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避免双色注塑皮纹压伤的产品设计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8:10: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双色注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避免双色注塑皮纹压伤的产品设计结构。


背景技术:

2.双色注塑是指将两种不同材料注塑到同一套模具中,从而实现注塑出来的零件由两种材料形成的成型工艺,双色注塑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电动工具、医疗产品和家电等几乎全部的塑胶领域,同时双色模具的制作和成型以及双色多色注塑机和双色注塑原材料的研发也有了飞速的发展。
3.汽车外饰产品中,很多都是通过双色注塑完成成型,当双色注塑的两种材料软硬不同时,通常会先将较硬的材料注塑成型,而为了外饰产品的美观度,很多产品在注塑成型的同时还会在较硬的材料表面覆盖皮纹,随后对较软的材料进行注塑成型。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而对质地较软部分进行注塑成型时,用于注塑较软材料的注塑模具可能会将较硬材料上的皮纹压伤,从而较大程度的影响汽车外饰产品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在对质地较软部分进行注塑成型时,减小注塑模具将较硬材料上皮纹压伤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避免双色注塑皮纹压伤的产品设计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避免双色注塑皮纹压伤的产品设计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避免双色注塑皮纹压伤的产品设计结构,包括软胶部和带有皮纹的硬胶部,硬胶部与软胶部相贴合,且硬胶部的硬度大于软胶部,硬胶部和软胶部连接处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靠近皮纹的一面呈光面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产品进行注塑时,先对硬胶部进行注塑,并使硬胶部远离软胶部的一面带有皮纹,再对位于硬胶部边缘处的连接部进行注塑,使得连接部呈光面状;然后对软胶部进行注塑,使得用于注塑软胶部的注塑模具与连接部抵接,减小了注塑模具直接与带有皮纹的硬胶部接触的可能性,从而对位于硬胶部上的皮纹起到保护作用,减小注塑模具将硬胶部上皮纹压伤的可能性。
9.可选的,所述连接部整体呈环形,连接部围设在硬胶部的边缘处并与硬胶部一体成型。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部设置为环形并将连接部围设在硬胶部的边缘处,使得连接部对硬胶部的全部位置均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将连接部与硬胶部一体成型,使得注塑硬胶部的过程中即能够实现对连接部的成型过程,从而使得连接部的成型过程更加方便,同时也使硬胶部和连接部之间的整体性更好。
11.可选的,所述连接部的宽度不小于3mm。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软胶部进行注塑成型时,用于注塑软胶部的注塑模具与连接部抵接,将连接部的宽度设置为不小于3mm,使得注塑模具能够完全与连接部接触,从而进一步减小注塑模具与硬胶部直接接触的可能性。
13.可选的,位于所述连接部与软胶部的相接处,连接部的高度高于软胶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部与软胶部相接处,将连接部的高度设置为高于软胶部,使得注塑模具在注塑时能够先与连接部抵接,连接部能够对注塑模具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减小软胶部与连接部相接处出现飞边现象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双色注塑产品的质量。
15.可选的,位于所述连接部与软胶部的相接处,连接部高出软胶部0.2mm。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部与软胶部的相接处,将连接部设置为高出软胶部0.2mm,使得连接部既能对软胶部的注塑模具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能够使连接部与软胶部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双色注塑产品整体的美观程度。
17.可选的,所述软胶部远离硬胶部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和汽车钣金件固定的连接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软胶部远离硬胶部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和汽车钣金件固定的连接件,将双色注塑产品安装在钣金件上时,将连接件与钣金件固定,从而避免将软胶部直接与钣金件进行固定,增强了双色注塑产品与钣金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19.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多个,且多个连接件均与软胶部一体成型。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件设置为多个,使得多个连接件能够同时与钣金件进行固定,从而提升了双色注塑产品与钣金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将多个连接件均设置为与软胶部一体成型,当对软胶部进行注塑成型的同时,即可完成对连接件的成型过程,从而使得连接件与软胶部的固定过程更加方便。
21.可选的,所述软胶部的边缘处设置有过渡部,过渡部的厚度小于软胶部的厚度,且过渡部的厚度朝着远离软胶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软胶部的边缘处设置有过渡部,当连接件与钣金件进行固定时,过渡部能够卡设在钣金件上,将过渡部的厚度设置为朝着远离软胶部的方向逐渐减小,使得过渡部与钣金件之间的连接过程更加方便。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硬胶部和软胶部连接处设置有连接部,并使连接部靠近皮纹的一面呈光面状,使得注塑模具与连接部抵接,从而对位于硬胶部上的皮纹起到保护作用,减小注塑模具将硬胶部上皮纹压伤的可能性;
25.2.通过在连接部与软胶部的相接处,将连接部的高度设置为高于软胶部,注塑模具在注塑时能够先与连接部抵接,连接部能够对注塑模具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减小软胶部与连接部相接处出现飞边现象的可能性;
26.3.通过在软胶部远离硬胶部的一面设置多个连接件,将双色注塑产品安装在钣金件上时,将连接件与钣金件固定,从而避免将软胶部直接与钣金件进行固定,增强了双色注塑产品与钣金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旨在显示过渡部的剖视图;
29.图3是旨在显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硬胶部;11、装饰槽;2、软胶部;21、连接件;22、过渡部;3、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避免双色注塑皮纹压伤的产品设计结构。参照图1,一种避免双色注塑皮纹压伤的产品设计结构包括软胶部2和带有皮纹的硬胶部1,硬胶部1与软胶部2相贴合,硬胶部1嵌设在软胶部2上,皮纹位于硬胶部1远离软胶部2的一面,硬胶部1的边缘处设置有连接部3,连接部3与硬胶部1一体成型,连接部3呈光面状,连接部3呈环形且设置在硬胶部1与软胶部2相接处。
33.当对双色注塑产品进行注塑时,先对硬胶部1和连接部3进行注塑,同时在硬胶部1远离软胶部2的一面形成皮纹;然后再对软胶部2进行注塑,注塑模具与连接部3抵接,从而减小注塑模具与硬胶部1上皮纹所在部位接触的可能性。
34.参照图1,连接部3的宽度为3mm,连接部3远离软胶部2的一面比软胶部2高出0.2mm。硬胶部1上设置有用于装饰的装饰槽11,装饰槽11设置有多个且设置在皮纹所在的一面。连接部3既能对软胶部2的注塑模具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能够使连接部3与软胶部2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
35.参照图2和图3,软胶部2远离硬胶部1的一面整体呈凹面状,且软胶部2远离硬胶部1的一面上固定设置有多个用于与钣金件固定的连接件21,多个连接件21均与软胶部2一体成型。软胶部2的边缘处设置有过渡部22,过渡部22的厚度小于软胶部2的厚度,且过渡部22的厚度朝着远离软胶部2的方向逐渐减小。
36.将双色注塑产品与钣金件进行固定时,将过渡部22卡设在钣金件上,然后将多个连接件21分别与钣金件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双色注塑产品的安装过程。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避免双色注塑皮纹压伤的产品设计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对产品进行注塑时,先对硬胶部1进行注塑,并使硬胶部1远离软胶部2的一面带有皮纹,然后再对软胶部2进行注塑,注塑模具与连接部3抵接,连接部3能够对注塑模具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对位于硬胶部1上的皮纹起到保护作用,减小注塑模具将硬胶部1上皮纹压伤的可能性。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