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兼具磨耗和晃动防止功能的离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2:38: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与座椅高低调整装置中的离合机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兼具磨耗和晃动防止功能的离合机构。


背景技术:

2.关于座椅高低调整装置,包括彼此同轴配置的一离合机构和一刹车机构,控制把手连接于离合机构。使用者经由扳动控制把手来带动离合机构,离合机构连动刹车机构,刹车机构则带动座椅中的升降机调整座椅升高或降低。
3.然而,此等手动调整的座椅高低调整装置中的离合机构,长久以来却一直存在磨耗问题和晃动问题无法妥善解决,导致因为磨耗而使机件易于损坏或在磨耗过程中出现异音,以及因为晃动而在震动或动作过程中(例如车辆的行进)出现组件彼此撞击的异音,早为人所诟病已久。
4.离合机构的磨耗问题,指的是罩体(不动件)与离合主体组件(动件)之间,会因为离合主体组件的来回转动而与罩体相互磨擦,进而产生耗损。其中,离合主体组件包含:一驱动转盘、一输入构件、多个滚轴以及多个弹性组件。
5.离合机构的晃动问题,则包含轴向晃动和径向晃动。轴向晃动指的是罩体的盖板与离合主体组件之间会因为存在间隙而产生晃动,并会因为晃动而让盖板易于与离合主体组件彼此撞击;径向晃动指的则是罩体的围墙与驱动转盘之间会因为存在间隙而产生晃动,并会因为晃动而让罩体的围墙易于与驱动转盘彼此撞击。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磨耗和晃动防止功能的离合机构。
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磨耗和晃动防止功能的离合机构,用于座椅高低调整装置且包括:一离合主体组件,包含一驱动盘、一输入部件、多个滚轴和多个弹性组件,该驱动盘具有一凹陷部,该输入部件、该多个滚轴和该多个弹性组件皆配置于该凹陷部内;一外罩,对应该凹陷部罩覆该驱动盘;以及一防止物件,配置于该外罩与该离合主体组件之间而在此间防止磨耗且具有至少二支撑部,该防止物件以该至少二支撑部弹性支撑于该外罩与该离合主体组件之间而在此间防止晃动。
8.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功效:能借由同一物件:防止物件,就能同时兼具磨耗防止功能和晃动防止功能。
附图说明
9.图1 为本发明离合机构的第一实施例和刹车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 为图1中的防止物件的立体图;图3 为图1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4 为图3的剖视示意图;
图5 为本发明离合机构的第二实施例中的防止物件的立体图;图6 为图5的剖视示意图;图7 为本发明离合机构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防止物件的立体图;图8 为图7的剖视示意图。
10.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00:离合机构;1:驱动盘;11:凹陷部;12:第一围墙;2:输入部件;21:凸轮;211:外上壁;22:卡掣块;3:作用组件;31:滚轴;32:弹性组件;4:外罩;41:盖板;411:内上壁;412:定位件;42:第二围墙;5a,5b,5c:防止物件;51:碟盘;511:第一轴向支撑部;512:第二轴向支撑部;513:连接部;53:碟盘;54:支撑结构;541:弯曲弹臂;5411:第一径向支撑部;5412:第二径向支撑部;55:定位部;800:刹车机构;a:轴向;c:离合主体组件;r:径向;x: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11.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和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12.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磨耗和晃动防止功能的离合机构(以下简称离合机构100),用于座椅高低调整装置。座椅高低调整装置包括一刹车机构800以及本发明的离合机构100,且离合机构100中的驱动盘1是与刹车机构800共享。驱动盘1夹置于彼此同轴配置的离合机构100与刹车机构800之间,使离合机构100能经由驱动盘1连动刹车机构800。如图1至图4所示,公开了本发明离合机构100的第一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公开了本发明离合机构100的第二实施例;如图7和图8所示,则公开了本发明离合机构100的第三实施例。
13.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离合机构100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离合主体组件c、一外罩4以及一防止物件5a。
14.离合主体组件c包含一驱动盘1、一输入部件2以及一作用组件3。其中,驱动盘1具有一凹陷部11和对应凹陷部11围绕的一第一围墙12;输入部件2包含一凸轮21和一卡掣块22,凸轮21具有一外上壁211,卡掣块22凸出于外上壁211;作用组件3包含多个滚轴31和多个弹性组件32。输入部件2和作用组件3则皆可活动地配置于凹陷部11内。驱动盘1于剖面后的形状,例如可呈如图4所示的u字状。其中,所述多个即为三个以上。
15.必须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离合主体组件c具有一轴心x,离合主体组件c以其轴心x定义为一轴向a,且还定义有与轴向a垂直的一径向r。
16.外罩4对应凹陷部11罩覆驱动盘1。外罩4具有一盖板41和一第二围墙42。其中,盖板41对应凹陷部11遮盖且具有一内上壁411(见图4),且内上壁411与前述外上壁211彼此轴向相对;第二围墙42围绕连接于盖板41的周缘,且第一围墙12和第二围墙42彼此径向相对。外罩4于剖面后的形状,例如可呈如图4所示的倒u字状。
17.防止物件则配置于外罩4与离合主体组件c之间而在此间防止磨耗。防止物件还具有至少二支撑部,防止物件以这些支撑部弹性支撑于外罩4与离合主体组件c之间而在此间防止晃动。因此,借由同一对象:防止物件,就能同时兼具磨耗防止功能和晃动防止功能。必须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称的晃动,指的是任多个组件之间在组装好后,会因为这些组件之间存在间隙而易于晃动。
18.详细而言,如图2和图4所示,防止物件5a于本实施例中为一碟盘51,碟盘51沿轴向a分隔于外罩4与离合主体组件c之间而在此间防止轴向磨耗;碟盘51具体如图4所示分隔于盖板41与离合主体组件c所与盖板41彼此轴向相对的部分(例如包含:第二围墙12的上缘、凸轮21的外上壁211和作用组件3的上缘)之间。而且,碟盘51还具有一连接部513和前述的至少二支撑部,支撑部的数量本发明并不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则以两个为例进行说明而包含有一第一轴向支撑部511和一第二轴向支撑部512,连接部513如图4所示转折连接于第一轴向支撑部511与第二轴向支撑部512之间,第一轴向支撑部511和第二轴向支撑部512经由连接部513的转折连接而彼此一高一低,使碟盘51能以第一轴向支撑部511和第二轴向支撑部512弹性支撑于外罩4与离合主体组件c之间;因此,碟盘51还能以第一轴向支撑部511和第二轴向支撑部512沿轴向a分别支撑于盖板41的内上壁411和凸轮21的外上壁211而在此间防止轴向晃动。
19.换言之,碟盘51兼具防止轴向磨耗和防止轴向晃动的功能,也就是:第一轴向支撑部511、第二轴向支撑部512和连接部513共同分隔于外罩4与离合主体组件c之间而防止轴向磨耗。
20.此外,如图2所示,碟盘51的第一轴向支撑部511、连接部513和第二轴向支撑部512彼此同轴配置。
21.又,为使防止物件5a在座椅高低调整操作时能避免跟随旋转,如图1所示在外罩4设有至少一定位件412,在本实施例中则以多个定位件412为例进行说明,且定位件412可为凸键或凸耳(但不以此为限);并在防止物件5a的碟盘51设有对应于各定位件412的多个定位部55,且定位部55可为凹槽或插孔(但不以此为限)。借此,如图1至图3所示,当外罩4罩覆驱动盘1而完成组装后,各定位件412将对应各定位部55分别插接,使防止物件5a受到各定位件412的限制而能避免跟随旋转。
22.如图5和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异仅在防止物件5b有所不同,详如后述。
23.防止物件5b包含一碟盘53和围绕连接于碟盘53周缘的一支撑结构54。
24.碟盘53仅为一片状的平面盘而无支撑效果。碟盘53相同于前述碟盘51,亦配置于外罩4与离合主体组件c之间且亦沿轴向a分隔于盖板41与离合主体组件c所与盖板41彼此轴向相对的部分之间而在此间防止轴向磨耗,且碟盘53亦设有多个定位部55。
25.支撑结构54则可为单件式的环墙(图中未示),也可为如图所示围绕连接于碟盘53周缘且为多件式的至少两个弯曲弹臂541。以单件式的环墙为例,环墙本身沿轴向a弯曲而形成在同一弯曲结构中分别属于弯曲顶部和弯曲底部的前述至少二支撑部;以多件式的至少两个弯曲弹臂541为例,每一弯曲弹臂541沿轴向a弯曲而具有在同一弯曲结构中分别属于弯曲顶部和弯曲底部的前述至少二支撑部。且,环墙或弯曲弹臂541的这些支撑部亦沿径向r分别支撑于外罩4与驱动盘1之间而在此间防止径向晃动。
26.所述支撑部的数量,本发明并未限定,在本实施例中则以两个为例进行说明而包含有一第一径向支撑部5411和一第二径向支撑部5412。各弯曲弹臂541的第一径向支撑部5411和第二径向支撑部5412沿径向r分别支撑于第一围墙12和第二围墙42而防止径向晃动。
27.如图7和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大致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相同,差异仅在第三实施例的防止物件5c有所不同,详如后述。
28.防止物件5c是第一实施例的防止物件5a和第二实施例的防止物件5b的混合体。详细而言,防止物件5c包含一碟盘51(相同于防止物件5a的碟盘51)以及围绕连接于碟盘51周缘的一支撑结构54(相同于防止物件5b的支撑结构54),所以防止物件5c的支撑结构54也可为单件式的环墙(图中未示)或多件式的至少两个弯曲弹臂541。
29.借此,在第三实施例的防止物件5c将同时具有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所有效果:能借由碟盘51而兼具防止轴向磨耗的功能以及防止轴向晃动的功能,还能借由支撑结构54而具有防止径向晃动的功能。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