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效的涂料半成品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6:54: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涂料生产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的涂料半成品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2.涂料是涂覆在被保护或被装饰的物体表面,并能与被涂物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通常是以树脂、或油、或乳液为主,添加或不添加颜料、填料,添加相应助剂,用有机溶剂或水配制而成的粘稠液体。
3.在生产过程中,制备完成的涂料需要经多次过滤之后方可进行包装,而涂料的制备过程远快于后续的过滤过程,故制备完成的涂料半成品需先进行储存,而后逐一进行有序的加工。进行涂料半成品取料时,通常需将储存器移动至指定位置后进行取料操作,且取料时需将储存器与取料泵连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取料工序中,移动储存器而后拆装取料泵的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导致了涂料半成品取料的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取料操作过程繁琐导致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的涂料半成品存放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的涂料半成品存放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高效的涂料半成品存放装置,其包括存液罐,所述存液罐上设有气动隔膜泵,所述存液罐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座,所述气动隔膜泵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面与放置座远离存液罐的端面相抵接,所述放置座上且位于安装板的相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片,所述挡片与安装板的板面垂直,其中一个所述挡片上穿设有锁定轴,所述锁定轴穿过挡片的一端设有螺纹部,另一个所述挡片上开设有供螺纹部旋入的螺纹孔,所述锁定轴的周面与安装板远离放置座的板面相抵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气动隔膜泵便可对存液罐内的涂料进行抽取,无需移动或改变存液罐的放置状态便可完成对存液罐内涂料的采集,移动或转运存液罐时,也可通过拆除锁定轴将气动隔膜泵取下,以减小转运过程对气动隔膜泵的损伤,提高了涂料制备过程的生产效率。
9.可选的,所述放置座朝向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供定位块穿过的定位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气动隔膜泵进行横向定位与限位,提高了气动隔膜泵的放置安装状态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气动隔膜泵上固定连接有吸水管,所述存液罐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位于存液罐外,另一端位于存液罐内且位于存液罐底部,所述吸水管远离气动隔膜泵的管口与位于存液罐外部的连接管的管口通过水管卡箍相对固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管管相连的方式使气动隔膜泵与存液罐内部连通,简化了气动隔膜泵的管路安装过程,提高了气动隔膜泵的安装效率。
13.可选的,所述存液罐的底部设有集液斗,所述连接管伸入存液罐内部的管口位于集液斗的斗底。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存液罐内的涂料向集液斗的斗底自然聚集,可使大部分涂料均处于气动隔膜泵的作用区域,从而提高了存液罐内涂料的可抽取率。
15.可选的,所述集液斗的最低点开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内设有通止阀。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存液罐内出现体积较大的涂料凝块无法被连接管吸入时或对存液罐内进行清理时,打开通止阀,即可将存液罐内的涂料杂质或带有残余涂料的水排出。
17.可选的,所述存液罐的顶部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存液罐内腔连通,所述通气管上设有启闭阀。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存液罐进行正常的液体存放时,通气管处于关闭状态,以减少罐内涂料与氧气的接触;进行涂料抽取时,通气管打开使存液罐内的气压保持稳定从而使涂料抽取过程更顺利。
19.可选的,所述存液罐的底部设有底撑架,所述存液罐通过底撑架与地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撑架将存液罐撑起的高度可供叉车插入并将存液罐抬起进行运输,提高了存液罐转运过程中的操作便捷性。
21.可选的,所述存液罐上设有若干吊耳,所述吊耳呈环形阵列分布于存液罐的侧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天车或起吊机等运输工具对存液罐进行运输转运,提高了转运存液罐过程中的操作便捷性与操作方式的多样性。
23.可选的,所述存液罐顶部设有用于检测存液罐内部气压大小的气压表。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根据气压表所显示的数值进行充压或卸压以保持存液罐内液体涂料的状态稳定性。
25.可选的,还包括放置台,若干所述存液罐置于放置台上,所述放置台上且位于每个存液罐的下方均设有称重器。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根据称重器所显示的存液罐的重量间接得知存液罐内涂料的剩余量。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通过气动隔膜泵的设置,使存液罐在静止条件下便可进行取料操作,提高了取料过程的便捷性,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29.2.通过底撑架和吊耳的设置,方便了运输设备对存液罐的转运。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一种高效的涂料半成品存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一种高效的涂料半成品存放装置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存液罐;11、加料口;12、集液斗;13、排液口;131、通止阀;14、通气管;141、启闭阀;15、气压表;16、放置座;161、挡片;1611、螺纹孔;162、定位块;17、锁定轴;171、螺纹部;18、连接管;181、水管卡箍;2、气动隔膜泵;21、吸水管;22、安装板;221、定位孔;3、底撑架;4、吊耳;5、放置台;51、称重器;511、称重台;512、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效的涂料半成品存放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放置台5和置于放置台5上的若干存液罐1。存液罐1的顶部开设有加料口11,加料口11通过封盖封堵。存液罐1的顶部安装有气动隔膜泵2,气动隔膜泵2用于将存液罐1内的涂料向外部抽取。
36.如图1和2所示,存液罐1的顶部焊接固定有放置座16,气动隔膜泵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22,安装板22的数量与放置座16的数量相同;放置座16顶部的相对两侧一体成型有挡片161,两块挡片161相互平行,且放置座16上且位于两块挡片161之间焊接固定有定位块162,安装板22上开设有定位孔221,将气动隔膜泵2放置于放置座16上后,安装板22均位于两块挡片161之间,定位块162穿过定位孔221且二者过渡配合。每个放置座16的其中一个挡片161上穿设有锁定轴17,锁定轴17的一端成型有螺纹部171,锁定轴17设有螺纹部171的一端朝向另一块挡片161,且另一块挡片161上开设有供螺纹部171旋入的螺纹孔1611;将锁定轴17旋入螺纹孔1611后,锁定轴17无螺纹的周面与安装板22远离放置座16的板面相抵接。挡片161、定位块162与锁定轴17共同实现了对安装板22的位置固定,对气动隔膜泵2进行拆装操作时,将锁定轴17旋出即可解除对安装板22的位置限制。
37.如图1和3所示,存液罐1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8,连接管18的一端位于存液罐1内,另一端位于存液罐1外且位于存液罐1顶部。气动隔膜泵2固定连接有吸水管21,连接管18处于存液罐1外部的管口位于气动隔膜泵2安装后吸水管21的管口的对应位置,吸水管21的管口与连接管18的管口通过水管卡箍181相对固定。
38.如图1和3所示,存液罐1的底部为与其一体成型的集液斗12,连接管18伸入存液罐1内部的管口位于集液斗12的底部,操作者可通气动隔膜泵2抽取存液罐1内的大部分液体物料。集液斗12底部开设有排液口13,排液口13内设有通止阀131,本实施例中,通止阀131采用空间占用小且操作简单的蝶阀。在正常使用时,排液口13处于封闭状态,当存液罐1内出现体积较大的涂料凝块无法被连接管18吸入时或对存液罐1内进行清理时,打开通止阀131,即可将存液罐1内的涂料杂质或带有残余涂料的水排出。
39.如图1和3所示,存液罐1顶部连通有通气管14,通气管14上设置有启闭阀141。存液罐1进行正常的液体存放时,通气管14处于关闭状态,以减少罐内涂料与氧气的接触;进行涂料抽取时,通气管14打开使存液罐1内的气压保持稳定从而使涂料抽取过程更顺利。同时,存液罐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罐内气压大小的气压表15,操作者可根据气压表15所显示的数值进行充压或卸压以保持存液罐1内液体涂料的状态稳定性。充压或取料时,为保持存液罐1内的安全性并减少物料的氧化,需将通气管14连接到氮气源。
40.如图1和3所示,为提高存液罐1转运时的操作效率,存液罐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撑架3,本实施例中底撑架3采用槽钢,每个存液罐1底部均焊接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槽钢。底撑架3可将存液罐1相对底面抬高一定间隙,此间隙供叉车伸入;存液罐1的周面阵列设置有若
干吊耳4,吊耳4便于天车将存液罐1进行起吊运输。
41.如图1所示,若干装载涂料半成品的存液罐1摆放于放置台5上,放置台5上每个存液罐1的对应位置均设有用于称量存液罐1重量的称重器51。称重器51包括称重台511和压力表512,压力表512用于显示称重台511所承受的压力值,操作者可通过称重器51的显示值间接判断存液罐1内的余料量。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效的涂料半成品存放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43.将配置完成的涂料半成品通过加料口11灌入存液罐1内,完成后封堵加料口11,将存液罐1规整并依次放置于放置台5上,并于存液罐1顶部安装气动隔膜泵2。取料时,将导通的通气管14连通氮气源,而后通过气泵连接气动隔膜泵2进行涂料抽取;存液罐1内的涂料抽取完毕后,将气动隔膜泵2卸下并对存液罐1内部进行清洗,清洗时打开存液罐1底部的排液口13,将混杂着涂料污渍的水排出。
44.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