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穿戴物品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1:26: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尿布等穿戴物品。


背景技术:

2.已知有一次性尿布的外装体形成为裙型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带裙边的一次性尿布,其包括将吸收性主体的两端部接合的前侧带部件和后侧带部件,在比这些带部件靠下侧的位置具有前侧裙部和后侧裙部。
3.本技术人之前提出了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包括矩形的腹侧片部件、矩形的背侧片部件、架设于这些部件并固定的吸收性主体,腹侧片部件和背侧片部件分别具有:主体部,其在左右两侧具有侧封部;延伸部,其从该主体部向裆部侧延伸(专利文献2)。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01675号公报
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4806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戴物品,其具有腰部开口部、一对腿部开口部、位于该腰部开口部与该腿部开口部之间的腰身区域。
9.所述穿戴物品包括:吸收性主体,其具有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外装片,其配置于该吸收性主体的外表面而覆盖该吸收性主体。
10.所述外装片在所述腰身区域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前端区域和后端区域接合,并且在该前端区域与该后端区域之间的区域为与该吸收性主体不接合的状态。
11.所述外装片在所述腰身区域具有沿着所述穿戴物品的所述宽度方向可伸缩的弹性化区域。
12.在将所述穿戴物品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为最大伸长状态时,在俯视时,所述外装片的下端缘处于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下端相同的位置、或超过该吸收性主体的下端。
13.所述外装片的所述弹性化区域具有两个片和配置于该两个片之间且在所述穿戴物品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条弹性部件。
14.所述两个片在所述穿戴物品的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上间隔性地彼此接合,所述弹性部件以不通过将两个片接合的接合部的方式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且在该弹性部件的两端部固定于该两个片,该两个片分别形成有跨所述多条弹性部件连续地延伸的多条褶皱。
附图说明
15.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穿戴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16.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图1所示的尿布展开且在使其最大程度地伸长的伸长状态下的肌肤相对面侧(内表面侧)的展开俯视图。
17.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尿布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为最大伸长状态时的尿布的俯视图,图3的(a)和图3的(b)是说明外装片的下端缘与吸收性主体的下端的位置关系的图。
18.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尿布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为自然状态时的尿布的俯视图。
19.图5是将外装片的弹性化区域以伸长状态表示的俯视图。
20.图6是将外装片的弹性化区域的另一方式以伸长状态表示的俯视图。
21.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穿戴物品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带裙边的一次性尿布中,前侧裙部和后侧裙部各自下端的位置比吸收性主体的下端的位置高,因此,当穿戴该文献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时,会从裙部的下端看到吸收性主体。因此,就该文献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而言,当以穿戴着它的状态外出时,外观不好,不适合外出。
23.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是代替内衣来穿戴的物品,不设想代替外部衣物来穿戴它的情况。
24.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即使在穿戴状态下外出,外观也良好的穿戴物品。
25.以下,对于本实用新型,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和图2中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裙型一次性尿布1。如图1和图2所示,尿布1包括吸收性主体2和配置于其外表面的外装片3。尿布1具有腰部开口部wh和一对腿部开口部lh、lh。外装片3在腰部开口部wh与腿部开口部lh之间具有腰身区域11,沿着腰部开口部wh具有腰部区域12。腰部区域12形成于腰部开口部wh的开口缘与腰身区域11的上端之间。另外,外装片3除了腰部区域12和腰身区域11之外,还具有位于比腰身区域11靠下方的下方区域13。
26.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着眼于尿布或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性主体)时,在穿戴尿布时面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即相对接近穿戴者的肌肤的一侧,“非肌肤相对面”是尿布或其构成部件中的、穿戴尿布时朝向肌肤侧的相反侧的面,即相对远离穿戴者的肌肤的一侧。
27.吸收性主体2是在穿戴尿布1的状态下以覆盖穿戴者的胯裆部的方式配置的部件。吸收性主体2是在穿戴者的腰围方向上非伸缩性的部件。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将尿布1的腰围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图中,以符号y表示。另外,将与腰围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纵向或长度方向,图中,以符号x表示。
28.吸收性主体2具有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如图2所示,在最大伸长状态下成为纵长的大致矩形形状。本说明书中,“最大伸长状态”是指,使尿布1为展开状态,使该展开状态的尿布1扩展至使各部分的弹性部件最大程度地伸长而成为设计尺寸(与在排除一切弹性部件的影响的状态下平面状扩展时的尺寸相同)的状态。吸收性主体2被划分成位于沿着长度方向x的两端区域的前端区域2a和后端区域2b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区域的中央区域2c。穿戴尿布1时,前端区域2a和后端区域2b位于穿戴者的腹侧部和背侧部。另一方面,中央区
域2c位于穿戴者的胯裆部。
29.如图2所示,吸收性主体2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21、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的背面片(未图示)和介于两个片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22,使它们通过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手段一体化而构成。
30.如图2所示,吸收性主体2在肌肤相对面的沿着长度方向x的两侧缘部25、25具有一对防漏翻边23、23。在各防漏翻边23的自由端部的附近,沿着纵向x以伸长状态配置有一条以上的线状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的弹性部件24。防漏翻边23通过以伸长状态配置的弹性部件24在穿戴尿布1时收缩而至少在裆部立起。由此,能够阻止尿等排泄物向宽度方向y外侧流出。
31.作为形成正面片21、背面片(未图示)、吸收体22、防漏翻边23的片和弹性部件24,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与目前用于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例如,作为正面片21,能够使用单层或多层结构的无纺布或开孔膜等。作为背面片(未图示),能够使用透湿性的树脂膜等。作为吸收体22,能够使用包括由吸收性聚合物的颗粒或纤维材料等构成的吸收性材料的吸收性芯被棉纸包覆而成的吸收体。作为形成防漏翻边23的片,能够使用液体抵抗性或拨水性且透气性的片。作为弹性部件24,能够使用橡胶线等。
32.吸收体22也可以形成为由上层和下层构成的双层结构。在该情况下,优选上层的吸收性材料含有吸收性聚合物和纤维材料。作为纤维材料优选吸水性纤维。作为吸水性纤维,例如能够举出:针叶树浆、阔叶树浆等木浆、棉浆、麻浆等非木浆等天然纤维;阳离子化浆、丝光化浆等改性浆(以上是纤维素类纤维);亲水性合成纤维等,能够单独使用它们的一种或混合两种以上使用。作为吸收性聚合物,一般使用颗粒状的聚合物,但也可以是纤维状的聚合物。颗粒状的吸收性聚合物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为球状、块状、袋状、无定形状。典型而言,吸收性聚合物将丙烯酸或丙烯酸碱金属盐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作为主体。下层的吸收性材料优选含有吸收性聚合物,优选下层的吸收性材料中含有80%以上且100%以下的吸收性聚合物。上层和下层分别被包芯片夹持。
33.如图1和图2所示,外装片3是覆盖吸收性主体2的部件,也是形成尿布1的外形的部件。外装片3包括穿戴尿布1时配置于穿戴者的腹侧的前侧片部件即腹侧片部件3a、配置于穿戴者的背侧的后侧片部件即背侧片部件3b。如图2所示,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在最大伸长状态下分别形成为在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腹侧片部件3a在腰身区域11与吸收性主体2的前端区域2a接合,背侧片部件3b在腰身区域11与吸收性主体2的后端区域2b接合。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在下方区域13分别为与吸收性主体2不接合的状态。另外,在吸收性主体2的中央区域2c,成为与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分别不接合的状态。该接合中使用例如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手段。
34.接合了吸收性主体2的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中,如图2所示,腹侧片部件3a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部3a、3a和背侧片部件3b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部3b、3b沿着纵向x接合,由此如图1所示,在尿布1形成有一对侧封部4、4。侧封部4遍及外装片3的纵向x的全长地延伸。该接合中使用例如热封、高频封合、超声波封合、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手段。通过该接合,在尿布1中,与侧封部4一起形成腰部开口部wh和一对腿部开口部lh、lh。
35.如图3的(a)所示,尿布1在将其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为最大伸长状态时的俯视图中,外装片3的下端缘3d处于与吸收性主体2的下端2d相同的位置,或如图3的(b)所示,
下端缘3d超过吸收性主体2的下端2d。下端2d和下端缘3d是在上述的俯视图中、纵向x的最下方的位置。外装片3的下端缘3d和吸收性主体2的下端2d为这样的配置关系,因此在穿戴尿布1时,不易从外装片3的下端缘3d看到吸收性主体2。因此,尿布1能够代替外部衣物穿戴,即使在穿戴的状态下外出,外观也良好。
36.如图4所示,在将尿布1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为自然状态时的尿布1的俯视图中,外装片3中的、下方区域13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随着向纵向x的下方去而逐渐增加。其结果是,外装片3呈现裙子样式的外观。自然状态是不施加外力的状态。在自然状态下,外装片3呈现裙子样式的外观,因此,能够将尿布1作为外部衣物的代替品而没有抵抗心理地使用。
37.如图4所示,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至少在腰身区域11具有可沿着宽度方向y伸缩的弹性化区域5。尿布1中,弹性化区域5除了腰身区域11之外,也配置于腰部区域12。尿布1在下方区域13的整个区域,即腰身区域11的下端与外装片3的下端缘3d之间的区域中,为不配置弹性化区域5的状态。如图3的(a)和图3的(b)所示,腰部区域12是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的各个中,纵向x上的、从腰部开口部wh的开口缘1e起直到向下方离开30mm的位置的区域。如该图所示,腰身区域11是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的各个中,纵向x上的上述离开30mm的位置与腿部开口部lh的开口缘上端1f之间的区域。
38.如图2和图5所示,外装片3的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分别具有外层片31、内层片32、配置于这些片31、32之间的多条弹性部件33。弹性化区域5以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这两个片和多条弹性部件33为主体来形成。外层片31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内层片32配置于外层片31的肌肤相对面侧。弹性部件33沿着外装片3的宽度方向y以伸长状态配置,且配置成在纵向x上隔开间隔而不相互交叉。
39.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可以是种类彼此相同的片,或者也可以是种类不同的片。典型而言,片31、32为非伸缩性的片,但也可以具有伸缩性。作为非伸缩性的片,例如能够举出各种制法的无纺布。具体而言,能够示例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针刺无纺布。作为弹性部件33,能够使用与上述弹性部件24同样的部件。
40.如图2所示,外层片31具有从由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夹持固定弹性部件33的部位进一步延伸出的长度,外层片31中的从内层片32延伸出的延伸区域31a、31a向吸收性主体2侧折回。吸收性主体2的长度方向x两端部分别被延伸区域31a覆盖。延伸区域31a例如经由粘接剂(未图示)固定于吸收性主体2的长度方向x的两端部。此外,延伸区域31a也可以是与外层片31分体的部件。
41.如图5所示,弹性化区域5包括下述结构(1)~(3)。
42.(1)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利用在宽度方向y和与其正交的方向即纵向x上间隔性地配置的接合部34彼此接合。
43.(2)弹性部件33以不通过接合部34的方式在纵向x上间隔性地配置,并且在弹性部件33的两端部固定于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换言之,在除了弹性部件33的两端部的部分,弹性部件33为与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不固定的状态。
44.(3)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分别形成有跨多条弹性部件33地连续延伸的多条褶皱35。褶皱35延伸的方向为纵向x。
45.包括上述(1)~(3)的结构的弹性化区域5能够通过例如本技术人之前申请的日本特开2008-13196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132023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9-118986号公报中
记载的基于形成复合伸缩部的工序的方法来制造。
46.弹性化区域5中,在除了弹性部件33的两端部的部分,弹性部件33不利用粘接剂固定于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在抑制了粘接剂的使用量的状态下体现褶皱的伸缩性。包括这种弹性化区域5的尿布1在外装片3中抑制粘接剂的使用量,因此,能够体现片材的原材料原有的柔软性,透气性优异。另外,能够有效利用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的原材料原有的质感。从抑制粘接剂的使用量,提高弹性化区域5的透气性的观点来看,优选接合部34通过将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彼此热熔接而形成。
47.如图5所示,接合部34配置为,在弹性化区域5伸缩的方向即宽度方向y和与其正交的纵向x上分别构成排,构成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排的接合部34在纵向x上相邻的每个弹性部件33、33彼此之间配置。在自然状态下,弹性部件33收缩,在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各自形成褶皱35(参照图4)。在宽度方向y上相邻的接合部34、34彼此之间形成一条褶皱35。一条褶皱35跨多条弹性部件33地在纵向x上连续地延伸。
48.从可靠地形成褶皱35的观点来看,在弹性化区域5的最大伸长状态下,弹性化区域5的伸缩方向(y方向)上的接合部34的节距p1(参照图5)优选为1~20mm,特别优选为3~10mm,各接合部34的长度l1(参照图5)优选为0.1~5mm,特别优选为0.2~1.5mm。节距p1相对于长度l1的比(p1/l1)优选为1.1~200,特别优选为2~50。
49.从可靠地形成褶皱35的观点来看,在弹性化区域5的最大伸长状态下,弹性化区域5的接合部34也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分散配置成交错格子状。即,能够将接合部34形成为在宽度方向y上间隔性地配置的在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排和在纵向x上与其相邻的另一排中,接合部34的位置错开半个节距(p2/2)的配置图案。从可靠地形成褶皱35的观点来看,在弹性化区域5的最大伸长状态下,弹性化区域5的伸缩方向(y方向)上的接合部34的节距p2优选为1~30mm,特别优选为6~20mm。各接合部34的长度l2优选为0.1~5mm,特别优选为0.2~1.5mm。另外,节距p2相对于长度l2的比(p2/l2)优选为1.1~300,特别优选为4~100。
50.如图5和图6所示,纵向x上的接合部34的节距p3优选为1~40mm,特别优选为2~15mm。各接合部34的长度l3优选为0.5~20mm,特别优选为1~10mm。另外,节距p3相对于长度l3的比(p3/l3)优选为1.05~80,特别优选为1.05~15。
51.如图5和图6所示,弹性部件33的两端部在弹性化区域5的两端部51(仅图示一方),以被外层片31和内层片32夹着的状态固定于外层片31与内层片32之间。该固定中使用例如热封、高频封合、超声波封合、粘接剂等公知的手段。弹性化区域5的两端部51根据配置的区域不同而有不同。例如在图4所示的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中,配置于腰部区域12的弹性化区域5的两端部51为一对侧封部4、4。当遍及一对侧封部4、4间的宽度方向y整体地配置弹性化区域5时,腰部区域12的透气性提高。对此,配置于腰身区域11的弹性化区域5的两端部51是侧封部4和吸收性主体2的沿着纵向x的侧缘部25。腰身区域11中,从容易发挥吸收性主体2的吸收性能的观点来看,优选在吸收性主体2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部25、25间为不配置弹性化区域5的状态。
52.从提高接合部34的接合强度的观点来看,外层片31的构成纤维的取向方向优选与弹性化区域5的伸缩方向即宽度方向y实质上一致。内层片32的构成纤维的取向方向也优选与弹性化区域5的伸缩方向实质上一致。即,优选外层片31的构成纤维的取向方向和内层片32的构成纤维的取向方向实质上一致。当接合部34的接合强度较高时,容易形成褶皱35,能
够在穿戴时维持褶皱35的形状,能够保持褶皱35的缓冲性。
53.如图3所示,在腰部区域12中,遍及一对侧封部4、4间的宽度方向y整体地配置有弹性化区域5。其结果是,如图4所示俯视自然状态的尿布1时,多条褶皱35遍及腰部区域12的整周地形成,且形成为在腰部区域12的纵向x的两端间延伸。因此,腰部区域12柔软,腰部区域12的肌肤触感良好。除了腰部区域12之外,还在腰身区域11,遍及吸收性主体2的侧缘部25与侧封部4之间地配置有弹性化区域5。其结果是,俯视自然状态的尿布1时,在侧缘部25与侧封部4之间,多条褶皱35从腰部区域12的上端即开口缘1e起延伸至腰身区域11的下端1d。褶皱35的内部容易流通空气,因此,成为透气性优异的尿布1。
54.接着,参照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穿戴物品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b进行说明。对于另一实施方式的尿布1b,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尿布1不同的点进行说明。没有特别说明的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尿布1一样,适当应用尿布1的说明。
55.如图7所示,尿布1b的外装片3的下端缘3d超过吸收性主体2的下端2d。尿布1b的外装片3在包含其下端缘3d的下端区域,具有腹侧片部件3a的宽度方向y中央部和背侧片部件3b的宽度方向y中央部相互被接合的固定部36。在固定部36形成有从下端缘3d起沿着纵向x向上方延伸的狭缝37。通过具有固定部36,外装片3中,在包含下端缘3d的下端区域形成向下方开口的一对开口部kh、kh。
56.在将尿布1b放置成平坦的状态且使其处于自然状态的尿布1b的俯视图中,外装片3的下方区域13中的、与吸收性主体2不接合的区域的宽度方向y的长度随着向纵向x的下方去而逐渐增加。其结果是,具有一对开口部kh、kh的外装片3呈现短裤样式的外观。外装片3在自然状态下呈现短裤样式的外观,因此,能够将尿布1b作为外部衣物的代替品而没有抵抗心理地使用。
57.图1所示的尿布1和图7所示的尿布1b中,在腰身区域11,弹性化区域5没有配置于吸收性主体2的两侧缘部25、25之间。代替该结构,也可以在吸收性主体2的两侧缘部25、25间配置弹性化区域5。在腰身区域11中,也可以与腰部区域12一样,遍及一对侧封部4、4间的宽度方向y整体地配置弹性化区域5。通过这样配置,在俯视自然状态的尿布时,多条褶皱35在腰部区域12的整周和腰身区域11的整周,从腰部区域12的开口缘1e起延伸至腰身区域11的下端1d。褶皱35的内部容易流通空气,因此,成为透气性优异的尿布。
58.另外,图1所示的尿布1和图7所示的尿布1b中,在下方区域13为没有配置弹性化区域5的状态。代替该结构,也可以在下方区域13遍及一对侧封部4、4间的宽度方向y整体地配置弹性化区域5。当这样配置弹性化区域5时,下方区域13柔软,下方区域13的肌肤触感良好。从提高尿布整体的肌肤触感的观点来看,在下方区域13配置弹性化区域5时,优选也在腰部区域12和腰身区域11配置有弹性化区域5。
59.图1所示的尿布1和图7所示的尿布1b能够通过例如日本特开2014-221097号公报中记载的根据横流方式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的方法来制造。例如该制造方法中,在用分割机构切断而形成的腹侧片部件的连续体和背侧片部件的连续体固定吸收性主体时,在腹侧片部件的连续体的切断部和背侧片部件的连续体的切断部彼此相连的状态下,或在两切断部重叠的状态下进行固定,由此能够制造尿布1、1b。
60.以上,对于本实用新型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侧封部4遍及外装片3的纵向x的全
长地延伸。代替该结构,也可以是侧封部4遍及腰部区域12和腰身区域11地延伸,而在下方区域13中不形成侧封部4。
61.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外装片3包括腹侧片部件3a和背侧片部件3b这两个部件。代替该结构,外装片3也可以用一个片部件形成。具体而言,也可以使用一个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带状的片部件,将其宽度方向y的两端缘沿着纵向x接合,由此,形成具有一处接合部的外装片。
62.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穿戴物品除了婴儿用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以外,也可以是其它的吸收性物品。
63.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6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穿戴物品,能够代替外部衣物而穿戴,即使在穿戴的状态下外出,外观也良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