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袋状壳体、具有其的二次电池及制造方法、二次电池模块与流程

2022-02-20 13:08: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袋状壳体,所述袋状壳体包括:形成部,其具有预定深度,并且允许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中的每一个容纳在其中;缺口部,其从所述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延伸;以及贮存部,其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未被容纳在所述形成部中的部分,其中,所述形成部包括:第一形成部,其允许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容纳在其中;以及第二形成部,其允许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端面容纳在其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状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形成部包括:第一底表面,其具有预定深度,并且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底表面接触;以及第一高度部,其从所述第一底表面延伸以支撑所述电极组件的相对侧表面中的每一个,并且所述第二形成部包括:第二底表面,其具有预定深度,并且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底表面接触;以及第二高度部,其从所述第二底表面延伸以支撑所述电极组件的相对侧表面中的每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袋状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底表面和所述第二底表面的延长线中的每一个与各个缺口部中的相关联的一个缺口部形成锐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状壳体,其中,所述缺口部包括:第一缺口部,其从所述第一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以预定角度向上延伸;以及第二缺口部,其从所述第二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以预定角度向上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状壳体,其中,所述贮存部包括:中央贮存部,其在所述第一形成部与所述第二形成部之间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侧表面;第一贮存部,其包括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的第一容纳部和从所述第一容纳部的端部延伸以能够弯曲的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贮存部,其包括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剩余部分的第二容纳部和从所述第二容纳部的端部延伸以能够弯曲的第二接合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袋状壳体,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从所述第一容纳部向上延伸,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具有高度差,并且所述第二接合部从所述第二容纳部向上延伸,以相对于所述第二容纳部具有高度差。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袋状壳体,还包括:第一挤压突起,其从所述第一底表面向内突出以支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以及第二挤压突起,其从所述第二底表面向内突出以支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端面。8.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袋状壳体,所述袋状壳体包括:形成部,其具有预定深度,并且允许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中的每一个容纳在其中;缺口部,其与所述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间隔开;以及贮存部,其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未容纳在所述形成部中的部分,其中,所述形成部包括:第一形成部,其允许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容纳在其中;以
及第二形成部,其允许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端面容纳在其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袋状壳体,其中,所述第一形成部包括:第一底表面,其具有预定深度,并且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底表面接触;以及第一高度部,其从所述第一底表面延伸以支撑所述电极组件的相对侧表面中的每一个,并且所述第二形成部包括:第二底表面,其具有预定深度,并且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底表面接触;以及第二高度部,其从所述第二底表面延伸以支撑所述电极组件的相对侧表面中的每一个。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袋状壳体,其中,所述缺口部包括:第一缺口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形成部的第一底表面具有高度差,以及第二缺口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二形成部的第二底表面具有高度差。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袋状壳体,其中,所述缺口部包括:第一缺口部,其与所述第一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间隔开,并且包括第一弯曲表面,所述第一弯曲表面在所述袋状壳体的向外方向上具有预定曲率;以及第二缺口部,其与所述第二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间隔开,并且包括第二弯曲表面,所述第二弯曲表面在所述袋状壳体的向外方向上具有预定曲率。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袋状壳体,其中,所述贮存部包括:中央贮存部,其在所述第一形成部与所述第二形成部之间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侧表面;第一贮存部,其包括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的第一容纳部和从所述第一容纳部的端部延伸以能够弯曲的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贮存部,其包括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剩余部分的第二容纳部和从所述第二容纳部的端部延伸以能够弯曲的第二接合部。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袋状壳体,还包括:第一挤压突起,其从所述第一底表面向内突出以支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以及第二挤压突起,其从所述第二底表面向内突出以支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端面。14.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以及袋状壳体,在所述袋状壳体中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其中,所述袋状壳体包括:形成部,其具有预定深度,并且包括允许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容纳在其中的第一形成部和允许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端面容纳在其中的第二形成部;缺口部,其从所述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延伸或与所述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间隔开;以及贮存部,其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未容纳在所述形成部中的部分。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袋状壳体,其中,所述贮存部包括:中央贮存部,其在所述第一形成部与所述第二形成部之间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侧表面;
第一贮存部,其包括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的第一容纳部和从所述第一容纳部的端部延伸并向所述电极组件的外部弯曲的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贮存部,其包括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剩余部分的第二容纳部和从所述第二容纳部的端部延伸并向所述电极组件的外部弯曲的第二接合部。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以彼此表面接触的方式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外部弯曲。17.一种二次电池模块,包括:至少两个二次电池,其沿第一侧表面方向堆叠,其中,所述二次电池被布置为以预定间隔彼此隔开,并且每个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以及袋状壳体,在所述袋状壳体中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其中,所述袋状壳体包括:形成部,其具有预定深度,并且包括允许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容纳在其中的第一形成部和允许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端面容纳在其中的第二形成部;缺口部,其从所述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延伸或与所述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间隔开;以及贮存部,其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未容纳在所述形成部中的部分。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还包括:冷却板,其设置在所述二次电池中的每一个的第一形成部或第二形成部上。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其中,所述冷却板包括:第一冷却板,其与所述第一形成部进行表面接触;以及第二冷却板,其与所述第二形成部进行表面接触。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二次电池模块,还包括:绝缘材料,其设置在所述预定间隔中。21.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在袋状壳体中形成第一形成部和第二形成部,以使所述第一形成部和所述第二形成部彼此间隔开;将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耦接到所述第一形成部;将所述第一形成部与所述第二形成部之间的中央贮存部耦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侧表面,以通过所述中央贮存部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侧表面;将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端面耦接到所述第二形成部;以及将从所述第二形成部延伸的第二贮存部耦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一部分,以通过所述第二贮存部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所述一部分,并且将从所述第一形成部延伸的第一贮存部耦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剩余部分,以通过所述第一容纳部覆盖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剩余部分。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在将所述第一贮存部耦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所述一部分的步骤以及将所述第二贮存部耦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的剩余部分的步骤之后,
将所述第一容纳部的端部处的第一可弯曲接合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的端部处的第二可弯曲接合部彼此接合;以及在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二侧表面上沿一个方向弯曲密封接头,所述密封接头由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的接合产生。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袋状壳体中形成所述第一形成部和所述第二形成部以使其彼此间隔开的步骤包括:形成第一缺口部和第二缺口部,所述第一缺口部从所述第一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在形成所述第一形成部的一个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缺口部从所述第二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在形成所述第二形成部的一个方向上延伸。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袋状壳体中形成所述第一形成部和所述第二形成部以使其彼此间隔开的步骤包括:形成第一缺口部和第二缺口部,所述第一缺口部在形成所述第一形成部的一个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间隔开,所述第二缺口部在形成所述第二形成部的一个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形成部的相对端部中的每一个间隔开。

技术总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袋状壳体包括:形成部,具有预定深度,并允许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中的每一个被容纳在其中;缺口部,从所述形成部的相对端部的每个延伸,以具有从由容纳在所述形成部中的电极组件的厚度限定的深度逐渐减小的深度;以及贮存部,其覆盖除了电极组件的容纳在形成部中的一部分之外的剩余部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有效地控制袋状壳体的突出结构,能够提高袋型二次电池的堆叠结构和冷却板之间的接触可靠性,所述袋状壳体密封在容纳在其中的电极组件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面和第二端面上。面和第二端面上。


技术研发人员:姜熙京 金泰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SK新技术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06.30
技术公布日:2022/1/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