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围挡喷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3:27: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围挡喷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围挡喷淋装置。


背景技术:

2.围档是指为了将建设施工现场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使施工现场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所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各种砌体材料砌筑的围墙,以及在各类加剧粉尘污染的建筑工地、煤场、采石场、混凝土搅拌站、垃圾填埋场、废品回收站的围挡上安装喷淋装置,进行水雾降尘。
3.但是现有的围挡喷淋装置在环境较差的工地,砂石灰尘较多,容易造成喷淋头的堵塞,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无法起到良好的降尘效果。并且喷淋头的高低位置过于固定,难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降尘,使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围挡喷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围挡喷淋装置在环境较差的工地降尘效果较差,并且喷淋头不能灵活固定、使用受到限制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围挡喷淋装置,包括第一围挡板和第二位围挡板,所述第一围挡板和第二围挡板通过合页转动连接,第二围挡板底部设有接水阀门;所述第一围挡板和第二围挡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支撑卡接夹,支撑卡接夹上卡接有喷头组件;所述喷头组件包括高压雾化喷头,高压雾化喷头后端与弯管连通,弯管底部设有弹性软管;高压雾化喷头与弯管之间的外表面上套设有防灰套;所述防灰套上可转动连接有多个挡灰防堵板。
6.优选的,所述防灰套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防飞溅弯板。
7.优选的,所述防灰套的套口通过铰链可转动连接有多个挡灰防堵板,所述挡灰防堵板的末端与防灰套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
8.优选的,所述挡灰防堵板为扇形结构,所有挡灰防堵板闭合时将防灰套的套口完全封闭。
9.优选的,所述第一围挡板的外侧固定设置有衔接内筒组件,所述第二围挡板的外侧固定设置有衔接外筒,第一围挡板上的衔接内筒组件能够与另一围挡喷淋装置上第二围挡板的衔接外筒连通。
10.优选的,所述衔接内筒组件包括衔接内筒,衔接内筒的内腔固定设置有水管连接头,所述衔接内筒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设置有弹性限位件。
11.优选的,所述衔接内筒上连接有封盖。
12.优选的,所述接水阀门、衔接内筒组件、衔接外筒以及喷头组件之间处于连通状态。
13.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围挡喷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防灰套、铰链、挡灰防堵板以及复位弹簧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不工作状态下高压雾化喷头的保护,避免高压雾化喷头堵塞,使得工作能正常进行,起到良好的降尘效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挡灰防堵板的自动开闭,提高了实用性,节省人力物力,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防飞溅弯板的设置使喷头组件在围挡较高处时也能避免水雾飞溅到围挡外侧。
16.(2)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支撑卡接夹和弹性软管的相互配合,能够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灵活调整喷头组件的高低,达到高效降尘的目的。通过衔接内筒、水管连接头以及衔接外筒的相互配合,使多个围挡拼接时能直接实现喷头组件的连通,无需多接其他水管,节省了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头组件的结构立体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喷头组件的工作状态下立体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衔接内筒组件的左视剖面图。
22.图中:1、第一围挡板;2、第二围挡板;3、合页;4、接水阀门;5、衔接内筒组件;51、衔接内筒;52、弹性限位件;53、水管连接头;54、封盖;6、衔接外筒;7、支撑卡接夹;8、喷头组件;81、防灰套;82、弯管;83、弹性软管;84、防飞溅弯板;85、铰链;86、挡灰防堵板;87、复位弹簧;88、高压雾化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围挡喷淋装置,包括第一围挡板1和第二位围挡板2,第一围挡板1和第二围挡板2通过合页3转动连接,使得围挡板的组装更加灵活,能够放置在转角或弯路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围挡板1和第二围挡板2的底部连接有带刹车的万向轮,方便装置的搬运。第二围挡板2的底部设有接水阀门4,接水阀门4用于连通水管。
25.第一围挡板1和第二围挡板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支撑卡接夹7,支撑卡接夹7上卡接有喷头组件8。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围挡板1和第二围挡板2上均匀分布有两列五行支撑卡夹7,使用时根据需要选择将喷头组件8放置在不同位置的支撑卡夹7上,可以自由调节喷头组件8的高度,更加灵活方便。
26.喷头组件8包括高压雾化喷头88,高压雾化喷头88后端连通有弯管82,弯管82与弹性软管83连通,弹性软管83底端与接水阀门4后端连通,通过弯管82和弹性软管83为高压雾化喷头88供水。高压雾化喷头88与弯管82之间的外表面套设有防灰套81,防灰套81为圆柱
形结构,将高压雾化喷头88与弯管82的连接处以及喷头口进行围合,用于保护高压雾化喷头88。
27.防灰套8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防飞溅弯板84,防飞溅弯板84为高于高压雾化喷头88的半环形弯板,防飞溅弯板84能够防止喷出的水四处飞溅,使喷头组件8在围挡较高处时也能避免水雾飞溅到围挡外侧,减小对行人的影响,提高了实用性。
28.优选的实施例中,防灰套81的套口的内圈沿圈均匀设置有多个挡灰防堵板86,挡灰防堵板86与防灰套81通过铰链85转动连接,挡灰防堵板86的末端与防灰套81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87,复位弹簧87的两端通过连接块分别固定在挡灰防堵板86和防灰套81上。挡灰防堵板采用较轻的塑料材质,挡灰防堵板86上设有网状口。使用时喷出的水的压力将所有挡灰防堵板86向外打开,使其平行于防灰套81,高压雾化喷头88正常喷水。不使用时,复位弹簧87回弹,将挡灰防堵板86向内收紧闭合,使其垂直于防灰套81,将防灰套81的开口封闭。通过防灰套81、铰链85、挡灰防堵板86以及复位弹簧87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不工作状态下高压雾化喷头88的保护,避免高压雾化喷头88造成堵塞,使得工作能正常进行,起到良好的降尘效果。
29.具体的实施例中,挡灰防堵板86为扇形结构,所有挡灰防堵板86相内闭合时能够组成与防灰套81开口大小相同的圆形结构,从而将防灰套81的开口完全封闭。
30.第一围挡板1的外侧中间固定设置有衔接内筒组件5,衔接内筒组件5包括衔接内筒51,衔接内筒51的内腔固定设置有水管连接头53,衔接内筒51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设置有弹性限位件52。在一实施例中,弹性限位件52内设置有卡件,以及位于卡件内并固定在衔接内筒51上的弹簧。第二围挡板2的外侧中间固定设置有衔接外筒6,衔接外筒6内设置有与弹性限位件52相配合的凹槽,卡件与凹槽相配合,使得第一围挡板1的衔接内筒51能够与另一围挡喷淋装置上第二围挡板2的衔接外筒6连通。衔接内筒51上还螺纹连接有封盖54,封盖54在不使用时能够保护衔接内筒51。
31.接水阀门4、衔接内筒组件5、衔接外筒6以及喷头组件8之间处于连通状态,通过支撑卡接夹7和弹性软管83的相互配合,能够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灵活调整喷头组件8的高低,达到高效降尘的目的。通过衔接内筒51、水管连接头53以及衔接外筒6的相互配合,使多个围挡拼接时能直接实现喷头组件8的连通,无需多接其他水管,也不需要每个装置的接水阀门4都架设水管管道,能够根据水压大小和喷头组件的数量选择水管的数量和安装位置,节省人力物力。
32.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围挡板1和第二围挡板2的背面还设有安装螺杆,安装螺杆上可螺纹连接挡板。当围挡底部需要封闭的时候,通过安装螺杆连接挡板,将第一围挡板和第二围挡板的底部进行封闭。
3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34.使用时,将装置移动至施工地点,根据现场情况对围挡喷淋装置进行拼接,将封盖54旋拧下来,使衔接内筒51卡接在另一个围挡喷淋装置的衔接外筒6内,弹性限位件52加固衔接内筒51和衔接外筒6之间的连接,使得围板内部的水管处于连通状态,接着通过接水阀门4连通外部的水源,使水通过高压雾化喷头88向外部喷洒。在喷洒的过程中,强大的水压将挡灰防堵板86冲开,防飞溅弯板84遮挡住向后方飞溅的水雾,当需要调整喷头组件8的高度时,将其取下放置到合适的支撑卡接夹7内。喷洒结束后,挡灰防堵板86在铰链85和复位
弹簧87的相互作用下恢复至原状,将防灰套81的前端进行封闭,避免高压雾化喷头88被灰尘堵塞。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6.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