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小区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6:33: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小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小区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智慧社区由多个智能系统组成,这些智能系统以物联网为基础,围绕社区内用户形成信息的互联互通。在智慧社区构建中,门禁系统作为首道安保措施,可以起到保护住户的安全,对进出小区的人员起到筛选的作用,避免非小区的人员进入小区,门禁系统可以对人员进出社区进行管理。但传统的门禁系统多数采用进门刷ic卡的方式,需要随时携带ic卡,并且出门需要按一下开门按钮,忘记携带ic卡或在手提物品无法开门的情况下非常不方便。而人脸检测技术作为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安全性、易获取性,利用简单的摄像设备就可以对人脸图像进行采集,因此人脸识别门禁就应运而生,但是一般小区采用专门的人脸识别设备,进门时则需要走进人脸识别设备去识别。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小区管理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小区管理系统,所述智能小区管理系统包括可视对讲系统、门禁系统和云端服务器;其中,所述可视对讲系统包括安装在小区门处的小区门可视对讲机、安装在单元门处的单元门可视对讲机、安装在住宅内的住宅内可视对讲机;其中,小区门可视对讲机、单元门可视对讲机和住宅内可视对讲机分别与云端服务器电连接和信号连接,以使小区门可视对讲机和单元门可视对讲机通过云端服务器与住宅内可视对讲机建立可视通话连接;住宅内可视对讲机设置有人脸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录入户主及相关人员的第一人脸图像,以使住宅内可视对讲机将户主及相关人员的第一人脸图像传输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所述门禁系统包括人脸识别摄像机、门禁控制器、小区门电控锁和单元门电控锁;其中,人脸识别摄像机与云端服务器电连接和信号连接,人脸识别摄像机安装在小区门和单元门处,人脸识别摄像机用于追踪进入其拍摄范围的人脸并识别该第二人脸图像,以使人脸识别摄像机将第二人脸图像传输至云端服务器进行比对;云端服务器与门禁控制器电连接和信号连接,门禁控制器分别与小区门电控锁和单元门电控锁电连接和信号连接,以使云端服务器在比对第二人脸图像在第一人脸图像中时,云端服务器控制门禁控制器打开相应的小区门电控锁或单元门电控锁。
5.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小区管理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住宅内可视对讲机设置有门控模块,门控模块与云端服务器电连接和信号连接,门控模块用于在住宅内可视对讲机端控制打开小区门电控锁或单元门电控锁,以使云端服务器在接收到门控模块的信号时控制门禁控制器打开相应的小区门电控锁或单元门电控锁。
6.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小区管理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云端服务器包括第一数据库模块、第二数据库模块和第三数据库模块;其中,第一数据库模块与住宅内
可视对讲机的人脸识别模块电连接和信号连接,以使人脸识别模块录入的第一人脸图像存储在第一数据库模块中;第二数据库模块与安装在小区门处的人脸识别摄像机电连接和信号连接,以使安装在小区门处的人脸识别摄像机识别的除第一人脸图像外的第二人脸图像存储在第二数据库模块中;第三数据库模块用于存储小区物业人员的第三人脸图像。
7.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小区管理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小区门可视对讲机和单元门可视对讲机通过按键输入住宅地址与相应的住宅内可视对讲机建立可视通话连接。
8.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小区管理系统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人脸识别摄像机由太阳能装置进行供电。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住宅内可视对讲机内增加人脸识别模块,通过人脸识别模块录入户主及相关人员的人脸图像上传至小区的云端服务器,在小区门和单元门处安装人脸识别摄像机,在有人要出入小区门或单元门时,人脸识别摄像机会追踪和识别进入其拍摄范围的人脸图像上传至云端服务器,由于住户的人脸图像存储在云端服务器,因此,人脸识别摄像机在追踪和识别到住户的人脸图像时,云端服务器会自动控制门禁控制器打开相应的小区门电控锁或单元门电控锁,这样住户进出时就不用使用门禁卡和按一下开门按键,也无需专门到人脸识别的机器上去识别开门,方便住户进出小区,而非主户的人脸图像没有存储在云端服务器,非主户靠近小区门或单元门被人脸识别摄像机追踪和识别到时不会使小区门电控锁或单元门电控锁打开。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小区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云端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13.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智能小区管理系统,包括可视对讲系统、门禁系统和云端服务器1。其中,所述可视对讲系统包括安装在小区门处的小区门可视对讲机2、安装在单元门处的单元门可视对讲机3、安装在住宅内的住宅内可视对讲机4;小区门可视对讲机2、单元门可视对讲机3和住宅内可视对讲机4分别与云端服务器1电连接和信号连接,以使小区门可视对讲机2和单元门可视对讲机3通过云端服务器1与住宅内可视对讲机4建立可视通话连接;住宅内可视对讲机4设置有人脸识别模块41,人脸识别模块41用于录入户主及相关人员的第一人脸图像,以使住宅内可视对讲机4将户主及相关人员的第一人脸图像传输至云端服务器1进行存储。所述门禁系统包括人脸识别摄像机5、门禁控制器6、小区门电控锁7和单元门电控锁8;人脸识别摄像机5与云端服务器1电连接和信号连接,人脸识别摄像机5安装在小区门和单元门处,人脸识别摄像机5用于追踪进入其拍摄范围的人脸并识别该第二人脸图像,以使人脸识别摄像机5将第二人脸图像传输至云端服务器1进行比对;云端服务器1与门禁控制器6电连接和信号连接,门禁控制器6分别与小区门电控锁7和单元门电控锁
8电连接和信号连接,以使云端服务器1在比对第二人脸图像在第一人脸图像中时,云端服务器1控制门禁控制器6打开相应的小区门电控锁7或单元门电控锁8。
14.在住宅内可视对讲机内增加人脸识别模块,通过人脸识别模块录入户主及相关人员(包括户主认可的可随意出入的家庭成员或亲属朋友)的人脸图像,并作为第一人脸图像上传至小区的云端服务器,在小区门和单元门处安装人脸识别摄像机,在有人要出入小区门或单元门时,人脸识别摄像机会追踪和识别进入其拍摄范围的人脸图像,并作为第二人脸图像上传至云端服务器,由于住户的人脸图像存储在云端服务器,因此,人脸识别摄像机在追踪和识别到住户的人脸图像时,即第二人脸图像在第一人脸图像范围内时,云端服务器会自动控制门禁控制器打开相应的小区门电控锁或单元门电控锁,这样住户进出小区门和单元门时就不用使用门禁卡和按一下开门按键,也无需专门到人脸识别的机器上去识别开门,方便住户进出小区,而非主户的人脸图像没有存储在云端服务器,即在第二人脸图像不在第一人脸图像范围内时,非主户靠近小区门或单元门被人脸识别摄像机追踪和识别到时不会使小区门电控锁或单元门电控锁打开。
15.优选地,住宅内可视对讲机4设置有门控模块42,门控模块42与云端服务器1电连接和信号连接,门控模块42用于在住宅内可视对讲机4端控制打开小区门电控锁7或单元门电控锁8,以使云端服务器1在接收到门控模块42的信号时控制门禁控制器6打开相应的小区门电控锁7或单元门电控锁8。门控模块42可以设置为熟客模式和生客模式,当有人通过小区门可视对讲机2与住宅内可视对讲机4建立可视通话连接时,如果是住户的朋友可以选择熟客模式开门,住户的朋友的人脸图像会被人脸识别摄像机5追踪和识别上传到云端服务器1,在住户的朋友进入单元门处人脸识别摄像机放入范围内时,云端服务器1会自动打开相应的单元门电控锁8;如果是外卖人员、快递人员或其他服务人员可以选择生客模式开门,相应的人脸图像也会被人脸识别摄像机5追踪和识别上传到云端服务器1,在靠近单元门处时则需要通过单元门可视对讲机3来确认开门。
16.优选地,云端服务器1包括第一数据库模块11、第二数据库模块12和第三数据库模块13。其中,第一数据库模块11与住宅内可视对讲机4的人脸识别模块41电连接和信号连接,以使人脸识别模块41录入的第一人脸图像存储在第一数据库模块11中。第二数据库模块12与安装在小区门处的人脸识别摄像机5电连接和信号连接,以使安装在小区门处的人脸识别摄像机5识别的除第一人脸图像外的第二人脸图像存储在第二数据库模块12中;第二数据库模块12中存储的人脸图像包括住户的朋友或者是外卖、快递等为住户提供服务的人员,可设置为住户的朋友再次访问时直接云端服务器会自动控制门禁控制器打开相应的小区门电控锁和单元门电控锁,但是云端服务器会向住户的住宅内可视对讲机4发送提醒,而外卖、快递等为住户提供服务的人员的人脸图像可定期删除,以优化存储空间。第三数据库模块13用于存储小区物业人员的第三人脸图像。小区物业人员进出小区门或单元门时,云端服务器会自动控制门禁控制器打开相应的小区门电控锁和单元门电控锁。所有被人脸识别摄像机5追踪和识别到的人脸图像会上传至云端服务器1,作为监控小区人员进出情况的记录。
17.优选地,小区门可视对讲机2和单元门可视对讲机3通过按键输入住宅地址与相应的住宅内可视对讲机4建立可视通话连接。由云端服务器1接收输入住宅地址并建立可视通话连接
18.优选地,人脸识别摄像机5由太阳能装置进行供电。
19.综上,在上述智能小区管理系统的硬件布局和连接的基础上,可扩展和优化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员进出小区管理功能,方便住户进出以及住户待客的进出。
20.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