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密封性良好的广口瓶双材料一次成型密封盖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6:14: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广口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密封性良好的广口瓶双材料一次成型密封盖。


背景技术:

2.现有用于封存食品型包装广口瓶普遍采用二次密封瓶盖。首先将瓶口上加一层塑料包装进行封存瓶口内部,大多是铝箔封口膜,在加热密封时,会出现异味,影响食品质量,且瓶内不能有空气残留,整个过程需要技术非常熟练的工人才能完成(一次成型密封盖不需要太多的人力,可用机械批量生产,节省人力物力),有时瓶口破损或沾有液体时便起不到密封作用。另外,再运输装卸过程中因外力的作用易导致铝箔爆裂而发生渗漏。第二,在铝箔上放置纸片,一经打开使用后,纸皮就与食品直接接触,会对食品造成污染变质。最后将螺纹盖弦紧完成密封,一经使用后便无法再次对瓶内物品进行二次密封保存,可能导致物品变质,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良好的广口瓶双材料一次成型密封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性良好的广口瓶双材料一次成型密封盖,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中间顶部开设有提手凸槽,所述提手凸槽的一侧设置有提手,所述主体的内侧壁底部紧密粘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侧顶部紧密粘接有一圈内圈,所述提手凸槽包括一侧的小槽和另一侧的大槽,所述提手的两端通过转轴与小槽的外侧转动连接,所述主体的一侧顶部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内侧设置有遮盖机构,所述观察窗的两侧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遮盖机构包括遮盖布,所述遮盖布的一端紧密粘接有连接带,所述遮盖布的另一端紧密粘接有拉块,所述拉块的顶部紧密粘接有拉手。
5.作为优选,所述主体为圆盘形结构。
6.作为优选,所述小槽和大槽均为半圆形结构。
7.作为优选,所述拉块的一侧紧密粘接有密封片。
8.作为优选,所述遮盖布为弧形结构且与观察窗的尺寸相适配。
9.作为优选,所述提手能够翻转在小槽的外侧且卡紧收纳。
10.作为优选,所述拉块的两侧紧密粘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观察窗内侧的滑槽滑动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该密封性良好的广口瓶双材料一次成型密封盖能够与瓶口密封面完全贴合,紧贴瓶口处及外侧面进行双重密封,结构简单、功能可靠且使用方便,另外,开启后的瓶盖可以反复使用而不影响其密封性,相比于普通铝箔封盖来说更安全,不会因外力而渗漏,更不会破损,同时更为环保,且具有很好的防雨防潮防盗功能,此外,在需要临时开启进行观察或
取出内部食品时,可将遮盖机构打开,方便进行临时取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遮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8.1、主体;2、密封圈;3、内圈;4、提手凸槽;41、小槽;42、大槽;43、转轴槽;44、提手;441、转轴;45、观察窗;5、遮盖机构;51、遮盖布;52、连接带;53、拉块;531、拉手;532、滑块;54、密封片。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性良好的广口瓶双材料一次成型密封盖,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中间顶部开设有提手凸槽4,提手凸槽4的一侧设置有提手44,便于将该装置进行提拉使用,主体1的内侧壁底部紧密粘接有密封圈2,用于保证该密封盖盖上时密封,不会造成泄漏,且能够盖紧,不会轻易脱落,密封圈2的内侧顶部紧密粘接有一圈内圈3,用于将瓶口的内侧密封,保证密封性,提手凸槽4包括一侧的小槽41和另一侧的大槽42,提手44的两端通过转轴441与小槽41的外侧转动连接,主体1的一侧顶部开设有观察窗45,用于观察内部食品状态,且方便少量取用,观察窗45的内侧设置有遮盖机构5,观察窗45的两侧内壁开设有滑槽,遮盖机构5包括遮盖布51,遮盖布51的一端紧密粘接有连接带52,遮盖布51的另一端紧密粘接有拉块53,拉块53的顶部紧密粘接有拉手531,通过拉手531能够方便将遮盖布51伸展和收缩,使得观察口45打开和关闭。
22.本实施例中,主体1为圆盘形结构,便于盖在瓶子上。
23.具体的,小槽41和大槽42均为半圆形结构,保证一体性。
24.进一步的,拉块53的一侧紧密粘接有密封片54,保证遮盖布51关闭后,拉块53的一侧与观察窗45一端内壁的密闭性。
25.进一步的,遮盖布51为弧形结构且与观察窗45的尺寸相适配,便于遮盖布51的完全遮盖。
26.进一步的,提手44能够翻转在小槽41的外侧且卡紧收纳,从而便于提手44的收纳
放置。
27.进一步的,拉块53的两侧紧密粘接有滑块532,滑块532与观察窗45内侧的滑槽滑动连接,便于拉动拉块53在滑槽内滑动,使得遮盖布51稳定伸展和收缩。
28.本实施例的密封性良好的广口瓶双材料一次成型密封盖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盖在瓶子的顶部瓶口处,盖紧后通过密封圈2卡在瓶口处,内圈3将瓶口的内侧密封,保证密封性,进而使得瓶内的密封,在在使用时将其打开,在重复盖上也不会导致密闭性下降,在临时少量拿取时,可将遮盖机构5打开,通过观察窗45进行临时取用或观察,避免频繁打开盖子造成内部物质变质,在需要携带时,将提手44向上拉起,从而便于进行提拉携带,使用过后将提手44翻转回原位,与小槽41的外侧贴合并卡紧,保证提手44固定不会松动,再将其放置回原位即可。
2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密封性良好的广口瓶双材料一次成型密封盖,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中间顶部开设有提手凸槽(4),所述提手凸槽(4)的一侧设置有提手(44),所述主体(1)的内侧壁底部紧密粘接有密封圈(2),所述密封圈(2)的内侧顶部紧密粘接有一圈内圈(3),所述提手凸槽(4)包括一侧的小槽(41)和另一侧的大槽(42),所述提手(44)的两端通过转轴(441)与小槽(41)的外侧转动连接,所述主体(1)的一侧顶部开设有观察窗(45),所述观察窗(45)的内侧设置有遮盖机构(5),所述观察窗(45)的两侧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遮盖机构(5)包括遮盖布(51),所述遮盖布(51)的一端紧密粘接有连接带(52),所述遮盖布(51)的另一端紧密粘接有拉块(53),所述拉块(53)的顶部紧密粘接有拉手(5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性良好的广口瓶双材料一次成型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为圆盘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性良好的广口瓶双材料一次成型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槽(41)和大槽(42)均为半圆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性良好的广口瓶双材料一次成型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块(53)的一侧紧密粘接有密封片(5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性良好的广口瓶双材料一次成型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布(51)为弧形结构且与观察窗(45)的尺寸相适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性良好的广口瓶双材料一次成型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44)能够翻转在小槽(41)的外侧且卡紧收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性良好的广口瓶双材料一次成型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块(53)的两侧紧密粘接有滑块(532),所述滑块(532)与观察窗(45)内侧的滑槽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广口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密封性良好的广口瓶双材料一次成型密封盖,包括主体,主体的中间顶部开设有提手凸槽,提手凸槽的一侧设置有提手,主体的内侧壁底部紧密粘接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内侧顶部紧密粘接有一圈内圈,提手凸槽包括一侧的小槽和另一侧的大槽,提手的两端通过转轴与小槽的外侧转动连接,主体的一侧顶部开设有观察窗,观察窗的内侧设置有遮盖机构。该密封性良好的广口瓶双材料一次成型密封盖能够与瓶口密封面完全贴合,紧贴瓶口处及外侧面进行双重密封,结构简单、功能可靠且使用方便,另外,开启后的瓶盖可以反复使用而不影响其密封性,相比于普通铝箔封盖来说更安全,不会因外力而渗漏,更不会破损。更不会破损。更不会破损。


技术研发人员:刘琦 曹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明圹林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02
技术公布日:2022/1/1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