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3:49: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内部具有散热器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2.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4470321 b(对应美国专利公告号us9,547,140)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一个壳体、多个分隔装置、至少一个导热装置以及至少一个散热装置。连接器的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插头的多个容纳单元,所述容纳单元在高度方向上布置成至少两行并在横向方向上布置成至少两列,横向方向上每行中相邻的两个容纳单元通过隔板隔开。该多个分隔装置分别设置在高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容纳单元之间。所述导热装置的导热主体从所述壳体的侧壁插入壳体内部并沿横向方向穿过所述多个分隔装置,从而在横向方向上形成导热通路。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导热装置的导热主体的两侧侧边处。然而,此种连接器的导热装置的导热主体需要横向穿过多个分隔装置,因此导热主体为不可动,也就是说,导热主体与侧边设置的散热装置都是固定不能动的。对应这种不可动的导热装置与散热装置,必须要分别在各别的容纳单元内增设弹性的导热垫层及导热块以与各别的插头接触。因此,这种导热装置与散热装置的构造部件多,热阻抗相对高,散热能力有限。并且,包括高度方向及横向方向上的全部的容纳单元,都是通过同一个导热主体的路径导热,容易使热量不能快速散去并聚积起来产生高温。
3.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6469878 a(对应美国专利公告号us us10,153,57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罩包括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包括上壁和下壁,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在所述罩中限定上部端口和下部端口,所述下壁包括在其中形成的孔,使得所述中间部分与所述下部端口连通。所述连接器的偏置散热器布置在所述上部端口与所述下部端口之间的中间部分中,偏置散热器延伸穿过所述孔而进入到所述下部端口。这种连接器的偏置散热器能够直接与插头接触,以更有效率地进行散热,但是所述偏置散热器是内置在所述罩的内部,仅能依靠导入所述中间部分的空气流散热。因此,更加高频传输的应用环境中,将期望这些散热结构能够具有更好的散热能力,以确保装置长时间运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能改善上述现有技术中至少一问题的连接器组件。
5.于是,本发明连接器组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是包括导引屏蔽罩、外置散热器、内置偏压散热器,以及两个侧翼散热件。所述导引屏蔽罩包括罩体及设于所述罩体内的隔间支架,所述罩体具有一顶壁以及两个侧壁,所述隔间支架具有共同界定内容置空间的上壁及下壁,且所述隔间支架与所述罩体共同界定上容置空间与下容置空间,所述罩体的顶壁形成有连通于所述上容置空间的上开窗,所述罩体的侧壁形成有连通于所述内容置空间的侧开窗,所述隔间支架的下壁形成有使所述内容置空间连通于所述下容置空间的下开窗。所述外置散热器设于所述罩体的顶壁且穿过所述上开窗进入所述上容置空间。所述内置偏
压散热器设于所述隔间支架内且具有穿过所述下开窗进入所述下容置空间的内置散热件,所述内置散热件能沿该上下方向移动。该两个侧翼散热件分别位于所述罩体的两侧壁的外侧,该两侧翼散热件与所述内置散热件通过穿过所述侧开窗的连接结构相互连接,所述侧开窗在该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结构在该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以使该两侧翼散热件能随着所述内置散热件沿一上下方向移动。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内置散热件的第一连接部,以及形成于所述侧翼散热件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能通过锁接件锁接。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相互配合且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定位柱及定位孔。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导热材料连接层。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皆呈凸部结构。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置散热件具有穿过所述下开窗进入所述下容置空间的热耦合部,所述内置偏压散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置散热件与所述隔间支架的上壁之间的偏压弹簧。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翼散热件具有沿着对应的侧壁延伸的板体,以及自所述板体朝外形成的散热鳍片,所述内置散热件具有基板,以及自所述基板朝上形成的散热鳍片。
12.本发明的可移动的所述内置散热件的两侧连接有所述侧翼散热件,且所述侧翼散热件位于所述导引屏蔽罩的两侧壁的外侧,能把内置散热件的热导引到所述导引屏蔽罩的外部,不但增加散热面积,同时也增加与外部空气流的交互作用,以提高散热能力。以另一方面来说,本发明针对所述上容置空间及所述下容置空间分别设置有所述外置散热器、所述内置偏压散热器以及连接所述内置偏压散热器的所述侧翼散热件,能针对所述导引屏蔽罩的各部分完整地提高整体的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13.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14.图1是本发明连接器组件的一实施例与一可插拔模块的一立体图;
15.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16.图3是该实施例的更进一步的一立体分解图,图中省略该实施例的一外置散热器;
17.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剖视图;
18.图5是该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19.图6是沿图5中a-a线所截取的一剖视图;以及
20.图7是沿图5中b-b线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00:连接器组件
23.1:导引屏蔽罩
24.11:罩体
25.111:顶壁
26.111a:上开窗
27.111b:上挡止部
28.112:侧壁
29.112a:定位孔
30.112b:固定孔
31.112c:开口
32.112d:内伸弹片
33.112e:扣片
34.112f:侧开窗
35.112g:侧散热孔
36.113:底壁
37.114:后壁
38.114a:后散热孔
39.115:压配脚
40.12:隔间支架
41.121:上壁
42.122:下壁
43.122a:下开窗
44.122b:下挡止部
45.123:前壁
46.123a:第一前散热孔
47.124:连接壁
48.125:内容置空间
49.126:定位片
50.127:固定用折片
51.13:上容置空间
52.131:上插口
53.14:下容置空间
54.141:下插口
55.142:底部开口
56.15:罩体用接地件
57.151:弹性指部
58.16:隔间支架用接地件
59.161:片体
60.161a:第二前散热孔
61.162:接地片
62.162a:弹性指部
63.2:插座连接器
64.21:壳体
65.211:对接插槽
66.22:端子
67.221:接触部
68.222:压配尾部
69.3:外置散热器
70.31:外置散热件
71.311:基板
72.311a:热耦合部
73.311b:导热界面材料
74.312:散热鳍片
75.32:扣具
76.321:压抵部
77.322:侧板部
78.322a扣孔
79.4:内置偏压散热器
80.41:内置散热件
81.411:基板
82.411a:热耦合部
83.412:散热鳍片
84.42:偏压弹簧
85.421:压板
86.422:板状弹簧片
87.5:侧翼散热件
88.51:板体
89.52:散热鳍片
90.6:连接结构
91.61:第一连接部
92.611:定位柱
93.62:第二连接部
94.621:定位孔
95.63:锁接件
96.64:穿孔
97.65:锁孔
98.66:导热材料连接层
99.200:可插拔模块
100.201:壳件
101.201a:插接部
102.201b:锁扣凹槽
103.201c:对位结构
104.202:插接电路板
105.203:线缆
106.d1:前后方向
107.d2:上下方向
108.d3:左右方向
109.w1:宽度
110.w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111.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连接器组件100的一实施例,适用于与一可插拔模块200插接。该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一导引屏蔽罩1、一插座连接器2以及一外置散热器3、一内置偏压散热器4和两个侧翼散热件5。
112.该导引屏蔽罩1包括沿一前后方向d1(箭头方向为前,反向为后)延伸的一罩体11,以及设于该罩体11内的一隔间支架12。所述罩体11具有在一上下方向d2(箭头方向为上,反向为下)上位于上方的一顶壁111、自该顶壁111的两侧在一左右方向d3(箭头方向为右,反向为左)上彼此相对的两个侧壁112、连接于该两侧壁112底缘前段处的一底壁113以及连接于该顶壁111与该两侧壁112后缘的一后壁114。该隔间支架12具有上下相对的一上壁121及一下壁122、连接于该上壁121与该下壁122的前缘的一前壁123以及连接于该上壁121与该下壁122的侧缘的连接壁124,该上壁121、该下壁122、该前壁123与该连接壁124共同界定一内容置空间1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变化实施例中,该隔间支架12可以不具有该前壁123与该连接壁124,不以本实施例为限。该隔间支架12与该罩体11共同界定一上容置空间13与一下容置空间14,在本实施例中,该上容置空间13的后段与该下容置空间14的后段彼此连通。该上容置空间13具有位于前方的一上插口131,该下容置空间14具有位于前方的一下插口141,以及位于底部后方处且由该罩体11的侧壁112、底壁113与后壁114共同界定的一底部开口142。该罩体11的每一侧壁112具有贯穿地形成的定位孔112a及固定孔112b,该隔间支架12还具有形成于该上壁121与该下壁122的定位片126及固定用折片127,所述定位片126分别穿设于该两侧壁112的定位孔112a,所述固定用折片127分别穿设于该两侧壁112的固定孔112b后被弯折固定,藉此使该隔间支架12稳定地组装于该罩体11。
113.该导引屏蔽罩1用以设置在一电路板(图未示)上,该导引屏蔽罩1的罩体11还具有形成于该两侧壁112与该后壁114的底缘的多个压配脚115,该多个压配脚115用以压入该电路板的第一压配孔(图未示),以使该导引屏蔽罩1固定于该电路板且可以电连接到接地线路。该插座连接器2设置在该电路板上,且通过该底部开口142地设置于该导引屏蔽罩1的该上容置空间13的后段与该下容置空间14的后段,该插座连接器2具有绝缘的一壳体21,以及设于该壳体21的多个端子22,该壳体21具有朝向前方且分别对应于对应该上容置空间13与该下容置空间14的两个对接插槽211,每一端子22具有位于对应的对接插槽211内的一接触部221,以及自该壳体21的底部朝下延伸出的一压配尾部222,该多个端子22的压配尾部222分别用以压入该电路板的第二压配孔(图未示),以使该插座连接器2固定于该电路板。
114.该可插拔模块200具有一壳件201、一插接电路板202以及一线缆203。该壳件201具
有用以插入该上容置空间13与该下容置空间14的一插接部201a,该插接电路板202凸伸出地设于该插接部201a且用以插设于对应的对接插槽211。该线缆203连接于该壳件201的后端且电连接于该插接电路板202。该导引屏蔽罩1的每一侧壁112具有分别对应于该上容置空间13与该下容置空间14的两个开口112c,每一开口112c处构造有朝该导引屏蔽罩1内且朝后倾斜地延伸的一内伸弹片112d。该可插拔模块200的插接部201a的左右两侧设有与所述内伸弹片112d对应配合的锁扣凹槽201b,这些开口112c处的这些内伸弹片112d用以与插入该上容置空间13或该下容置空间14的该可插拔模块200的锁扣凹槽201b配合,以产生锁扣效果。另外,该壳件201的插接部201a的前端顶部处还形成有一对位结构201c。该罩体11的顶壁111形成有连通于该上容置空间13的一上开窗111a,以及自该上开窗111a的后段处朝下延伸至该上容置空间13内的上挡止部111b。该隔间支架12的下壁122形成有使该内容置空间125连通于该下容置空间14的一下开窗122a,以及自该下开窗122a的后段处朝下延伸至该下容置空间14内的下挡止部122b。所述上挡止部111b与所述下挡止部122b用以挡止于该对位结构201c以限位该可插拔模块200的插入位置。
115.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器组件100可以设置在一机壳(图未示)的一安装孔(图未示),该导引屏蔽罩1还具有设于该罩体11前端处的多个罩体用接地件15,以及设于该隔间支架12的前段的一隔间支架用接地件16。所述罩体用接地件15具有自该罩体11前端处朝后延伸且分布于该罩体11的外侧与该罩体11的内侧的多个弹性指部151,该多个弹性指部151中位于该罩体11外侧者用于与该机壳的安装孔的边缘处接触,该多个弹性指部151中位于该罩体11内侧者用于与该可插拔模块200接触。该隔间支架用接地件16具有设于该隔间支架12的前壁123的前侧面的一片体161,以及分别自该片体161的上缘与该片体161的下缘朝后延伸以分别伸入该上容置空间13与该下容置空间14的两个接地片162。每一接地片162具有朝后延伸且用于与该可插拔模块200接触的多个弹性指部162a。
116.继续参阅图1至图4,该外置散热器3设于该罩体11的顶壁111,且穿过所述上开窗111a进入所述上容置空间13。该外置散热器3包括一外置散热件31,以及压抵该外置散热件31并扣接于该罩体11的侧壁112的一扣具32。该外置散热件31具有设于该顶壁111的一基板311,以及沿该前后方向d1延伸并在该左右方向d3上并排且相互扣接地设于该基板311顶面的多个散热鳍片312。在本实施例中,该多个散热鳍片312举例来说可以是避开该扣具32地以焊接方式设于该基板311,但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变化实施例中,该多个散热鳍片312也可以是一体地自该基板311朝上形成。该基板311具有朝下延伸并穿过该上开窗111a地伸入该上容置空间13内的一热耦合部311a,该热耦合部311a用以与插入该上容置空间13的该可插拔模块200(见图1)接触以加强该外置散热器3的散热性,且在本实施例中,该热耦合部311a的底面设有用以与该可插拔模块200接触的一导热界面材料311b,该导热界面材料311b举例来说可以是包括相变化材料的导热垫片。该外置散热器3通过该扣具32组装于该罩体11的顶壁111。每一扣具32具有沿该左右方向d3延伸且中间部位朝下方向弹性地压抵于该外置散热件31的基板311的两压抵部321,以及自该两压抵部321的左右两端朝下延伸且分别扣接于该罩体11的两侧壁112的两个侧板部322。该两压抵部321弹性地压抵于该外置散热件31的基板311,以使该外置散热件31能沿该上下方向d2移动,且使该热耦合部311a穿过该上开窗111a地伸入该上容置空间13且弹性地与该可插拔模块200接触,以确保接触的完整性并加强散热性能。每一侧壁112形成有多个扣片112e,每一侧板部322形成有与所述扣片
112e对应扣接的两个扣孔322a,藉此使该外置散热器3通过该扣具32扣接于该罩体11。
117.该内置偏压散热器4设于该隔间支架12内且具有一内置散热件41,以及设置在该内置散热件41与该隔间支架12的上壁121之间的一偏压弹簧42。该内置散热件41具有一基板411,以及自该基板411朝上形成且沿前后方向d1延伸并沿左右方向d3并排的多个散热鳍片412,该基板411具有穿过该下开窗122a进入该下容置空间14的一热耦合部411a,该热耦合部411a用以与插入该下容置空间14的该可插拔模块200(见图1)接触以加强该内置偏压散热器4的散热性。该偏压弹簧42具有压抵于该内置散热件41的散热鳍片412的顶部的一压板421,以及自该压板421延伸出且顶抵于该隔间支架12的上壁121的多个板状弹簧片422,需要说明的是,该偏压弹簧42也可以成其他样式的弹簧结构,不以本实施例为限。通过该偏压弹簧42所施予的偏压力,使该内置散热件41能沿该上下方向d2移动,并使该内置散热件41的热耦合部411a弹性地与该可插拔模块200接触,以确保接触的完整性并加强散热性能。
118.参阅图1、图3、图5至图7,该罩体11的每一侧壁112形成有连通于该内容置空间125且沿该前后方向d1延伸的一侧开窗112f。该两侧翼散热件5分别位于该罩体11的两侧壁112的外侧,该两侧翼散热件5与该内置散热件41通过穿过对应的侧开窗112f的连接结构6相互连接,所述侧开窗112f在该上下方向d2上的宽度w1大于所述连接结构6在该上下方向d2上的宽度w2,以使该两侧翼散热件5能随着该内置散热件41沿该上下方向d2移动。本发明的可移动的所述内置散热件41的两侧连接有所述侧翼散热件5,且所述侧翼散热件5位于所述导引屏蔽罩1的两侧壁112的外侧,能把内置散热件41的热导引到所述导引屏蔽罩1的外部,不但增加散热面积,同时也增加与外部空气流的交互作用,以提高散热能力。以另一方面来说,该连接器组件100针对所述上容置空间13及所述下容置空间14分别设置有所述外置散热器3、所述内置偏压散热器4以及连接所述内置偏压散热器4的所述侧翼散热件5,能针对所述导引屏蔽罩1的各部分完整地提高整体的散热能力。
119.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侧翼散热件5具有沿着对应的侧壁112延伸的一板体51,以及自该板体51沿左右方向d3朝外形成且沿上下方向d2并排的多个散热鳍片52。所述连接结构6包括形成于该内置散热件41位于左右两侧的外侧面的第一连接部61,以及形成于该两侧翼散热件5的板体51朝向该内置散热件41的内侧面的第二连接部62,以及相互配合且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62的定位柱611及定位孔621,定位柱611及定位孔621在本实施例中的横截面为长方形。详细来说,所述定位柱611是形成于第一连接部61,所述定位孔621是形成于第二连接部62,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柱611也可以是形成于第二连接部62,所述定位孔621也可以是形成于第一连接部61;另外,所述第一连接部6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62皆呈凸部结构,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6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62也可以一者为凸部结构,另一者为相配合的凹部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6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62能通过锁接件63锁接,所述锁接件63举例来说可以为螺丝等锁接元件。详细来说,所述连接结构6还包括贯穿地形成于所述侧翼散热件5的板体5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62且供所述锁接件63穿过的一穿孔64,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1且供所述锁接件63螺锁的锁孔65,所述锁接件63穿过所述穿孔64并螺锁于所述锁孔65,以将所述第一连接部6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62锁接。
120.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6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62之间的导热材料连接层66。所述导热材料连接层66举例来说可以是导热膏或导热
胶等等,通过所述导热材料连接层66能使所述第一连接部6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62之间的热传导性更佳。
121.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该内置散热件41的基板411与散热鳍片412为一体式构造,但该内置散热件41的基板411与散热鳍片41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组装式构造。同样地,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该侧翼散热件5的板体51与散热鳍片52为一体式构造,但该侧翼散热件5的板体51与散热鳍片5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组装式构造。
122.此外,该隔间支架12的前壁123形成有多个第一前散热孔123a,该隔间支架用接地件16的片体161形成有对应于该多个第一前散热孔123a的多个第二前散热孔161a,该多个第一前散热孔123a、该多个第二前散热孔161a连通于该内容置空间125,以使空气流能更容易地进入该内容置空间125,进而加强该内置偏压散热器4的散热性能。该罩体11的每一顶壁111形成有多个顶散热孔111c,该罩体11的每一侧壁112形成有多个侧散热孔112g,该罩体11的后壁114形成有多个后散热孔114a。该多个顶散热孔111c、该多个侧散热孔112g与该多个后散热孔114a连通于该上容置空间13与下容置空间14,以使空气流能更容易地进入该上容置空间13与下容置空间14,进而加强该连接器组件100的散热性能。
123.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可移动的所述内置散热件41的两侧连接有所述侧翼散热件5,且所述侧翼散热件5位于所述导引屏蔽罩1的两侧壁112的外侧,能把内置散热件41的热导引到所述导引屏蔽罩1的外部,不但增加散热面积,同时也增加与外部空气流的交互作用,以提高散热能力。以另一方面来说,本发明针对所述上容置空间13及所述下容置空间14分别设置有所述外置散热器3、所述内置偏压散热器4以及连接所述内置偏压散热器4的所述侧翼散热件5,能针对所述导引屏蔽罩1的各部分完整地提高整体的散热能力。
124.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