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3:56: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注射器。


背景技术:

2.在进行药物注射、填充和调试时,注射器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类医疗器械。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多种药物混合在一起使用,并且该过程尽量不要暴露在空气中,要保证操作环境无菌,这样就大大增加了难度。
3.传统的方式是用不同的注射器装盛不同的药物,然后在混合容器中将不同的药物混合,再转移到另一个注射器中进行注射,该过程繁琐且需要的组件繁多,并且混合过程是暴露在空气中进行的,容易受到外界的污染。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即可实现多管集成,又可在密封条件下使多种药物依次均匀混合并实现注射的多功能注射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注射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注射器,包括:顶盖、颈圈、颈柱、转接垫和针筒,所述针筒设置有可装盛放不同的药物的多个管腔,所述转接垫的底面设置有凹槽;所述针筒的每个所述管腔对应的顶面分别设置有一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可与所述转接垫的所述凹槽相互配合,使所述药物经所述凹槽从一个所述管腔进入另一个管腔内混合。
6.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针筒的管腔为2个以上。
7.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针筒的顶面设置有圆周凸起薄壁,所述圆周凸起薄壁的顶部外侧设置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呈中心对称的两个外部弧形梁。
8.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颈圈与所述针筒的圆周凸起薄壁同轴心,所述颈圈的内部设置有沿径向凸出的呈中心对称的内部弧形梁一和内部弧形梁二,所述内部弧形梁二设置在所述颈圈的顶部,所述内部弧形梁一设置在所述颈圈的中部,所述内部弧形梁一与所述内部弧形梁二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所述圆周凸起薄壁的两个所述外部弧形梁与所述颈圈的所述内部弧形梁一、内部弧形梁二机械配合,将所述颈圈固定在所述针筒的顶面。
9.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颈柱、转接垫嵌入所述针筒的所述圆周凸起薄壁后可沿轴向旋转;所述颈圈的外部侧面设置有标注不同通路的刻度标记。
10.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垫与所述针筒的圆周凸起薄壁同轴心设置,所述转接垫的底面设置有若干凹槽和第三通孔,通过旋转调整所述转接垫上的所述凹槽和第三通孔的位置,使所述凹槽连通所述针筒的不同所述管腔。
11.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垫为弹性密封材料,所述转接垫的顶面设有多个凹孔;所述颈柱的底面设置有多个凸起柱体,与所述转接垫的顶面所述凹孔相互配合。
12.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颈柱的顶面设置有圆柱筒,所述圆柱筒的轴心为第四通孔,所
述圆柱筒的所述第四通孔贯穿所述颈柱,所述圆柱筒的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转接垫的所述第三通孔同轴心;所述圆柱筒的中部外侧设置有沿径向的圆周凸起梁一,所述圆柱筒的顶部设置有与针头的底部针座外螺纹结构配合的内螺纹结构;所述颈柱的顶面上设有凸起部件,所述凸起部件与所述顶盖的方形通孔配合。
13.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的外部平面偏心部向外有圆周薄壁凸起孔,所述圆周薄壁凸起孔与所述颈柱的所述圆柱筒同轴心套入配合,所述顶盖的圆周薄壁凸起孔的中部内侧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的圆周凸起梁二,与所述颈柱的所述圆周凸起梁一相配合;所述顶盖的内部平面设置有沿轴向凸出结构,所述凸出结构与所述颈柱的顶面接触;所述顶盖的两侧设置有凸出结构。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本实用新型中的新型注射器具有多个管腔,可同时装盛多种药物,通过转接装置实现两种药物的转移及混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注射器完全密封,药物未暴露于外界,避免了外界污染。
16.(2)本实用新型中的新型注射器通过转接垫的结构设计,实现多种药物的转移及混合,可以保证在使用时药物为均匀混合状态。该注射器高度集成设计,使用时操作简便,显著提高了使用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注射器的组装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注射器的各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20.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结构示意图;
21.图3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结构俯视图;
22.图3c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结构仰视图;
23.图4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颈圈结构示意图一;
24.图4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颈圈结构示意图二;
25.图5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颈柱结构示意图;
26.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颈柱结构侧试图;
27.图5c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颈柱结构主视图;
28.图6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垫结构示意图一;
29.图6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转接垫结构示意图二;
30.图7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针筒结构示意图;
31.图7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针筒结构俯视图;
32.图7c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针筒结构仰视图;
33.图8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注射器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34.图8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注射器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35.图8c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注射器使用状态示意图三。
36.其中,图中附图标记为:1-顶盖;11-圆周薄壁凸起孔;111-圆周凸起梁二;12-凸出结构;13-方形通孔;14-凸出结构;2-颈圈;21-内部弧形梁一;22-内部弧形梁二;3-颈柱;31-凸起柱体;32-圆柱筒;321-第四通孔;322-圆周凸起梁一;323-内螺纹结构;33-凸起部件;4-转接垫;41、凹槽;42-第三通孔;43-凹孔;5-针筒;51-第一管腔;511-第一通孔;52-第二管腔;521-第二通孔;53-圆周凸起薄壁;531-外部弧形梁。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8.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请参见附图1-2,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注射器,包括:顶盖1、颈圈2、颈柱3、转接垫4和针筒5。其中,针筒5包括液体腔和粉末腔两个腔体管,可装盛两种不同的药物。
40.参见附图7a-7c,新型注射器的针筒5包括第一管腔51和第二管腔52,在每个管腔的顶面开有与相应管腔对应的第一通孔511和第二通孔521。针筒5在其顶面具有圆周凸起薄壁53,圆周凸起薄壁53的外侧顶部有沿径向凸出的呈中心对称分布的2个外部弧形梁531。
41.参见附图6a-6b,新型注射器的转接垫4在安装时与针筒5的圆周凸起薄壁53同轴心,转接垫4的厚度与圆周凸起薄壁53的高度相等,转接垫4可以放置进入圆周凸起薄壁53中。转接垫4的底面开有凹槽41,同时开有第三通孔42,转接垫4可以通过旋转调整转接垫4上的凹槽41和第三通孔42的位置,使其对应针筒5的第一通孔511和第二通孔521,以此来实现药物从针筒5的一管腔中推出,流经转接垫4上的凹槽41,进入针筒5的另一管腔中。转接垫4的另一面有多个凹孔43,转接垫4的材质为弹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硅胶等,可以使其紧密贴合于针筒5的顶端平面。
42.参见附图5a-5c,新型注射器的颈柱3的底部具有多个凸起柱体31,多个凸起柱体31的分布和规格与转接垫4顶面的凹孔43相匹配,并且可以嵌入进去,实现转接垫4与颈柱3的连接与定位。颈柱3的顶面有圆柱筒32,圆柱筒32的轴心为第四通孔321,第四通孔321贯穿颈柱3。在转接垫4与颈柱3配合后,第四通孔321与第三通孔42为同轴心,实现混合好的药物经过第三通孔42、第四通孔321流出。
43.同时,多管注射器的颈柱3的圆柱筒32的中部外侧有沿径向的圆周凸起梁一322,在圆柱筒32顶部有内螺纹结构323。
44.参见附图4a-4b,新型注射器的颈圈2与针筒5的顶部圆周凸起薄壁34同轴心,颈圈2中部内侧具有2个沿径向向内凸出的呈中心对称的内部弧形梁一21,可以与针筒5的外部弧形梁531交锁固定。同时,颈圈2顶部内侧有2个沿径向向内凸出的呈中心对称的内部弧形梁二22,在颈柱3及转接垫4嵌入的针筒5的顶部圆周凸起薄壁53后可沿轴向旋转,内部弧形梁二22可防止颈柱3脱出。
45.参见附图3a-3c,新型注射器的顶盖1为壳体结构。顶盖1的外部平面偏心部向外有圆周薄壁凸起孔11,圆周薄壁凸起孔11与颈柱3的圆柱筒32同轴心套入配合,顶盖1的圆周薄壁凸起孔11中部内侧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的圆周凸起梁二111,与颈柱3的外侧沿径向的圆周凸起梁一322相配合,竖直方向上防止顶盖1沿颈柱3的圆柱筒32轴向向外脱出。同时,顶盖1的内部平面具有沿轴向的凸出结构12,凸出结构12与颈柱3的顶面接触,防止顶盖1沿轴向向内侧滑入。另外,在顶盖1的顶面上具有包括但不限于方形通孔13,颈柱3的顶面包括但不限于方形的凸起部件33可嵌入方形通孔13,两者过盈配合,防止顶盖1与颈柱3间的转动。更进一步地,顶盖1的两侧有凸出结构14,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
46.参见附图8a-8c,在一个实施例中,转接垫4与针筒5配合,实现不同药物无菌混合的步骤如下:
47.步骤1,参见附图8a,贮存状态下,盛装液体的第一管腔51和第二管腔52顶部的第一通孔511和第二通孔521均与转接垫4紧密贴合,这样第一通孔511与第二通孔521均被密封,两管腔内的药物或液体均密封在相应的针筒6的管腔内;
48.步骤2,针筒5固定,逆时针转动转接垫4一定的角度,到达图8b所示的位置。此时,转接垫4的凹槽41正好将第一通孔511与第二通孔521连通,此时推动第一管腔51内的推杆,可以将其内的液体通过凹槽41导引到第二管腔52内,以此达到药物混合的目的。
49.步骤3,针筒5固定,继续将转接垫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到达图8c所示的位置。此时,转接垫4上的第三通孔42正好与针筒5的第二管腔52的第二通孔521对齐,此时推动第二管腔52的推杆可以将混合好的药物经过第二通孔521和第三通孔42推出。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