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和由此制得的反渗透膜与流程

2022-02-20 04:50: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反渗透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和由此制得的反渗透膜。本方法在基本不影响反渗透膜的水通量和脱盐率的情况下,提高了反渗透膜中功能层的交联度。


背景技术:

2.在中水回用、苦咸水淡化、海水淡化、垃圾渗透液处理等领域,反渗透膜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目前反渗透膜的耐清洗性能、使用寿命受到严峻考验。聚酰胺功能层的强度决定了聚酰胺反渗透膜应用过程中的性能。界面聚合过程中,胺类水相单体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醌,从而降低聚酰胺层交联度,交联度低的聚酰胺层在反复冲洗过程中最易被破坏,从而导致反渗透膜的通量、脱盐率下降,应用系统失效。因此,制备交联度高的聚酰胺反渗透膜是提升膜片使用周期的有效手段。
3.迄今为止,尚未有通过抑制胺类水相单体的氧化来控制界面聚合反应,提升聚酰胺层交联度的技术。
4.专利文献cn201810378598.6《高通量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反渗透膜及反渗透膜制备系统》通过界面聚合后得到聚酰胺反渗透膜,再通过氧化后处理,制备高通量反渗透膜。通过后处理的方式氧化聚酰胺层,制备出高通量反渗透膜,没有在界面聚合层面控制聚酰胺的形成。
5.专利文献cn201710981617.x《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在界面聚合的水相溶液中加入铵盐,使聚酰胺层表面带正电荷,从而提升反渗透膜的抗污染性能,对界面聚合反应没有调控,也不能抑制水相中胺的氧化,不能提升聚酰胺层交联度。
6.专利文献cn201710615106.6《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在界面聚合过程中加入酚类化合物,与酰氯发生交联反应,提升聚酰胺层交联度,从而提升膜片脱盐率。没有从本质上调控界面聚合反应,不能抑制水相中胺的氧化。
7.专利文献cn201911159558.3《多孔纳米抗菌颗粒和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复合反渗透膜》通过在聚酰胺层添加多孔纳米粒子,提升膜片性能及抗菌性,未调控界面聚合反应。
8.专利文献cn201610096515.5《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界面聚合在水相中加入水通道蛋白,提升反渗透膜通量,未对聚酰胺层进行调控,也不能抑制水相中胺的氧化。
9.专利文献cn201711400593.0《一种抗污染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反渗透复合膜》通过在聚酰胺层上涂覆抗污染涂层,提升反渗透膜的抗污染性能。不能抑制水相中胺的氧化,未调控界面聚合反应。
10.专利文献cn201811566147.1《一种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和由此制得的反渗透膜》通过在界面聚合反应中,加入共溶剂提升界面聚合时单体反应浓度,提升聚酰胺层厚度,但不能抑制水相中胺的氧化。
11.上述现有技术中大致采用了以下制备方法:
12.(1)表面改性:对反渗透膜聚酰胺层表面进行修饰,通过改变聚酰胺层表面的表面电荷、端基基团等,提升反渗透膜性能。表面改性过程仅是对聚酰胺层进行后处理过程,不能够调控界面聚合反应,不能抑制胺的氧化,提升聚酰胺层交联度。
13.(2)聚酰胺层共混无机、有机纳米粒子:通过在水相或油相中加入无机、有机纳米粒子,得到共混的聚酰胺层结构。粒子的加入易造成聚酰胺层结构出现裂纹,对界面聚合无影响,不能抑制胺的氧化,不能提升聚酰胺层交联度。
14.(3)表面涂覆:通过在聚酰胺层表面涂覆一层功能层,提升反渗透膜的性能,未对界面聚合反应进行调控。
15.(4)共溶剂引入:在界面聚合的水相、油相中引入共溶剂,增加界面聚合反应的空间,减少空间位阻。能够有效的提升聚酰胺层的厚度,但是不能抑制水相中胺的氧化,也不能提升聚酰胺交联度。


技术实现要素:

16.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1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即,在制备反渗透膜过程中,胺类水相单体容易被氧化而形成醌,从而导致聚酰胺功能层的交联度低,交联度低的聚酰胺层在反复冲洗过程中最易被破坏,从而导致反渗透膜的通量、脱盐率下降,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及由此制得的反渗透膜,通过本技术的方法制得的反渗透膜的聚酰胺功能层的交联度高,从而提高了反渗透膜耐反复清洗的能力,使其使用寿命大幅提高。
18.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9.本技术的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以上目的,进行锐意研究之后发现,在水相中加入抗氧化剂,能够有效抑制水相中胺类单体的氧化,促进界面聚合反应,提升聚酰胺功能层的交联度,提高了反渗透膜耐反复清洗的能力,使其使用寿命大幅提高,并且基本不影响反渗透膜的水通量和脱盐率。
20.本技术提供一种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21.(1)将多孔聚合物支撑层与含有抗氧化剂的胺类单体水相溶液接触,随后将与水相溶液接触后的多孔聚合物支撑层与含有酰氯类单体的有机相溶液接触,或者,将多孔聚合物支撑层与含有酰氯类单体的有机相溶液接触,随后将与有相溶液接触后的多孔聚合物支撑层与含有抗氧化剂的胺类单体水相溶液接触;
22.(2)经后处理、烘干后得到反渗透膜。
23.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抗氧化剂为尿酸、硫辛酸、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茶多酚、二甲苯基双胍、甲苯基双胍、苯基六亚甲基双胍、三甲苯基双胍、乙酰乙酸芳基胺、磷酸烷基酸、磷酸二烷基酸、烷基单酚、烷基化多酚、硫代双酚、多烷基酚、乙二胺四乙酸盐、次氯基三亚甲基膦酸盐、氯化亚锡、亚硫酸氢钠、na2s2o3、na2s、na2so3、na2s2o4、氯化锌、硫酸锌、硼酸、烷基硼酸、有机硼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基于所述胺类单体水相溶液的总重量,所述抗氧化剂的添加量为0.01wt%~10wt%。
24.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胺类单体为苯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邻
苯二胺、1,3,5-三氨基苯、1,2,4-三氨基苯、3,5-二氨基苯甲酸、2,4-二氨基甲苯、2,4-二氨基苯甲醚、阿米酚、苯二甲基二胺、1,4-环己二胺、1,2-环己二胺、哌嗪、乙二醇胺、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己二胺、乙醇胺、聚乙烯亚胺、三乙胺、三(2-氨乙基)胺、二乙烯三胺、n-(2-羟乙基)乙二胺、1,3-环己二胺、1,3-双哌啶基丙烷、4-氨基甲基哌嗪、乙醇胺、二乙醇胺、己二醇胺、二甘醇胺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在所述胺类单体水相溶液中,所述胺类单体的浓度为0.01wt%~10wt%。
25.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酰氯类单体为联苯二甲酰氯、均苯三甲酰氯、苯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苯二磺酰氯、环戊烷二酰氯、环戊烷三酰氯、环己烷三酰氯、丁三酰氯、丁二酰氯、戊三酰氯、戊二酰氯、己三酰氯、己二酰氯、环戊烷四酰氯、环己烷二酰氯、癸二酰氯、癸三酰氯、四氢呋喃二酰氯、四氢呋喃四酰氯、环丙烷三酰氯、环丁烷二酰氯、环丁烷四酰氯、环己烷四酰氯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基于有机相溶液的总重量,所述酰氯类单体的浓度为0.01wt%~1wt%。
26.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有机相溶液中的溶剂为正己烷、环己烷、正庚烷、异构烷烃溶剂isopar g、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十七烷、甲基环己烷、乙基环己烷、丙基环己烷、正丁基环己烷、异丁基环己烷、叔丁基环己烷、异丙基环己烷、1,2-二甲基环己烷、1,3-二甲基环己烷、1,4-二甲基环己烷、1,2-二乙基环己烷、1,3-二乙基环己烷、1,4-二乙基环己烷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
27.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多孔聚合物支撑层为多孔聚砜支撑层、多孔聚醚砜支撑层、多孔磺化聚醚砜支撑层、多孔聚丙烯支撑层、多孔聚丙烯腈支撑层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
28.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多孔聚合物支撑层形成于增强材料上。
29.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增强材料为无纺布。
3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通过根据本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反渗透膜。
31.发明的效果
32.通过本技术提供的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抑制了胺类水相单体的氧化,使得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制备的聚酰胺功能层的交联度大幅提升,从而提高了反渗透膜耐反复清洗的能力,使其使用寿命大幅提高,并且基本不影响反渗透膜的水通量和脱盐率。
具体实施方式
33.本技术涉及一种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34.(1)将多孔聚合物支撑层与含有抗氧化剂的胺类单体水相溶液接触,随后将与水相溶液接触后的多孔聚合物支撑层与含有酰氯类单体的有机相溶液接触,或者,将多孔聚合物支撑层与含有酰氯类单体的有机相溶液接触,随后将与有相溶液接触后的多孔聚合物支撑层与含有抗氧化剂的胺类单体水相溶液接触;优选地,在室温下将多孔聚合物支撑层与含有抗氧化剂的胺类单体水相溶液或者与含有酰氯类单体的有机相溶液接触,接触时间优选为3s~300s,接触后去除表面残留的含有抗氧化剂的胺类单体水相溶液或者含有酰氯类单体的有机相溶液;
35.(2)经后处理、烘干后得到反渗透膜。
36.本技术制备方法的技术构思在于,抑制胺类水相单体的氧化,提升界面聚合反应效率,从而提高聚酰胺功能层的交联度,优化反渗透膜性能。
37.在上述步骤(1)中,通过优化水相溶液配方,在水相溶液中加入抗氧化剂,抑制胺类水相单体的氧化,保证界面聚合反应的高效。
38.在本技术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在将多孔聚合物支撑层与含有抗氧化剂的胺类单体水相溶液接触之后去除多孔聚合物支撑层表面多余的胺类单体水相溶液,然后将与水相溶液接触后的多孔聚合物支撑层与含有酰氯类单体的有机相溶液接触。
39.在本技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抗氧化剂为尿酸、硫辛酸、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茶多酚、二甲苯基双胍、甲苯基双胍、苯基六亚甲基双胍、三甲苯基双胍、乙酰乙酸芳基胺、磷酸烷基酸、磷酸二烷基酸、烷基单酚、烷基化多酚、硫代双酚、多烷基酚、乙二胺四乙酸盐、次氯基三亚甲基膦酸盐、氯化亚锡、亚硫酸氢钠、na2s2o3、na2s、na2so3、na2s2o4、氯化锌、硫酸锌、硼酸、烷基硼酸、有机硼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基于所述胺类单体水相溶液的总重量,所述抗氧化剂的添加量为0.01wt%~10wt%,进一步地,优选的抗氧化剂添加量为0.1~5wt%。如果所述抗氧化剂的添加量低于0.01wt%,则达不到抑制胺类单体氧化的效果;如果所述抗氧化剂的添加量高于10wt%,则会导致反渗透膜通量显著升高、脱盐率显著下降。
40.在本技术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所述胺类单体为苯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邻苯二胺、1,3,5-三氨基苯、1,2,4-三氨基苯、3,5-二氨基苯甲酸、2,4-二氨基甲苯、2,4-二氨基苯甲醚、阿米酚、苯二甲基二胺、1,4-环己二胺、1,2-环己二胺、哌嗪、乙二醇胺、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己二胺、乙醇胺、聚乙烯亚胺、三乙胺、三(2-氨乙基)胺、二乙烯三胺、n-(2-羟乙基)乙二胺、1,3-环己二胺、1,3-双哌啶基丙烷、4-氨基甲基哌嗪、乙醇胺、二乙醇胺、己二醇胺、二甘醇胺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在所述胺类单体水相溶液中,所述胺类单体的浓度为0.01wt%~10wt%。进一步地,优选的胺类单体浓度为0.1wt%~5wt%。如果所述胺类单体的浓度低于0.01wt%,则聚酰胺层不易成膜;若胺类单体的浓度高于10wt%,则聚酰胺层交联度低,膜片性能较差。
41.在本技术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所述酰氯类单体为联苯二甲酰氯、均苯三甲酰氯、苯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苯二磺酰氯、环戊烷二酰氯、环戊烷三酰氯、环己烷三酰氯、丁三酰氯、丁二酰氯、戊三酰氯、戊二酰氯、己三酰氯、己二酰氯、环戊烷四酰氯、环己烷二酰氯、癸二酰氯、癸三酰氯、四氢呋喃二酰氯、四氢呋喃四酰氯、环丙烷三酰氯、环丁烷二酰氯、环丁烷四酰氯、环己烷四酰氯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在所述有机相溶液中,所述酰氯类单体的浓度为0.01wt%~1wt%。进一步地,优选的酰氯类单体浓度为0.05wt%~0.5wt%。如果所述酰氯类单体的浓度低于0.01wt%,则聚酰胺层不易成膜;若酰氯类单体的浓度高于1wt%,则聚酰胺层交联度过大,膜片性能较差。
42.在本技术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所述有机相溶液中的溶剂为正己烷、环己烷、正庚烷、异构烷烃溶剂isopar g、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十五烷、十六烷、十七烷、甲基环己烷、乙基环己烷、丙基环己烷、正丁基环己烷、异丁基环己烷、叔丁基环己烷、异丙基环己烷、1,2-二甲基环己烷、1,3-二甲基环己烷、1,4-二甲基环己烷、1,2-二乙基环己烷、1,3-二乙基环己烷、1,4-二乙基环己烷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
43.在本技术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所述多孔聚合物支撑层为多孔聚砜支撑层、多孔聚醚砜支撑层、多孔磺化聚醚砜支撑层、多孔聚丙烯支撑层、多孔聚丙烯腈支撑层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
44.在本技术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所述多孔聚合物支撑层形成于增强材料上。优选地,所述增强材料为无纺布。对于无纺布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聚丙烯(pp)、涤纶(pet)、锦纶(pa)、粘胶纤维、腈纶、乙纶(hdpe)、氯纶(pvc)、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等,优选为聚丙烯(pp)无纺布和涤纶(pet)无纺布。
45.在本技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后处理优选为去除多孔聚合物支撑层表面多余的溶液,然后清洗,例如采用去离子水进行清洗。对于烘干温度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30℃~100℃;对于烘干时间也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1~20分钟。
46.本技术还涉及一种通过根据本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反渗透膜,优选地,所述反渗透膜可以包括:无纺布层、多孔聚合物支撑层,以及根据本技术的制备方法在多孔聚合物支撑层上形成的功能层。
47.实施例
48.下面结合具体的对比例和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绝不限于以下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对比例和实施例中采用的试剂和原料除非特别说明,皆为商购可得的常规产品。
49.对比例
50.配制水相溶液:取200g间苯二胺溶解于5kg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51.配制有机相溶液:取7.5g均苯三甲酰氯溶解于10kg正己烷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52.界面聚合反应实验:将包括形成于pet无纺布上的多孔聚砜支撑层的多孔基膜浸没于水相溶液中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浸入有机相溶液中,反应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经过去离子水漂洗,放入60℃烘箱,烘3min,取出,得到反渗透膜。
53.实施例1
54.配制水相溶液:取200g间苯二胺溶解于5kg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取10g尿酸作为抗氧化剂,搅拌至完全溶解;
55.配制有机相溶液:取7.5g均苯三甲酰氯溶解于10kg正己烷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56.界面聚合反应实验:将包括形成于pet无纺布上的多孔聚砜支撑层的多孔基膜浸没于水相溶液中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浸入有机相溶液中,反应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经过去离子水漂洗,放入60℃烘箱,烘3min,取出,得到反渗透膜。
57.实施例2
58.配制水相溶液:取200g间苯二胺溶解于5kg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取10g谷胱甘肽作为抗氧化剂,搅拌至完全溶解;
59.配制有机相溶液:取7.5g均苯三甲酰氯溶解于10kg正己烷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60.界面聚合反应实验:将包括形成于pet无纺布上的多孔聚砜支撑层的多孔基膜浸没于水相溶液中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浸入有机相溶液中,反应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经过去离子水漂洗,放入60℃烘箱,烘3min,取出,得到反渗透膜。
61.实施例3
62.配制水相溶液:取200g间苯二胺溶解于5kg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取10g茶多酚
作为抗氧化剂,搅拌至完全溶解;
63.配制有机相溶液:取7.5g均苯三甲酰氯溶解于10kg正己烷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64.界面聚合反应实验:将包括形成于pet无纺布上的多孔聚砜支撑层的多孔基膜浸没于水相溶液中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浸入有机相溶液中,反应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经过去离子水漂洗,放入60℃烘箱,烘3min,取出,得到反渗透膜。
65.实施例4
66.配制水相溶液:取200g间苯二胺溶解于5kg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取10g na2s2o3作为抗氧化剂,搅拌至完全溶解;
67.配制有机相溶液:取7.5g均苯三甲酰氯溶解于10kg正己烷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68.界面聚合反应实验:将包括形成于pet无纺布上的多孔聚砜支撑层的多孔基膜浸没于水相溶液中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浸入有机相溶液中,反应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经过去离子水漂洗,放入60℃烘箱,烘3min,取出,得到反渗透膜。
69.实施例5
70.配制水相溶液:取200g间苯二胺溶解于5kg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取10g氯化锌作为抗氧化剂,搅拌至完全溶解;
71.配制有机相溶液:取7.5g均苯三甲酰氯溶解于10kg正己烷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72.界面聚合反应实验:将包括形成于pet无纺布上的多孔聚砜支撑层的多孔基膜浸没于水相溶液中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浸入有机相溶液中,反应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经过去离子水漂洗,放入60℃烘箱,烘3min,取出,得到反渗透膜。
73.实施例6
74.配制水相溶液:取200g间苯二胺溶解于5kg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取10g乙二胺四乙酸盐作为抗氧化剂,搅拌至完全溶解;
75.配制有机相溶液:取7.5g均苯三甲酰氯溶解于10kg正己烷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76.界面聚合反应实验:将包括形成于pet无纺布上的多孔聚砜支撑层的多孔基膜浸没于水相溶液中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浸入有机相溶液中,反应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经过去离子水漂洗,放入60℃烘箱,烘3min,取出,得到反渗透膜。
77.实施例7
78.配制水相溶液:取200g间苯二胺溶解于5kg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取10g氯化亚锡作为抗氧化剂,搅拌至完全溶解;
79.配制有机相溶液:取7.5g均苯三甲酰氯溶解于10kg正己烷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80.界面聚合反应实验:将包括形成于pet无纺布上的多孔聚砜支撑层的多孔基膜浸没于水相溶液中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浸入有机相溶液中,反应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经过去离子水漂洗,放入60℃烘箱,烘3min,取出,得到反渗透膜。
81.实施例8
82.配制水相溶液:取200g间苯二胺溶解于5kg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取10g亚硫酸氢钠作为抗氧化剂,搅拌至完全溶解;
83.配制有机相溶液:取7.5g均苯三甲酰氯溶解于10kg正己烷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84.界面聚合反应实验:将包括形成于pet无纺布上的多孔聚砜支撑层的多孔基膜浸没于水相溶液中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浸入有机相溶液中,反应10s取出,沥干
表面残留溶液。然后经过去离子水漂洗,放入60℃烘箱,烘3min,取出,得到反渗透膜。
85.实施例9
86.配制水相溶液:取200g间苯二胺溶解于5kg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取10g硫酸锌作为抗氧化剂,搅拌至完全溶解;
87.配制有机相溶液:取7.5g均苯三甲酰氯溶解于10kg正己烷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88.界面聚合反应实验:将包括形成于pet无纺布上的多孔聚砜支撑层的多孔基膜浸没于水相溶液中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浸入有机相溶液中,反应10s取出,沥干表面残留溶液。然后经过去离子水漂洗,放入60℃烘箱,烘3min,取出,得到反渗透膜。
89.将对比例和实施例1-9制备得到的反渗透膜在膜片检测台测试,在操作压力为225psi、温度25℃的测试条件下,利用2000ppm nacl水溶液测试nacl(溶质为nacl)的截留率(即脱盐率)和水通量,结果总结于表1。
90.使用edx能谱仪进行元素分析,计算对比例及实施例1-9制备得到的聚酰胺层的n/o比,结果总结于表1。
91.表1
[0092] 水通量(gfd)脱盐率(%nacl)n/o比对比例24.8399.650.62实施例125.4499.670.65实施例226.8399.680.68实施例328.6499.700.67实施例427.9699.710.70实施例528.6499.740.68实施例626.3499.730.72实施例729.3499.680.74实施例828.6199.690.72实施例928.7499.730.74
[0093]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本技术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反渗透膜的聚酰胺功能层的n/o比明显增加,n/o比越大说明聚酰胺层交联度越高。聚酰胺层交联度高,提升了反渗透膜的耐反复清洗能力和使用寿命,并且从测试结果来看,膜片通量、脱盐率也有一定幅度提升。
[0094]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和精神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95]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96]
本技术的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能够抑制胺类水相单体的氧化从而提高聚酰胺功能层的交联度,提升了反渗透膜的耐反复清洗能力和使用寿命,并且对膜片通量、脱盐率有一定幅度提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