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隧道二衬养护用台车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1:38: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二衬养护用台车。


背景技术:

2.隧道工程,因高速行驶列车通过隧道时的风洞效应,对隧道二衬砼产生较大的压力,因而,隧道结构物除要满足沉降变形要求外,还要满足承受列车通过时的风压力,列车通过时,隧道结构稳定,二衬表面不掉块,不能危及列车安全,这就要求隧道二衬砼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又要满足耐久性要求,隧道砼强度耐久性影响因素,除原材料、配合比等外,还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砼养护。
3.混凝土浇注后,如气候炎热、空气干燥,不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中水分会蒸发过快,形成脱水现象,会使已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不能转化为稳定的结晶,缺乏足够的粘结力,从而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或粉状脱落。此外,在混凝土尚未具备足够的强度时,水分过早的蒸发还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出现干缩裂纹,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
4.为此,提出一种隧道二衬养护用台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二衬养护用台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二衬养护用台车,包括主支撑架,所述主支撑架的顶部安装有弧形支撑架,所述弧形支撑架的顶部连接有弧形喷水管,所述弧形喷水管的外周等间距的安装有若干个雾化喷头,所述主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通过连接软管与弧形喷水管相连通,所述主支撑架的上表面具有一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上安装有防护围栏,所述防护围栏上安装有集水板,所述集水板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与防护围栏插接固定。
7.优选的,所述主支撑架的底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以驱动台车在隧道内移动,所述水箱安装于底板上。
8.优选的,所述主支撑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站台,所述站台的下方设置有用于人工攀爬的爬梯。
9.优选的,所述防护围栏上表面的四周均开设有插槽,所述安装杆的一端插接于插槽内,所述安装杆和防护围栏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相互配合的安装孔,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孔内插接有插销,所述安装杆通过插销与防护围栏连接固定。
10.优选的,所述集水板具有一水平基板以及设置于水平基板外周与水平基板相焊接的导流板,所述水平基板的中部开设有漏水孔,所述水平基板的底部与漏水孔相对的位置处安装有疏水管,所述疏水管的一端与水箱相连通。
11.优选的,所述导流板倾斜设置,具体为,所述导流板的顶端向远离水平基板的一侧
倾斜。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弧形喷水管、雾化喷头和水箱的配合设置,水箱内设置有高压水泵能够将水抽出至弧形喷水管内,再通过雾化喷头喷出,作用于隧道内壁的混凝土表面,以保证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保证了养护的质量,此外,通过设置在防护围栏上方的集水板,能够对雾化喷头喷射出来的部分水雾进行收集,通过设置在集水板中部的水管与水箱相连接,能够将收集好的水流通至水箱内,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同时,当有工作人员在防护围栏上工作时,集水板的设置还可以避免水雾浸湿工作人员,还能够对从隧道内壁掉落下来的杂质颗粒进行阻拦,起到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中:1、主支撑架;2、弧形支撑架;3、弧形喷水管;4、雾化喷头;5、水箱;6、操作平台;7、防护围栏;8、集水板;81、水平基板;82、导流板;9、安装杆;10、底板;11、行走机构;12、站台;13、爬梯;14、安装孔;15、插销;16、疏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隧道二衬养护用台车,包括主支撑架1,主
支撑架1采用钢材料制成,为门型结构,并且横梁与纵梁之间通过设置加固斜梁来提高其结构强度,主支撑架1的顶部安装有弧形支撑架2,弧形支撑架2的顶部连接有弧形喷水管3,弧形喷水管3的外周等间距的安装有若干个雾化喷头4,主支撑架1的底部设置有水箱5,水箱5通过连接软管与弧形喷水管3相连通,主支撑架1的上表面具有一操作平台6,操作平台6上安装有防护围栏7,防护围栏7上安装有集水板8,集水板8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杆9,安装杆9与防护围栏7插接固定,其中,安装杆9设置于集水板8下表面的四周,并与防护围栏7的四角相对应,防护围栏7的四角均开设有插孔,插孔与安装杆9一一对应。
24.水箱5内设置有高压水泵(附图中未示出),为将水从水箱5内抽出至弧形喷水管3内提供动力,弧形支撑架2的形状应与隧道二衬的形状相配合,雾化喷头4与二衬轮廓之间的距离应在0.3-0.5m之间,喷水时,在同一定点位置应持续喷水5s左右。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支撑架1的底部连接有底板10,底板10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11,以驱动台车在隧道内移动,水箱5安装于底板10上。
26.行走机构11可以是履带轮组件,采用电机驱动,提高自动化程度,且不需要在隧道内预设轨道,使用方便,履带轮组件属于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直接使用的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支撑架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站台12,站台1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人工攀爬的爬梯13。
28.爬梯13用于方便工作人员上下台车,站台12与地面之间、站台12与站台12之间以及站台12与操作平台6之间应分别设置有爬梯13,进一步的,爬梯13的两侧可以设置有防护栏,以避免工作人员掉落。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围栏7上表面的四周均开设有插槽,安装杆9的一端插接于插槽内,安装杆9和防护围栏7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相互配合的安装孔14,其中一个安装孔14内插接有插销15,安装杆9通过插销15与防护围栏7连接固定。
30.如图3所示,安装孔14应沿防护围栏7或安装杆9的高度方向阵列排布,对应的,当安装杆9插入防护围栏7内时,开设于安装杆9上的安装孔14能够与开设在防护围栏7上的安装孔14相对应,再通过插销15可以实现对集水板8的固定,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调整安装孔14的对应位置,可以实现对集水板8安装高度的调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集水板8具有一水平基板81以及设置于水平基板81外周与水平基板81相焊接的导流板82,水平基板81的中部开设有漏水孔,水平基板81的底部与漏水孔相对的位置处安装有疏水管16,疏水管16的一端与水箱5相连通。
32.集水板8的尺寸应保证能够将防护围栏7完全覆盖,雾化喷头4喷出的水雾大部分作用于混凝土表面,但还有一部分水雾向四周发散,而且混凝土表面被浸湿后会凝结水滴掉落,集水板8能够对发散的水雾和凝结的水滴进行收集,通过漏水孔沿疏水管16流入水箱5内,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82倾斜设置,具体为,导流板82的顶端向远离水平基板81的一侧倾斜。
34.工作原理:首先由工作人员将该养护台车移动至隧道口,向水箱5内装满水后,启动行走机构11带动台车向隧道内移动,进入隧道后,设置于水箱5内的高压水泵将水抽出至弧形喷水管3内,再由雾化喷头4喷射在混凝土表面,以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通过设置
在防护围栏7上方的集水板8,能够对雾化喷头4喷射出来的部分水雾进行收集,通过设置在集水板8中部的疏水管16与水箱5相连接,能够将收集好的水流通至水箱5内,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同时,当有工作人员在防护围栏7上工作时,集水板8的设置还可以避免水雾浸湿工作人员,还能够对从隧道内壁掉落下来的杂质颗粒进行阻拦,起到保护的作用。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