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火电机组的节能输灰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1:19: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火电机组的节能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送料机构(100)、供气机构(200)和输送机构(300);所述送料机构(100)和所述输送机构(300)均与所述供气机构(200)流体导通,所述送料机构(100)与所述输送机构(300)相连通;所述送料机构(100)由送料组件(110)和清理组件(120)构成;所述清理组件(120)设置在所述送料组件(110)上,所述送料组件(110)与所述供气机构(200)流体导通,所述送料组件(110)与所述输送机构(300)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电机组的节能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组件(110)包括仓泵(111)、流化盘(112)、出料阀(113)、料位计(114)、进料管(115)、进料阀(116)、灰仓(117)、背压进气管(118)、开合阀(119)、止逆阀(1110)和排气口(1111);所述仓泵(111)的顶端为仓盖,上半部分呈圆筒状,下半部分呈圆台状,仓盖与圆筒的顶端密封连接,圆台直径较大的一端与圆筒的底端密封连接,所述流化盘(112)设置在所述仓泵(111)底端的出料管上,所述料位计(1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料位计(114)分别设置在所述仓泵(111)上靠近顶端和靠近底端的位置,所述进料管(115)一体安装在所述仓泵(111)的顶端,所述进料阀(116)设置在所述进料管(115)上,所述灰仓(117)的出料口通过所述进料管(115)与所述仓泵(111)相连通;所述背压进气管(118)的出气端与所述仓泵(111)靠近顶端的位置流体导通,所述开合阀(119)设置在所述背压进气管(118)上靠近进气端的位置,所述止逆阀(1110)设置在所述背压进气管(118)上,且所述止逆阀(1110)位于所述开合阀(119)与所述背压进气管(118)出气端之间的位置,所述排气口(1111)设置在所述仓泵(111)的侧壁上靠近顶端的位置;所述仓泵(111)通过所述流化盘(112)与所述输送机构(300)相连通,所述出料阀(113)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300)上,且所述出料阀(113)位于所述流化盘(112)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电机组的节能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120)包括滤尘网(121)、第一排气管(122)、排气阀(123)、储气环(124)、除尘管(125)、垫板(126)、第一吹气孔(127)、第二吹气孔(128)、集气管(129)、第三吹气孔(1210)、第二排气管(1211)和单向阀(1212);所述滤尘网(121)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滤尘网(121)设置在所述排气口(1111)的内部,所述第一排气管(122)的进气端与所述排气口(1111)流体导通,所述排气阀(123)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管(122)上,所述第一排气管(122)的出气端与所述储气环(124)流体导通,所述储气环(124)的竖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储气环(124)设置在所述仓泵(111)的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且所述储气环(124)的外侧紧贴所述仓泵(111)的内壁;所述除尘管(125)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垫板(126)与所述除尘管(125)的数量相等,所述除尘管(125)设置在所述垫板(126)的一侧,所述垫板(126)背离所述除尘管(125)的一侧紧贴仓泵(111)的内壁竖直安装在所述仓泵(111)的内壁上,且所述除尘管(125)与所述垫板(126)位于所述仓泵(111)圆筒状与圆台状交界处的位置呈吻合所述仓泵(111)内壁的弯曲设计,每相邻两个所述垫板(126)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除尘管(125)的底端均与所述储气环(124)流体导通,将位于所述仓泵(111)圆筒状部分的所述除尘管(125)与所述垫板(126)定义为上半部分,将位于所述仓泵(111)圆台状部分的所述除尘管(125)与所述垫板(126)定义为下半部分,所述第一吹气孔(127)开设于所述除尘管(125)上半部
分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吹气孔(127)倾斜于所述仓泵(111)的内壁开设,所述第二吹气孔(128)分别开设于所述除尘管(125)下半部分的两侧和所述除尘管(125)下半部分靠近所述仓泵(111)中轴线的一侧,位于所述除尘管(125)两侧的所述第二吹气孔(128)倾斜于所述仓泵(111)的内壁开设,位于所述除尘管(125)上靠近所述仓泵(111)中轴线一侧的所述第二吹气孔(128)均朝向所述仓泵(111)中轴方向向下倾斜开设;所述集气管(129)呈环形,所述集气管(129)固定安装在所述仓泵(111)的内壁上靠近顶端的位置,且所述除尘管(125)的顶端均与所述集气管(129)流体导通,所述第三吹气孔(1210)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第三吹气孔(1210)沿所述集气管(129)的周向均匀开设于所述集气管(129)的管壁上,且所述第三吹气孔(1210)均朝向所述仓泵(111)的中轴方向向下倾斜四十五度开设;所述第二排气管(1211)的进气端与所述集气管(129)流体导通,所述第二排气管(1211)的出气端穿过所述仓泵(111)的侧壁与所述灰仓(117)靠近顶端的位置流体导通,所述单向阀(1212)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管(1211)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电机组的节能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机构(200)包括空压机(201)、冷干机(202)、储气罐(203)、供气主管(204)、第一减压阀(205)和主进气阀(206);所述冷干机(202)的进气口与所述空压机(201)的出气口流体导通,所述储气罐(203)的进气口与所述冷干机(202)的出气口流体导通,所述供气主管(204)的进气端与所述储气罐(203)的出气口流体导通,所述第一减压阀(205)设置在所述供气主管(204)上,所述主进气阀(206)设置在所述供气主管(204)上靠近出气端的位置,所述供气主管(204)的出气端与所述输送机构(300)流体导通;所述背压进气管(118)的进气端与所述供气主管(204)流体导通,且所述背压进气管(118)与所述供气主管(204)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减压阀(205)与所述主进气阀(206)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火电机组的节能输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300)包括输灰管道(301)、灰库(302)、先导阀(303)、伴气管道(304)、第二减压阀(305)、伴气阀(306)和排污阀(307);所述灰库(302)与所述输灰管道(301)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先导阀(303)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先导阀(303)等距设置在所述输灰管道(301)上,且所述先导阀(303)与所述输灰管道(301)流体导通;所述第二减压阀(305)设置在所述伴气管道(304)上靠近进气端的位置,所述伴气阀(306)设置在所述伴气管道(304)上,且所述伴气阀(306)位于所述第二减压阀(305)背离所述伴气管道(304)进气端的一侧,所述排污阀(307)设置在所述伴气管道(304)的末端;所述先导阀(303)均与所述伴气管道(304)流体导通;所述输灰管道(301)的进气端与所述供气主管(204)的出气端流体导通,所述伴气管道(304)的进气端与所述供气主管(204)流体导通,且所述伴气管道(304)与所述供气主管(204)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减压阀(205)与所述主进气阀(206)之间;所述仓泵(111)通过所述流化盘(112)与所述输灰管道(301)相连通,所述出料阀(113)设置在所述输灰管道(301)上,且所述出料阀(113)位于所述流化盘(112)背离所述输灰管
道(301)进气端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火电机组的节能输灰系统,包括送料机构、供气机构和输送机构;所述送料机构和所述输送机构均与所述供气机构流体导通,所述送料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相连通;所述送料机构由送料组件和清理组件构成;所述清理组件设置在所述送料组件上,所述送料组件与所述供气机构流体导通,所述送料组件与所述输送机构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清理组件,不仅可以对仓泵的排出气进行再次利用,还能对仓泵的内表面进行自动清理,大大增加了仓泵的使用时间,降低了仓泵的检修次数;通过设置多层滤尘网,可以防止灰尘进入第一排气管和除尘管对管道造成堵塞;通过垫板的设置,在除尘管拆卸和安装时不会对仓泵造成破坏。尘管拆卸和安装时不会对仓泵造成破坏。尘管拆卸和安装时不会对仓泵造成破坏。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 常青松 周潮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九台电厂
技术研发日:2021.09.18
技术公布日:2022/1/1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