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透波发光雷达罩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1:13: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雷达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透波发光雷达罩。


背景技术:

2.雷达罩是保证天线不受外来物体撞击,腐蚀等外界损害不可缺少的保护层。雷达罩材料等效介电常数ε大于空气介电常数。也就是电磁波传输有一个从光疏到光密再到光疏的折射过程。引起传输损耗和相位变形。这就是雷达罩对雷达性能的损害,造成功率损耗和相位不均匀,继而降低雷达探测距离和角度。
3.传统雷达由于使用单个收发天线,辐射中心单一,雷达罩的各个点距天线可以轻易设计成等间距,比如平面或者球形,这样通过优化天线罩形状尺寸来优化各个辐射方向的电磁波衰减和保证相位一致性;毫米波adas雷达采用的是平面相控阵雷达技术,雷达表面有多达十几到上百个天线和天线阵,这些天线配对给不同的发射机和接收机阵列,因此没有统一的辐射中心。
4.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920806371.7”公开了一种毫米波雷达罩,用于设置在天线上方,包括雷达罩本体,所述雷达罩本体设有向内凹陷的主透波区以及分布在主透波区周围的侧透波区,所述主透波区设置在天线的辐射前方,所述主透波区的厚度为半波长或半波长的整数倍,所述侧透波区的厚度大于主透波区的厚度。所述侧透波区的厚度与平均入射角的余弦值之比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但是该类型的雷达罩仅能起到保护毫米波雷达和保证透波性的功能,针对汽车自动驾驶和电气化的发展,汽车标牌经常被集成了作为保护毫米波雷达或者显示发光效果的功能,该类型的雷达罩无法在车标上实现保护雷达的同时进行发光功能提升车标的多彩装饰效果;传动的发光雷达罩结构传统将led与光导板,匀光板装配在一起,空间布置受限较多,雷达罩的壁厚较厚,发光不均匀,同时透波性能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透波发光雷达罩。本技术方案解决了如何同时在标牌区域实现多彩装饰效果,保护毫米波雷达和发光功能的技术问题。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优选的,包括,透明外罩,透明外罩中心设置有发光区域,发光区域周侧为透波区域;以及设置在透明外罩的发光区域一侧的电子膜片,电子膜片上设置有环形等间距分布在电子膜片一侧的led单元,led单元与电子膜片焊接连接;以及与电子膜片注塑连接的光导板,电子膜片的轮廓形状与光导板相吻合,光导板与透明外罩的发光区域连接。
8.优选的,电子膜片为透明的树脂材料制成。
9.优选的,光导板为导光性较强的透明树脂材料制成,光导板的背部有微小的凹凸结构。
10.优选的,光导板朝向透明外罩的一侧设置有匀光材料,匀光材料通过注塑与光导板固定连接,匀光材料采用带有匀光效果的树脂材料。
11.优选的,透明外罩的发光区域周侧设置有凹槽,匀光材料的轮廓形状与凹槽相匹配。
12.优选的,透明外罩的发光区域与光导板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一组的不透光涂层和透光涂层,发光区域与光导板通过胶层粘接结合。
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技术通过透明外罩上设置有与汽车标牌造型相吻合的发光区域,注塑一体形成的电子膜片和光导板安装在发光区域区域,透波区域处不设置有任何电子元件解决了如何同时在标牌区域实现多彩装饰效果,保护毫米波雷达和发光功能的技术问题。
15.2.本技术通过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材料为基材制成的电子膜片解决了如何保证电子膜片的透光率的技术问题。
16.3.本技术通过透明的导光树脂材料的光导板保证光导板与电子膜片注塑一体成型后电子膜片的led单元发出的光线可以进行良好的传导,从而解决了如何保证光导板的透光率的技术问题。
17.4.本技术通过采用不同于电子膜片和光导板的折射率且带有匀光效果的树脂材料制成的匀光材料实现良好的匀光效果,从而解决了电子膜片的led单元的光源发光效果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18.5.本技术通过匀光材料的结构匹配透明外罩的发光区域处起装饰效果的凹槽,从而保证注塑成型的电子膜片、光导板和匀光材料安装在透明外罩的发光区域实现均匀的壁厚,保证发光的均匀。
19.6.本技术通过发光区域与光导板的连接位置印刷有一层或多层不透光涂层和透光涂层,从而实现汽车标牌发光区域的3d效果,从而解决了如何提高汽车标牌的美观程度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明外罩的主视图;
22.图中标号为:
23.1-透明外罩;1a-发光区域;1b-透波区域;1c-凹槽;
24.2-电子膜片;2a-led单元;
25.3-光导板;
26.4-匀光材料;
27.5-不透光涂层;
28.6-透光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30.为了解决如何同时在标牌区域实现多彩装饰效果,保护毫米波雷达和发光功能的技术问题,如图1和2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31.一种透波发光雷达罩,包括,透明外罩1,透明外罩1中心设置有发光区域1a,发光区域1a周侧为透波区域1b;以及设置在透明外罩1的发光区域1a一侧的电子膜片2,电子膜片2上设置有环形等间距分布在电子膜片2一侧的led单元2a,led单元2a与电子膜片2焊接连接;以及与电子膜片2注塑连接的光导板3,电子膜片2的轮廓形状与光导板3相吻合,光导板3与透明外罩1的发光区域1a连接。
32.具体的,本技术的一种透波发光雷达罩是一种可以同时实现雷达波透过和发光功能的结构方案,特别是针对具备装饰效果的汽车标牌或者装饰面板,标牌的内部有平面、曲面或三维造型,本实施例中的透明外罩1上设置有与汽车标牌造型相吻合的发光区域1a,注塑一体形成的电子膜片2和光导板3安装在发光区域1a区域,透波区域1b处不设置有任何电子元件,从而保证透波区域1b处的壁厚均匀不影响雷达波透过,为实现车规级的耐候,罩盖外层可涂覆一层或多层,耐候,防刮擦,防指纹的涂层。电子膜片2上设置有环形等间距分布的led单元2a,led单元2a包括但不限于耐温的led光源和电线导路等相关的电子元器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模内电子ime注塑工艺将led单元2a焊接在膜片表面,焊接过程中可通过视觉定位系统将led光源准确的放置在预定的电路区域,焊接方法包还可以为贴片锡膏焊接和电阻焊接等,焊接完成后的电子膜片2通过高压气体或者热压的方法成型为符合光导板3轮廓的3d形状,将成型的电子膜片2放到光导板3的模具中一起注塑成型,成型后的光导板3与透明外罩1的发光区域1a处连接,形成较薄壁厚的雷达罩,同时由于注塑工时较短,也提高了雷达罩的生产效率。
33.进一步的,为了解决如何保证电子膜片2的透光率的技术问题,如图1和2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电子膜片2为透明的树脂材料制成。
34.具体的,电子膜片2可以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材料为基材,从而提高透光率,保证雷达罩的发光效果,电子膜片2的材料包括但不仅限于pc,pmma,pc/abs,pet,pei等,膜片表面通过印刷导电银浆或者碳浆,随后将烘烤膜片固化印刷的线路,也可以通过埋金属丝的方法实现预定的led单元2a的电路布局。
35.进一步的,为了解决如何保证光导板3的透光率的技术问题,如图1和2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光导板3为导光性较强的透明树脂材料制成,光导板3的背部有微小的凹凸结构。
36.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光导板3材料为透明的导光树脂材料,包括但不仅限于pc,pmma,pc/abs,pet,pei等,从而保证光导板3与电子膜片2注塑一体成型后电子膜片2的led单元2a发出的光线可以进行良好的传导,光导板3的背部有微小的凹凸结构将光从周圈传输至透明外罩1的透波区域1b,光导板3的背部透波区域以外的位置装配接插件结构实现对电子膜片2的led单元2a通电。
37.进一步的,为了解决电子膜片2的led单元2a的光源发光效果不均匀的技术问题,如图1和2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光导板3朝向透明外罩1的一侧设置有匀光材料4,匀光材料4通过注塑与光导板3固定连接,匀光材料4采用带有匀光效果的树脂材料。
3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成型的电子膜片2放到光导板3的模具中一起注塑成型后,将光导板3放置于另外一个模具型腔与匀光材料4注塑成型,光导板3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匀光材料4采用不同于电子膜片2和光导板3的折射率且带有匀光效果的树脂材料制成,可以实现良好的匀光效果。
39.进一步的,为了解决如何保证透明外罩1的发光区域1a壁厚均匀的技术问题,如图1和2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透明外罩1的发光区域1a周侧设置有凹槽1c,匀光材料4的轮廓形状与凹槽1c相匹配。
4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匀光材料4的结构可以匹配透明外罩1的发光区域1a处起装饰效果的凹槽1c,从而保证注塑成型的电子膜片2、光导板3和匀光材料4安装在透明外罩1的发光区域1a实现均匀的壁厚,保证发光的均匀。
41.进一步的,为了解决如何提高汽车标牌的美观程度的技术问题,如图1和2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透明外罩1的发光区域1a与光导板3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一组的不透光涂层5和透光涂层6,发光区域1a与光导板3通过胶层粘接结合。
4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透明外罩1为3d的曲面,透明外罩1的发光区域1a可以设置成吻合汽车标牌轮廓的形状,发光区域1a与光导板3的连接位置印刷有一层或多层不透光涂层5和透光涂层6,从而实现汽车标牌发光区域的3d效果,提升美观程度,为了保证匹配效果,透明外罩1与光导板3的连接区域涂层表面和匀光材料4直接均匀涂覆有低介电常数的胶层,光导板3周围涂覆密封胶实现与透明外罩1的发光区域1a处的粘接结合。
4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