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提升碰撞性能的悬置支架、动力总成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2:42: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提升碰撞性能的悬置支架、动力总成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2.在这个工业全球化的时代,汽车工业的发展非常成熟,伴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出行需求的增加,汽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汽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也给汽车的消费市场带来了空前的机会,家庭用车数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并且反向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汽车工业发展的同时带来的问题也很明显,交通事故的数量也不断的增加,常见交通事故主要原因是由于高速行驶的汽车在撞击过程中发生严重的碰撞变形,乘员舱较大的变形严重挤压了乘员生存空间,导致对车内乘员产生严重的碰撞伤害,甚至死亡。这就给汽车碰撞设计提出了一个明确要求,即保证乘员舱的碰撞生存空间,给车内乘员留有足够的生命空间。
3.对汽车内乘员造成伤害的原因是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设计不合理的碰撞结构会因碰撞力传递不畅,能量吸收不充分,导致碰撞后的乘员舱的生存空间严重不足,进而挤压了乘员生存空间,导致了乘员收到较大程度的伤害。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提升碰撞性能并且有效保证乘员舱内生存空间的悬置支架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升碰撞性能的悬置支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的动力总成挤压乘员舱严重变形,对车内乘员造成严重的碰撞伤害的问题。
6.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通过如下实现的:
7.一种用于提升碰撞性能的悬置支架,包括:第一副车架安装部、悬置前臂和动力总成安装部,所述悬置前臂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副车架安装部和所述动力总成安装部之间,所述第一副车架安装部用于固定连接在汽车的副车架上,所述动力总成安装部用于和汽车的动力总成固定连接,所述悬置支架设置为当汽车的动力总成挤压在所述悬置前臂上时在所述悬置前臂处断裂。通过将悬置支架设计成碰撞断裂结构,使得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悬置支架断裂,提升了汽车的碰撞性能,避免了汽车的动力总成碰撞挤压车身前围结构,保证了乘员舱内的生存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的动力总成挤压乘员舱严重变形,对车内乘员造成严重的碰撞伤害的问题。
8.进一步地,所述悬置前臂上设有前臂断裂诱导部,所述悬置支架设置为当汽车的动力总成挤压在所述悬置前臂时所述悬置前臂在所述前臂断裂诱导部位置发生断裂。通过在悬置前臂上设有前臂断裂诱导部,使得在发生碰撞时悬置支架在悬置前臂断裂,诱导动力总成发生z向碰撞下沉,避开和车身前围的剧烈撞击,有效利用了悬置支架再z向上的变
形空间,有效解决了车身前围结构因动力总成撞击而变形过大的问题,降低了对乘员的伤害程度。
9.进一步地,还包括悬置后臂和第二副车架安装部,所述第二副车架安装部用于固定连接在汽车的副车架上,所述悬置后臂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副车架安装部和所述动力总成安装部之间,所述悬置后臂设置为汽车的动力总成挤压在所述悬置前臂使所述悬置前臂断裂后所述悬置后臂断裂。
10.进一步地,所述悬置后臂上设有后臂断裂诱导部,所述悬置后臂设置为当汽车的动力总成挤压使所述悬置前臂断裂后所述悬置后臂在所述悬置后臂断裂诱导部位置发生断裂。通过在悬置后臂上设有后臂断裂诱导部,使得动力总成在下沉过程中持续挤压悬置支架能够造成悬置后臂发生断裂,在保证满足碰撞断裂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动力总成的z向下沉位移,降低了对车身前围总成结构的碰撞压力,从而也降低了车身前围总成结构的设计重量和成本。
11.进一步地,所述悬置前臂和/或所述悬置后臂设有内腔。通过在悬置前臂和悬置后臂上设置内腔,使得悬置支架碰撞断裂变形更容易控制,同时使得悬置支架结构内部也更轻量化。
12.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总成安装部上设有开槽。通过设置开槽,降低了悬置支架的重量,满足了汽车的轻量化需求。
13.进一步地,所述开槽为多个,在相邻所述开槽之间设有加强筋。通过在开槽之间设置加强筋,增加了悬置支架在副车架上的连接强度,确保在车辆在正常使用状态时悬置支架与副车架的连接稳定性。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副车架安装部和/或第二副车架安装部侧面设有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用于检查所述第一副车架安装部和/或第二副车架安装部与所述汽车的副车架之间的连接状态。通过设置避让缺口,使得将悬置支架安装在副车架上后,可以从上方检查悬置支架的安装情况,方便检查。
15.另外,还提供一种动力总成结构,包括动力总成、副车架和上述的用于提升碰撞性能的悬置支架,所述悬置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副车架上,所述动力总成通过所述动力总成安装部和所述悬置支架固定连接。
16.另外,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动力总成结构。
17.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通过将悬置支架设计成碰撞断裂结构,使得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悬置支架断裂,提升了汽车的碰撞性能,减轻了汽车的动力总成碰撞挤压车身前围结构,保证了乘员舱内的生存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的动力总成挤压乘员舱严重变形,对车内乘员造成严重的碰撞伤害的问题。
19.2)通过在悬置前臂上设有前臂断裂诱导部,使得在发生碰撞时悬置支架在悬置前臂断裂,诱导动力总成发生z向碰撞下沉,避开和车身前围结构的剧烈撞击,有效利用了悬置支架再z向上的变形空间,有效解决了车身前围结构因动力总成撞击而变形过大的问题,降低了对乘员的伤害程度。
20.3)通过在悬置后臂上设有后臂断裂诱导部,使得动力总成在下沉过程中持续挤压悬置支架能够造成悬置后臂发生断裂,在保证满足碰撞断裂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动力总
成的z向下沉位移,降低了对车身前围总成结构的碰撞压力,从而也降低了车身前围总成结构的设计重量和成本。
21.4)通过在悬置前臂和悬置后臂上设置内腔,使得悬置支架碰撞断裂变形更容易控制,同时使得悬置支架结构内部也更轻量化。
22.5)通过在开槽之间设置加强筋,增加了悬置支架在副车架上的连接强度,确保在车辆在正常使用状态时悬置支架与副车架的连接稳定性。
23.6)通过设置避让缺口,使得将悬置支架安装在副车架上后,可以从上方检查悬置支架的安装情况,方便检查。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25.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提升碰撞性能的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的仰视图;
27.图3为图1的附视图;
28.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总成结构在汽车前部发生碰撞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
31.第一副车架安装部1、悬置前臂2、前臂断裂诱导部21、动力总成安装部3、副车架4、动力总成5、悬置后臂6、后臂断裂诱导部61、第二副车架安装部7、内腔8、开槽9、加强筋10、避让缺口11。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4.实施例1:
35.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提升碰撞性能的悬置支架,包括:第一副车架安装部1、悬
置前臂2和动力总成安装部3,悬置前臂2固定连接于第一副车架安装部1和动力总成安装部3之间,第一副车架安装部1用于固定连接在汽车的副车架4上,动力总成安装部3用于和汽车的动力总成5固定连接,悬置支架设置为当汽车的动力总成5挤压在悬置前臂2上时在悬置前臂2处断裂。一般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由于碰撞对汽车中动力总成5产生力的传递,导致动力总成5挤压在悬置前臂2上。
36.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结构为悬置支架设于动力总成5的后方,车身前围结构设于悬置支架后方,悬置支架的尺寸设计的较短小,主要在汽车的副车架4起到连接作用,当汽车前部发生高速碰撞时,动力总成5的后方的悬置支架断裂,但因悬置支架尺寸小、力臂短,使得悬置支架断裂时间晚,导致动力总成5没有足够的下沉时间,不能有效地碰撞避让,导致动力总成5剧烈撞击到车身前围结构,严重缩小了乘员舱内乘员的生存空间。后方到前方的方向为汽车行驶方向,即为x向,在汽车所在平面上与x向垂直的方向为y向,与x向和y向垂直的方向为z向。
37.具体地,本技术将悬置支架设计成碰撞断裂结构,并且将悬置前臂2设计成较大的z向尺寸,使得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悬置支架断裂,动力总成获得较大的z向下沉空间,有效地减轻和车身前围结构的碰撞,提升了汽车的碰撞性能,保证了乘员舱内的生存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的动力总成5挤压乘员舱严重变形,对车内乘员造成严重的碰撞伤害的问题。
38.优选地,悬置前臂2上设有前臂断裂诱导部21,悬置支架设置为当汽车的动力总成5挤压在悬置前臂2时悬置前臂2在前臂断裂诱导部21位置发生断裂,诱导动力总成5发生z向碰撞下沉,避开和车身前围结构的剧烈撞击,有效利用了悬置支架再z向上的变形空间,有效解决了车身前围结构因动力总成撞击而变形过大的问题,降低了对乘员的伤害程度。
39.优选地,还包括悬置后臂6和第二副车架安装部7,第二副车架安装部7用于固定连接在汽车的副车架4上,悬置后臂6固定连接于第二副车架安装部7和动力总成安装部3之间,悬置后臂6设置为汽车的动力总成5挤压在悬置前臂2使悬置前臂2断裂后悬置后臂6断裂。
40.具体地,第一副车架安装部1、悬置前臂2、动力总成安装部3、悬置后臂6和第二副车架安装部7构成的悬置支架为一体化结构,悬置支架的材质为刚性材料,优选为铝合金材料。
41.优选地,悬置后臂6上设有后臂断裂诱导部61,悬置后臂6设置为当汽车的动力总成5挤压使悬置前臂2断裂后悬置后臂6在后臂断裂诱导部61位置发生断裂,在保证满足碰撞断裂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动力总成5的z向下沉位移,降低了对车身前围总成结构的碰撞压力,从而也降低了车身前围总成结构的设计重量和成本。
42.具体地,前臂断裂诱导部21和后臂断裂诱导部61为弱化处理结构,弱化处理结构可以是厚度小于其所在的悬置前臂2或悬置后臂6上其他部位的厚度,弱化处理结构也可以是在其位置上设有断口或开孔,使得在悬置前臂2和悬置后臂6受到挤压时,可以快速地在弱化处理结构位置发生断裂,满足碰撞性能的要求。
43.优选地,悬置前臂2和悬置后臂6设有内腔8,使得悬置支架碰撞断裂变形更容易控制,同时使得悬置支架结构内部也更轻量化。
44.本实施例中,动力总成安装部3上设有两个开槽9,在两个开槽9之间设有加强筋
10。设置开槽9有助于实现汽车的轻量化目标,并且在开槽9之间设置加强筋10,增加了悬置支架在副车架上的连接强度,确保在车辆在正常使用状态时悬置支架与副车架4的连接稳定性。
45.优选地,第一副车架安装部1和第二副车架安装部7侧面设有避让缺口11,避让缺口11用于检查第一副车架安装部1、第二副车架安装部7与汽车的副车架4之间的连接状态。
46.实施例2:
47.如图4-5所示,一种动力总成结构,包括动力总成5、副车架4和实施例1中的用于提升碰撞性能的悬置支架,悬置支架固定安装在副车架4上,动力总成5通过动力总成安装部3和悬置支架固定连接。在动力总成结构中采用实施例1中的悬置支架,使得动力总成结构在汽车前部碰撞发生碰撞时悬置支架断裂,诱导动力总成5发生z向碰撞下沉,有效的解决了车身前围结构因动力总成5撞击而变形过大的通病问题,降低了对乘员伤害程度。
48.实施例3:
49.一种汽车,包括实施例2中的动力总成结构,使得有效的提升了汽车前部碰撞的碰撞性能,增加乘员舱内的生存空间,并且为后期研发的众多车型提供十分有效的前部碰撞开发策略。
50.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1.1)通过将悬置支架设计成碰撞断裂结构,使得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悬置支架断裂,提升了汽车的碰撞性能,减轻了汽车的动力总成碰撞挤压车身前围结构,保证了乘员舱内的生存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的动力总成挤压乘员舱严重变形,对车内乘员造成严重的碰撞伤害的问题。
52.2)通过在悬置前臂上设有前臂断裂诱导部,使得在发生碰撞时悬置支架在悬置前臂断裂,诱导动力总成发生z向碰撞下沉,避开和车身前围结构的剧烈撞击,有效利用了悬置支架再z向上的变形空间,有效解决了车身前围结构因动力总成撞击而变形过大的问题,降低了对乘员的伤害程度。
53.3)通过在悬置后臂上设有后臂断裂诱导部,使得动力总成在下沉过程中持续挤压悬置支架能够造成悬置后臂发生断裂,在保证满足碰撞断裂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动力总成的z向下沉位移,降低了对车身前围总成结构的碰撞压力,从而也降低了车身前围总成结构的设计重量和成本。
54.4)通过在悬置前臂和悬置后臂上设置内腔,使得悬置支架碰撞断裂变形更容易控制,同时使得悬置支架结构内部也更轻量化。
55.5)通过在开槽之间设置加强筋,增加了悬置支架在副车架上的连接强度,确保在车辆在正常使用状态时悬置支架与副车架的连接稳定性。
56.6)通过设置避让缺口,使得将悬置支架安装在副车架上后,可以从上方检查悬置支架的安装情况,方便检查。
57.本发明不但提供了一种悬置支架的设计结构,也提供了一种前部碰撞的设计策略,在本发明设计策略下根据不同车型的结构设计和布置空间,设计不同的悬置结构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58.虽然本发明已经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并非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包括所作出的各种改变以及变化。
59.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60.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能够相互结合。
61.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