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通信线束线序智能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4:16: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线束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线束线序智能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线束是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备的接线部件,由绝缘护套、接线端子、导线及绝缘包扎材料等组成,线束线序检测设备主要用来检测线束颜色顺序是否正确,现有的线束线序检测仪是利用机器视觉的原理来进行检测产品的,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进行识别、测量、判断等,机器视觉系统是通过摄像头将拍摄对象转换成图像信号,然后再交由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测量等。
3.目前通过线序检测仪对线束进行检测时,仍采用人工放置线束的方法,由于线序检测仪检测处放出的白光在工作人员进行长时间工作时容易对眼睛造成损伤,同时工作人员长时间重复同一个动作极易形成疲倦,从而造成检测品的混淆,并且长时间的低头对工作人员的脖颈和脊椎都会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现有的线序检测仪在对线束进行检测时仍采用人工进行放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信线束线序智能检测设备。
5.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通信线束线序智能检测设备,包括工作台和检测仪,还包括支撑板、往复移动机构、机械臂和抓取机构,所述检测仪的下表面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一侧,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的另一侧;
6.所述往复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并带动所述机械臂进行左右往复运动;
7.所述抓取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械臂的一端并对线束装有接线端子的一端进行夹紧。
8.优选地,所述工作台靠近所述往复移动机构一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小型传送带,所述小型传送带靠近所述检测仪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挡板;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线束放在小型传送带的上表面,通过小型传送带进行运输,挡板防止线束在运输过程中掉出小型传送带。
10.优选地,所述往复移动机构包括小型辊筒,所述小型辊筒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固定套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所述小型辊筒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皮带,所述小型辊筒的辊轴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板延伸至所述工作台的内部并固定套接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下表面与所述工作台的内底壁固定安装;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一端与小型辊筒的辊轴一端固定套接,步进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小型辊筒进行转动,小型辊筒的转动带动皮带在小型辊筒的外表面进行滑动,限位环将皮带的位置进行限制,防止皮带在小型辊筒外表面滑动的过程中发生位置的偏移。
12.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两侧均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安装有滑轨,两个所述滑
轨的内侧表面均滑动卡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机械臂的下表面通过销轴铰接,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皮带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皮带在小型辊筒外表面的滑动带动固定板进行同步移动,固定板的移动带动滑动在滑轨上进行移动,同时带动机械臂进行同步移动,从而达到移动机械臂的效果。
14.优选地,所述滑轨与所述皮带的中间固定安装有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与所述步进电机电性连接;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步进电机带动固定板滑动到与限位开关接触时,限位开关控制步进电机停止转动。
16.优选地,所述机械臂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通过销轴铰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一端通过另一销轴与所述机械臂的一侧表面上端铰接,所述机械臂的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有装置槽;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凹槽的开设减少液压缸的占用面积,机械臂的中端设置有销轴,液压缸活塞杆的伸缩带动机械臂分别在销轴和铰接轴上转动,同时带动机械臂的中端在销轴上转动带动机械臂进行弯曲。
18.优选地,所述抓取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装置槽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延伸至所述装置槽的内壁并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表面与另一所述齿轮的外表面啮合,另一所述齿轮的轴心处固定套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装置槽的外表面并通过轴承与所述装置槽的内壁固定安装;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伺服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齿轮的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另一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双向丝杆进行转动,轴承将双向丝杆和装置槽的内壁进行固定。
20.优选地,所述双向丝杆延伸至所述装置槽的两端外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力夹具;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双向丝杆的转动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螺纹套在其外表面进行移动,螺纹套的移动带动支撑杆进行同步移动,从而带动弹力夹具对线束装有接线端子的一端进行夹紧。
22.优选地,所述装置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表面均开设有穿孔,所述固定柱的两端穿过所述装置槽的外表面并均与所述穿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柱的两端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直径略大于所述穿孔的直径;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的移动带动固定柱的外表面与穿孔的内壁进行滑动,固定柱将支撑杆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保证螺纹套在双向丝杆的外表面进行移动,固定环的设置防止支撑杆上的穿孔与固定柱进行滑动的过程中发生脱落。
24.优选地,所述工作台靠近所述检测仪一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放置盘;
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往复移动机构带动机械臂上的夹紧机构将检测完的线束放入放置盘中。
26.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27.1、通过设置往复移动机构,启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小型辊筒进行转动,小型辊筒的转动带动皮带在小型辊筒的外表面滑动,从而带动固定板进行移动,固定板的移动带动滑块在滑轨上进行移动,同时带动机械臂进行同步移动,直到固定板与限位开关接触,达到往复移动机械臂的效果。
28.2、通过设置抓取机构,通过往复移动机构带动抓取机构移动到提前设定好的位置,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通过齿轮的啮合带动双向丝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弹力夹具对线束装有接线端子的一端进行夹紧,达到抓取线束的效果。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通信线束线序智能检测设备的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通信线束线序智能检测设备的步进电机结构立体图;
31.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通信线束线序智能检测设备的小型辊筒结构立体图;
32.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通信线束线序智能检测设备的固定板结构立体图;
33.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通信线束线序智能检测设备的机械臂结构立体图;
34.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通信线束线序智能检测设备的齿轮结构立体图。
35.图中:1、工作台;2、检测仪;3、支撑板;31、小型辊筒;32、限位环;33、皮带;34、步进电机;35、滑轨;36、滑块;37、固定板;38、限位开关;4、机械臂;41、伺服电机;42、齿轮;43、双向丝杆;44、螺纹套;45、支撑杆;46、弹力夹具;47、固定柱;48、穿孔;49、固定环;5、小型传送带;6、挡板;7、凹槽;8、液压缸;9、装置槽;10、放置盘。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7.参照图1-6,一种通信线束线序智能检测设备包括工作台1和检测仪2,还包括支撑板3、往复移动机构、机械臂4和抓取机构,所述检测仪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的上表面一侧,所述支撑板3的下表面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的上表面的另一侧;
38.所述工作台1靠近所述往复移动机构一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小型传送带5,线束放在小型传送带5的上表面,通过小型传送带5进行运输,所述小型传送带5靠近所述检测仪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挡板6,挡板6防止线束在运输过程中滑动到边沿掉出小型传送带5,对小型传送带5上的线束进行限制;
39.所述机械臂4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的内壁通过销轴铰接有液压缸8,凹槽7的开设减少液压缸8的占用面积,所述液压缸8的活塞杆一端通过另一销轴与所述机械臂4的一侧表面上端铰接,机械臂4的中端设置有销轴,液压缸8活塞杆的伸缩带动机械臂4分别在销轴和铰接轴上转动,同时带动机械臂4的中端在销轴上转动带动机械臂4进行弯曲,所述机械臂4的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有装置槽9,装置槽9的内壁设置有抓取机构通过装置槽9的一端在铰接轴上的转动带动抓取机构与线束进行接触;
40.所述工作台1靠近所述检测仪2一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放置盘10,往复移动机构
带动机械臂4上的夹紧机构将检测完的线束放入放置盘10中。
41.所述往复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的上表面并带动所述机械臂4进行左右往复运动;
42.所述往复移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34、小型辊筒31、限位环32、皮带33、滑轨35、滑块36、固定板37和限位开关38,所述步进电机34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工作台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提前对步进电机34设置好数值,步进电机34设置在工作台1的内部减少了步进电机34的占用面积,所述步进电机34输出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工作台1延伸至所述支撑板3的上表面并与所述小型辊筒31辊轴的一端固定套接,步进电机34输出轴的转动带动小型辊筒31进行转动,所述小型辊筒31辊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所述限位环32的内壁固定安装,小型辊筒31的转动通过轴承阻止限位环32转动,所述限位环32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支撑板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限位环32与支撑板3的固定连接工作支撑小型辊筒31,所述皮带33的内侧表面与所述小型辊筒3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小型辊筒31的转动带动皮带33在小型辊筒31的外表面进行滑动,所述皮带33的两侧均与所述限位环32的一侧表面接触,限位环32将皮带33的位置进行限制,防止皮带33在小型辊筒31外表面滑动的过程中发生位置的偏移;
43.两个所述滑轨35的上表面两端均通过紧固螺栓与所述支撑板3的上表面两侧固定安装,支撑板3固定支撑滑轨35,所述滑轨35的内侧表面与所述滑块36的一侧外表面滑动卡接,滑块36与滑轨35的滑动卡接防止滑块36移出滑轨35的表面,所述滑块36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37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所述固定板37的上表面与所述机械臂4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所述固定板37与所述皮带3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皮带33的滑动带动固定板37进行移动,固定板37的移动带动滑块36在滑轨35上滑动,同时带动机械臂4进行同步移动;
44.所述支撑板3的上表面与所述限位开关38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支撑板3固定支撑限位开关38,所述限位开关38位于所述滑轨35与所述皮带33的中间,限位开关38位于滑轨35与皮带33之间,同时限位开关38与检测仪2检测处的右端水平对齐,所述限位开关38与所述步进电机34电性连接,当固定板37移动到与限位开关38接触时,限位开关38控制步进电机34停止转动,直到抓取机构将线束放置到检测仪2的检测处进行检测,另一抓取机构将检测后的线束抓紧后。步进电机34反向转动,带动固定板37复位,从而达到往复移动的效果;
45.所述抓取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械臂4的一端并对线束装有接线端子的一端进行夹紧;
46.所述抓取机构包括伺服电机41、齿轮42、双向丝杆43、螺纹套44、支撑杆45、弹力夹具46、固定柱47、穿孔48和固定环49,所述伺服电机41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装置槽9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提前对伺服电机41设置好数值,所述伺服电机41输出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装置槽9的内壁并与所述齿轮42的轴心处固定套接,伺服电机41输出轴的转动带动齿轮42进行转动,另一所述齿轮42的轴心处与所述双向丝杆43的中端固定套接,所述齿轮42与另一所述齿轮42相互啮合,通过齿轮42间的啮合带动双向丝杆43转动,所述双向丝杆43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装置槽9的外表面并通过轴承与所述装置槽9的内侧壁固定安装,通过轴承防止双向丝杆43的转动对装置槽9造成影响;
47.所述双向丝杆43的延伸至所述装置槽9的两端外表面均与所述螺纹套44的内侧表面螺纹连接,双向丝杆43的转动带动螺纹套44在其外表面进行移动,所述螺纹套44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杆4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45的另一端外表面与所述弹力夹具46的一
侧表面固定连接,螺纹套44的移动带动支撑杆45以及弹力夹具46进行同步移动;
48.所述穿孔48开设在所述支撑杆45靠近所述弹力夹具46的一侧表面,所述穿孔4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固定柱47,随着支撑杆45的移动带动穿孔48与固定柱47的外表面进行滑动,穿孔48对支撑杆45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限制了螺纹套44的位置,防止螺纹套44在双向丝杆43的外表面进行转动,所述固定柱47与所述装置槽9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47的两端与所述固定环49的中端固定安装,所述固定环49的直径略大于所述穿孔48的直径,固定柱47被固定在装置槽9上,防止固定柱47进行移动,固定环49的设置防止支撑杆45上的穿孔48与固定柱47进行滑动的过程中发生脱落。
49.工作原理:进行检测前,先将装有接线端子的线束放到小型传送带5上,通过小型传送带5运输到接近挡板6的一端,挡板6对运输到小型传送带5另一端的线束进行阻挡;
50.在小型传送带5进行运输的同时,靠近小型传送带5一侧的机械臂4凹槽7内的液压缸8活塞杆伸出,带动机械臂4进行伸展,直到机械臂4的一端接近小型传送带5的上表面,启动靠近小型传送带5一侧的伺服电机41,伺服电机41输出轴的转动带动齿轮42进行转动,通过齿轮42的啮合带动双向丝杆43进行转动,双向丝杆43的转动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螺纹套44在其外表面进行移动,螺纹套44的移动带动支撑杆45进行同步移动,支撑杆45的移动带动穿孔48与固定柱47的外表面进行滑动,并带动弹力夹具46对线束装有接线端子的一端进行夹紧;
51.夹紧后,启动步进电机34,步进电机34输出轴的转动带动小型辊筒31进行转动,小型辊筒31的转动带动皮带33在小型辊筒31的外表面滑动,从而带动固定板37进行移动,固定板37的移动带动滑块36在滑轨35上进行移动,同时带动机械臂4进行同步移动,直到固定板37与限位开关38接触,限位开关38控制步进电机34停止转动;
52.靠近检测仪2的抓取机构将线束放入检测仪2的检测处,另一机械臂4在液压缸8活塞杆伸出的作用下靠近检测中的线束,另一抓取机构通过伺服带动弹力夹具46将检测后的线束进行夹紧;
53.步进电机34反向转动,带动往复移动机构复位,另一抓取机构将检测后的线束放入放置盘10中。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