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活性炭投加除尘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3:25: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末活性炭回收利用装置,特别是一种活性炭投加除尘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2.在食品加工、除杂领域,活性炭由于其吸附性强、成本较低等特点被广泛使用。然而活性炭颗粒极其细小,在配置时会产生大量粉尘且难以一次性物理截留,危害人体健康。
3.现有的除尘方法很多,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3196475u,一种脉冲除尘装置,含尘气体由灰斗进入过滤室,较粗颗粒直接落入灰斗或灰仓,含尘气体经滤袋过滤,粉尘阻留于袋表,净气经袋口到净气室,由风机排入大气。该方法主要缺点:1.粉尘只是转移到了大气中,减少了现场的粉尘却没有真正除去;2.无法回收利用,资源浪费,且如果是有毒有害物质会污染环境;3.单纯靠滤袋截留活性炭只能初步截留大颗粒部分,细小粉末的活性炭仍不能截留。
4.再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2638196u,一种水洗除尘装置,含颗粒物的气体由进料口进入容器内腔,喷淋系统向容器内腔喷洒洗液,洗液将气体中的颗粒物溶解进入混合液中,由于在容器内腔的中心位置固定柱体,使得向容器内腔喷洒的洗液在撞击容器内壁发生反弹从而形成多次溶解外,在撞击到柱体外壁时同样发生反弹,形成多次溶解,使得水洗效率和水洗效果大幅度提高。该方法的主要缺点:1.要使洗液撞壁后反弹,势必要使流速足够大,耗水量大;而流速大的情况下水流覆盖面积会减少,水洗效果并不理想;2.只在罐内增加喷淋的情况下,罐上排气口仍然会有大量粉尘随气流溢出,若封闭排气口,则压力过高气流无法带动粉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炭投加除尘回收系统,其通过脉冲除尘器滤袋截留大颗粒活性炭,之后的引风管道经填料过滤加喷淋吸附除去细粉粉尘,然后自落收集喷淋后水中吸附的活性炭液重新回流至配炭仓内利用。
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活性炭投加除尘回收系统,包括内设有搅拌器的配炭仓,配炭仓中部一侧设有投炭口,其中部另一侧连通连接有补水管道,其底端一侧设有配炭液出口,配炭仓内部上方设有脉冲除尘器,配炭仓顶部通过引风管道与细粉回收装置连通连接,配炭仓顶部设有将其内空气引入至引风管道流动的引风机,所述细粉回收装置将喷淋回收后的炭液经回收管道连通输送至配炭仓。
7.进一步地,所述细粉回收装置包括回收仓、若干下隔板和若干上隔板,回收仓内底部空间作为集液槽,各下隔板与各上隔板分别依次纵向间隔分布于回收仓内,下隔板的下端延伸至集液槽的积液液位下方,其上端与回收仓内顶端之间构成通风口,上隔板的下端位于集液槽的积液液位上方且低于下隔板的上端,其上端与回收仓内顶端封口连接;
8.回收仓内左侧与最左侧的下隔板构成第一通道、各下隔板右侧与相邻侧的上隔板
分别构成中间通道,各上隔板右侧与相邻侧下隔板分别构成第二通道,最右侧的上隔板与回收仓内右侧构成第三通道,第一通道、各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内封装有上下筛网,各上下筛网内设置有填料;
9.回收仓的左侧设有与第一通道内上下筛网下侧空间连通连接的进风口,其顶部右侧设有与第三通道内填料上方空间连通连接的排气口,其底部一侧设有与集液槽连通连接的炭液排放口,回收管道一端与炭液排放口连通连接,另一端与配炭仓连通连接;
10.第一通道、各中间通道、各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上方分别设有喷淋器。
11.进一步地,回收仓外设有供水管道,各喷淋器通过支管路与供水管道连通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回收管道的管路上设有排液阀。
13.进一步地,配炭液出口连通连接有炭液配置管道,该炭液配置管道上连通连接有隔膜泵。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活性炭投加除尘回收系统,其采用脉冲除尘器及细粉回收装置结合的多级除尘方式,除尘效率高;第一通道、各中间通道、各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上方分别设有喷淋器,以及第一通道、各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内封装有上下筛网,各上下筛网内设置有填料,即通道内喷淋和填料阻塞层层吸附细粉,吸附除尘效果高,多级、多段除尘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排出空气中的粉尘;上下筛网内的填料可拆卸清洗,可循环利用,不增加其他消耗。采取喷淋和填料截流的方式,提高水的使用率,有效减少用水量,有效防止粉尘进入大气,污染环境危害人体。细粉回收装置为卧式结构,避免了配炭间高度空间受限问题,便于安装,操作简单,可推广性和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活性炭投加除尘回收系统的构成原理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活性炭投加除尘回收系统的回收流动状态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性炭投加除尘回收系统增设下隔板及上隔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请同时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活性炭投加除尘回收系统,包括内设有搅拌器2的配炭仓1,配炭仓1中部一侧设有投炭口3,其中部另一侧连通连接有补水管道4,其底端一侧设有配炭液出口5,配炭仓1内部上方设有脉冲除尘器6,配炭仓1顶部通过引风管道7与细粉回收装置8连通连接,配炭仓1顶部设有将其内空气引入至引风管道7流动的引风机9,所述细粉回收装置8将喷淋回收后的炭液经回收管道10连通输送至配炭仓1。
20.其中,配炭仓1用于暂存混合溶解后的活性炭液;投炭口3用于投加活性炭;搅拌器2用于混匀活性炭加快溶解,防止沉淀。脉冲除尘器6为脉冲袋式除尘器,用于初步截留投料时逸散的大颗粒活性炭粉末。引风机9用于将脉冲除尘器6中滤袋未截留的细粉活性炭向后延引风管道7引出。补水管道4用于向配炭槽1内补水,便于投炭溶解。
21.所述细粉回收装置8包括回收仓80、若干下隔板81和若干上隔板82,回收仓80内底
部空间作为集液槽83,各下隔板81与各上隔板82分别依次纵向间隔分布于回收仓80内,下隔板81的下端延伸至集液槽83的积液液位830下方,其上端与回收仓80内顶端之间构成通风口810,即顶部不封闭留10cm空间为通风口810,下隔板81底部位于集液槽83的积液液位830下方形成密封,便于封闭阻隔气流直通进入下一除尘通道。
22.上隔板82的下端位于集液槽83的积液液位830上方且低于下隔板81的上端,其上端与回收仓80内顶端封口连接,即上隔板82顶部封闭,底部不封闭,最底端高于集液槽83的积液液位830至少10cm,便于引导气流直通进入下一除尘通道。
23.回收仓80内左侧与最左侧的下隔板81构成第一通道801、各下隔板81右侧与相邻侧的上隔板82分别构成中间通道802,各上隔板82右侧与相邻侧下隔板81分别构成第二通道803,最右侧的上隔板82与回收仓80内右侧构成第三通道804,第一通道801、各第二通道803及第三通道804内封装有上下筛网84,各上下筛网84内设置有填料85。
24.回收仓80的左侧设有与第一通道801内上下筛网84下侧空间连通连接的进风口807,其顶部右侧设有与第三通道804内填料85上方空间连通连接的排气口805,其底部一侧设有与集液槽83连通连接的炭液排放口806,回收管道10一端与炭液排放口806连通连接,另一端与配炭仓1连通连接。
25.回收仓80为不锈钢长方体;集液槽83的积液液位830一般维持液位高于炭液排放口806,保证细粉依次进入三段或多段除尘通道,除尘通道即第一通道801、各中间通道802、各第二通道803及第三通道804。
26.进风口807为活性炭细粉进入回收仓80的入口;上下筛网84为不锈钢筛网,孔径30目;所述填料85为直径2厘米的球状填料组成,填充高度20厘米左右,用于缓冲气流,阻绝附带的粉尘;排气口805,其用于活性炭细粉经过细粉回收装置8的三段或多段除尘后,剩余的无活性炭气体经由此处排出。炭液排放口806的排放标准为:以暂存集液槽83内回收炭液,其积液液位830始终保持与下隔板81形成密封。
27.第一通道801、各中间通道802、各第二通道803及第三通道804上方分别设有喷淋器86。所述喷淋器86,即喷淋头,其介质为水,喷淋时呈雾状,用水吸附进风中以及填料中的活性炭。
28.回收仓80外设有供水管道87,各喷淋器86通过支管路与供水管道87连通连接。所述回收管道10的管路上设有排液阀100。排液阀100,为不锈钢手动阀门,用于定期开启进行排液。回收管道10将集液槽83内回收炭液引入配炭仓1回收利用;配炭液出口5连通连接有炭液配置管道50,该炭液配置管道50上连通连接有隔膜泵51,炭液配置管道50输出流向炭液缓存罐或用炭点。
29.下面以活性炭配置为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投加除尘回收系统的结构,具体步骤如下:
30.步骤1:检查。确认填料85中填料安装充足。
31.步骤2:加水密封。开启补水管4和供水管道87,将配炭仓1和集液槽83内补充纯化水,保证配炭仓1内加水约1.6m
³
;积液液位830高于下隔板81约10cm,水量约0.2m
³
;并开启搅拌器2。
32.步骤3:打开脉冲除尘器6、搅拌器2和引风机9,开度50%。
33.步骤4:启动喷淋吸附。分别打开喷淋器86,开度100%,然后在投炭口3位置投入
200kg活性炭,配制成10%浓度的活性炭溶液。
34.步骤5:初除尘。漂浮的活性炭粉末先经过脉冲除尘器6,由除尘布套过滤大颗粒粉末。
35.步骤6:精除尘。脉冲除尘未截留的细粉再由引风机9引入回收仓80,依次经过三段或多段填料85及喷淋吸附活性炭细粉,最终无活性炭粉末的气体由排气口805排出。
36.步骤7:细粉溶解回收。投炭结束5分钟后,依次关闭脉冲除尘器6、引风机7和喷淋器86,并打开排液阀100,将集液槽83内炭液排空至配炭仓1内。
37.步骤8:炭液输出。开启隔膜泵51,将配炭仓1中炭液打入炭液缓存罐或用炭点,结束后关闭搅拌器2以及隔膜泵51。
38.步骤9:定期拆洗脉冲除尘器6滤袋及清洗填料85。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