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导管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2:35: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以在2019年8月20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编号2019-150512号为基础,并将其记载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管。

背景技术

以往,在PTA(经皮血管成形术)、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这样的治疗等中使用球囊导管。球囊导管构成为具备:外侧管;内侧管,其穿过该外侧管;以及球囊,其设置于上述各管的前端侧。

球囊与外侧管的前端部接合。外侧管的内腔成为使流体流通的流体管腔,使压缩流体通过该外侧管的内腔而流通,由此球囊膨胀或收缩。

内侧管以比外侧管向前端侧延伸出的状态设置,该延伸出的部分通过球囊内部而延伸至比球囊靠前端侧的位置。内侧管的前端部与球囊的前端部接合。内侧管的内腔成为供导丝穿过的导丝管腔,在向体内导入球囊导管时,将预先导入到体内的导丝穿过内侧管的内腔,并在该穿过状态下向体内导入球囊导管。

作为导丝的穿过方式,已知有使导丝在外侧管的轴线方向上的中途位置向外部导出的所谓的RX型。在RX型的球囊导管中,在外侧管的轴线方向上的中途位置以贯通该管的周壁部的方式形成有导丝口,内侧管的内腔通过该导丝口而向导管外部开放。在该情况下,内侧管的基端部与外侧管的轴线方向上的中途位置、详细而言为导丝口的周缘部接合。在该RX型的导管中,从内侧管的前端部导入到该管的导丝通过导丝口而向导管外部导出。

此外,在RX型的球囊导管中,有时出于提高其刚性的目的而设置有芯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芯线以穿过外侧管的内腔的方式设置,并在该外侧管的基端部固定于套节(Hub)。另外,芯线例如以比导丝口向前端侧延伸的状态设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刚性赋予到球囊导管的前端侧,因此能够提高将球囊导管向体内导入时的力的传递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2589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在芯线设置为比导丝口向前端侧延伸的上述结构中,在比导丝口靠前端侧的位置,芯线与内侧管在外侧管的内部(内腔)排列配置。因此,设想在将球囊导管向体内导入时,内侧管卷绕于芯线等而内侧管与芯线相互缠绕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有可能产生导丝的穿过性在内侧管降低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问题并不限定于RX型的球囊导管,在其他的RX型的导管中也同样产生。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内侧管与芯线在外侧管的内部发生缠绕的情况的导管。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发明的导管具备:外侧管,其在内部具有管腔;内侧管,其穿过该外侧管的所述管腔,且基端部与所述外侧管的轴线方向上的中间位置接合;以及芯线,其设置为穿过所述外侧管的所述管腔,且比所述内侧管的基端部向前端侧延伸,其中,在所述内侧管与所述芯线在所述轴线方向上重复的重复范围内的、轴线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将所述内侧管或所述芯线固定于所述外侧管的固定部。

根据本发明,内侧管和芯线穿过外侧管的内腔。内侧管的基端部与外侧管的轴线方向上的中间位置接合,芯线以比内侧管的基端部向前端侧延伸的状态设置。在该情况下,在外侧管的内部(内腔)存在内侧管与芯线在轴线方向上重复的重复范围。

在本发明中,在该结构中,在上述重复范围的轴线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将内侧管或芯线固定于外侧管的固定部。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内侧管或芯线在外侧管的内部位移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内侧管与芯线在外侧管的内部相互缠绕的情况。

对于第二发明的导管而言,在第一发明的基础上,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内侧管固定于所述外侧管。

通常,与内侧管相比,芯线的刚性较高。因此,在将芯线固定于外侧管的情况下,担心将导管向弯曲血管插入时的追随性降低。关于这一点,在本发明中,由于将内侧管以及芯线中的内侧管固定于外侧管,因此能够避免这样的担心,并且获得第一发明的效果。

对于第三发明的导管而言,在第一或第二发明的基础上,所述导管具备隔开部,所述隔开部夹设在所述内侧管与所述芯线之间并将所述内侧管与所述芯线这两者隔开。

根据本发明,内侧管与芯线被夹设在这两者之间的隔开部隔开,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内侧管与芯线发生缠绕的情况。

对于第四发明的导管而言,在第三发明的基础上,所述导管具备壁部,所述壁部设置为将所述管腔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分隔,在所述壁部分别形成有供所述内侧管穿过的孔部以及供所述芯线穿过的孔部,所述内侧管以及所述芯线中的任意一方经由作为所述固定部的所述壁部而固定于所述外侧管,所述内侧管以及所述芯线中的另一方相对于所述壁部不固定,所述隔开部由所述壁部的各所述孔部之间的部分形成。

根据本发明,以将外侧管的管腔在轴线方向上分隔的方式设置有壁部,并使内侧管和芯线分别穿过形成于该壁部的各孔部。在该穿过状态下,内侧管以及芯线中的任一方经由壁部而固定于外侧管,另一方相对于壁部不固定。另外,壁部的各孔部之间的部分夹设在内侧管与芯线之间而成为隔开部。在该情况下,除了将壁部用作对上述一方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以外,还能够将壁部用作隔开部。因此,能够通过比较简单的结构适当地抑制内侧管与芯线的缠绕。

对于第五发明的导管而言,在第四发明的基础上,作为所述内侧管以及所述芯线中的所述一方的所述内侧管经由所述壁部而固定于所述外侧管,作为所述内侧管以及所述芯线中的所述另一方的所述芯线不固定于所述壁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一举获得第二发明的效果和第四发明的效果。

对于第六发明的导管而言,在第四或第五发明的基础上,所述管腔成为供流体流动的流体管腔,所述孔部呈长孔形状。

根据本发明,设置于壁部的孔部呈长孔形状,因此能够在芯线、内侧管穿过孔部的状态下,将孔部中的未用于穿过的非穿过区域确保得较宽。在该情况下,在外侧管的管腔被用作供流体流动的流体管腔的情况下,能够将孔部的非穿过区域用于使流体通过。因此,无需在壁部另外设置使流体通过的流体用的孔部,从而能够针对壁部实现结构的简化。

对于第七发明的导管而言,在第六发明的基础上,各所述孔部中的、供不固定于所述壁部的所述另一方穿过的孔部呈长孔形状。

在上述的第四发明中,内侧管以及芯线中的任一方固定于壁部,另一方不固定于壁部。在该结构中,上述一方需要在穿过孔部的状态下牢固地固定于壁部,因此期望将孔部的形状设为与上述一方的截面形状相应的形状(例如圆形形状),与此相对地,上述另一方不固定,因此无需这样设置孔部的形状。因此,在本发明中,鉴于这样的情况,(仅)将各孔部中的、供上述另一方穿过的孔部设为长孔形状。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实现上述第六发明的基础上,成为在实用方面优选的结构。

对于第八发明的导管而言,在第一至第七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所述芯线在所述芯线的前端侧具有以趋向前端而变细的方式形成为锥状的锥形区域,所述锥形区域配置为遍及所述重复范围的整个区域。

然而,在芯线与内侧管沿轴线方向重复的重复范围内,在芯线形成得较粗的情况下,在外侧管的内部(管腔)内侧管能够位移的空间受到较大的制约,内侧管沿着该被制约了的空间位移。因此,考虑到内侧管容易缠绕于芯线。因此,在本发明中,鉴于这样的情况,在芯线的前端侧设置有趋向前端而变细的锥形区域,并将该锥形区域配置在芯线与内侧管的重复范围的整个区域。在该情况下,在重复范围内芯线变细,因此能够在外侧管的内部确保内侧管能够位移的位移自由度。因此,能够使内侧管不易与芯线发生缠绕。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并通过下述的详细记述来进一步明确与本发明有关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

图1是示出球囊导管的结构的概要整体侧视图。

图2的(a)是示出球囊导管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2的(b)是图2的(a)的A-A线剖视图,图2的(c)是图2的(a)的B-B线剖视图,图2的(d)是将图2的(a)的区域C放大示出的图。

图3是示出芯线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另一实施方式中的设置于壁部的孔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有能够膨胀以及收缩的球囊的球囊导管进行具体化。具体而言,对在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中使用的PTCA用的球囊导管进行具体化。以下,基于图1以及图2对球囊导管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是示出球囊导管的结构的概要整体侧视图。另外,图2的(a)是示出球囊导管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2的(b)是图2的(a)的A-A线剖视图,图2的(c)是图2的(a)的B-B线剖视图,图2的(d)是将图2的(a)的区域C放大示出的图。

如图1所示,球囊导管10具备:外侧管11;内侧管12,其穿过该外侧管11的内部;套节13,其安装于外侧管11的基端部(近位端部);以及球囊14,其安装于各管11、12的前端侧(远位端侧)。

外侧管11在其内部具有在轴线方向上的整个区域的范围内延伸的内腔11a(参照图2的(a))。需要说明的是,该内腔11a相当于“管腔”。外侧管11通过将沿轴线方向排列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管16~18相互接合而构成。这些管16~18从基端侧起依次成为基端侧管16、中间管17、前端侧管18。基端侧管16由Ni-Ti合金、不锈钢等金属形成,且其基端部与套节13接合。中间管17由热塑性的聚酰胺弹性体形成,且刚性比基端侧管16低。前端侧管18由热塑性的聚酰胺弹性体形成,且刚性比中间管17低。

内侧管12在其内部具有在轴线方向上的整个区域的范围内延伸的内腔12a(参照图2的(a))。该内腔12a用作供导丝G穿过的导丝管腔。内侧管12插入外侧管11的前端侧管18。内侧管12的基端部接合于外侧管11的轴线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具体而言,该基端部接合于中间管17与前端侧管18的边界部。

这样,在本球囊导管10中,通过使内侧管12穿过外侧管11的内部(内腔11a),从而成为利用这两个管11、12构成的双层管构造。

在外侧管11的与内侧管12接合的接合部分形成有导丝口21。如图2的(a)所示,导丝口21以贯通外侧管11的将内腔11a包围的周壁部23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导丝口21形成于前端侧管18的基端部,并贯通该前端侧管18的周壁部23。

内侧管12的基端部与外侧管11(前端侧管18)的导丝口21的周缘部接合。在该情况下,内侧管12的内腔12a在其基端经由导丝口21而向导管10外侧开放。由此,从内侧管12的前端开口导入到内腔12a的导丝G能够通过导丝口21而从内腔12a向外部导出。也就是说,本球囊导管10成为从轴线方向上的中途位置导出导丝G的RX型的导管。

内侧管12的一部分比外侧管11向前端侧延伸出,并以从外侧覆盖该延伸出的区域的方式设置有球囊14。球囊14由热塑性的聚酰胺弹性体形成。但是,球囊14也可以由聚乙烯、聚丙烯等其它热塑性树脂形成。

对于球囊14而言,其基端部与外侧管11的前端部接合,其前端部与内侧管12的前端部接合。球囊14的内部经由外侧管11的内腔11a而与套节13连通,经由套节13而供给的压缩流体通过内腔11a被向球囊14供给。在该情况下,内腔11a成为用于使压缩流体流通的流体管腔。当通过外侧管11的内腔11a向球囊14供给压缩流体时,球囊14成为膨胀状态,当对内腔11a赋予负压而将压缩流体排出时,球囊14成为收缩状态。

在外侧管11的内部(内腔11a)设置有芯线30。芯线30出于将球囊导管10的刚性提高等目的而设置,以下,除了图2以外还使用图3对关于该芯线30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3是示出芯线30的结构的侧视图。

如图2的(a)以及(b)所示,芯线30穿过外侧管11的内腔11a。芯线30由金属材料形成为线状,例如由不锈钢形成。芯线30的横截面(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在轴线方向上的整个区域的范围内呈圆形形状。

芯线30在其基端部固定于套节13。详细而言,对于芯线30而言,仅基端部被固定,比该基端部靠前端侧的部分在其整个区域的范围内不固定的状态。芯线30比内侧管12的基端部(换言之为导丝口21)向前端侧延伸,该芯线30的前端部位于球囊14附近。由此,在本球囊导管10中,通过芯线30将刚性赋予到球囊14附近,从而提高将球囊导管10向体内导入时的力的传递性。

如图3所示,芯线30随着趋向前端侧而变细。芯线30具有在其基端侧设置的恒定区域31、以及在其前端侧设置的锥形区域32。在恒定区域31中,在其轴线方向整个区域的范围内外径(粗细)恒定,在锥形区域32中,在其轴线方向整个区域的范围内外径从基端侧趋向前端侧而连续地变小。因此,在锥形区域32中,成为趋向前端侧而变细的锥状。

更详细而言,锥形区域32具有锥形的角度(详细而言为外周面相对于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度)大小不同的多个区域32a、32b。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前端侧的区域32b相比,基端侧的区域32a的锥形的角度较陡。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锥形区域32实施两级的锥形。

需要说明的是,锥形区域32无需一定是两级的锥形,也可以是三级以上的锥形。也就是说,也可以使锥形区域32形成为具有锥形角度不同的三个以上的区域。另外,也可以使锥形区域32在轴线方向整个区域的范围内以相同的锥形角度形成。

如图2的(a)所示,对于芯线30而言,在穿过外侧管11的内部的状态下,锥形区域32的基端部位于比导丝口21靠基端侧的位置。详细而言,锥形区域32的各区域32a、32b的边界部在轴线方向上位于与导丝口21大致相同的位置,更详细而言,上述边界部位于比导丝口21稍靠前端侧的位置。

在此,在芯线30在外侧管11的内部比内侧管12的基端部向前端侧延伸的上述结构中,芯线30的上述延伸的部分在外侧管11内与内侧管12排列配置。在该情况下,设想在将球囊导管10向体内导入时内侧管12与芯线30相互缠绕的情况,如此一来,有可能产生导丝G的穿过性在内侧管12降低等问题。因此,在本球囊导管10中,鉴于这样的情况,为了抑制内侧管12与芯线30的缠绕而设置有特征性的结构。以下,对该特征性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芯线30比内侧管12的基端部向前端侧延伸。在该情况下,在外侧管11的内部存在芯线30与内侧管12在轴线方向上重复的重复范围35。芯线30的锥形区域32以遍及该重复范围35的轴线方向整个区域的方式配置。

如图2的(c)以及(d)所示,在外侧管11(详细而言为前端侧管18),以将其内腔11a在轴线方向上分隔的方式设置有壁部37。壁部37在轴线方向上配置于重复范围35的中间位置。详细而言,壁部37配置于重复范围35的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附近,更详细而言,壁部37配置于中央部。另外,壁部37在外侧管11仅设置有一个。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的(c)中,方便起见,对壁部37标注点阴影而示出。

壁部37由与前端侧管18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就是说,壁部37由热塑性的聚酰胺弹性体形成。壁部37为具有与前端侧管18的横截面(圆形截面)大致相同的大小的圆形板状,并在其周缘部的整个区域内通过熔接(热熔接)而接合(固定)于前端侧管18。在该情况下,壁部37以使其厚度方向朝向轴线方向的状态配置。另外,壁部37的厚度大于外侧管11的周壁部23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部37的厚度为周壁部23的厚度的2~3倍左右。需要说明的是,壁部37无需一定通过熔接而接合于前端侧管18,也可以用粘接等其他接合方法进行接合。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出于制造上的理由等,而使前端侧管18构成为具有在与壁部37相同的位置沿轴线方向被分割的多个管部分。在该情况下,通过熔接等将上述各管部分相互接合从而构成前端侧管18。

在壁部37形成有供内侧管12穿过的孔部41以及供芯线30穿过的孔部42。这些孔部41、42均沿厚度方向贯通壁部37,并在外侧管11的径向上排列配置。

在上述各孔部41、42中,孔部41呈圆形形状,其大小为与内侧管12的横截面相同的大小。内侧管12在穿过了该孔部41的状态下通过熔接(热熔接)而接合(固定)于壁部37。在该情况下,内侧管12经由壁部37(换言之为通过壁部37)而固定于外侧管11。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情况下,壁部37相当于固定部。另外,内侧管12无需一定通过熔接而接合于壁部37,也可以用粘接等其他接合方法进行接合。

另外,也可以出于制造上的理由等,而使内侧管12构成为具有在与壁部37相同的位置沿轴线方向被分割的多个管部分。在该情况下,通过熔接等将上述各管部分相互接合从而构成内侧管12。

如上所述,内侧管12在其基端部固定于外侧管11,且在其中间部经由壁部37而固定于外侧管11。内侧管12仅在上述两个部位固定于外侧管11,在除此以外的范围相对于外侧管11不固定。

孔部42呈在与各孔部41、42排列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详细而言为与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较长的长孔形状。对于孔部42而言,其宽度(上述排列方向上的长度)稍大于芯线30的外径,其长度(上述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稍大于孔部41的孔径。如上述那样芯线30穿过该孔部42。在该情况下,芯线30在该穿过状态下不固定于壁部37。另外,在芯线30的穿过状态下,孔部42中的不存在芯线30的区域、即不用于芯线30的穿过的区域成为非穿过区域。该非穿过区域成为使在外侧管11的内腔11a流动的压缩流体通过的区域。

壁部37的各孔部41、42之间的部分成为对这两孔部41、42进行划分的划分部45。划分部45夹设在穿过孔部41的内侧管12与穿过孔部42的芯线30之间。在该情况下,内侧管12与芯线30被该划分部45相互隔开。需要说明的是,划分部45相当于隔开部。

接下来,对球囊导管10的使用方法简单地进行说明。

首先,使指引导管穿过插入到血管内的鞘导引器,然后,使导丝G穿过指引导管,将该导丝G导入至超出狭窄部位的位置。

接下来,使导丝G穿过球囊导管10的内侧管12的内腔12a。并且,在该穿过状态下,使球囊导管10一边沿着导丝G一边向指引导管(进一步而言为体内)导入,并将球囊14配置于体内的狭窄部位。

在此,在本球囊导管10中,如上所述,内侧管12经由壁部37而固定于外侧管11。因此,在将球囊导管10向体内导入时,能够抑制内侧管12在外侧管11的内部(内腔11a)位移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内侧管12与芯线30在外侧管11的内部相互缠绕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例如导丝G的穿过性在内侧管12降低、或球囊导管10的刚性平衡被打破等不良情况的产生。

在将球囊14配置于狭窄部位后,使用加压器,从套节13侧经由外侧管11的内腔11a向球囊14供给压缩流体。由此,球囊14膨胀,狭窄部位被该膨胀了的球囊14扩张。

需要说明的是,球囊导管10如上述那样主要是为了穿到血管内以对血管内进行治疗而使用,但也能够应用于血管以外的尿道、消化道等生物体内的“管道”、“体腔”。

以上,根据进行了详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获得以下的优异效果。

在内侧管12与芯线30重复的重复范围35内,由于仅将这两者12、30中的一方(具体而言为内侧管12)固定于外侧管11,因此另一方(具体而言为芯线30)在外侧管11的内部的位移的自由度得到了确保。在该情况下,能够获得抑制将球囊导管10向弯曲血管插入时的追随性降低的情况并且抑制内侧管12与芯线30的缠绕这样的上述效果。

具体而言,在内侧管12与芯线30中,刚性较高的芯线30并未固定于外侧管11,而仅将刚性较低的内侧管12固定于外侧管11。在该情况下,能够适当地抑制将球囊导管10向弯曲血管插入时的追随性降低。

以将外侧管11的内腔11a在轴线方向上分隔的方式设置有壁部37,并在该壁部37分别设置有供内侧管12穿过的孔部41和供芯线30穿过的孔部42。并且,在内侧管12以及芯线30中,内侧管12经由壁部37而固定于外侧管11,芯线30相对于壁部37不固定。在该情况下,壁部37的各孔部41、42之间的划分部45夹设在内侧管12与芯线30之间,并成为将这两者12、30隔开的隔开部。由此,除了能够通过壁部37将内侧管12固定于外侧管11以外,还能够将内侧管12与芯线30相互隔开。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这两者12、30缠绕的情况。另外,在该情况下,由壁部37实现作为固定内侧管12的固定部的作用、以及作为将内侧管12与芯线30隔开的隔开部的作用,因此能够通过比较简单的结构获得上述效果。

将设置于壁部37的孔部42设为长孔形状,因此能够在芯线30穿过了孔部42的状态下,将孔部42中的未用于穿过的非穿过区域确保得较宽。在该情况下,能够将该非穿过区域用于使压缩流体通过,因此无需在壁部37另外设置使压缩流体通过的流体用的孔部,从而能够针对壁部37实现结构的简化。

在内侧管12以及芯线30中,内侧管12需要在穿过了孔部41的状态下牢固地固定于壁部37,因此期望将孔部41的形状设为与内侧管12的横截面形状相应的圆形形状。与此相对地,芯线30相对于壁部37不固定,因此无需这样设置孔部42的形状。因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鉴于这样的情况,仅将各孔部41、42中的、供芯线30穿过的孔部42设为长孔形状。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将孔部设为长孔形状而使流体流通的基础上,成为在实用方面优选的结构。

在芯线30的前端侧设置有趋向前端而变细的锥形区域32,并将该锥形区域32以遍及芯线30与内侧管12的重复范围35的整个区域的方式配置。在该情况下,芯线30在重复范围35内变细,因此能够在外侧管11的内部确保内侧管12能够位移的位移自由度。因此,能够使内侧管12不易与芯线30发生缠绕。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像接下来那样实施。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壁部37将内侧管12固定于外侧管11,但用于将内侧管12固定于外侧管11的结构并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熔接或粘接将内侧管12固定于外侧管11。在该情况下,夹设在内侧管12与外侧管11之间的熔接部分或粘接层相当于固定部。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壁部37配置于重复范围35的中央部,但也可以将壁部37配置于重复范围35的基端侧或前端侧。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设置有一个壁部37,但也可以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壁部37。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壁部37的划分部45将内侧管12与芯线30隔开,但将这两者12、30隔开的隔开部无需一定通过壁部37形成。例如,也可以在外侧管11的内部设置通过内侧管12与芯线30之间而延伸的线状构件,并将该线状构件设为隔开部。在该情况下,考虑使线状构件由树脂材料形成,并将其两端部分别固定于外侧管11。考虑将该结构应用于例如上述的(1)的结构。另外,在该情况下,隔开部可以与固定部配置于在轴线方向上相同的位置,也可以配置于不同的位置。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壁部37将内侧管12与芯线30中的内侧管12固定于外侧管11,但也可以对其进行变更,而通过壁部37将芯线30固定于外侧管11。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内侧管12与芯线30发生缠绕的情况。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设置于壁部37的各孔部41、42中的、孔部42设为长孔形状,但也可以代替于此或在此基础上,将孔部41设为长孔形状。通过将孔部41设为长孔形状,也能够在孔部41中确保未被内侧管12穿过的非穿过区域,因此也能够将该非穿过区域用于使流体通过。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孔部42设为长孔形状,但也可以对其进行变更,而如图4的(a)所示那样将孔部42设为圆形形状(圆孔形状)。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孔部42的直径大于芯线30的外径,也能够在孔部42中确保未被芯线30穿过的非穿过区域。因此,能够通过该非穿过区域使流体流通。另外,也可以如图4的(b)所示,在壁部37,除了各孔部41、42以外,还设置有用于使流体流通的专用的孔部47。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RX型的球囊导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他的RX型的导管。也就是说,只要在RX型的导管中在外侧管的内部穿过芯线的结构,就能够应用本发明。

本发明依据实施方式进行了记述,但本发明被理解为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结构。本发明还包含各种变形例、同等范围内的变形。此外,各种组合、形态、乃至包含它们中的仅一个要素、其以上或其以下在内的其他组合、形态也落入本发明的范畴、思想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球囊导管;11外侧管;12内侧管;14球囊;30芯线;32锥形区域;35重复范围;37壁部;41孔部;42孔部;45作为隔开部的划分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