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叠螺式压滤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10: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压滤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叠螺式压滤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公告号为cn2103139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叠螺式污泥脱水机,由叠螺体、进泥口、出泥口、减速机安装座和减速机组成,叠螺体内安装有螺旋轴,螺旋轴上具有叶片,叠螺体包括固定环和游动环,固定环通过紧固螺杆与进泥箱和出泥箱固定连接,游动环设置于相邻两个固定环之间。使用时,启动减速机驱动螺旋轴旋转,随后将需要脱水的污泥水置入进泥口内,水分会由游动环与固定环之间的滤水间隙中渗出,而污泥会在螺旋轴的叶片的驱动下向出泥口一侧挤出,随着螺旋轴的叶片之间的间距不断减小,污泥被不断的压缩直至较为干燥的状态从出泥口中排出。不过,游动环与固定环之间的滤水间隙始终是一定的、无法调节的,如此当污泥的固体颗粒较小时,污泥容易通过滤水间隙排出叠螺体外部,由此造成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叠螺式压滤机,其具有固定环与游动环之间的滤水间隙可调,固体不易从滤水间隙中排出的优势。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叠螺式压滤机,包括叠螺机本体,所述叠螺机本体具有连通叠螺体的进泥口以及出泥口,所述叠螺体内转动连接有螺旋轴,所述螺旋轴上螺旋设置有叶片,所述叠螺机本体上还设置有驱动所述螺旋轴旋转的电机,所述叠螺体包括套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套管内的若干固定环以及若干游动环,若干所述固定环以及若干所述游动环沿轴向依次交替设置,若干所述固定环之间贯穿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固定环滑移连接在所述紧固螺栓的外表面上,相邻的所述固定环之间设置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用以驱使相邻的所述固定环相互远离,所述游动环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环之间,所述游动环与所述固定环之间形成有滤水间隙,拧动所述紧固螺栓用以驱使两个所述固定环挤压所述弹簧一相互靠近或远离,并以此调节所述滤水间隙的大小,所述套管的内壁上连通外界设置有连通于所述滤水间隙的出水通道。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工作人员可根据投入进泥口的泥水其所含固体颗粒的大小,拧动紧固螺栓使得相邻的两个固定环挤压弹簧一相互靠近,如此可减小固定环与游动环之间的滤水间隙的大小,如此可防止泥水中的固体颗粒过小发生从滤水间隙中排出的情况,由此使得叠螺式压滤机的使用效果较好。值得一提的是,从叠螺体中排出的水分会从开设在套管内壁上的出水通道排出至外界,不易出现水分通过滤水间隙返回叠螺体内部的情况,叠螺式压滤机的使用可靠性较高。
6.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端面上设置有导向管,所述弹簧一位于所述导向管内,所述固定环背离所述导向管的端面相对处开设有滑移孔,所述弹簧一远离所述导向管的端部位于所述滑移孔内,两个所述固定环挤压所述弹簧一相互靠近时,所述导向管插入另一所述
固定环的所述滑移孔。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管可对弹簧一进行引导,使得弹簧一作用于将相邻的两个固定环相互推离的弹力更加稳定,固定环之间的使用状态更加稳定,且两个固定环相互靠近时导向管会插入到滑移孔中,不易对固定环正常的使用造成影响,叠螺式压滤机的使用可靠性较高。
8.优选的,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套管相接的连接口内设置有过滤网。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可将从叠螺体中渗出的固体颗粒进行再一次的过滤,被过滤而出的固体颗粒会留在套管内,当积累至一定量后工作人员可将其取出从进泥口中重新投入至叠螺体内进行压滤,如此使得叠螺式压滤机的使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10.优选的,所述套管内滑移连接有刮泥套,所述刮泥套的内壁与所述叠螺体的外壁相抵触,所述刮泥套的外壁与所述套管的内壁相抵触,所述叠螺机本体上设置有用以驱动所述刮泥套向所述进泥口一侧滑动的驱动件。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套管内过滤有足够量的固体颗粒时,启动驱动件,驱动件可驱动刮泥套向进泥口一侧滑动,在此过程中,刮泥套可将附着在叠螺体上的污泥以及过滤在套管内的固体颗粒推向并推入进泥口中重新进行压滤,如此无需人工去将堆积的污泥取出,叠螺式压滤机的易用性得到提高。
12.优选的,所述套管远离所述驱动件的端部内壁上周向设置有与所述叠螺体外壁相抵紧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与所述进泥口之间通过管道相连通。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件驱动刮泥套向进泥口一侧滑动时,套管内的污泥会从管道被压入进泥口中进行叠螺体内进行重新压滤,如此使得套管内的污泥能够更彻底的被压入进泥口内,叠螺式压滤机的使用效率更高。
14.优选的,所述刮泥套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刷毛。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刷毛可对叠螺体的外壁进行清扫,使得附着在叠螺体上的污泥能够更为彻底的被清扫而下,并由刮泥套压入进泥口内。
16.优选的,所述刮泥套的内壁上周向开设有安装环槽,所述刷毛位于所述安装环槽内部并与所述叠螺体的外壁相抵触。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刷毛位于安装环槽内,如此刷毛对刮泥套的滑动不易造成影响,且刮泥套的材质较于梳毛更为坚硬,如此刮泥套可对附着在叠螺体上较为顽固的污泥进行刮除,紧随其后的刷毛则进行更为细致的清扫。
附图说明
18.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实施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20.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21.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
22.图5为图2的c部放大图。
23.附图标记:1、叠螺机本体;2、进泥口;3、出泥口;4、螺旋轴;5、叶片;6、电机;7、套管;8、固定环;9、游动环;10、紧固螺栓;11、弹簧;12、滤水间隙;13、出水通道;14、导向管;15、滑移孔;16、过滤网;17、刮泥套;18、驱动件;19、挡板;20、刷毛;21、安装环槽;22、叠螺
体;23、推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25.如图1所示,一种叠螺式压滤机,包括叠螺机本体1。
26.如图1至图5所示,叠螺机本体1上设置有叠螺体22,叠螺机本体1上还设置有连通于叠螺体22内部的进泥口2以及出泥口3,叠螺体22包括套管7以及设置在套管7内的若干固定环8以及若干游动环9,若干固定环8与若干游动环9为沿着套管7的轴向依次交替设置,且每一游动环9与相邻的固定环8之间形成有滤水间隙12,而若干固定环8之间贯穿设置有紧固螺栓10,紧固螺栓10螺纹连接在叠螺机本体1上,固定环8可沿着紧固螺栓10进行滑动,且相邻的两个固定环8之间设置有弹簧11一,弹簧11一作用有将相邻的两个固定环8相互推离的弹力。固定环8的端面上设置有导向管14,固定环8背离导向管14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导向管14相对的滑移孔15,弹簧11一位于导向管14内且其远离导向管14的端部位于另一固定环8的滑移孔15内,如此当两个固定环8挤压弹簧11一相互靠近时,导向管14会逐渐插入另一固定环8的滑移孔15内,由此导向管14可对弹簧11一进行引导,使得弹簧11一的弹力方向更为稳定。
27.叠螺体22内转动连接有螺旋轴4,螺旋轴4的侧壁上螺旋设置有叶片5,叠螺机本体1上则设置有用以驱动螺旋轴4转动的电机6。使用时,启动电机6驱动螺旋轴4旋转,随后将需要脱水的污泥水置入进泥口2内,水分会由游动环9与固定环8之间的滤水间隙12中渗出,而污泥会在螺旋轴4的叶片5的驱动下向出泥口3一侧挤出。而当置入进泥口2中的污泥水中固体颗粒较小时,工作人员可拧动紧固螺栓10使得相邻的两个固定环8挤压弹簧11一相互靠近,如此可减小固定环8与游动环9之间的滤水间隙12的大小,进一步可防止泥水中的固体颗粒过小发生从滤水间隙12中排出的情况。为了安装与使用上的方便,在本实施例中,紧固螺栓10的外壁上套设有推块23,而紧固螺栓10的螺头则伸出至外界,如此工作人员可在外界拧动紧固螺栓10并通过推块23去挤压固定环8实现上述的控制滤水间隙12的使用效果,当然也可将紧固螺栓10的螺头直接抵靠在固定环8上通过紧固螺栓10的螺头去挤压固定环8实现上述的控制滤水间隙12的使用效果。
28.套管7的内壁上连通外界设置有连通于滤水间隙12的出水通道13,如此从滤水通道中排出至套管7内的水分可随出水通道13排出至外界,且出水通道13与套管7的内壁相接的连接口内设置有过滤网16,过滤网16可将水分中的固体颗粒阻挡过滤在套管7内。
29.套管7内还滑移连接有刮泥套17,刮泥套17的内壁与叠螺体22的内壁相抵触,而刮泥套17的外壁与套管7的内壁相抵触,值得一提的是,刮泥套17的内壁上周向开设有安装环槽21,安装环槽21内周向设置有若干刷毛20,刷毛20与叠螺体22的外壁相抵触,叠螺机本体1上还设置有用以驱动刮泥套17向进泥口2一侧滑动的驱动件18,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8优选为气缸,作为其他方案,驱动件18还可以是电缸、油缸,且为了节省空间该气缸为输出轴伸缩气缸。套管7远离气缸的端部内壁上周向设置有与叠螺体22的外壁相抵触的挡板19,挡板19的底部通过管道与进泥口2相连通,如此驱动件18驱动刮泥套17向进泥口2一侧滑动的过程中可将附着在叠螺体22外壁上的污泥以及被过滤网16阻挡过滤在套管7内的污泥通过
管道压入进泥口2中进入叠螺体22内进行重新压滤。
30.值得一提的是,游动环9朝向气缸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可对刮泥套17进行引导,如此使得游动环9不易对刮泥套17的滑动造成影响,不易出现刮泥套17与游动环9相抵触导致无法移动的情况。
31.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