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手机贴膜工具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2-02-20 13:46: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机贴膜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产品。手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屏幕容易划伤,出现划痕,影响手机屏幕的显示效果及美观度,因此,为了使屏幕得到保护,防止刮花,在使用的过程中大部分用户都会在手机的屏幕上贴膜以对其进行保护。目前手机贴膜大多数由人工进行操作,为了便于对手机进行贴膜,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辅助贴膜工具。然而,现有的辅助贴膜工具使用起来比较繁琐,贴膜效率不高,且定位效果不好,容易出现将手机膜贴斜等情况,同时还容易在手机膜和屏幕之间产生气泡,影响手机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手机贴膜工具,旨在提高手机贴膜的效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手机贴膜工具,所述手机贴膜工具包括基座和面壳。所述基座上设有供手机安装的手机定位槽及与所述手机定位槽连通的避让槽;所述面壳用以打开或盖合所述手机定位槽,所述面壳上设有手机膜安装位及操作口,所述操作口用于供用户的手按压手机膜而将所述手机膜粘贴在手机上。
5.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安装座和手机座,所述安装座具有安装槽,所述手机座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手机定位槽设置在所述手机座上。
6.可选地,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设置有多个凸起部,所述手机座底部设置有多个固定柱,多个所述固定柱和多个所述凸起部配合连接,以使所述手机座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7.可选地,所述操作口沿所述面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面壳上还设置有抽拉口,所述抽拉口沿所述面壳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抽拉口位于所述操作口的侧方。
8.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手机贴膜工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将手机放置于基座的手机定位槽中;
10.将手机膜安装在面壳的手机膜安装位上;
11.撕掉手机膜的离型膜;
12.将面壳盖合在基座的手机定位槽上;
13.通过面壳上的操作口按压手机膜,以将所述手机膜的保护膜粘贴在手机上。
14.可选地,所述通过面壳上的操作口按压手机膜,以将所述手机膜的保护膜粘贴在手机上的步骤包括:
15.沿所述操作口的延伸方向滑动按压手机膜,以将所述手机膜的保护膜粘贴在手机上。
16.可选地,所述通过面壳上的操作口按压手机膜,以将所述手机膜的保护膜粘贴在
手机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17.打开面壳,将手机从手机定位槽中取出,撕掉手机膜的面膜。
18.本发明又提出一种手机贴膜工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将手机放置于基座的手机定位槽中;
20.将手机膜安装在面壳的手机膜安装位上;
21.将面壳盖合在基座的手机定位槽上,并使手机膜上的抽拉带自抽拉口穿出;
22.通过所述抽拉带拉扯手机膜的离型膜,并将所述离型膜自所述抽拉口拉出;
23.通过面壳上的操作口按压手机膜,以将所述手机膜的保护膜粘贴在手机上。
24.可选地,所述通过面壳上的操作口按压手机膜,以将所述手机膜的保护膜粘贴在手机上的步骤包括:
25.沿所述操作口的延伸方向滑动按压手机膜,以将所述手机膜的保护膜粘贴在手机上。
26.可选地,所述通过面壳上的操作口按压手机膜,以将所述手机膜的保护膜粘贴在手机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27.打开面壳,将手机从手机定位槽中取出,撕掉手机膜的面膜。
2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计一款操作简单的手机贴膜工具,该手机贴膜工具包括基座和面壳。在基座上设有供手机安装的手机定位槽,可对手机的位置进行固定,面壳上设有手机膜安装位及操作口,手机膜可以固定安装在手机膜安装位中,面壳可以盖合手机定位槽,此时手机膜位于手机屏幕的正上方,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口按压手机膜以使得手机膜粘贴在手机上。相对于传统的手机贴膜方式,该种手机贴膜方式较简单,能够提高用户贴手机膜时的效率,且通过手机定位槽和手机膜安装位来定位手机与手机膜的位置,不需要用户手动去对准手机膜与手机屏幕的位置,定位精确且不容易贴坏手机膜。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发明手机贴膜工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图1中的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图1中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发明手机贴膜工具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图1中结构的手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图5中的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本发明手机贴膜工具的使用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37.图8为本发明手机贴膜工具的使用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38.附图标号说明:
[0039][0040]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2]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3]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4]
本发明提出一种手机贴膜工具的实施例,所述手机贴膜工具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定位精确等优点,从而使得用户使用的难度较低,容易上手,极大的提高用户对手机贴膜的效率,同时还不容易出现将手机膜贴斜或者使手机膜和手机屏幕之间产生气泡等现象。
[0045]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机贴膜工具10包括基座100和面壳200。基座100上设有供手机安装的手机定位槽121及与手机定位槽121连通的避让槽121a;面壳200用以打开或盖合手机定位槽121,面壳200上设有手机膜安装位210及操作口220,操作口220用于供用户的手按压手机膜而将手机膜粘贴在手机上。
[0046]
具体说来,基座100的形状大致呈长方形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座100的形状也可以设置为圆形、方形或其它形状。基座100上设有供手机安装的手机定位槽121,基座100具有位于其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将手机放入手机定位槽121中后,手机的顶
部靠近第一端,手机的底部靠近第二端,手机在手机定位槽121中的位置不会发生移动,通过手机定位槽121可以将手机的位置进行固定,以此来实现更好的贴膜效果。
[0047]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在此考虑到,手机放入手机定位槽121后,在对手机贴膜完成后,拿取手机时不好拿取,需要将手机贴膜工具10翻转倒出手机,或者顺着手机的侧壁抠出手机,非常不方便,鉴于此,为解决该问题,可选在手机定位槽121的边缘设置避让槽121a,避让槽121a的位置靠近第二端设置,用户在拿取手机时,可以通过避让槽121a方便的取出手机定位槽210中的手机。
[0048]
手机贴膜工具10还包括面壳200,该面壳200可以打开或盖合手机定位槽121,手机膜可以安装在面壳200上靠近基座100的一面,当面壳200盖合手机定位槽121时,此时手机膜处于手机屏幕的正上方,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口220按压手机膜以使得手机膜粘贴在手机上。该种贴膜方式简单容易操作,且不容易在手机膜和屏幕之间产生气泡,影响手机的显示效果。该手机膜的种类可以是防窥膜、高透防刮膜、钻石膜,也可以是磨砂膜、防蓝光膜等,至于手机膜的材料,可以是pc保护膜、pvc保护膜、pet保护膜、ar保护膜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0049]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计一款操作简单的手机贴膜工具10,该手机贴膜工具10包括基座100和面壳200。在基座100上设有供手机安装的手机定位槽121,可对手机的位置进行固定,面壳200上设有手机膜安装位210及操作口220,手机膜可以固定安装在手机膜安装位210中,面壳200可以盖合手机定位槽121,此时手机膜位于手机屏幕的正上方,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口220按压手机膜以使得手机膜粘贴在手机上。相对于传统的手机贴膜方式,该种手机贴膜方式较简单,能够提高用户贴手机膜时的效率,且通过手机定位槽121和手机膜安装位210来定位手机与手机膜的位置,不需要用户手动去对准手机膜与手机屏幕的位置,定位精确且不容易贴坏手机膜。
[0050]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基座100包括安装座110和手机座120,安装座110具有安装槽111,手机座120设置在安装槽111内,手机定位槽121设置在手机座120上。
[0051]
具体地,安装座110的形状大致呈长方形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座110的形状也可以设置为圆形、方形或其它形状。安装座110的材料设置为塑料,可以降低手机贴膜工具10的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减轻手机贴膜工具10的整体重量,同样的,面壳200的材料也设置为塑料。安装座110内具有安装槽111,主要用于供手机座120放置,在手机座120上设置有手机定位槽121,主要用于放置手机,对手机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手机在贴膜的过程中位置发生移动,从而导致手机膜贴斜等情况发生。手机座120的材料设置为硬质材料,至于所述硬质材料的类型,可以是abs,hips,pp,pc等硬质材料,亦或者是金属或合金材料等,在此不设具体限制。
[0052]
对于手机定位槽121的大小而言,手机定位槽121的大小可以根据手机的大小以及手机外观尺寸进行适配更改,因此,手机座120的款式可以设计为多款,每一款手机座120都对应一种手机型号,以使得手机恰好能适配放入手机定位槽121中。
[0053]
请参阅图3和图6,进一步地,安装槽111的槽底设置有多个凸起部111a,手机座120底部设置有多个固定柱122,多个固定柱122和多个凸起部111a配合连接,以使手机座120安装在安装槽111内。
[0054]
具体说来,凸起部111a为自安装槽111的槽底向槽口方向凸起的空心圆柱,固定柱
122为手机座120的底部向槽底方向的凸起,固定柱122可适配插入凸起部111a中,以对手机座120的位置起到固定作用,使得手机座120安装在安装槽111内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0055]
对于凸起部111a的数量,该凸起部111a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多个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0具有位于其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凸起部111a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其中两个凸起部111a设置在安装槽111的槽底的第一端,另外两个凸起部111a设置在安装槽111的槽底的第二端,设置在安装槽111的槽底的第一端的两个凸起部111a之间的间距,与设置在安装槽111的槽底的第二端的两个凸起部111a之间的间距不同,这种设计主要是避免用户在将手机座120安装到基座100的安装槽111中时,将手机座120的前后顺序颠倒安装错误,使得用户的手机膜贴到手机屏幕上时发生错误。至于固定柱122的数量,固定柱122的数量也设置为四个,四个固定柱122与四个凸起部111a的位置一一对应,以使得固定柱122能更好的配合凸起部111a,将固定柱122插入凸起部111a中,以对手机座120起到固定作用。
[0056]
请参阅图1和图2,值得一提的是,面壳200与基座100活动连接。具体说来,面壳200可以与基座100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与基座100滑动连接,再或者与基座100翻转连接。
[0057]
进一步地,手机贴膜工具10包括连接件300,面壳200与基座100通过连接件300活动连接,以使面壳200相对于基座100可翻转。
[0058]
具体说来,该连接件300可以是带转轴的铰链结构,也可以卡扣结构或其他可以起到连接作用的连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00主要将基座100中的安装座110同面壳200连接在一起,以使得面壳200相对于安装座110可翻转。连接件300和安装座110还有面壳200一体成型设计,这样设计可以免去了安装座110与面壳200之间的装配麻烦,也使得用户不会因为丢失安装座110或面壳200二者中的任意一个而无法使用该手机贴膜工具10,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这样设计还可以无需针对手机贴膜工具10的安装座110和面壳200设计两个模具,从而可以减少模具的设计,减少手机贴膜工具10的制造工序,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0059]
请参阅图1和图2,需要说明的是,手机膜安装位210为形成于面壳200上的凹槽210,以供手机膜安装。具体说来,面壳200与基座100盖合后,面壳200上靠近手机座120的一面形成有凹槽210,该凹槽210为手机膜安装位210,手机膜安装在手机膜安装位210内,手机安装在手机座120上的手机定位槽121内,此时手机膜位于手机屏幕的上方,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口220按压手机膜以使得手机膜粘贴在手机上。
[0060]
请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地,凹槽210内设有多个定位柱211,多个定位柱211沿面壳200的长度方向排布。
[0061]
具体地,多个定位柱211主要用于手机膜定位,定位柱211的形状可以设置为圆形,或者可以设置为方形、棱形等其他形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定位柱211设置在面壳200内,并自槽底向槽口方向延伸。定位柱211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多个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定位柱211分别位于手机膜安装位210中沿面壳200长度方向的两侧,其中,每侧至少设置有一个定位柱211,以对手机膜起到定位作用。在本手机贴膜工具10中,定位柱211的数量设置为6个,分别位于手机膜安装位210中沿面壳200长度方向的两侧。
[0062]
值得一提的是,多个定位柱211中至少有一个定位柱211与其他定位柱211的形状不同,具体说来,此种设计主要是防止用户在将手机膜安装到定位柱211上时,将手机膜的
上下位置颠倒,对此而起到一个标识作用。
[0063]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操作口220沿面壳200的长度方向延伸。具体说来,操作口220可以沿面壳200的宽度方向延伸,或者可以沿面壳200的对角方向延伸,在本手机贴膜工具10中,操作口220沿面壳200的长度方向延伸。由于沿面壳2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操作口220长度较长,因此在用户通过操作口220进行操作时,手机膜与手机屏幕的贴合效果会更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操作口220也可以设置为“t”字型,或者也可以设置为“十”字形,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0064]
请参阅图1至图4,进一步地,面壳200上还设置有抽拉口230,抽拉口230沿面壳200的宽度方向延伸,抽拉口230位于操作口220的侧方。
[0065]
具体地,抽拉口230的宽度小于操作口220的宽度,在带有抽拉带的手机膜安装到手机膜安装位210上后,用户可将抽拉带从抽拉口230中穿出,然后将面壳200与基座100盖合,此时在抽拉抽拉带,以撕掉手机膜上与粘胶面粘贴的离型膜,之后用户在通过操作口220将手机膜粘贴在手机上。
[0066]
在本手机贴膜工具10中,抽拉口230靠近基座100的第二端设置,位于面壳100的第二端,当然,抽拉口230也可以设置在面壳200的第一端,具体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抽拉口230的位置进行调整。
[0067]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手机贴膜工具的使用方法,所述手机贴膜工具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手机贴膜工具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68]
请参阅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机贴膜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9]
步骤s10、将手机放置于基座100的手机定位槽121中。
[0070]
具体说来,用户在进行手机贴膜时,需要先将手机上原有的手机膜撕掉,然后将手机屏幕清理干净,并将清理干净后的手机正面朝上放置在手机定位槽121中,此时手机的顶部应该处于手机定位槽121的第一端,手机的顶部应该处于手机定位槽121的第二端。
[0071]
步骤s20、将手机膜安装在面壳200的手机膜安装位210上。
[0072]
具体说来,手机膜的型号与待贴膜手机的型号适配。手机膜的种类可以是防窥膜、高透防刮膜、钻石膜,也可以是磨砂膜、防蓝光膜等,至于手机膜的材料,可以是pc保护膜、pvc保护膜、pet保护膜、ar保护膜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手机膜的结构有3层,包括离型膜、保护膜和面膜,保护膜具有粘胶面和表面,离型膜与保护膜的粘胶面贴合,面膜与保护膜的表面贴合。在安装过程中,手机膜的周边设置有定位孔,将手机膜上的定位孔与手机膜安装位210上的定位柱211适配安装,以此来固定手机膜的位置,且手机膜的离型膜朝向手机屏幕的一面安装。
[0073]
步骤s30、撕掉手机膜的离型膜。
[0074]
具体说来,由于离型膜与保护膜的粘胶面贴合,在贴膜过程中,需要将手机膜的保护膜通过粘胶面粘贴在手机屏幕上,以使得手机膜在贴到手机屏幕上后不会轻易脱落,因此需要先撕掉手机膜的离型膜。
[0075]
步骤s40、将面壳200盖合在基座100的手机定位槽121上。
[0076]
具体说来,在将手机膜上的离型膜撕掉后,将面壳200盖合在基座100的手机定位槽121上,此时手机膜位于手机屏幕的正上方,且手机膜和手机屏幕之间存在间隙。
[0077]
步骤s50、通过面壳200上的操作口220按压手机膜,以将所述手机膜的保护膜粘贴在手机上。
[0078]
具体说来,面壳200上设置有操作口220,在面壳200盖合在基座100的手机定位槽121上后,操作口220位于手机膜的上方,且手机膜和手机屏幕之间存在间隙,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口220按压手机膜,以使得手机膜中保护膜的粘胶面粘贴在手机屏幕上,并自用户按压的点向周围扩散,最终使得手机膜的保护膜完全与手机屏幕贴合。
[0079]
通过面壳上的操作口按压手机膜,以将所述手机膜的保护膜粘贴在手机上的步骤具体包括:
[0080]
步骤s51、沿所述操作口220的延伸方向滑动按压手机膜,以将所述手机膜的保护膜粘贴在手机上。
[0081]
具体说来,操作口220位于面壳200的中间,用户通过操作口220按压手机膜的一个点,手机膜自用户按压的点与手机屏幕贴合,并由该点向四周扩散,手机膜与手机屏幕的贴合速度较慢,在手机膜和手机屏幕之间可能还会出现气泡,因此沿着操作口220的延伸方向滑动按压手机膜,使得手机膜与手机屏幕的贴合速度可以加快,且在手机膜和手机屏幕之间不容易出现气泡。
[0082]
通过面壳上的操作口按压手机膜,以将所述手机膜的保护膜粘贴在手机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0083]
步骤s52、打开面壳200,将手机从手机定位槽121中取出,撕掉手机膜的面膜。
[0084]
具体说来,手机膜的面膜主要对手机膜的保护膜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在未使用手机膜前,手机膜的保护膜出现刮花、划痕等损伤。在对手机贴膜完成后,可以通过避让槽121a将手机从手机定位槽121中取出,然后撕掉面膜,此时整个手机的贴膜流程结束。
[0085]
请参阅图8,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又提出一种手机贴膜工具的使用方法,所述手机贴膜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6]
步骤s100、将手机放置于基座100的手机定位槽121中。
[0087]
具体说来,用户在进行手机贴膜时,需要先将手机上原有的手机膜撕掉,然后将手机屏幕清理干净,并将清理干净后的手机正面朝上放置在手机定位槽121中,此时手机的顶部应该处于手机定位槽121的第一端,手机的顶部应该处于手机定位槽121的第二端。
[0088]
步骤s200、将手机膜安装在面壳200的手机膜安装位210上。
[0089]
具体说来,手机膜的型号与待贴膜手机的型号适配。手机膜的种类可以是防窥膜、高透防刮膜、钻石膜,也可以是磨砂膜、防蓝光膜等,至于手机膜的材料,可以是pc保护膜、pvc保护膜、pet保护膜、ar保护膜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手机膜的结构有3层,包括离型膜、保护膜和面膜,保护膜具有粘胶面和表面,离型膜与保护膜的粘胶面贴合,面膜与保护膜的表面贴合,在离型膜上还连接有抽拉带,通过抽拉带可直接离型膜撕下。在安装过程中,手机膜的周边设置有定位孔,将手机膜上的定位孔与手机膜安装位210上的定位柱211适配安装,以此来固定手机膜的位置,且手机膜的离型膜朝向手机屏幕的一面安装。
[0090]
步骤s300、将面壳200盖合在基座100的手机定位槽121上,并使手机膜上的抽拉带自抽拉口230穿出。
[0091]
具体说来,离型膜上连接有抽拉带,在将手机膜安装到手机膜安装位210后,将抽拉带自抽拉口230穿出,然后将面壳200盖合在基座100的手机定位槽121上,此时抽拉带位
于面壳200外。因为离型膜与保护膜的粘胶面贴合,在贴膜过程中,需要将手机膜的保护膜通过粘胶面粘贴在手机屏幕上,以使得手机膜在贴到手机屏幕上后不会轻易脱落,因此需要撕掉与保护膜的粘胶面贴合的离型膜。
[0092]
步骤s400、通过所述抽拉带拉扯手机膜的离型膜,并将所述离型膜自所述抽拉口230拉出。
[0093]
具体说来,抽拉带从抽拉口230穿出后,位于面壳200外,用户通过拉扯抽拉带可以从手机膜安装位210中拉扯出与抽拉带连接的离型膜,在将手机膜上的离型膜拉扯掉后,此时手机膜位于手机屏幕的正上方,且手机膜和手机屏幕之间存在间隙。
[0094]
步骤s500、通过面壳200上的操作口220按压手机膜,以将所述手机膜的保护膜粘贴在手机上。
[0095]
具体说来,面壳200上设置有操作口220,在面壳200盖合在基座100的手机定位槽121上后,操作口220位于手机膜的上方,且手机膜和手机屏幕之间存在间隙,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口220按压手机膜,以使得手机膜中保护膜的粘胶面粘贴在手机屏幕上,并自用户按压的点向周围扩散,最终使得手机膜的保护膜完全与手机屏幕贴合。
[0096]
通过面壳上的操作口按压手机膜,以将所述手机膜的保护膜粘贴在手机上的步骤包括:
[0097]
步骤s510、沿所述操作口220的延伸方向滑动按压手机膜,以将所述手机膜的保护膜粘贴在手机上。
[0098]
具体说来,操作口220位于面壳200的中间,用户通过操作口220按压手机膜的一个点,手机膜自用户按压的点与手机屏幕贴合,并由该点向四周扩散,手机膜与手机屏幕的贴合速度较慢,在手机膜和手机屏幕之间可能还会出现气泡,因此沿着操作口220的延伸方向滑动按压手机膜,使得手机膜与手机屏幕的贴合速度可以加快,且在手机膜和手机屏幕之间不容易出现气泡。
[0099]
通过面壳上的操作口按压手机膜,以将所述手机膜的保护膜粘贴在手机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0100]
步骤s520、打开面壳200,将手机从手机定位槽121中取出,撕掉手机膜的面膜。
[0101]
具体说来,手机膜的面膜主要对手机膜的保护膜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在未使用手机膜前,手机膜的保护膜出现刮花、划痕等损伤。在对手机贴膜完成后,可以通过避让槽121a将手机从手机定位槽121中取出,然后撕掉面膜,此时整个手机的贴膜流程结束。
[010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