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煅后针状焦的冷焦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6:02: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冷焦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煅后针状焦的冷焦机。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由于煅后针状焦的温度过高,需要采用冷焦机进行冷却。但是现有技术中冷焦机的结构不合理,传热面积小,制造成本高,冷却手段单一,无法满足工程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煅后针状焦的冷焦机,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如何优化冷焦机的结构,增加传热面积,降低制造成本,丰富冷却手段。
4.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煅后针状焦的冷焦机,包括外筒、内筒、冷却水夹套腔、冷却水给水管口、冷却水回水管口、第一冷却给水管、冷却水二次分配环管、第二冷却给水管、窑内回水管、喷淋筛管、第一螺旋片、第二螺旋片、第一耐磨板、第二耐磨板、冷却水套腔导流板、旋转喷头、内集尘筒、水浴腔端板、回水内管、给回水套管和给水分配盘,所述的冷却水夹套腔形成在所述的外筒和内筒之间;所述的冷却水给水管口垂直地设置在所述给回水套管的外周壁上,并且与所述的给回水套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的冷却水回水管口垂直地设置在所述回水内管的外周壁上,并且与所述的回水内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的回水内管与所述的给回水套管同轴设置,并且所述回水内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给回水套管的外径;所述的给水分配盘设置在所述给回水套管的一端端部并与所述给回水套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给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给水分配盘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给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水二次分配环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给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水二次分配环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给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水夹套腔的内部连通;所述冷却水夹套腔的出水口与所述的窑内回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窑内回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回水内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的回水内管沿着所述内筒的中心轴线延伸;所述的内集尘筒垂直于所述内筒的中心轴线地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内部,所述的回水内管垂直地穿过该内集尘筒;所述的喷淋筛管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外部,并且所述喷淋筛管的入水口与所述冷却水夹套腔的内部连通;所述的喷淋筛管用于向所述外筒的外周壁喷淋冷却水;所述的第一螺旋片和第二螺旋片均沿着所述内筒的内壁均匀分布,并由所述的内筒的内壁朝向内筒的内侧倾斜延伸;所述的第一螺旋片和第二螺旋片分别设置在内集尘筒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均沿着所述内筒的内壁均匀分布,并由所述的内筒的内壁垂直地朝向内筒的内侧的中心轴延伸;所述的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分别设置在内集尘筒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冷却水套腔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的冷却水夹套腔内部,并沿着所述冷却水夹套腔的长度方向呈螺旋状地延伸;所述的旋转喷头设置在给回水套管的外周壁上,旋转喷头的进水口与给回水套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的水浴腔端板设置在所述外筒的一端端部,并用于封堵所述的冷却水夹套腔的一端。
5.所述的第一冷却给水管共设置有4支,第一冷却给水管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外径
为80mm。
6.所述的冷却水二次分配环管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外径为100mm。
7.所述的第二冷却给水管共设置有10支,第二冷却给水管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外径为76mm。
8.所述的窑内回水管共设置有4支,窑内回水管的材质为2520不锈钢,外径为80mm。
9.所述的喷淋筛管共设置有8支,沿着所述外筒的外周壁均匀分布;喷淋筛管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外径为25mm。
10.所述的第一螺旋片共设置有8道,第一螺旋片的材质为2520不锈钢,厚度为6mm;所述的第二螺旋片共设置有8道,第二螺旋片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厚度为6mm。
11.所述第一耐磨板的材质为2520不锈钢,厚度为10 mm,高度为80mm;所述第二耐磨板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厚度为10 mm,高度为80mm。
12.所述的冷却水套腔导流板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厚度为3 mm,高度为8mm。
13.所述回水内管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外径为150mm;所述给回水套管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外径为250mm;所述给水分配盘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外径为500mm。
14.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煅后针状焦的冷焦机结构优化合理,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内部浇注料衬里和内部水喷淋,总传热面积达到460m2,大大增加了传热面积。通过在冷焦机的内部设置水夹套,自冷焦机头部高温端至尾部低温端前8米水套内筒采用2520不锈钢材质,后部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冷焦机内部的螺旋片和耐磨板同样采用两种不同材质,自高温至低温8米范围内采用2520不锈钢材质,后部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15.本发明所述的煅后针状焦的冷焦机对头部高温段的冷却水夹套腔进行改造,自外筒壁外引8根外径为25mm带8mm直径筛孔的喷淋筛管,喷淋筛管沿外筒的外壁引出后设置有球阀,通过调节球阀实现热水喷淋于冷焦机外壁,同时可排出冷却水夹套腔内高温端的集气,丰富了冷却手段;喷淋水通过冷焦机下部的收水槽收集后流入收集池,通过泵送冷却后作为新鲜给水实现循环。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17.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煅后针状焦的冷焦机的轴向水腔中线剖面图。
18.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煅后针状焦的冷焦机的水套腔导流板透视图。
19.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图。
20.图4是图1中b-b方向的剖面图。
21.图5是图1中c-c方向的剖面图。
22.图6是图1中d-d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以有助于对本发明的理解。
24.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煅后针状焦的冷焦机包括外筒1、内筒2、冷却水夹套腔3、冷却水给水管口4、冷却水回水管口5、第一冷却给水管6、冷却水二次分配环管7、第二冷却给水管8、窑内回水管9、喷淋筛管10、第一螺旋片11、第二螺旋片111、第一耐磨板12、第二耐磨板122、冷却水套腔导流板13、旋转喷头14、内集尘筒15、水浴腔端板16、回水内管20、给回水套管21和给水分配盘22,所述的冷却水夹套腔3形成在所述的外筒1和内筒2之间;所述的冷却水给水管口4垂直地设置在所述给回水套管21的外周壁上,并且与所述的给回水套管21的内部连通;所述的冷却水回水管口5垂直地设置在所述回水内管20的外周壁上,并且与所述的回水内管20的内部连通;所述的回水内管20与所述的给回水套管21 同轴设置,并且所述回水内管20的外径小于所述给回水套管21的外径;所述的给水分配盘22设置在所述给回水套管21的一端端部并与所述给回水套管21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给水管6的一端与所述给水分配盘22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给水管6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水二次分配环管7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给水管8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水二次分配环管7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给水管8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水夹套腔3的内部连通;所述冷却水夹套腔3的出水口与所述的窑内回水管9的一端连通;所述窑内回水管9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回水内管20的内部连通;所述的回水内管20沿着所述内筒2的中心轴线延伸;所述的内集尘筒15垂直于所述内筒2的中心轴线地设置在所述内筒2的内部,所述的回水内管20垂直地穿过该内集尘筒15;所述的喷淋筛管10设置在所述外筒1的外部,并且所述喷淋筛管10的入水口与所述冷却水夹套腔3的内部连通;所述的喷淋筛管10用于向所述外筒1的外周壁喷淋冷却水;所述的第一螺旋片11和第二螺旋片111均沿着所述内筒2的内壁均匀分布,并由所述的内筒2的内壁朝向内筒2的内侧倾斜延伸;所述的第一螺旋片11和第二螺旋片111分别设置在内集尘筒15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一耐磨板12和第二耐磨板122均沿着所述内筒2的内壁均匀分布,并由所述的内筒2的内壁垂直地朝向内筒2的内侧的中心轴延伸;所述的第一耐磨板12和第二耐磨板122分别设置在内集尘筒15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冷却水套腔导流板13设置在所述的冷却水夹套腔3内部,并沿着所述冷却水夹套腔3的长度方向呈螺旋状地延伸;所述的旋转喷头14设置在给回水套管21的外周壁上,旋转喷头14的进水口与给回水套管21的内部连通;所述的水浴腔端板16设置在所述外筒1的一端端部,并用于封堵所述的冷却水夹套腔3的一端。
25.所述的第一冷却给水管6共设置有4支,第一冷却给水管6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外径为80mm。
26.所述的冷却水二次分配环管7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外径为100mm。
27.所述的第二冷却给水管8共设置有10支,第二冷却给水管8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外径为76mm。
28.所述的窑内回水管9共设置有4支,窑内回水管9的材质为2520不锈钢,外径为80mm。
29.所述的喷淋筛管10共设置有8支,沿着所述外筒1的外周壁均匀分布;喷淋筛管10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外径为25mm。
30.所述的第一螺旋片11共设置有8道,第一螺旋片11的材质为2520不锈钢,厚度为
6mm;所述的第二螺旋片111共设置有8道,第二螺旋片111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厚度为6mm。
31.所述第一耐磨板12的材质为2520不锈钢,厚度为10 mm,高度为80mm;所述第二耐磨板122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厚度为10 mm,高度为80mm。
32.所述的冷却水套腔导流板13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厚度为3 mm,高度为8mm。
33.所述回水内管20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外径为150mm;所述给回水套管21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外径为250mm;所述给水分配盘22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外径为500mm。
34.所述水浴腔端板16的材质为2520不锈钢,厚度为14 mm。
35.本发明所述的煅后针状焦的冷焦机的总传热面积达到460m2,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内部浇注料衬里和内部水喷淋。冷焦机的内部设置水夹套,自冷焦机头部高温端至尾部低温端前8米水套内筒采用2520不锈钢材质,后部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尾部通过设置旋转喷头实现水夹套的供回水,给水经两次分配后自尾部接入冷却水夹套腔。水夹套内沿筒体轴向设置4道304不锈钢材质的冷却水套腔导流板,均布于外筒和内筒之间;水夹套内的回水通过4路2520不锈钢材质的窑内回水管汇集至设置于冷焦机中心的回水内管引出冷焦机外。
36.本发明所述的煅后针状焦的冷焦机对头部高温段的冷却水夹套腔进行改造,自外筒壁外引8根外径为25mm带8mm直径筛孔的喷淋筛管,喷淋筛管沿外筒的外壁引出后设置有球阀,通过调节球阀实现热水喷淋于冷焦机外壁,同时可排出冷却水夹套腔内高温端的集气;喷淋水通过冷焦机下部的收水槽收集后流入收集池,通过泵送冷却后作为新鲜给水实现循环。
37.回水内管在冷焦机内部间隔3米设置十字支撑,十字支撑连接于冷焦机的内筒内壁上。
38.煅后针状焦自冷焦机的头部高温端进入冷焦机的内部,被冷却水夹套腔和回水内管内部的冷却水冷却。
39.以上描述了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在此公开的实施方案可进行并不偏离本发明范畴和精神的改进和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