治具设置在定位测试板上,所述定位测试板设置在水平度调节装置上。
25.进一步,所述调节装置还设有水平度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定位卡口能配合定位卡脚。所述水平度检测装置设置在定位测试板内;所述水平度调节装置与控制器相连,所
述控制器能接收远程信号控制水平度调节装置调节定位测试板的水平度。
26.水平度调节装置通过调节定位测试板的水平度,从而调节固定治具的水平度,确保摄像头模组在检测过程中处于水平放置的状态。定位测试板上的水平度检测装置能是万向水平仪,水平度检测装置能随时反馈定位测试板当前的水平度,以协助使用者对定位调节板的调节。水平度调节装置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水平度调节装置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器调节能更好地实现定位测试板的微调,机械调节相对人手调节的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并能减少对调节装置的污染。结合远程信号控制后,使用者能边清晰地观察水平度检测装置确定定位测试板当前的水平度,边通过远程控制实现对定位测试板水平度的精确调节,降低了调节的难度,提升调节的精度。
27.作为优选,定位测试板的边缘设有围绕定位测试板一圈的多个均匀分布定位卡口,以确保各个角度的固定治具都能具有对应的定位卡口以配合定位卡脚的使用。
28.本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立柱和调整座,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立柱包括两个位置相隔且对称设置的支撑件,两个支撑件的上部侧面与支撑板相连,两支撑件的下部侧面与调整座相连。
29.采用两个相同的支撑件组成立柱是为了提升立柱的通用性,方便支撑件的更换和替代,两个相同的支撑件配合支撑板和调整座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两个支撑件位置相隔有助于在调节的过程中避免相互干扰,并提供足够的调节余量。根据需要,能扩大两个支撑件之间的距离,从而提升立柱的适用性。无论是支撑板还是调整座均与立柱的侧面形成连接,这样的好处在于在安装支撑结构的过程中,在侧面进行操作具有更多的空间,方便工具的使用。
30.本技术方案是,所述调整座包括承托部,设置在承托部上且与两支撑件通过侧面相连的固定部和设置在承托部四周的调节螺栓;所述安装板设有规律排列且能配合调节螺栓的固定孔,所述调整座通过调节螺栓固定在安装板上。
31.立柱与固定部通过侧面连接,承托部为立柱提供支撑力,这样避免了与立柱相连的其他各部件的重力全部作用于立柱与固定部之间的连接件,引起连接件受力过大。连接件穿过立柱的位置为立柱的薄弱边缘,当连接件集中受力时同样会影响薄弱边缘,并可能造成薄弱边缘的开裂。通过承托部对立柱进行支撑,转移了连接件和薄弱边缘的受力,有效地保护了立柱。同时支撑结构的水平度能通过调节螺栓进行微调,通过对调节螺栓长短的控制能最终调节位于安装板上的调整座的水平度,从而调节支撑结构的水平度,满足畸变测试多控制因素调节的需要。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固定治具利用能脱离的配重块作为下压限位件作用于摄像头模组的固定,实现了在固定摄像头模组的过程中,对摄像头模组的施力稳定和安全。通过简单可靠的结构,满足摄像头模组带线固定和快速装拆的需求。所述畸变测试治具结合了固定治具的优势,进一步通过固定治具与调节支架的配合,实现了满足畸变测试需要的多因素控制调节,并使畸变测试治具能符合生产检测大批量连续快速装拆固定的需要,而且结构简单,稳定性强,大大减少固定所需的操作步骤,从而提升畸变测试的速度,并减少设备维护,提升畸变测试的效率。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治具的整体示意图。
3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治具的俯视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治具固定摄像头模组的示意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压限位块的仰视图。
3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治具的仰视图。
3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畸变测试治具的整体示意图。
3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40.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结构设置在安装板上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说明:镜头110、固定治具200、调节底座210、固定调节口211、定位卡脚212、上表面213、水平限位件220、相机支架221、相机后支架222、检测开口223、预留通道224、前挡板225、侧挡板226、下压限位件230、配合位231、配合面232、倒角233、提手234、调节支架400、调节装置410、定位测试板411、水平度调节装置412、定位卡口415、支撑结构420、支撑板421、立柱422、调整座423、安装板430、第一箭头501、第二箭头502、第三箭头503、第四箭头504。
具体实施方式
42.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43.实施例1
4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摄像头模组的固定治具200,包括调节底座210、水平限位件220和下压限位件230;调节底座210用于承托摄像头模组;水平限位件220设置在调节底座210的上表面213,用于固定摄像头模组的水平位置,水平限位件220的高度小于摄像头模组,下压限位件230为设置在摄像头模组上方的配重块,使摄像头模组贴合调节底座210,下压限位件230能脱离固定治具200。水平限位件220包括:相机支架221和相机后支架222;相机支架221的前侧设有匹配摄像头模组的检测开口223,相机支架221的后侧为非封闭面;相机后支架222设置在非封闭面上且形成预留通道224。相机支架221包括位于相机支架221的前侧的前挡板225和分别位于相机支架221的左侧和相机支架221的右侧的侧挡板226;前挡板225与侧挡板226形成后侧为非封闭面的三面固定结构;检测开口223设置在前挡板225上,相机后支架222与侧挡板226形成活动连接。
45.如图3所示,检测开口223由前挡板225的顶部向下凹陷而成;摄像头模组的镜头110位于检测开口223内,检测开口223下沿至调节底座210的距离小于镜头110下沿到调节底座210的距离。如图4所示,下压限位件230与摄像头模组接触的一面设有内凹的配合位231,配合位231与摄像头模组顶部匹配;配合位231的边缘设有倒角233。调节底座210正对非封闭面一侧开设有朝相机支架221内侧延伸的固定调节口211;如图5所示,调节底座210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定位卡脚212,固定调节口211和定位卡脚212用于固定和水平方向上调节调节底座210。
46.实施例2
47.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摄像头模组的畸变测试治具,包括调节支架400和实施例1中的固定治具200;调节支架400包括调节装置410、支撑结构420和安装板430;调节装置410设置在支撑结构420上,支撑结构420固定在安装板430上;固定治具200设置在调节装置410上。如图7所示,调节装置410包括:定位测试板411、水平度调节装置412、水平度检测装置和控制器;定位测试板411的边缘设有配合定位卡脚212的定位卡口415;水平度检测装置设置在定位测试板411内;定位测试板411设置在水平度调节装置410上,水平度调节装置410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能接收远程信号控制水平度调节装置410调节定位测试板411的水平度。
48.如图8所示,支撑结构420包括支撑板421、立柱422和调整座423;立柱422包括两个位置相隔且对称设置的支撑件,两个支撑件的上部侧面与支撑板421相连,两支撑件的下部侧面与调整座423相连。调整座423包括承托部,设置在承托部上且与两支撑件通过侧面相连的固定部和设置在承托部四周的调节螺栓;安装板430设有规律排列且能配合调节螺栓的固定孔,调整座423通过调节螺栓固定在安装板430上。
49.实施例3
50.本实施例是一种畸变测试系统,包括多个具有凸出的镜头110的摄像头模组、与所述摄像头模组数量相同的线缆、畸变测试仪和多个实施例2中的畸变测试治具。将多个畸变测试治具的安装板430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在与棋格板距离合适的位置上,通过调节螺栓固定畸变测试治具的位置,然后通过调节螺丝使支撑结构420竖直向下,定位测试板411处于水平状态。每条线缆一端连接摄像头模组,另一端连接畸变测试仪,多个摄像头模组均与畸变测试仪相连。连接线缆的摄像头模组垂直放入固定治具200的水平限位件220中且镜头110朝向前挡板225,水平限位件220的底部与调节底座210的上表面213接触后,镜头110位于检测开口223内,线缆从上往下进入预留通道224。在摄像头模组的顶部设置下压限位件230,使接触面和配合面232相连,使摄像头模组被完全固定。
51.实施例4
5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摄像头模组的固定治具200,第一箭头501指向为前侧,第二箭头502指向为后侧,第三箭头503指向为左侧,第四箭头504指向为右侧。如图1所示,固定治具200包括:调节底座210、水平限位件220和下压限位件230。调节底座210具有上表面213和下表面,上表面213和下表面为相互平行的水平面。
53.水平限位件220设置在调节底座210的上表面213,水平限位件220包括:相机支架221和相机后支架222;相机支架221为三面固定结构,三面固定结构具体包括:垂直于上表面213且靠近左侧的第一侧挡板,垂直于上表面213且靠近右侧的第二侧挡板,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相互平行且为相同的矩形板。位于前侧,设有处于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之间,垂直上表面213且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靠近前侧的一端相连的前挡板225。前挡板225垂直于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第一侧挡板、第二侧挡板和前挡板225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三面固定结构靠近后侧的缺口所在的面为非封闭面。
54.前挡板225上,从顶部中间向下凹陷形成“u”型的检测开口223,检测开口223的宽度大于镜头110的最大宽度。水平限位件220的高度小于摄像头模组的高度。进一步,水平限位件220的最高处与调节底座210的上表面213之间的距离大于摄像头模组的下底面至摄像头模组最高处之间的距离。具有凸出的镜头110的摄像头模组中,镜头110位于检测开口223
内。检测开口223下沿至调节底座210之间的距离小于镜头110下沿到调节底座210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检测开口223的下端与调节底座210的上表面213之间的距离小于镜头110的下端到摄像头模组的下底面之间的距离。
55.相机后支架222为一对“l”型的直角限位片,直角限位片分别固定在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靠近后侧的一端,并通过螺栓进行连接。第一侧挡板和第二侧挡板固定直角限位片的孔为螺栓提供了调节的余量。直角限位片能从两侧对摄像头模组朝向后侧的一面进行固定。两个直角限位片在非封闭面上形成了预留通道224,具体是在两个直角限位片之间存在间隙,在未安装下压限位件230时,预留通道224的上方无阻挡。
56.调节底座210上,靠近后侧的边缘或正对非封闭面且远离相机支架221一侧的边缘,向前侧方向或向非封闭面方向凹陷,形成u型的固定调节口211。调节底座210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定位卡脚212,定位卡脚212为两个对称设置的圆柱体,一个设置在前侧与左侧之间,另一个设置在前侧与右侧之间,两个定位卡脚212竖直向下。
57.下压限位件230为一配重块,具体能是一金属铝块。下压限位件230与调节底座210和水平限位件220均不相连,所以下压限位件230能完全脱离固定治具200。下压限位件230的上部设有提手234,下部为一截面积大于摄像头模组的方块。下压限位件230的底部中间设有配合位231,具体为一凹陷位,凹陷位的顶部为一平面,平面的大小与摄像头模组的顶部形状和尺寸相匹配,具体是凹陷位能与摄像头模组的顶部形成过盈配合。凹陷位在下压限位件230的底面中间的开口大于凹陷位顶部的平面,并且开口的边缘与平面的边缘之间设有倒角233。平面具体为一正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进一步从下压限位件230的底面加工有凹陷,凹陷的形状为一圆台,圆台的上底面与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58.放入摄像头模组时,一手通过提手234把下压限位件230向上提起,另一手将待测的摄像头模组放入水平限位件220中,并使镜头110朝向前挡板225。若摄像头模组连接有线缆,则线缆从预留通道224的上方进入预留通道224。放置下压限位件230,并使下压限位件230与摄像头模组配合,此时摄像头模组被完全固定。测试完毕后,再次一手提起下压限位件230,另一手食指和拇指分别通过预留通道224和检测开口223捏住摄像头模组,或捏住摄像头模组高于水平限位件220的部分,将摄像头模组取出,然后继续后续的操作。
59.实施例5
60.本实施例是一种摄像头模组的畸变测试治具,包括实施例4中的固定治具200和调节支架400,调节支架400包括:调节装置410、支撑结构420和安装板430。调节装置410为一水平调节云台,包括:定位测试板411、水平度调节装置412、水平度检测装置和控制器,定位测试板411设置在水平度调节装置412上,具体地,水平度调节装置410为均匀分布在三个方向上的调节柱,调节柱通过伸展或收缩实现对定位测试板411的水平度调节。
61.三个调节柱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能控制三个调节柱的伸缩。控制器具有无线信号接收器,令使用者能通过远程信号连接控制器并对三个调节柱进行调节。定位测试板411上设有水平度检测装置,具体地水平度检测装置能是万向水平仪。
62.围绕定位测试板411的边缘一周,设有均匀分布的且能配合定位卡脚212的定位卡口415。定位测试板411的中间设有装配孔,固定治具200通过螺栓固定在定位测试板411上。螺栓的头部大于固定调节口,螺栓的螺杆穿过固定调节口与定位测试板411中间的装配口相连。定位卡脚212分别卡于两个定位卡口415之中,定位卡脚212的长度不超过定位测试板
411的厚度。
63.支撑结构420包括:支撑板421、立柱422和调整座423;立柱422包括两个位置相隔且对称设置的支撑件。支撑板421具体能是一正方形水平板,支撑板421的四周的侧面设有均匀分布的螺纹孔,具体能是一个面上具有两个螺纹孔。
64.调整座423包括:固定部、承托部和调节螺栓;固定部具体能是一正方体,其截面与支撑板421的截面相同,固定部的侧面同样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数量和位置与支撑板421上的螺纹孔一一对应。固定部设置在承托部上。承托部的截面积大于固定部。具体地,承托部同样是一个正方体,其中心与固定部的中心重合。承托部的四个角均设有一个调节孔,调节螺栓设置在调节孔内。
65.支撑件具体能是槽钢,或形状相似的铝合金型材,支撑件具有中间面和位于中间面两侧且垂直中间面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支撑件的上下侧设有分别与支撑板421和固定部上的螺纹孔相匹配的通孔。中间面上下任一侧上设有两个通孔且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各设有一个通孔。任一侧上的四个通孔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形成立柱422时,两个支撑件的开口相对且朝向内侧。通过螺栓将支撑板421和调整座423固定在立柱422上。
66.安装板430上设有规律排列且能配合调节螺栓的固定孔,调节畸变测试治具的位置时,移动支撑结构420至所需的位置,并选择与调节螺栓对应的固定孔,通过调节螺栓使支撑结构420与安装板430相连。
67.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