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220千伏三回路“非”字型转接跨越耐张塔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3:09: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铁塔,具体涉及一种220千伏三回路“非”字型转接跨越耐张塔。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现有电网结构的基础上,新增变电站布点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负荷需求,将已建的单、双回线路开断接入新建变电站。输电线路在局部走廊拥挤地段,需采用双回同塔架设方式,但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根据电力系统调度的要求,需避免相同送端、受端的两回输电线路同塔架设。实现双回线路左右回路交叉的常规做法是先将双回同塔线路拆分成两个单回线路,再通过跨越方式以实现线路换位接入不同的变电站,两个单回线路导致线路走廊加宽、增加了占地面积及工程投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转接线路侧左右回线路交叉分别接入不同的变电站的220千伏三回路“非”字型转接跨越耐张塔。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220千伏三回路“非”字型转接跨越耐张塔,包括塔头和塔身,所述塔头和塔身的整体为“非”字型结构,所述塔头包括上部塔头和下部塔头, 所述上部塔头设有地线横担、左上回路导线横担及右上回路导线横担,所述下部塔头设有左下回路导线横担,所述左上回路导线横担与右上回路导线横担呈左、右鼓型布置,所述左上回路导线横担连接左上回路常规侧及转接侧导线,右上回路导线横担连接右上回路常规侧及转接侧导线,所述左下回路导线横担呈左鼓型布置,左下回路导线横担连接左下回路常规侧及转接侧导线。
5.进一步,所述地线横担设有三处地线挂点,包括左地线挂点,右地线挂点,转接侧地线挂点,用于挂设地线。
6.进一步,所述左上回路导线横担设有三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一导线横担、第二导线横担、第三导线横担,第一导线横担上设有第一导线转接挂点和第一导线常规挂点,第二导线横担上设有第二导线转接挂点和第二导线常规挂点,第三导线横担上设有第三导线转接挂点和第三导线常规挂点。
7.进一步,所述左下回路导线横担设有三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四导线横担、第五导线横担、第六导线横担,第四导线横担上设有第四导线转接挂点和第四导线常规挂点,第五导线横担上设有第五导线转接挂点和第五导线常规挂点,第六导线横担上设有第六导线转接挂点和第六导线常规挂点。
8.进一步,所述右上回路导线横担设有三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七导线横担、第八导线横担、第九导线横担,第七导线横担上设有第七导线挂点和第一跳线挂点,第八导线横担上设有第八导线挂点和第二跳线挂点,第九导线横担上设有第九导线挂点和第三跳线挂点。
9.进一步,所述跳线挂点位于第七导线横担、第八导线横担、第九导线横担前后侧挂点的中间。
10.进一步,所述塔身从上至下采用统一的坡度,坡度与地面的夹角范围为75
°
~80
°

11.进一步,所述塔头和塔身的材质为角钢。
12.本实用新型在两条双回同塔架设的输电线路对接处,将常规线路水平左右布置的“鼓”型耐张塔优化为三回路“非”字型转接跨越耐张塔,以实现转接线路侧左右回线路交叉分别接入不同的变电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
ⅰ‑
塔头,
ⅰ‑ⅰ‑
上部塔头,1-地线横担,11-左地线挂点,12-右地线挂点,13-转接侧挂点,
ⅰ‑ⅱ‑
下部塔头,
ⅱ‑
塔身,2-左上回路导线横担,21第一导线横担,211-第一导线转接挂点,212-第一导线常规挂点,22第二导线横担,221-第二导线转接挂点,222-第二导线常规挂点,23第三导线横担,231-第三导线转接挂点,232-第三导线常规挂点,3-左下回路导线横担,31第四导线横担,311-第四导线转接挂点,312-第四导线常规挂点,32第五导线横担,321-第五导线转接挂点,322-第五导线常规挂点,33第六导线横担,331-第六导线转接挂点,332-第六导线常规挂点,4-右上回路导线横担,41-第七导线横担,411-第七导线挂点,412-第一跳线挂点,42-第八导线横担,421-第八导线挂点,422-第二跳线挂点,43-第九导线横担,431-第九导线挂点,432-第三跳线挂点。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6.参照附图1,本实施例的耐张塔整体为“非”字型结构,包括塔头ⅰ和塔身ⅱ,塔头ⅰ包括上部塔头
ⅰ‑ⅰ
和下部塔头
ⅰ‑ⅱ
, 上部塔头
ⅰ‑ⅰ
设有地线横担1、左上回路导线横担2、右上回路导线横担4,下部塔头
ⅰ‑ⅱ
设有左下回路导线横担3,左上回路导线横担2与右上回路导线横担4呈左、右鼓型布置,左上回路导线横担2连接左上回路常规侧及转接侧导线,右上回路导线横担4连接右上回路常规侧及转接侧导线,左下回路导线横担3呈左鼓型布置,左下回路导线横担3连接左下回路常规侧及转接侧导线。
17.地线横担1设有三处地线挂点,包括左地线挂点11,右地线挂点12,转接侧地线挂点13,用于挂设地线。
18.左上回路导线横担2设有三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一导线横担21、第二导线横担22、第三导线横担23,第一导线横担21上设有第一导线转接挂点211和第一导线常规挂点212,第二导线横担22上设有第二导线转接挂点221和第二导线常规挂点222,第三导线横担33上设有第三导线转接挂点231和第三导线常规挂点232。
19.左下回路导线横担3设有三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四导线横担31、第五导线横担32、第六导线横担33,第四导线横担31上设有第四导线转接挂点311和第四导线常规挂点312,第五导线横担32上设有第五导线转接挂点321和第五导线常规挂点322,第六导线横担33上设有第六导线转接挂点331和第六导线常规挂点332。
20.右上回路导线横担4设有三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七导线横担41、第八导
线横担42、第九导线横担43,第七导线横担41上设有第七导线挂点411和第一跳线挂点412,第八导线横担42上设有第八导线挂点421和第二跳线挂点422,第九导线横担43上设有第九导线挂点431和第三跳线挂点432。
21.跳线挂点位于第七导线横担41、第八导线横担42、第九导线横担43前后侧挂点的中间。
22.塔身2从上至下采用统一的坡度,主材坡度与地面的夹角为75
°

23.塔头ⅰ和塔身ⅱ的材质为角钢。
24.为满足避免相同送端、受端的两回输电线路同塔架设的需求。实现双回线路左右回路交叉的常规做法是先将双回同塔线路拆分成两个单回线路,再通过跨越方式以实现线路换位接入不同的变电站,两个单回线路导致线路走廊加宽、增加了占地面积及工程投资。
25.本实用新型在两条双回同塔架设的输电线路对接处,将常规线路水平左右布置的“鼓”型耐张塔优化为三回路“非”字型转接跨越耐张塔,以实现转接线路侧左右回线路交叉分别接入不同的变电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6.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这些修改和变型也仍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27.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