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袋状壳体、具有其的二次电池及制造方法、二次电池模块与流程

2022-02-20 13:08: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袋状壳体、具有其的二次电池及制造方法、二次电池模块
1.相关技术的交叉申请
2.本技术要求2020年7月14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20-0087110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3.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袋状壳体、二次电池、二次电池模块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背景技术:

4.二次电池单元被制成这样的形式:由正电极、负电极、分隔件和电解质构成的电极组件被封闭在外壳中。电极组件可分为胶状卷型和堆叠型,在胶状卷型中,涂覆有活性材料的片状正电极和负电极与插入其间的分隔件一起卷绕,在堆叠型中,多个正电极和负电极顺序地堆叠,并且分隔件插入其间。电极组件被封装在通过将金属材料压制成圆柱体或长方体而形成的容器中,或者被封装在由通过使聚合物原料挤出成型而获得的多层膜制成的袋中。其中,袋型电池由于其低制造成本、低重量和高成型性而广泛用于各种领域。
5.传统的袋型二次电池的示例包括电极组件和用于密封电极组件的袋状壳体。袋状壳体包括用于在其中贮存电极组件的贮存部和用于密封电极组件的密封部。
6.传统的袋型二次电池通过在将电极组件贮存在袋状壳体的贮存部中之后密封袋状壳体的外周、然后密封袋状壳体的侧面以形成平坦侧面来制造。在这种袋状壳体的三个侧面上被封装在该袋状壳体中的二次电池的问题在于,当二次电池模块与冷却板接触时,形成在平坦侧面的相对端部处的密封突起(被称为鲨鱼鳍)导致发生不必要的干涉,这降低了二次电池模块的冷却效率或者导致对用于应对各种其它环境的设计自由度的限制。因此,需要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7.前述内容仅旨在帮助理解本公开的背景,而不旨在意味着本公开落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相关技术的范围内。
8.相关领域的文献
9.(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no.10-2061664b1


技术实现要素:

10.因此,本公开是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并且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其中容纳电极组件的袋状壳体,并且提供一种用于有效地控制在容纳和密封电极组件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必要的结构突起的袋状壳体。
11.本公开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袋状壳体,该袋状壳体允许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与袋状壳体紧密接触而不从其松开,并且防止电极组件的结构分离。
12.本公开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模块,其中不仅优化了用于堆叠和冷却在其中电极组件容纳在袋状壳体中的二次电池的结构空间,而且有效地确保了与
用于冷却的冷却板的接触表面。
13.本公开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具有袋状壳体的二次电池的方法。
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袋状壳体,该袋状壳体包括:形成部,其具有预定深度,并且允许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中的每一个被容纳在其中;缺口部,其从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延伸;以及贮存部,其覆盖电极组件的未被容纳在形成部中的部分,其中,形成部可以包括:第一形成部,其允许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容纳在其中;以及第二形成部,其允许电极组件的第二端面容纳在其中。
15.这里,第一形成部可以包括:第一底表面,其具有预定深度,并且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与第一底表面接触;以及第一高度部,其从第一底表面延伸以支撑电极组件的相对侧表面中的每一个,并且第二形成部可以包括:第二底表面,其具有预定深度,并且电极组件的第二端面与第二底表面接触;以及第二高度部,其从第二底表面延伸以支撑电极组件的相对侧表面中的每一个。
16.此外,第一底表面和第二底表面的延长线中的每一个与各个缺口部中的相关联的一个缺口部可以形成锐角。
17.此外,缺口部可以包括:第一缺口部,其从第一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以预定角度向上延伸;以及第二缺口部,其从第二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以预定角度向上延伸。
18.此外,贮存部可以包括:中央贮存部,其在第一形成部和第二形成部之间覆盖电极组件的第一侧表面;第一贮存部,其包括覆盖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的第一容纳部和从第一容纳部的端部延伸以能够弯曲的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贮存部,其包括覆盖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剩余部分的第二容纳部以及从第二容纳部的端部延伸以能够弯曲的第二接合部。
19.此外,第一接合部可从第一容纳部向上延伸,以相对于第一容纳部具有高度差,第二接合部可从第二容纳部向上延伸,以相对于第二容纳部具有高度差。
20.此外,袋状壳体还可以包括:第一挤压突起,其从第一底表面向内突出以支撑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以及第二挤压突起,其从第二底表面向内突出以支撑电极组件的第二端面。
21.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袋状壳体,该袋状壳体包括:形成部,其具有预定深度,并且允许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中的每一个容纳在其中;缺口部,其与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间隔开;以及贮存部,其覆盖电极组件的未容纳在形成部中的部分,其中,形成部可以包括:第一形成部,其允许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容纳在其中;以及第二形成部,其允许电极组件的第二端面容纳在其中。
22.这里,第一形成部可以包括:第一底表面,其具有预定深度,并且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与第一底表面接触;以及第一高度部,其从第一底表面延伸以支撑电极组件的相对侧表面中的每一个,第二形成部可以包括:第二底表面,其具有预定深度,并且电极组件的第二端面与第二底表面接触;以及第二高度部,其从第二底表面延伸以支撑电极组件的相对侧表面中的每一个。
23.此外,缺口部可以包括:第一缺口部,其相对于第一形成部的第一底表面具有高度
差,以及第二缺口部,其相对于第二形成部的第二底表面具有高度差。
24.此外,缺口部可以包括:第一缺口部,其与第一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间隔开,并且包括在袋状壳体的向外方向上具有预定曲率的第一弯曲表面;以及第二缺口部,其与第二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间隔开,并且包括在袋状壳体的向外方向上具有预定曲率的第二弯曲表面。
25.此外,贮存部可以包括:中央贮存部,其在第一形成部和第二形成部之间覆盖电极组件的第一侧表面;第一贮存部,其包括覆盖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的第一容纳部和从第一容纳部的端部延伸以能够弯曲的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贮存部,其包括覆盖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剩余部分的第二容纳部以及从第二容纳部的端部延伸以能够弯曲的第二接合部。
26.此外,袋状壳体还可以包括:第一挤压突起,其从第一底表面向内突出以支撑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以及第二挤压突起,其从第二底表面向内突出以支撑电极组件的第二端面。
27.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以及袋状壳体,在该袋状壳体中容纳电极组件,其中,该袋状壳体可以包括:形成部,其具有预定深度,并包括允许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容纳在其中的第一形成部和允许电极组件的第二端面容纳在其中的第二形成部;缺口部,其从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延伸或与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间隔开;以及贮存部,其覆盖电极组件的未容纳在形成部中的部分。
28.这里,贮存部可以包括:中央贮存部,其在第一形成部和第二形成部之间覆盖电极组件的第一侧表面;第一贮存部,其包括覆盖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的第一容纳部和从第一容纳部的端部延伸并向电极组件外弯曲的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贮存部,其包括覆盖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剩余部分的第二容纳部和从第二容纳部的端部延伸并向电极组件外弯曲的第二接合部。
29.此外,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可以以彼此表面接触的方式向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外部弯曲。
30.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模块,包括:至少两个二次电池,其沿第一侧表面方向堆叠,其中,二次电池可被布置为以预定间隔彼此间隔开,并且二次电池中的每一个可包括:电极组件;以及袋状壳体,在该袋状壳体中容纳电极组件,其中,该袋状壳体可以包括:形成部,其具有预定深度,并且包括允许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容纳在其中的第一形成部和允许电极组件的第二端面容纳在其中的第二形成部;缺口部,其从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延伸或与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间隔开;以及贮存部,其覆盖电极组件的未容纳在形成部中的部分。
31.这里,二次电池模块还可以包括:冷却板,其设置在二次电池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形成部或第二形成部上。
32.此外,冷却板可以包括:第一冷却板,其与第一形成部进行表面接触;以及第二冷却板,其与第二形成部进行表面接触。
33.此外,二次电池模块还可以包括:绝缘材料,其设置在预定间隔中。
34.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方法包括:在袋状壳体中形成第一形成部和第二形成部,以使第一形成部和第二形成部彼此间隔开;将电极组件
的第一端面耦接到第一形成部;将第一形成部和第二形成部之间的中央贮存部耦接到电极组件的第一侧表面,以通过中央贮存部覆盖电极组件的第一侧表面;将电极组件的第二端面耦接到第二形成部;以及将从第二形成部延伸的第二贮存部耦接到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以通过第二贮存部覆盖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并且将从第一形成部延伸的第一贮存部耦接到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剩余部分,以通过第一容纳部覆盖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剩余部分。
35.这里,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将第一贮存部耦接到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并且将第二贮存部耦接到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剩余部分之后,将第一容纳部的端部处的第一可弯曲接合部与第二容纳部的端部处的第二可弯曲接合部彼此接合;以及在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上沿一个方向弯曲密封接头,该密封接头由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接合产生。
36.此外,在袋状壳体中形成第一形成部和第二形成部以使其彼此间隔开的步骤可以包括:形成第一缺口部和第二缺口部,第一缺口部从第一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在形成第一形成部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第二缺口部从第二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在形成第二形成部的一个方向上延伸。
37.此外,在袋状壳体中形成第一形成部和第二形成部以便彼此间隔开的步骤可以包括:形成第一缺口部和第二缺口部,第一缺口部在形成第一形成部的一个方向上与第一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间隔开,第二缺口部在形成第二形成部的一个方向上与第二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间隔开。
38.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所有术语或词语具有与本发明构思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还应当理解,诸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当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
3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有效地控制密封在容纳在其中的电池组件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的袋状壳体的突出结构,能够改善袋型二次电池的堆叠结构和冷却板之间的接触可靠性。
40.另外,通过有效地控制密封部在袋型二次电池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上的突起,同时覆盖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可以有效地确保袋型二次电池的相对端部上的与冷却板的接触表面。由此,可以提高二次电池模块和具有该二次电池模块的电池组的冷却效率以及冷却结构的设计自由度。
41.另外,为了有效地减少和控制在将电极组件容纳和密封在袋状壳体中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耦接误差或公差,通过经由从袋状壳体的形成部的底表面部分地突出的挤压突起物理地支撑和挤压电极组件的相对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可以防止电极组件在容纳在袋状壳体中时松动,从而确保电极组件在容纳在袋状壳体中并被密封时的可靠性。
42.另外,通过有效地去除和控制在通过袋状壳体密封电极组件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密封接头的突出结构,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二次电池模块构造的能量密度,而且可以增加用于实现各种堆叠结构的设计自由度。
附图说明
43.当结合附图时,从以下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其它优点,在附图中:
44.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和电极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45.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和电极组件的组装透视图;
46.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的透视图;
47.图4是沿图3的a-a'截取的截面图;
48.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袋状壳体的二次电池的截面图;
49.图6a和图6b是传统袋型二次电池的视图;
50.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其中容纳有电极组件的袋状壳体的二次电池的平面图;
51.图8a和图8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二次电池与二次电池模块的冷却板的耦接的示意图;
52.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袋状壳体和电极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53.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的袋状壳体和电极组件的组装透视图;
54.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袋状壳体的透视图;
55.图12是沿图11的a-a'截取的截面图;
56.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具有袋状壳体的二次电池的截面图;
57.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袋状壳体和电极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58.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的袋状壳体和电极组件的组装透视图;
59.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的袋状壳体的透视图;
60.图17是沿图16的a-a'截取的截面图;
61.图18是沿图16的b-b'截取的截面图;
62.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的袋状壳体与电极组件的耦接的一侧截面图;
63.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的形成部的底表面的示例的平面图;
64.图21是沿图20的a-a'截取的截面图;
65.图2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的形成部的底表面的另一示例的平面图;
66.图23是沿图22的b-b'截取的截面图;以及
67.图24至图2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68.当结合附图时,从以下详细描述和优选实施例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其它优点。关于与附图中的部件相关联的附图标记,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此外,应当理解,尽管术语“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第二”等可以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被这些术语限制。在以下描述中,可省略众所周知的特征和技术的细节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
69.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70.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和电极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和电极组件的组装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的透视图;图4是沿图3的a-a'截取的截面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袋状壳体的二次电池的截面图;图6a和图6b是传统袋型二次电池的视图;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在其中容纳有电极组件的袋状壳体的二次电池的平面图;以及图8a和图8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二次电池与二次电池模块的冷却板的耦接的示意图。
7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30包括:形成部32,其具有预定深度,并允许电极组件10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中的每一个被容纳在其中;缺口部34,其从形成部32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延伸,以具有从由容纳在形成部32中的电极组件10的厚度限定的深度逐渐减小的深度;以及贮存部33,其覆盖除电极组件10的容纳在形成部32中的部分之外的其余部分。
72.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30的特征在于,形成部32包括分别耦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图中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的第一形成部321和第二形成部322,并且缺口部34包括分别形成在第一形成部321的纵向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和第二形成部321的纵向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处的第一缺口部341和第二缺口部342,从而最小化由于被第一形成部321和第二形成部322密封的电极组件10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即,上端面和下端面)上的不必要的密封接合而导致的突出或结构变形。
73.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30被构造成使得第一形成部321和第二形成部322在横向上彼此间隔开,从而电极组件10的第一端面和与该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固定地耦接到沿袋状壳体30的外周形成的密封部31内的相应预定位置。
74.第一形成部321沿一个方向形成在袋状壳体30的密封部31内限定的内部空间的一侧,以允许电极组件10的第一端面位于其中。第一形成部321的相对侧可以以预定角度向上弯曲以形成预定位置,从而电极组件10的第一端面可以被固定或者其位置可以被确定。
75.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形成部321可包括:第一底表面321a,其允许电极组件10的第一端部的一部分容纳在其上的;以及第一高度部321b,其从第一底表面321a的相对侧中的每一侧向上延伸以支撑电极组件10的相对侧表面中的每一个。
76.第二形成部322是允许电极组件10的与其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被容纳和耦接到其中的构造,并且可以具有与上述第一形成部321相同的形状和结构。另外,由于第一形成部321和第二形成部322耦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在各自的对应位置处固定和容纳电极组件,所以第一形成部321和第二形成部322可被构造成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形状,这可有效地将电极组件10容纳在袋状壳体30中。
77.贮存部33包括相对于袋状壳体30的第一形成部321和第二形成部322顺序形成的第一贮存部331、中央贮存部332和第二贮存部333。贮存部33覆盖电极组件10的相对侧表面,并且最终在围绕电极组件10的侧表面的同时被密封,以允许电极组件10被容纳在袋状壳体30中。
78.第一形成部321和第二形成部322之间的中央贮存部332完全容纳并覆盖电极组件10的第一侧表面,并且位于第一形成部321和第二形成部322外侧的位置处的第一贮存部331和第二贮存部333在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上彼此重叠,以密封并接合在一起。
79.如图4所示,第一贮存部331包括覆盖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的第一容
纳部331a和从第一贮存部331延伸以便可弯曲并用于最终密封和接合的第一接合部331b。这里,第一容纳部331a可被构造为相对于第一接合部331b具有高度差,从而具有内部空间,以便于在覆盖电极组件10时的组装,或者柔性地响应于电极组件10的形状。当第一容纳部331a自然地覆盖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时,第一接合部331b可从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向外弯曲,并最终接合到第二贮存部333的第二接合部333b,从而以表面接触的方式面对第二接合部333b,从而密封袋状壳体30。
80.第二贮存部333从第二形成部322向外延伸,并且当第二形成部322容纳电极组件10的第二端面时覆盖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第二贮存部333包括覆盖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的第二容纳部分333a和从第二容纳部分333a延伸的第二接合部333b,以能够弯曲。第二接合部333b接合到第一贮存部331的上述第一接合部331b,从而以表面接触的方式面对第一接合部331b,由此密封袋状壳体30。
81.如图5所示,第一接合部331b和第二接合部333b可以向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的外部弯曲,彼此表面接触。根据示例,第一接合部331b和第二接合部333b可以通过密封方法彼此接合以在其间形成表面接触,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公开中,通过在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的向外的方向上弯曲第一接合部331b和第二接合部333b,可以防止不必要的浪费空间。
82.缺口部34可以包括第一缺口部341和第二缺口部342,其分别形成在第一形成部321的纵向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处和第二形成部322的纵向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处。
83.如图1所示,相应的第一缺口部341可形成在第一形成部321的纵向相对端部处,相应的第二缺口部342可形成在第二形成部322的纵向相对端部处。
84.如图6a和图6b所示,传统的袋型二次电池10包括电极组件1和用于密封电极组件1的袋状壳体2。袋状壳体2包括用于在其中贮存电极组件1的贮存部2a和用于密封电极组件1的密封部2b。在将传统的袋型二次电池10耦接到电池模块的冷却板的情况下,图6b中示出的被称为鲨鱼鳍的密封突起3导致与冷却板的干涉,这可能导致不仅冷却效率恶化而且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恶化的问题。
85.然而,如图7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袋状壳体30的二次电池100不具有形成在袋状壳体30的侧表面上的突起,因此当被耦接到将在稍后描述的二次电池模块1的冷却板50时,能够与其进行表面接触,从而提高冷却效率。
86.另外,通过设置上述袋状壳体30的缺口部34,可以控制密封突起的形状和尺寸。此外,通过形成与冷却板50预定的间隙距离d,可以有效地确保与冷却板50的耦接表面。
87.具体地,各个第一缺口部341可以通过从第一形成部321的第一底表面321a的相对端部延伸为朝向袋状壳体30的密封部31向上倾斜而形成在第一形成部321的相对端部处。第一缺口部341在第一形成部321的相对端部的位置处覆盖电极组件10的纵向侧表面,并允许袋状壳体30被有效地折叠,并且在形状上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那些。第一缺口部341可以以各种长度和方向构造,以消除由于在电极组件10的纵向侧表面上密封而引起的袋状壳体30的诸如不规则突出或重叠的结构不平衡。第二缺口部342也具有与第一缺口部341相同的构造和效果,并且其详细描述会是冗余的并且因此将被省略。
88.如图8a所示,通过提供形成部3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袋状壳体30的二次电池模块1使二次电池100能够在其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与冷却板50进行表面接触,而不会由
于袋状壳体30的突出而与其发生干涉,从而提高冷却效率。
89.另外,通过在电极组件10的向外方向上位于第二侧表面上的第一接合部331b和第二接合部333b,可在堆叠的二次电池100之间形成具有预定间隔的空间。即,由于第一接合部331b和第二接合部333b可以以与其表面接触的方式从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向外弯曲,所以二次电池100可以在第一侧表面的方向上堆叠并且布置成以预定间隔彼此间隔开。该预定间隔可以用作适当的缓冲器,以抵抗当堆叠二次电池100时在堆叠方向上发生的变形或膨胀。
90.如图8b所示,该间隔可以用于通过空气的流入和流出或制冷剂的循环而进行的冷却功能,或者可以用作在其中填充绝缘材料i以抑制热传播的空间。
91.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袋状壳体和电极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的袋状壳体和电极组件的组装透视图;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的袋状壳体的透视图;
92.图12是沿图11的a-a'截取的截面图;以及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具有袋状壳体的二次电池的截面图。
93.如图9和图10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30包括第一形成部321、第二形成部322、第一缺口部341和第二缺口部342,但是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贮存部33与袋状壳体30的外周上的密封部31设置在同一平面上,而在密封部31与内部空间之间没有高度差。
94.如图11和图12所示,电极组件10被容纳在袋状壳体20中,第一形成部321、第二形成部322、第一缺口部341和第二缺口部342可形成在同一平面上,而与袋状壳体的外周上的密封部31(在该处执行密封)没有高度差,从而第一贮存部331、中央贮存部332和第二贮存部333可在同一平面上覆盖电极组件10。
95.形成在袋状壳体30的相对端部处的第一接合部331b和第二接合部333b可最终接合并密封在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上,以形成密封接头31a,从而便于将其中容纳电极组件10的袋状壳体30的内部密封。
96.如图13所示,第一接合部331b和第二接合部333b可以彼此表面接触地彼此接合,同时在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上沿相反方向覆盖电极组件10,从而电极组件10可被容纳在袋状壳体30中并被密封。形成在袋状壳体30的相对端部处的连接部331b和333b可被构造成可弯曲的,由此密封接合部31a可在最终密封之后弯曲,从而有效地防止对袋状壳体30的损坏。与其相关的效果和描述与参照图8a和图8b描述的上述描述是冗余的,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97.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袋状壳体和电极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的袋状壳体和电极组件的组装透视图;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的袋状壳体的透视图;图17是沿图16的a-a'截取的截面图;图18是沿图16的b-b'截取的截面图;以及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袋状壳体与电极组件的耦接的一侧截面图。
98.如图14至图19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的袋状壳体30构造为使得第一形成部321和第一缺口部341以及第二形成部322和第二缺口部342分别布置成彼此间隔开。
99.其它相应的构造和操作与以上描述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30的构造
和操作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100.如图1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30可包括:第一形成部321,其沿一个方向形成以允许电极组件10的第一端面固定地且支撑地耦接到其上;中央贮存部332,其从第一形成部321延伸以覆盖电极组件10的第一侧表面;第二形成部322,其通过从中央贮存部332延伸而沿一个方向形成,以允许电极组件10的第二端面固定地且支撑地耦接到其上;第二容纳部333,其从第二形成部322延伸以覆盖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第一贮存部331,从第一形成部321延伸以覆盖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的其余部分,使得第一贮存部331和第二贮存部333在彼此面对的方向上接合并密封;第一缺口部341,其在第一形成部321的延伸方向上沿一个方向与第一形成部321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间隔开,并在一个方向上粘附到所面向的电极组件的相应表面;以及第二缺口部342,其在第二形成部322的延伸方向上沿一个方向与第二形成部322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间隔开,并在一个方向上粘附到所面向的电极组件的相应表面。
101.如图15和图16所示,缺口部341和342可以包括在袋状壳体30的向外方向上具有预定曲率的第一弯曲表面341a和第二弯曲表面342a。然而,本公开并不一定限于弯曲的形状,在能够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的范围内,可以采用各种形状和结构。
102.具有预定曲率的第一弯曲表面341a和第二弯曲表面342a可有效地覆盖电极组件10的相应的纵向侧表面,从而形成部32的容纳电极组件10的表面可形成平坦表面。
103.如图17和图18所示,各个第一缺口部341在形成第一形成部321的一个方向上与第一形成部321的相对端部间隔开。具体地,第一缺口部341可具有相对于第一形成部321的第一底表面321a的高度差,并可与第一高度部321b间隔开(见图18中的附图标记s)。
104.如图19所示,电极组件10的第一端面可容纳并固定到第一形成部321,由于第二形成部322可容纳并固定电极组件10的第二端面,因此袋状壳体30可密封电极组件10,从而电极组件10的整个侧表面可被贮存部33覆盖。其详细描述与以上描述的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30基本相同,并且稍后将在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描述具体方法。
105.图2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的形成部的底表面的示例的平面图;图21是沿图20的a-a'截取的截面图;图2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的形成部的底表面的另一示例的平面图;以及图23是沿图22的b-b'截取的截面图。
106.根据图20至图23所示的实施例,袋状壳体30可包括第一挤压突起321c和第二挤压突起322c。因此,这可以防止在将电极组件10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同时耦接和固定到袋状壳体30上的预定位置的过程中在袋状壳体30与电极组件10的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之间发生松动或分离的情况,并且同时保持冷却效率。
107.第一挤压突起321c可从第一底表面321a向内突出以支撑电极组件10的第一端面,第二挤压突起322c可从第二底表面322a向内突出以支撑电极组件10的第二端面。
108.例如,第一挤压突起321c和第二挤压突起322c可以被构造为不平坦部分。更具体而言,如图21的放大图所示,第一按压突起321c和第二按压突起322c中的每一个可以被构造为使得从底表面突出的上表面a1和a2以及形成底表面的下表面b1、b2和b3形成平坦表面。因此,袋状壳体30可以确保与容纳在其中的电极组件10的接触表面,同时,可以确保与耦接到其外部的冷却板50的接触表面,从而有效地保持冷却效率。即,通过允许袋状壳体30覆盖电极组件10,同时在电极组件10的上部和下部(即,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沿彼此面
对的方向物理地施加预定压力,可以从根本上防止由于密封在袋状壳体30的内部空间中的电极组件10的松动或内部分离而引起的振动和噪声以及诸如电气火灾的其它风险。
109.如图20和图21所示,多个第一挤压突起321c和多个第二挤压突起322c可以平行地布置,以分别在第一形成部321的第一底表面321a和第二形成部322的第二底表面322a的纵向上彼此间歇地间隔开。另外,如图22和图23所示,第一挤压突起321c和第二挤压突起322c可以被构造为相应形状的一体的连续突起,该连续突起分别沿第一形成部321和第二形成部322的第一底表面321a和第二底表面322a的纵向方向延伸。
110.在这里示出的第一挤压突起321c和第二挤压突起322c中,尽管以平面图示出了与容纳并耦接在袋状壳体30内部的电极组件10的接触表面a1和a2以及与耦接到袋状壳体30外部的冷却板50的接触表面b1、b2和b3,但是该物理结构可根据产品的规格或装置的结构而适当地改变。
111.图24至图2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的流程图。
11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在袋状壳体30中形成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形成部321和第二形成部322;将电极组件10的第一端面耦接到第一形成部321;将第一形成部321和第二形成部322之间的中央贮存部332耦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一侧表面,以通过中央贮存部332覆盖电极组件10的第一侧表面;将从第二形成部322延伸的第二贮存部333的第二容纳部333a耦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以通过第二容纳部333a覆盖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的该部分;将从第一形成部321延伸的第一贮存部331的第一容纳部331a耦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的其余部分,以通过第一容纳部331a覆盖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的其余部分;将第一容纳部331a的端部处的第一可弯曲接合部331b和第二容纳部333a的端部处的第二可弯曲接合部333b彼此接合;以及在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上沿一个方向弯曲密封接头31a,该密封接头由第一可弯曲接合部331b和第二可弯曲接合部333b的接合产生。
113.如图24所示,第一形成部321和第二形成部322可形成在袋状壳体30中,电极组件10的第一端面可耦接到第一形成部321。
114.接下来,如图25所示,第一形成部321可耦接到电极组件10的第一端面,由于从第一形成部321延伸的中央贮存部332可容纳电极组件10的第一侧表面以覆盖第一侧表面,因此电极组件10的第二端面可被定位成耦接到第二形成部322。
115.接下来,如图26和图27所示,由于电极组件10的第二端面可以容纳并耦接到第二形成部322,所以第二贮存部333的第二容纳部分333a可以覆盖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并且第一贮存部331的第一容纳部331a可以沿着与第二容纳部333a覆盖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覆盖电极组件10的第二侧表面的其余部分。这里,从第一容纳部331a延伸并向外弯曲的第一接合部331b和从第二容纳部333a延伸并向外弯曲的第二接合部333b可以彼此耦接以在相反方向上彼此重叠并彼此接合,从而将电极组件10密封在袋状外壳30中以最终密封电极组件10。
116.接下来,如图28所示,第一接合部331b和第二接合部333b彼此接合的密封接头31a可以在一个方向上弯曲,从而在确保适当间隔的同时使堆叠表面的空间最小化。这提供了缓冲二次电池100在堆叠方向上的物理变形的效果。另外,该间隔可以用于通过空气的流入和流出或制冷剂的循环而进行的冷却功能,或者可以用作其中填充绝缘材料以抑制热传播
的空间(参见图8a和图8b)。
117.形成在袋状壳体30中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形成部321和第二形成部322可以包括:形成从第一形成部321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在形成第一形成部321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缺口部341,以及从第二形成部322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在形成第二形成部322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缺口部342。另外,第一缺口部341和第二缺口部342可以形成为分别沿一个方向与第一形成部321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和第二形成部322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间隔开。
118.另外,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中,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30的相关构造和操作可以以相同的方式适用,因此将省略其多余的详细描述。
119.尽管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实施例仅是本公开的示例,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形式修改或改变本公开。本公开的简单修改或改变属于本公开的范围,并且本公开的详细范围将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书更清楚地理解。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