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减震防水的天馈线接头保护盒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1:19: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线接头保护盒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减震防水的天馈线接头保护盒。


背景技术:

2.天馈系统是指天线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构成。规定电场的方向就是天线极化方向。一般使用的天线为单极化的。有两种基本的单极化的情况: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
3.在天馈系统中经常需要使用线接头,但是为了避免线接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而受到侵蚀,经常将线接头安装在适配的保护盒内进行保护工作。
4.传统的保护盒结构简单,为了方便对线接头进行散热工作,通常在保护盒上开设大量的散热孔,一旦出现雨水天气,保护盒内极其容易渗水而影响线接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防水的天馈线接头保护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减震防水的天馈线接头保护盒,包括一组半壳体,一组半壳体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相邻半壳体之间设有用于散热的缝隙,一组半壳体拼接构成盒体,半壳体上设有供线接头进入的进线口,还包括:
8.锁止座,套设在盒体上,盒体上设有与锁止座相配合的锥形面;
9.连接臂,设置在锁止座上;以及
10.防护系统,设置在盒体上,用于防水盒体内部渗水;其中
11.所述防护系统包括:
12.执行模块,设置在盒体内且与连接臂连接,用于调节锁止座的位置;以及
13.驱动模块,设置在盒体内且与执行模块连接,当半壳体表面存在水分时可通过驱动模块控制执行模块工作。
14.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执行模块包括连接座、拉杆以及一号活塞;
15.所述一号活塞活动设置在盒体内成型的空腔中且两者弹性连接,所述连接座和连接臂可拆卸连接,连接座还通过拉杆和一号活塞连接,一号活塞和驱动模块连接。
16.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模块包括:
17.接水槽,设置在半壳体上;以及
18.反应腔,设置在半壳体内且与空腔以及接水槽均连通,反应腔和接水槽之间设有单向阀,反应腔内设有遇水产生气体的反应颗粒;
19.所述半壳体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出气口,出气口内设有电动阀门。
20.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系统还包括:
21.控制器,设置在半壳体内,所述控制器内设有延时继电器;
22.密封单元,设置在相邻半壳体之间,用于对缝隙做密封处理;
23.补料模块,设置在半壳体和反应腔之间,用于向反应腔中补充反应颗粒;以及
24.触发模块,设置在拉杆和半壳体之间且与补料模块电性连接,用于监控锁止座的位置并可控制补料模块的启闭。
25.本技术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单元包括气囊和凹槽,相邻半壳体的相对面上均设有凹槽,气囊设置在凹槽内,空腔中位于一号活塞的一侧设有与气囊连通的排气口。
26.本技术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补料模块包括:
27.二号活塞,数量为一组且对称活动设置在半壳体内成型的储料仓内,储料仓内位于二号活塞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反应颗粒;
28.动力元件,设置在相邻二号活塞之间且可调节相邻二号活塞之间的距离;
29.阀板,活动设置在储料仓和反应腔之间且阀板和半壳体之间设有扭簧,用于控制储料仓和反应腔之间的连通,所述阀板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以及
30.挡水部,设置在反应腔内,用于阻止水流进入储料仓。
31.本技术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触发模块包括转盘、螺旋槽、滚珠以及监测元件;
32.所述转盘活动设置在半壳体内且套设在拉杆的外部,螺旋槽设置在拉杆上,滚珠滑动嵌设在转盘上且与螺旋槽滑动配合,所述监测元件设置在转盘和半壳体之间,监测元件监测到转盘转动到设定位置时控制补料模块工作。
33.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4.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驱动模块能够实时监测半壳体外壁上是否存在水分,当半壳体外壁上存在水分并顺着接水槽进入反应腔内时,通过气压的作用,能够控制执行模块工作,在锁止座和锥形面之间的配合作用下,使得半壳体之间紧密贴合关闭用于散热的缝隙,整个装置在保证利用半壳体之间的缝隙进行散热工作的同时,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手动调节便能够实现对线接头有效防护工作,延长了线接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减震防水的天馈线接头保护盒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减震防水的天馈线接头保护盒中执行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减震防水的天馈线接头保护盒中b-b处的截面图;
3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减震防水的天馈线接头保护盒中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减震防水的天馈线接头保护盒中拉杆和一号活塞的装配图。
40.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41.1-半壳体、2-进线口、3-弹簧、4-锁止座、5-锥形面、6-连接臂、7-执行模块、71-拉杆、72-螺旋槽、73-转盘、74-一号电极片、75-滚珠、76-二号电极片、77-一号活塞、78-电动阀门、79-排气口、710-空腔、8-接头固定座、9-缓冲板、10-连接座、11-驱动模块、111-接水槽、112-二号活塞、113-电磁铁、114-阀板、115-限位凸起、116-挡水部、117-反应腔、118-单
向阀、12-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43.请参阅图1-5,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减震防水的天馈线接头保护盒,包括一组半壳体1,一组半壳体1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相邻半壳体1之间设有用于散热的缝隙,一组半壳体1拼接构成盒体,半壳体1上设有供线接头进入的进线口2,还包括:
44.锁止座4,套设在盒体上,盒体上设有与锁止座4相配合的锥形面5;
45.连接臂6,设置在锁止座4上;以及
46.防护系统,设置在盒体上,用于防水盒体内部渗水;其中
47.所述防护系统包括:
48.执行模块7,设置在盒体内且与连接臂6连接,用于调节锁止座4的位置;以及
49.驱动模块11,设置在盒体内且与执行模块7连接,当半壳体1表面存在水分时可通过驱动模块11控制执行模块7工作。
50.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弹性件可以为弹簧3、弹性钢板或者弹性橡胶结构等方式代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优选为弹簧3,所述弹簧3连接在相邻半壳体1之间。
51.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情况中,所述执行模块7包括连接座10、拉杆71以及一号活塞77;
52.所述一号活塞77活动设置在盒体内成型的空腔710中且两者弹性连接,所述连接座10和连接臂6可拆卸连接,连接座10还通过拉杆71和一号活塞77连接,一号活塞77和驱动模块11连接。
53.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具体情况中,所述驱动模块11包括:
54.接水槽111,设置在半壳体1上;以及
55.反应腔117,设置在半壳体1内且与空腔710以及接水槽111均连通,反应腔117和接水槽111之间设有单向阀118,反应腔117内设有遇水产生气体的反应颗粒;
56.所述半壳体1上设有与空腔710连通的出气口,出气口内设有电动阀门78。
57.当然,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模块11并非局限于上述一种机械替换结构,还可以采用线性电机或者电缸与湿敏传感器相配合的方式代替,例如,当湿敏传感器检测到半壳体1的表面有水分时,控制线性电机通电控制执行模块7工作。
58.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所述半壳体1内设有接头固定座8,所述接头固定座8上活动设置有缓冲板9,所述缓冲板9和接头固定座8弹性连接,如图1所示。
59.在实际应用时,朝两个方向拉开半壳体1,顺着进线口2将线接头安装在接头固定座8上,实现线接头和保护盒的安装工作,通过设置缓冲板9、缓冲板9与接头固定座8之间弹性连接以及弹性件的作用,使得即使保护盒从高空掉落,能够对内部的线接头做缓冲保护工作,在日常使用时,半壳体1之间的缝隙能够有效代替传统散热孔将盒体内的热量排出;
60.当雨水天气时,雨水落入接水槽111内并顺着单向阀118流入反应腔117中和反应
颗粒接触,反应颗粒和水相遇时产生大量的气体,气体最终排入空腔710内,带动一号活塞77如图2所示方向右移,从而通过拉杆71和连接座10的作用下,带动连接臂6以及锁止座4朝半壳体1的中间位置移动,在锁止座4和锥形面5的配合下,使得半壳体1之间的缝隙闭合,从而避免雨水渗入盒体内侵蚀线接头,整个流程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手动调节便能够实现对线接头有效防护工作,延长了线接头的使用寿命,并且后期可通过电动阀门78将空腔710中的气体排出以便恢复正常的散热工作。
61.请参阅图1-5,作为本技术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防护系统还包括:
62.控制器(图中未画出),设置在半壳体1内,所述控制器内设有延时继电器(图中未画出);
63.密封单元,设置在相邻半壳体1之间,用于对缝隙做密封处理;
64.补料模块,设置在半壳体1和反应腔117之间,用于向反应腔117中补充反应颗粒;以及
65.触发模块,设置在拉杆71和半壳体1之间且与补料模块电性连接,用于监控锁止座4的位置并可控制补料模块的启闭。
66.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情况中,所述密封单元包括气囊12和凹槽,相邻半壳体1的相对面上均设有凹槽,气囊12设置在凹槽内,空腔710中位于一号活塞77的一侧设有与气囊12连通的排气口79。
67.在反应腔117内的气体注入空腔710内,使得一号活塞77沿着空腔710移动时,一号活塞77将空腔710内靠近排气口79的空气顺着排气口79排入气囊12中,气囊12发生膨胀,并且相邻半壳体1之间的气囊12紧密贴合,进一步提高了半壳体1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雨水渗入,并且在锁止座4达到设定位置时,触发模块和控制器内的延时继电器相配合,控制补料模块在设定时间段后自动向反应腔117内补充新的反应颗粒以便后续的防水工作持续进行,同时还通过延时继电器控制电动阀门78在设定时间段后自动开启将空腔710内的气体排出。
68.请参阅图1、图2、图4和图5,作为本技术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补料模块包括:
69.二号活塞112,数量为一组且对称活动设置在半壳体1内成型的储料仓内,储料仓内位于二号活塞112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反应颗粒;
70.动力元件,设置在相邻二号活塞112之间且可调节相邻二号活塞112之间的距离;
71.阀板114,活动设置在储料仓和反应腔117之间且阀板114和半壳体1之间设有扭簧,用于控制储料仓和反应腔117之间的连通,所述阀板114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115;以及
72.挡水部116,设置在反应腔117内,用于阻止水流进入储料仓。
73.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动力元件可以为线性电机、电缸或者气缸,只要能够调节相邻二号活塞112之间的距离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元件优选为一组通电相斥的电磁铁113,电磁铁113设置在二号活塞112上。
74.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所述触发模块包括转盘73、72、滚珠75以及监测元件;
75.所述转盘73活动设置在半壳体1内且套设在拉杆71的外部,72设置在拉杆71上,滚珠75滑动嵌设在转盘73上且与72滑动配合,所述监测元件设置在转盘73和半壳体1之间,监测元件监测到转盘73转动到设定位置时控制补料模块工作。
76.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监测元件包括一号电极片74以及二号电极片76,所述一
号电极片74和二号电极片76分别设置在半壳体1以及转盘73上,一号电极片74位于二号电极片76的移动路径上,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监测元件还可以采用一组触点或者导电片来代替电极片的方式,在此不做一一列举。
77.在反应腔117内的空气注入空腔710中带动一号活塞77移动时,通过拉杆71带动锁止座4移动,在此过程中,通过72和滚珠75之间的配合,使得转盘73转动,直到一号电极片74和二号电极片76之间接触,触发触发延时继电器开始计时,待设定时间段结束后,电磁铁113之间通电相斥,二号活塞112之间做远离运动,将储料仓内的反应颗粒顺着阀板114以及挡水部116排入反应腔117内,从而方便后期的持续防护工作。
7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79.朝两个方向拉开半壳体1,顺着进线口2将线接头安装在接头固定座8上,实现线接头和保护盒的安装工作,通过设置缓冲板9、缓冲板9与接头固定座8之间弹性连接以及弹性件的作用,使得即使保护盒从高空掉落,能够对内部的线接头做缓冲保护工作,在日常使用时,半壳体1之间的缝隙能够有效代替传统散热孔将盒体内的热量排出;
80.当雨水天气时,雨水落入接水槽111内并顺着单向阀118流入反应腔117中和反应颗粒接触,反应颗粒和水相遇时产生大量的气体,气体最终排入空腔710内,带动一号活塞77如图2所示方向右移,从而通过拉杆71和连接座10的作用下,带动连接臂6以及锁止座4朝半壳体1的中间位置移动,在锁止座4和锥形面5的配合下,使得半壳体1之间的缝隙闭合,一号活塞77将空腔710内靠近排气口79的空气顺着排气口79排入气囊12中,气囊12发生膨胀,并且相邻半壳体1之间的气囊12紧密贴合,进一步提高了半壳体1之间的密封效果,从而避免雨水渗入盒体内侵蚀线接头,在此过程中,通过72和滚珠75之间的配合,使得转盘73转动,直到一号电极片74和二号电极片76之间接触,触发触发延时继电器开始计时,待设定时间段结束后,电磁铁113之间通电相斥,二号活塞112之间做远离运动,将储料仓内的反应颗粒顺着阀板114以及挡水部116排入反应腔117内,从而方便后期的持续防护工作,整个流程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手动调节便能够实现对线接头有效防护工作,延长了线接头的使用寿命,并且后期可通过电动阀门78将空腔710中的气体排出以便恢复正常的散热工作。
81.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8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