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剪线抬压脚机构的驱动装置及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1:19: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剪线抬压脚机构的驱动装置及缝纫机。


背景技术:

2.目前步进电机控制剪线和抬压脚动作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但步进电机几乎都放在底板下方,并因此需要配置密封油盘和更改现有底板结构。并且由于大都采用凸轮结构,因此对零件的尺寸精度等和电控控制系统也要求较高。如公开号为:cn 104878529 a所公布的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抬压脚装置,包括步进电机、拨叉机构以及凸轮;所述拨叉机构包括拨杆、叉杆、滑杆以及至少两个固定环,所述拨杆一端固定在步进电机的主轴上,所述拨杆另一端能够伸入叉杆内并拨动叉杆移动,叉杆固定在滑杆上,所述滑杆位于两个固定环内并能在固定环内滑动,滑杆上套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与其中一个固定环固定连接,复位弹簧另一端与叉杆固定连接采用一个驱动装置实现了两个驱动装置才能实现的工作。上述专利中剪线抬压脚装置的结构复杂,且经常拔动叉杆,会使叉杆易磨损,使得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且剪线装置因复位弹簧的压缩力大,导致剪线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控制精度要求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控制精度要求低的缝纫机的剪线抬压脚机构的驱动装置及缝纫机。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5.剪线抬压脚机构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还包括与抬压脚机构连接的上摆动杆和与剪线机构连接的下摆动杆,驱动电机驱动上摆动杆和下摆动杆摆动;还包括一端套设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的曲柄以及与曲柄另一端连接的滚柱,上摆动杆和下摆动杆分别位于滚柱的上方和下方,滚柱可转动地安装在曲柄的另一端;上摆动杆包括第一动力部,下摆动杆包括第二动力部,滚柱在第一动力部和第二动力部之间摆动;抬压脚动作时,驱动电机逆时针转动,驱动电机上的滚柱与上摆动杆上的第一动力部相抵;剪线动作时,驱动电机顺时针转动,驱动电机上的滚柱与下摆动杆上的第二动力部相抵。
6.作为优选,还包括一端与抬压脚机构连接的拉杆,上摆动杆还包括第一支点、第一阻力部、限位部,上摆动杆绕着第一支点转动,第一动力部位于第一支点的一侧,第一阻力部和限位部分别位于第一支点的上端和下端。
7.作为优选,第一阻力部上固定设有第一轴位螺钉,拉杆的另一端设有行程孔,第一轴位螺钉可滑动地穿设在行程孔内。
8.作为优选,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机头上的支架,支架包括向支架一侧延伸的连接段和固定段,固定段位于连接段的下方,下摆动杆与连接段上靠近支架的一端通过第二轴位螺钉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架上。
9.作为优选,下摆动杆还包括第二支点和第二阻力部,第二轴位螺钉穿设在第二支
点内,第二动力部位于第二支点的上方,第二阻力部位于第二支点的一侧,连接段上远离支架的一端固定设有用于限定下摆动杆复位时的摆动幅度的限位柱,限位柱位于第二阻力部的下方。
10.一种缝纫机,包括以上所述的剪线抬压脚机构的驱动装置。
1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驱动电机通过曲柄和滚柱带动上摆动杆和下摆动杆分别驱动抬压脚机构和剪线机构,简化了控制的结构及控制的方式,相较于现有的凸轮控制结构,本技术降低了对控制精度的要求,方便控制。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抬压脚动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剪线动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上摆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下摆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6是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7是机头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8的机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拉杆、101—行程孔;
21.2—驱动电机、201—电机轴;
22.3—曲柄;
23.4—滚柱;
24.5—上摆动杆、501—第一动力部、502—第一支点、503—第一阻力部、504—限位部、505—第一轴位螺钉;
25.6—橡胶垫;
26.7—下摆动杆、701—第二动力部、702—第二支点、703—第二阻力部;
27.8—支架、801—连接段、802—第二轴位螺钉、803—固定段、804—上安装段、805—下安装段;
28.9—钢绳;
29.10—后窗板;
30.11—机头;
31.12—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3.实施例1
34.剪线抬压脚机构的驱动装置,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通过后窗板10安装在机头11上,还包括与抬压脚机构连接的上摆动杆5和与剪线机构连接的下摆动杆7,驱动电机2驱动上摆动杆5和下摆动杆7摆动,还包括一端套设在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201上的曲柄3以及与曲柄3另一端连接的滚柱4,上摆动杆5和下摆动杆7分别位于滚柱4的
上方和下方,滚柱4可转动地安装在曲柄3的另一端,上摆动杆5包括第一动力部501,下摆动杆7包括第二动力部701,滚柱4在第一动力部501和第二动力部701之间摆动;抬压脚动作时,驱动电机2逆时针转动,驱动电机2上的滚柱4与上摆动杆5上的第一动力部501相抵;剪线动作时,驱动电机2顺时针转动,驱动电机2上的滚柱4与下摆动杆7上的第二动力部701相抵。驱动电机2为步进电机,驱动电机2通过电机轴201带动曲柄3转动,滚柱4在曲柄3的另一端随着曲柄3做圆周转动,控制驱动电机2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即可通过滚柱4推动上摆动杆5或下摆动杆7转动。上摆动杆5在驱动电机2的带动下转动时带动抬压脚机构机构做抬压脚动作,下摆动杆7驱动电机2的带动下转动时带动剪线机构做剪线动作。驱动电机2通过曲柄3和滚柱4带动上摆动杆5和下摆动杆7分别驱动抬压脚机构和剪线机构,简化了控制的结构及控制的方式,相较于现有的凸轮控制结构,本技术降低了对控制精度的要求,方便控制。
35.还包括一端与抬压脚机构连接的拉杆1,上摆动杆5还包括第一支点502、第一阻力部503、限位部504,上摆动杆5绕着第一支点502转动,第一动力部501位于第一支点502的一侧,第一阻力部503和限位部504分别位于第一支点502的上端和下端。上摆动杆5通过螺钉安装在机头11内,上摆动杆5的第一支点502可转动地套设在螺钉上,第一阻力部503用于拉动抬压脚机构做抬压脚动作,限位部504用于限定上摆动杆5的摆动幅度。
36.第一阻力部503上固定设有第一轴位螺钉505,拉杆1的另一端设有行程孔101,第一轴位螺钉505可滑动地穿设在行程孔101内。驱动电机2顺时针转动,滚柱4向上转动与上摆动杆5的第一动力部501相抵并推动上摆动杆5转动,第一阻力部503的第一轴位螺钉505拉动拉杆1向远离抬压脚机构方向移动,抬压脚机构在拉杆1的拉动下向上抬起,复位时,抬压脚机构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同时带动拉杆1和上摆动杆5复位,简化了驱动电机2与抬压脚机构之间的传动结构,上摆动杆5的限位部504与机头11上的橡胶垫6相抵靠,减缓上摆动杆5的限位部504对机头11的撞击。
37.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机头11上的支架8,支架8包括向支架8一侧延伸的连接段801和固定段803,固定段803位于连接段801的下方,下摆动杆7与连接段801上靠近支架8的一端通过第二轴位螺钉802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架8上。下摆动杆7通过支架8安装在机头11上且通过第二轴位螺钉802在支架8转动,提高下摆动杆7的转动的稳定性,固定段803用于固定钢绳9的护套,提高钢绳9在护套内移动的稳定性。支架8还包括上安装段804和下安装段805,上安装段804和下安装段805分别与机头11固定连接。
38.实施例2
39.剪线抬压脚机构的驱动装置,如图1至图8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下摆动杆7还包括第二支点702和第二阻力部703,第二轴位螺钉802穿设在第二支点702内,第二动力部701位于第二支点702的上方,第二阻力部703位于第二支点702的一侧,连接段801上远离支架8的一端固定设有用于限定下摆动杆7复位时的摆动幅度的限位柱12,限位柱12位于第二阻力部703的下方。支架8上的限位柱12限定下摆动杆7复位时的位置,防止下摆动杆7复位时超过转动行程,导致第二动力部701与滚柱4相抵,影响驱动电机2的转动精度。
40.实施例3
41.一种缝纫机,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以上所述的剪线抬压脚机构的驱动装置。
42.初始状态下,滚柱4与上摆动杆5或下摆动杆7都不接触。
43.当驱动电机2逆时针转动时,带动曲柄3逆时针摆动,曲柄3带动滚柱4做圆周运动,滚柱4向上转动并抵靠住上摆动杆5后,上摆动杆5绕着第一支点502顺时针转动,上摆动杆5的第一阻力部503带动拉杆1向远离抬压脚机构的方向移动;复位时,驱动电机2顺时针转动相应的角度使曲柄3和滚柱4进行复位,抬压脚机构自带的复位弹簧拉动拉杆1和上摆动杆5复位。
44.当驱动电机2顺时针转动时,带动曲柄3逆时针摆动,曲柄3带动滚柱4做圆周运动,滚柱4向下转动并抵靠住下摆动杆7后,下摆动杆7绕着第二支点702逆时针转动,下摆动杆7上第二阻力部703拉动钢绳9运动,钢绳9拉动剪线机构进行剪线动作。
45.本实用新型一种剪线抬压脚机构的驱动装置及缝纫机具有以下特点及优点:
46.1、驱动电机2正反转通过曲柄3和滚柱4分别驱动上摆动杆5和下摆动杆7摆动,上摆动杆5通过拉杆1带动抬压脚机构完成抬压脚动作,下摆动杆7通过钢绳9完成剪线动作,通过一个驱动电机2分别带动上摆动杆5和下摆动杆7操作完成抬压脚动作和剪线动作,简化了驱动电机2至抬压脚机构和剪线机构的传动结构以及传动的方式。
47.2、下摆动杆7安装在支架8上并在支架8转动,提高了下摆动杆7转动时的稳定性,支架8通过设置限位柱12限定下摆动杆7的摆动位置,避免下摆动杆7的过渡摆动对驱动电机2的转动行程造成干涉。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