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1:10: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显示装置作为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液晶显示器主要包含背板、液晶面板和中框等。其中,中框主要用于支撑液晶面板、背板,限位光学膜片及扩散板等。
3.目前,在超薄led背光模组的方案中,对于不同混光距离的背光模组通常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背板及中框,并设计对应型号的背板及中框模具,因此开发费用较高,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优化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的中框结构。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中框,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沿;所述中框的面向所述显示面板中心的侧壁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与所述中框的背面具有间隔;扩散板,间隔地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且所述扩散板的边沿伸入布置于所述插槽内;及背板,间隔地设于所述扩散板的背侧,所述背板的边沿固定在所述中框的背面。
7.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槽沿所述扩散板边沿的方向延伸布置,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对应边沿平行布置。
8.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框包括一体成型的侧板、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所述侧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所述侧板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对应边沿的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一支撑筋和所述第二支撑筋分别凸设于所述侧板的内侧壁上,并呈前后间隔布置;所述插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筋与所述第二支撑筋之间,并面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中心;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沿贴设在所述第一支撑筋的前侧面,所述背板的边沿贴设在所述第二支撑筋的背面。
9.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的边沿形成有向其前侧弯折延伸的折边;所述第二支撑筋的背面开设固定槽;所述折边插接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内。
10.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的后端凸出所述第二支撑筋的背面,并向后延伸;所述固定槽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筋背面的靠近所述侧板的边沿处。
11.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筋的背面凹设有胶槽;所述胶槽设于所述固定槽的靠近所述背板中心的一侧。
12.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框包括设于所述显示面板顶侧边沿的天侧中框、设于所述显示面板左侧边沿的左侧中框及设于所述显示面板右侧边沿的右侧中框;所述天侧
中框、所述左侧中框及所述右侧中框均包括所述侧板、所述第一支撑筋和所述第二支撑筋;所述天侧中框的第一支撑筋的前表面的内侧边沿凹设有一台阶槽;所述台阶槽的槽面上凸设有向前延伸的挂耳。
13.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台阶槽的槽面间隔地设于所述左侧中框的第一支撑筋的背侧,且所述台阶槽的左端部与所述左侧中框的插槽相连通;或,所述台阶槽的槽面间隔地设于所述右侧中框的第一支撑筋的背侧,且所述台阶槽的右端部与所述右侧中框的插槽相连通。
14.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所述背板的底侧边沿,并夹设于所述背板的底侧边沿与所述扩散板的底侧边沿之间。
1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一体弯折成型的第一台阶壁、支撑壁及第二台阶壁;所述第一台阶壁贴设于所述背板的底侧边沿的背面;所述支撑壁由所述第一台阶壁的底侧边沿向前侧弯折延伸,所述背板的底侧边沿抵靠在所述支撑壁上;所述第二台阶壁由所述支撑壁的前侧边沿向底侧弯折延伸,所述扩散板的底侧边沿的背面抵靠在所述第二台阶壁上。
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利用开设在中框面向显示面板中心的侧壁上的插槽,使得扩散板的边沿能够插接固定在该插槽内,并将背板贴设固定在中框的背面,进而使背板能够间隔地设于扩散板的背侧,并保持背板与扩散板之间的混光距离。对于不同混光距离的显示装置,只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中框,调整该中框的插槽与中框背面之间的间距,无需改变背板的结构及模具,即可适用于不同混光距离的显示装置,有利于降低开发费用,并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正视图。
19.图2是图1中显示装置的顶侧边沿的剖视图。
20.图3是图1中显示装置的右侧边沿的剖视图。
21.图4是图1中天侧中框和左侧中框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图4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图3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图1中显示装置的底侧边沿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26.图9是图1中显示装置的底侧边沿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27.图10是图9中中框、背板及支撑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显示面板;11、面板胶带;2、中框;201、插槽;202、侧板;203、第一支撑筋;2031、第一胶槽;2032、第一台阶槽;2033、挂耳;204、第二支撑筋;2041、第二胶槽;2042、固定槽;21、天侧中框;22、左侧中框;23、右侧中框;3、扩散板;4、光学膜片;5、背板;501、折边;502、固定板;51、光源板;511、点光源;52、反射片;6、胶框;61、立壁;611、第二台阶槽;7、下前壳;71、前框部;72、底框部;8、支撑件;80、反光片;81、第一台阶壁;82、支撑壁;83、第二台阶壁;84、固定壁。
具体实施方式
29.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3.显示装置作为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液晶显示器主要包含背板、液晶面板和中框等。其中,中框主要用于支撑液晶面板、背板,限位光学膜片及扩散板等。
34.目前,在超薄led背光模组的方案中,对于不同混光距离的背光模组通常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背板及中框,并设计对应型号的背板及中框模具,因此开发费用较高,生产效率较低。
35.为便于表述,如无特殊说明,本文对于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表述均以显示装置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显示装置的屏幕(即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为前,相背的方向即为后。
3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图1中显示装置的顶侧边沿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显示装置的右侧边沿的剖视图。
37.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主要包括显示面板1、中框2、扩散板3、光学膜片4、背板5、胶框6及下前壳7。
38.其中,显示面板1位于显示装置的前侧,显示面板1的前侧面为显示面,用于显示图像。该显示装置可以不限于电视机、电脑显示器、数码相框等电子产品。
39.中框2为框体结构,并设于显示面板1的边沿处。中框2位于显示面板1边沿的外侧,中框2可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边沿,并作为显示装置周侧的外观面。
40.中框2可作为固定连接件,可用于连接固定显示面板1、扩散板3、光学膜片4及背板5等结构。
41.请参阅图1,中框2包括位于显示面板1的顶侧边沿的天侧中框21、位于显示面板1的左侧边沿的左侧中框22及位于显示面板1的右侧边沿的右侧中框23。天侧中框21用于固定和保护显示面板1的顶侧边沿,左侧中框22用于固定和保护显示面板1的左侧边沿,右侧
中框23用于固定和保护显示面板1的右侧边沿。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天侧中框21、左侧中框22及右侧中框23可拆卸地拼接为三边框结构,或采用一体弯折成型为三边框结构。
43.请参阅图2和图3,扩散板3间隔地设于显示面板1的背侧。扩散板3用于引导光线的方向,并使得光源亮度均匀,从而为显示装置提供均匀的平面光。
44.仍请参阅图2和图3,光学膜片4设于扩散板3的前侧面上,用于提高面光源的均匀性。光学膜片4有多种,包括如扩散片、增光片、棱镜片等。
45.仍请参阅图2和图3,背板5间隔地设于扩散板3的背侧,背板5用于为光源板51、反射片52提供安装空间并进行结构支撑。具体地,光源板51贴设于背板5的前侧面上,光源板51的前侧面具有多个点光源511,多个点光源511分别向扩散板3发出光线。反射片52贴设在光源板51的前侧,反射片52上设有多个开孔,以供点光源511外露。反射片52用于将点光源511发出的发反射向扩散板3,进而提高光源板51发出的光的有效利用率。
46.光源板51、反射片52将光线射向扩散板3,扩散板3也能够将部分光线反射向反射片52,进而可在反射片52与扩散板3之间形成混光空间。反射片52与扩散板3之间的间距为混光距离,不同参数的混光距离对于显示面板1的显示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47.仍请参阅图2和图3,中框2的内侧壁即面向显示装置中心的侧壁上开设有插槽201。该插槽201与中框2的前侧面及背面均具有间隔。插槽201沿着扩散板3的边沿延伸布置,插槽201的延伸方向与该中框2的延伸方向及显示面板1对应边沿的延伸方向平行。
48.显示面板1的边沿贴设固定在中框2的前侧面上,扩散板3的边沿插接固定在插槽201内,背板5的边沿贴设固定在中框2的背面上,进而使显示面板1与扩散板3呈前后间隔布置,并使扩散板3与背板5呈前后间隔布置。因此,对于不同混光距离的显示装置而言,仅需要改变对应中框2的结构,调整插槽201与中框2背面之间的间距,即可适用于不同参数混光距离的显示装置。
49.可以理解的是,天侧中框21、左侧中框22及右侧中框23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插槽201。组装时,扩散板3可以从地侧推向天侧,进而使扩散板3的顶侧边沿、左侧边沿和右侧边沿分别插接于天侧中框21、左侧中框22及右侧中框23的插槽201内。
50.仍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2包括一体成型的侧板202、第一支撑筋203和第二支撑筋204。侧板202、第一支撑筋203和第二支撑筋204均沿显示面板1的对应边沿的方向延伸布置。可以理解的是,天侧中框21、左侧中框22及右侧中框23包括一体成型的侧板202、第一支撑筋203和第二支撑筋204。
51.其中,侧板202位于显示面板1的外侧,侧板202作为显示装置周侧的外观面,用于保护显示面板1。
52.第一支撑筋203凸设于侧板202的内侧壁上,用于与显示面板1的对应边沿相接。显示面板1的边沿贴设固定在第一支撑筋203的前侧面上。
5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筋203的前侧面上凹设有第一胶槽2031。可将面板胶带11贴设固定在第一胶槽2031上,进而将显示面板1的边沿贴设固定在面板胶带11上。也可以在第一胶槽2031上进行点胶,进而将显示面板1的边沿贴设固定在第一支撑筋203的前侧面上。
54.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202的前端凸出于第一支撑筋203的前侧面,并向前凸出延
伸。侧板202的前端部与第一支撑筋203的前侧面之间形成台阶结构。当显示面板1的边沿固定第一支撑筋203的前侧面上时,侧板202的前端部能够位于显示面板1的外侧,有效地对显示面板1的边沿进行防护。
55.第二支撑筋204凸设于侧板202的内侧壁上,并与第一支撑筋203呈前后间隔布置。插槽201形成于第一支撑筋203与第二支撑筋204之间,且插槽201的槽口面向显示面板1的中心。扩散板3的边沿能够插接固定在插槽201内,即夹持限位在第一支撑筋203与第二支撑筋204之间。背板5的边沿能够贴设固定在第二支撑筋204的背面上,进而使扩散板3与背板5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即第二支撑筋204的厚度。
5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筋204的背面上凹设有第二胶槽2041。可将胶带(图中未示出)贴设固定在第二胶槽2041上,再将背板5的边沿贴设固定在该胶带上,进而将背板5的边固定在第二支撑筋204的背面。也可以在第二胶槽2041上进行点胶,进而将背板5的边沿贴设固定在第二支撑筋204的背面上。
57.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202的后端凸出于第二支撑筋204的背面,并向后凸出延伸。侧板202的后端部与第二支撑筋204的背面之间形成台阶结构。当背板5的边沿固定第二支撑筋204的背面时,侧板202的后端部能够位于背板5的外侧,有效地对背板5的边沿进行防护,避免背板5的边沿外露。
5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筋204的背面上靠近侧板202的位置凹设有固定槽2042。背板5的边沿形成有向背板5的前侧弯折延伸的折边501,折边501插接固定于固定槽2042内。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支撑筋204的背面上,第二胶槽2041设于固定槽2042的靠近背板5中心的一侧。进而利用第二胶槽2041与固定槽2042配合,在背板5的边沿贴合固定在第二胶槽2041上时,折边501能够同时插接固定在固定槽2042内。可以理解的是,背板5的边沿也可以直接螺接固定在第二支撑筋204的背面上。
60.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槽2042可仅开设于天侧中框21的第二支撑筋204的背面,折边501仅形成于背板5的顶侧边沿。当显示装置呈竖立的工作状态下,背板5可通过折边501挂接在天侧中框21的固定槽2042内,如图2所示状态。同时,背板5的左侧和右侧边沿直接贴设固定在左侧中框22和右侧中框23的第二支撑筋204的背面即可,如图3所示状态。
61.图4是图1中天侧中框21和左侧中框22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62.请参阅图4至图6,在天侧中框21的第一支撑筋203的前表面的内侧边沿凹设有第一台阶槽2032,即第一台阶槽2032位于第一支撑筋203的前表面的远离侧板202的一端。第一台阶槽2032沿天侧中框21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
63.第一台阶槽2032的槽面与第一支撑筋203的前表面平行设置,且第一台阶槽2032的槽面与第一支撑筋203的前表面形成台阶结构,进而使光学膜片4的天侧边沿能够叠置在第一台阶槽2032的槽面上。
64.请参阅图6,并结合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台阶槽2032的槽面凸设有向前延伸的挂耳2033。当光学膜片4的天侧边沿叠置在第一台阶槽2032的槽面上时,通过光学膜片4上的开孔,光学膜片4的天侧边沿能够挂接固定在第一台阶槽2032的挂耳2033上,进而可将光学膜片4的天侧边沿固定在第一支撑筋203的第一台阶槽2032上。在显示装置呈竖立状态
下,挂耳2033能够有效防止光学膜片4从第一支撑筋203的第一台阶槽2032上掉落。
65.请参阅图2至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左侧中框22的插槽201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天侧中框21的插槽201的宽度,且天侧中框21的第一台阶槽2032的槽面间隔地设于左侧中框22的第一支撑筋203的背侧,即第一台阶槽2032的槽面与左侧中框22的插槽201的前侧壁面具有间隔,同时第一台阶槽2032的左端能够与左侧中框22的插槽201相连通。
66.当光学膜片4的天侧边沿的天侧边沿叠置在天侧中框21的第一台阶槽2032上,即前置于第一台阶槽2032的槽面上时,光学膜片4的左侧边沿能够伸入布置于左侧中框22的插槽201内,即后置于左侧中框22的第一支撑筋203的背侧。进而使左侧中框22的第一支撑筋203和天侧中框21的第一台阶槽2032能够一前一后夹持光学膜片4,使光学膜片4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在显示装置的内部。
67.同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右侧中框23的插槽201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天侧中框21的插槽201的宽度,且天侧中框21的第一台阶槽2032的槽面间隔地设于右侧中框23的第一支撑筋203的背侧,即第一台阶槽2032的槽面与右侧中框23的插槽201的前侧壁面具有间隔,同时第一台阶槽2032的右端能够与右侧中框23的插槽201相连通。
68.当光学膜片4的天侧边沿的天侧边沿叠置在天侧中框21的第一台阶槽2032上,即前置于第一台阶槽2032的槽面上时,光学膜片4的右侧边沿能够伸入布置于右侧中框23的插槽201内,即后置于右侧中框23的第一支撑筋203的背侧。进而使右侧中框23的第一支撑筋203和天侧中框21的第一台阶槽2032能够一前一后夹持光学膜片4,使光学膜片4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在显示装置的内部。
69.图7是图3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70.请参阅图7,并结合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左侧中框22的插槽201或右侧中框23的插槽201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与天侧中框21的插槽201的宽度相等。当光学膜片4的天侧边沿的天侧边沿叠置在天侧中框21的第一台阶槽2032上,光学膜片4的左侧边沿可布置在左侧中框22的第一支撑筋203的内侧,并未伸入布置于左侧中框22的插槽201内;右侧边沿也可以布置于右侧中框23的第一支撑筋203的内侧,并未伸入布置于右侧中框23的插槽201内。
71.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左侧中框22和右侧中框23的第二支撑筋204的背面均开设有固定槽2042,同时背板5的左侧边沿和右侧边沿均形成有折边501。因此,背板5的天侧边沿、左侧边沿和右侧边沿的折边501分别能够插接固定在天侧中框21、左侧中框22和右侧中框23的固定槽2042内,使背板5与中框2之间结合更为紧密。
72.图8是图1中显示装置的底侧边沿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9是图1中显示装置的底侧边沿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73.请参阅图8和图9,并结合图1,胶框6设于显示装置的底端侧,胶框6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扩散板3及背板5的底侧边沿。
74.胶框6的顶面上凸设有向上延伸的立壁61。显示面板1的底侧边沿贴设固定在立壁61的前侧面上。扩散板3的底侧边沿贴设固定在立壁61的背面上。
75.在一些实施例中,立壁61的前侧面的内侧边沿凹设一第二台阶槽611,光学膜片4的底侧边沿能够叠置在该第二台阶槽611的槽面上,如图8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膜片4的底侧边沿能够随扩散板3的底侧边沿伸入布置于立壁61的背侧,并粘贴固定在立壁61
的背面上,如图9所示。
76.仍请参阅图8和图9,下前壳7设于胶框6的下方。下前壳7包括一体弯折成型的前框部71和底框部72。前框部71设于胶框6的前侧,并将显示面板1的底侧边沿夹设在立壁61与前框部71之间。底框部72固设于胶框6的底面上,作为显示装置的底部外观面。
77.请参阅图8,并结合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支撑件8,支撑件8呈长条状,并设于背板5的底侧边沿。支撑件8夹设于背板5的底侧边沿与扩散板3的底侧边沿之间,以使背板5的底侧边沿与扩散板3的底侧边沿保持前后间隔布置。光源板51的底侧边沿固定在背板5上,反射片52的底侧边沿与支撑件8相抵。支撑件8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可根据混光距离进行调整,即不同混光距离的显示装置只需改变支撑件8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即可。
78.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5的底侧边沿设有向前侧弯折延伸的固定板502。固定板502叠置在胶框6的前侧面上,并可通过螺钉将固定板502、胶框6及下前壳7的底框部72固定为一体。
79.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8的面向反射片52的侧壁上还设有反光片80,该反光片80与反射片52垂直布置,能够将射向混光空间底侧边沿的光反射向反射片52或扩散板3,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80.图10是图9中中框2、背板5及支撑件8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81.请参阅图9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支撑件8,支撑件8包括一体弯折成型的第一台阶壁81、支撑壁82、第二台阶壁83及固定壁84。具体地,支撑件8可采用一体弯折成型的钣金件。该钣金件沿背板5的底侧边沿延伸,其可采用多段拼接结构固定在背板5的底侧边沿。
82.其中,第一台阶壁81贴设于背板5的底侧边沿的背面。
83.支撑壁82由第一台阶壁81的底侧边沿向前侧弯折延伸。背板5的底侧边沿能够抵靠在支撑壁82上,即利用支撑壁82来支撑背板5的底侧边沿。
84.第二台阶壁83由支撑壁82的前侧边沿向底侧弯折延伸。扩散板3的底侧边沿的背面抵靠并贴设在第二台阶壁83上。第二台阶壁83间隔地设于立壁61的背侧,扩散板3的底侧边沿能够夹持在第二台阶壁83与立壁61之间。
85.固定壁84由第二台阶壁83的底侧边沿向后侧弯折延伸。固定壁84贴设在胶框6的前侧面上,并可通过螺钉将固定壁84、胶框6及下前壳7的底框部72固定为一体。
86.支撑壁82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即为第一台阶壁81与第二台阶壁83之间的间距,也可代表背板5与扩散板3之间的间距。在不同型号的显示装置中,可根据混光距离的参数,调节支撑壁82的宽度,即不同混光距离的显示装置只需改变支撑件8的支撑壁82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即可。
8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8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利用开设在中框2面向显示面板1中心的侧壁上的插槽201,使得扩散板3的边沿能够插接固定在该插槽201内,并将背板5贴设固定在中框2的背面,进而使背板5能够间隔地设于扩散板3的背侧,并保持背板5与扩散板3之间的混光距离。对于不同混光距离的显示装置,只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中框2,调整该中框2的插槽201与中框2背面之间的间距,无需改变背板5的结构及模具,即可适用于不同混光距离的显
示装置,有利于降低开发费用,并提高生产效率。
89.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