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过渡装置及板材出板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3:50: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文涉及但不限于板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渡装置及板材出板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石膏板生产线中,石膏板经干燥之后,从干燥机出口出来经出板机倾斜辊道,逐渐由多层变为一层,上层干板经过倾斜辊道进入下一层,在此过程中,由于辊道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存在较大的高度落差,因此石膏板的板尾在下落过程中会与倾斜辊道发生撞击,造成断板以及发出碰撞噪音,降低石膏板合格率,另外一方面也会降低车间整体的舒适体验度。
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过渡装置,设置在用于传输板材的第一输送装置和第二输送装置之间,且第一输送装置的出口端高于第二输送装置的入口端;过渡装置包括过渡板总成和支座总成,过渡板总成支撑在支座总成上,过渡板总成倾斜设置,且过渡板总成的入口端朝向第一输送装置的出口端延伸,过渡板总成的出口端与第二输送装置的入口端衔接;其中,支座总成带动过渡板总成可上下摆动调节,或/且可上下移动调节。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通过上述过渡装置的设置,可以使板材从第一输送装置出口出来后平缓得过渡到第二输送装置上,避免板材板尾在下落过程中与第二输送装置发生撞击引发断板的风险,也可避免由于上述撞击所带来的噪音困扰;由于将过渡装置中的支座总成设置为带动过渡板总成可进行上下摆动调节,也可进行上下移动调节,提高过渡装置整体的灵活性,以提高装置的通用性。
7.在阅读并理解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文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文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文的技术方案的限制。
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板材出板机主视剖视布置示意图;
10.图2为图1中标识a处局部剖视放大图;
11.图3为本技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过渡装置俯视图;
12.图4为图3中标识b处断面示意图;
13.图5为图4中标识c处局部断面放大图;
14.图6为图4中标识d处局部断面放大图。
15.附图标记:
16.1-第一输送装置;
17.2-第二输送装置;
18.21-倾斜传送面,22-机架,221-配合孔;
19.3-第三输送装置;
20.31-水平传送面;
21.4-过渡装置;
22.41-过渡板总成;
23.411-横梁,412-过渡板,413-安装孔,414-第一安装孔,415-第二安装孔,416-第二啮合部,417-第三限制面,418-第四限制面,419-盲孔;
24.42-支座总成;
25.421-第一支撑板,422-第二支撑板,423-长圆孔;
26.43-第一辅助过渡装置;
27.431-辅助辊道,432-中心转轴,433-固定件,434-弧形板,435-耳板;
28.44-第二辅助过渡装置;
29.441-第一辅助过渡板,442-第二辅助过渡板,443-第一啮合部,444-第一限制面,445-第二限制面,446-第一通孔,447-第二通孔;
30.5-板材。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32.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提供一种板材出板机,包括干燥机出板装置和板材输送装置,干燥机出板装置包括位于出口的第一输送装置1,板材输送装置包括第二输送装置2,第一输送装置1的出口端高于第二输送装置2的入口端,且第一输送装置1和第二输送装置2之间设有第一过渡装置,第一过渡装置为下面任一所述的过渡装置4,第一过渡装置的过渡板总成41的一端朝向第一输送装置1的出口端延伸,第一过渡装置的过渡板总成41的另一端与第二输送装置2的入口端衔接。
33.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板材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三输送装置3,第二输送装置2的出口端高于第三输送装置3的入口端,且第二输送装置2和第三输送装置3之间设有第二过渡装置,第二过渡装置为下面任一所述的过渡装置4,第二过渡装置的过渡板总成41的一端朝向第二输送装置2的出口端延伸,第二过渡装置的过渡板总成41的另一端与第三输送装置3的入口端衔接。
34.其中,上述的第一过渡装置和第二过渡装置可设置为结构完全相同的过渡装置4,即在第二输送装置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各设置一个过渡装置4,也可设置为存在结构设计差异的两个不同的过渡装置4,可根据生产线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后续方案介绍中将不再区分第一过渡装置和第二过渡装置,统一以过渡装置4展开进行详细的结构介绍。
35.如图所示,生产线上常用干燥机内分12层,图1中为简化标注仅标示其中的4层,较常见的第二输送装置2为倾斜辊道传送装置,较常见的第三输送装置3为水平传送装置,不局限于上述第二输送装置2和第三输送装置3的具体传送结构型式,仅以用来说明本文的技
术方案;过渡装置4的出口端高于第二输送装置2的倾斜传送面21,可将过渡装置4的过渡板总成41设置为沿倾斜传送面法线方向的投影落在倾斜传送面21上,也可设置为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通过设置过渡装置4可降低原出板设备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落差,使板材5在相邻两个具有较大高度差的装置之间的过渡更平缓,避免板材5在下落过程中所发生的摔板现象;由于板材5的板头和板尾位于板材的两端,在发生撞击时更容易发生开裂,同时也易掉落石膏粉渣,污染环境,采用上述的过渡装置4,极大的降低了板材5在传输过程中,板头和板尾与传输面接触后所受的撞击力,降低断板发生的概率,也就提高了板材5的合格率,降低单件生产成本。
36.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第二输送装置2和第三输送装置3间也设置所述过渡装置4,且将过渡装置4的入口端设置成低于第二输送装置2的出口端,过渡装置4的出口端设置成高于第三输送装置3的水平传送面31;根据实际情况,过渡装置4的入口端、出口端与相邻输送装置之间可设置成平齐的过渡式连接,即高度上不存在落差,仅是在两个装置的连接处预留一定的水平面上的间隙,使得板材5平缓地过渡。
37.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提供一种板材5传输过渡装置4,过渡装置4包括过渡板总成41和支座总成42,过渡板总成41支撑在支座总成42上,过渡板总成41倾斜设置,且过渡板总成41的入口端朝向第一输送装置1的出口端延伸,过渡板总成41的出口端与第二输送装置2的入口端衔接;其中,支座总成42带动过渡板总成41可上下摆动调节,或/且可上下移动调节。
38.其中,上面所述的过渡板总成41的出口端与第二输送装置2的入口端衔接,衔接可以仅是存在一定水平间隙的连接,也可以仅是存在一定高度落差的搭接,或者是存在上述两个方向上的间隙,但是,存在的落差或间隙不会引起摔板问题;
39.其中,过渡装置4可在沿过渡板总成41宽度的两端,即与板材5传输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两个支座总成42;两个支座总成42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输送装置2的两个机架22上或者连接在第一输送装置1出口端的相应支架上,且支座总成42的转动轴线可沿竖向方向上下移动,其中,过渡板总成41固定安装在所述支座总成42上,借助支座总成42可带动整个过渡装置4绕第二输送装置2也就是图1中的倾斜辊道的轴向转动调节,且再设置上述过渡装置4的转动轴线在竖向方向上进行高度上的上下调节,以适应板材5传输过程中相邻装置之间的不同高度落差,提高过渡装置4的通用性,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节,使得板材5过渡得更加平缓,避免由于过大高度差所引起的传输弊端。
40.其中,如图3所示,支座总成42包括第一支座总成和第二支座总成,且上述两个支座总成42对称设计,两个对称设计的支座总成42成对使用;支座总成42包括第一支撑板421和第二支撑板422,上述两个支撑板垂直设置,可采用钢板,可一体成型也可分别成型后再组装。
41.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个支座总成42的第二支撑板422上均设有沿竖向方向的长圆孔423,且两个支座总成42沿垂直于过渡装置4的板材5传输方向排布,且两个机架22上均设有配合孔221,过渡装置4相对机架22的位置关系确定后,可借助标准件通过上述配合孔221和长圆孔423将过渡装置4进行安装固定,即螺栓穿过配合孔221和长圆孔423后将支座总成42固定,为提高安装方便性,在第二支撑板422的内侧备上焊母;
42.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长圆孔423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长圆孔和第二
长圆孔(图中不再区分第一长圆孔和第二长圆孔,统一标识为长圆孔423),第一长圆孔和第二长圆孔沿过渡装置4的板材5传输方向排布,当然,配合孔221也要匹配长圆孔423进行成组设置(同理,图中也不再区分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统一标识为配合孔221),长圆孔423也不仅局限第一长圆孔和第二长圆,可设置更多,以提高过渡装置4安装牢固性,再者,沿长圆孔423的排布方向可对过渡装置4进行移动调节,当对过渡装置4进行摆动调节时,可以上述任一个长圆孔423为基准点进行摆动调节,待摆动调节到位后再联合其它的长圆孔423将过渡装置4进行固定,以增加过渡装置4的使用范围,提高装置的通用性。
43.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过渡板总成41具有用于传输板材5的过渡面,第一输送装置1包括位于出口端的板材输出面,过渡面的入口端与板材输出面之间具有水平间隙,且过渡面的入口端的高度低于板材输出面所在的平面,或者,过渡面与板材输出面所在的平面相交;或者,过渡板总成41的入口端与第一输送装置1的出口端相连接,以便于过渡装置4进行移动调节,也利于板材5平缓的下落或过渡。
44.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过渡板总成41具有用于传输板材5的过渡面,第二输送装置2包括位于入口端的板材输入面,板材输入面可以设置为上述的倾斜传送面21,将过渡面与板材输入面之间设置具有水平间隙,且过渡面所在的平面与板材输入面相交;或者,过渡板总成41的出口端延伸越过第二输送装置2的入口端,且过渡板总成41的出口端的高度高于第二输送装置2的入口端的高度,或者,过渡板总成41的出口端与第二输送装置2的入口端相连接,以便于板材5平缓的下落或过渡。
45.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过渡板总成41包括横梁411和安装在横梁411上的多个过渡板412,多个过渡板412的传输面可以作为上述的过渡面使用;可将多个过渡板412沿横梁41的轴向按照预设间隔均匀或者非等间隔的布设,既可起到使过渡平缓的作用也可降低过渡板总成41的整体重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在过渡板412上根据情况设置一些降重孔,降重孔的形状可自由设置,如圆形,菱形或曲线状等;根据板材5的宽度,合理设置单个过渡板412的宽度,以将过渡板412进行简单的重复设置即可满足板材5的传输要求,避免过渡板412型号过多,而增加相应的管理或制造等成本。
46.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横梁411设置为方型钢梁,过渡板412在与横梁411连接的一端上设有多个安装孔413,安装孔413分散的设置于过渡板412靠近横梁411的边缘处,如图3所示,成两排设置,且三个安装孔413形成一个三角形,图中一个过渡板412上形成两个三角形,以提高安装连接的稳定性,其中,多个安装孔413可按照图中类似3的倍数进行设置,即按照上述两个三角形布置的方式进行设置;安装孔413设置为台阶孔或者沉头孔,即包括第一安装孔414和第二安装孔415,且第一安装孔414的直径大于第二安装孔415的直径,且在横梁411与安装孔413匹配的内侧备有焊母或横梁411相应的安装孔内直接攻内螺纹(直接攻螺纹可降低重量),可借助标准件将过渡板412固定在横梁411上,例如可选用内六角沉头螺钉;其中第一安装孔414的深度不小于标准件螺帽的厚度,以安装后标准件陷入安装孔413内为准,防止标准件凸出过渡板412传输面而刮伤或磨损板材5的外表面,增加产品的不合格率;将过渡板412搭设在横梁411上面,即将安装结构设置在可视面上,方便对过渡板412进行维修和更换;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上述的过渡板412上沿板材传输的方向设置多组安装孔413,可调节过渡板412在横梁411上的位置,提高装置的通用性。
47.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过渡板总成41的入口端设有第一辅助过渡装置43,即第一辅助过渡装置43设置于过渡板总成41的入口端和第一输送装置1的出口端之间;第一辅助过渡装置43包括辅助辊道431、中心转轴432和两个固定件433,辅助辊道431套设在中心转轴432上且可绕中心转轴432的轴向转动,中心转轴432的轴向垂直于过渡装置4的传输方向;中心转轴432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被固定件433固定在支座总成42上,可以固定在第一支撑板421上。
48.其中,所述固定件433包括弧形板434和设置在弧形板434两端的耳板435,弧形板434的内弧面贴合在中心转轴432的轴面上,通过在耳板435上设置安装孔以将第一辅助过渡装置43固定在支座总成42上。
49.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辅助过渡装置43与过渡板总成41之间具有间隙,且第一辅助过渡装置43与第一输送装置1的出口端之间具有间隙;过渡板总成41具有用于传输板材5的过渡面,辅助辊道431包括用于支撑板材5的圆柱面,第一输送装置1包括位于出口端的板材输出面,过渡面所在的平面与圆柱面相切,板材输出面所在的平面高于圆柱面,或者,板材输出面所在的平面与圆柱面相切,以利于板材5更平缓的过渡。
50.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辅助辊道431的外轮廓面上分散设置缓冲结构,可以是如橡胶材质的软性凸起,以起到降低接触撞击力的作用。另外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辅助过渡装置43还包括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驱动装置可设置为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辅助辊道431连接,以驱动辅助辊道431转动,提高过渡传输的速度,提高出板效率。
51.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6所示,在过渡装置4的过渡板412的出口端设置第二辅助过渡装置44;其中,第二辅助过渡装置44的数量可根据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设置,可在一个或几个过渡板412的出口端设置第二辅助过渡装置44;其中,第二辅助过渡装置44包括第一辅助过渡板441和第二辅助过渡板442,第一辅助过渡板441的一端设有第一啮合部443,且在过渡板412出口端设有与上述第一啮合部443相契合的第二啮合部416;第一辅助过渡板441的另外一端与第二辅助过渡板442固定连接,两个辅助过渡板也可一体成型,即一个零部件包括上述两个辅助过渡板的结构特征即可;第二辅助过渡板442的另外一端设有预设长度的水平面,上述水平面并非是绝对的水平面,此水平面是与第二输送装置2的倾斜传送面21相平行的类水平面,设置第二辅助过渡装置44可以一定程度的增加过渡装置4的使用范围,即可适用于更多的两个传输装置之间,也可在装置无法调节支座总成42时,作为替代调节方案而使用。
52.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啮合部443包括第一限制面444和第二限制面445;第二啮合部416包括第三限制面417和第四限制面418,且第一限制面444与第三限制面417接触配合,第二限制面445与第四限制面418接触配合,即将两个啮合部的配合处设计成阶梯形状,增加两者配合的接触面积,提高接触配合处的连接强度,两个啮合部的接触区域可采用焊接等永久性的连接方式,也可采用螺接方式,方便第二辅助过渡装置44的拆卸及更换;如图6所示,第一啮合部443上设有多个垂直第二限制面445的通孔,且将通孔设置为台阶孔或者沉头孔,即包括第一通孔446和第二通孔447,第一通孔446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447的直径,且第一通孔446的深度大于标准件的螺栓头的厚度,方便将标准件的螺栓头隐藏在传输平面以下,以免标准件凸出传输平面而刮伤板材5或者磨损板材5的外表面;且相应的在第二啮合部416上设有多个垂直第四限制面418的盲孔419,即盲孔419和上述通孔
配对设置成组使用,将盲孔419内设置相匹配的内螺纹,以将第二辅助过渡装置44和过渡板412进行可靠的且可拆卸的连接。
53.在本文的描述中,术语“上”、“下”、“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边”、“相对”、“四角”、“周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文的限制。
5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固定连接”、“安装”、“装配”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文中的具体含义。
55.虽然本文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文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文。任何本文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文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文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