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燃油流量阀的制作方法

2022-02-20 01:09: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油流量阀。


背景技术:

2.燃油调节器为对发动机的供油进行调节以合理地配合发动机的工作状态的机构,其目的是保证在不同的飞行高度、速度,不同的大气温度、压力下,在发动机的不同转速以及在任意改变发动机工作状态时,可靠地供给燃油,以保证燃烧稳定、不熄火、进气道与压气机不喘振、发动机不超转、不超温和稳定工作。在燃油调节器系统中,通常需要采用流量阀来实现流量的控制。流量阀由阀体和阀芯构成,阀体借助阀芯的移动进行流量控制,结构复杂,并且定流量阀只能将管路系统中的液体流量控制在一个固定值,无法进行动态调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连续调节流量的燃油流量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燃油流量阀,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流量阀无法动态调节流量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油流量阀,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第一进油道、第二进油道、第一回油道、溢流腔和低压腔,所述第一回油道的一端与低压腔连通,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壳体出油口,所述壳体出油口与低压腔连通;
6.活门组件,所述活门组件包括活门,所述活门的左端位于溢流腔内,所述活门的右端伸入低压腔内,所述活门与壳体间隙配合,所述活门与壳体之间设置与第一进油道连通的环形腔;
7.座体,所述座体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座体内安装左喷嘴和右喷嘴,所述左喷嘴的入口与溢流腔腔连通,所述左喷嘴的出口与第一回油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右喷嘴的入口与第二进油道连通,所述右喷嘴的出口与溢流腔连通;
8.力矩马达,所述力矩马达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位于左喷嘴和右喷嘴之间;
9.摆杆,所述摆杆与所述挡板过盈配合,所述摆杆伸入溢流腔内;所述摆杆和挡板在输入电流的作用下发生偏转,使得所述溢流腔与低压腔产生压力差,所述活门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改变燃油流量。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油流量阀不通电流时,所述溢流腔的作用面积等于环形腔的作用面积与低压腔的作用面积之和。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燃油流量阀不通电流时,所述挡板位于左喷嘴和右喷嘴的中间。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门组件还包括活门衬套、第一调整螺钉和活门弹簧,所述活门衬套与壳体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调整螺钉安装在活门衬套内,所述活门弹簧的左端与第一调整螺钉连接,所述活门弹簧的右端与活门的左端连接。
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门的左端与活门的右端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壳体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环形腔。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低压腔内设置计量阀,所述计量阀与活门抵接,所述计量阀包括计量阀阀芯,所述活门向左或向右运动时带动计量阀阀芯转动而增加或减小燃油流量。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量阀包括第二调整螺钉,所述第二调整螺钉的球状部与伸入低压腔内的活门的右端抵接。
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量阀还包括计量阀阀座、计量阀阀套、和计量阀拨杆,所述计量阀阀套固定在计量阀阀座内,所述计量阀阀芯可轴向滑动地安装在计量阀阀套内,且与计量阀拨杆连接,所述计量阀拨杆上安装有计量阀拨杆弹簧,所述第二调整螺钉的螺纹部与计量阀拨杆的上端螺纹连接。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体的内部设置第三进油道和第二回油道,所述第三进油道与第二进油道连通构成进油路,所述第二回油道与第一回油道连通构成回油路。
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力矩马达还包括线圈、上导磁体、下导磁体、磁钢、左衔铁、右衔铁和弹簧管,所述线圈和磁钢位于上导磁体和下导磁体之间,所述左衔铁和右衔铁连接在挡板上,所述弹簧管安装在座体上,所述挡板伸入座体内与弹簧管过盈配合;当线圈无电流通过时,力矩马达无力矩输出,挡板处于左喷嘴和右喷嘴的中间位置;当有电流通过线圈时,左衔铁或右衔铁被磁化,在磁力作用下,左衔铁或右衔铁发生偏转,从而带动挡板发生偏转。
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体内设置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左喷嘴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内,与第一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右喷嘴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内,与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
2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杆包括摆杆上部和摆杆下部,所述摆杆上部的宽度大于摆杆下部的宽度,所述摆杆上部与挡板的下端过盈配合,所述摆杆下部伸入溢流腔内。
21.本技术提供的燃油流量阀的工作原理为:系统供油分成两油路,一路通过第一进油道流入环形腔内,一路通过第二进油道和第三进油道流入右喷嘴内,右喷嘴内的油液经右喷嘴与挡板之间的缝隙节流后,流入溢流腔,溢流腔的油液经第一回油道和第二回油道流入左喷嘴内,左喷嘴内的油液经油路流回低压腔,低压腔内的油液经壳体出油口流出。
2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23.1、与传统的通过阀芯移动进行流量控制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燃油流量阀结构简单紧凑,该燃油流量阀采用力矩马达与活门配合,输入电流的大小发生改变后,在左喷嘴和右喷嘴的作用下溢流腔与低压腔产生压力差,该压力差控制活门运动来改变流量,当输入电流连续变化时,压力差发生变化,从而实现燃油流量的连续动态调节,灵敏性和跟随性较好;
24.2、本技术提供的燃油流量阀的活门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同时克服环形腔的作用力以及溢流腔与低压腔的压力差,保证了活门运动过程的平稳性,使得流量调节过程安全可靠;
25.3、本技术提供的燃油流量阀将摆杆与挡板过盈配合,减小油隙从而保证输出位移精度。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流量阀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流量阀的力矩马达和摆杆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壳体;11、第一进油道;12、第二进油道;13、第一回油道;14、溢流腔;15、低压腔;16、壳体出油口;2、活门组件;21、活门;211、环形腔;212、台阶部;22、活门弹簧;23、第一调整螺钉;24、活门衬套;25、弹簧座;3、座体;31、左喷嘴;32、右喷嘴;33、第一安装孔;34、第二安装孔;35、第一座体油孔;36、第二座体油孔;37、第三进油道;38、第二回油道;39、片状油滤;4、力矩马达;41、挡板;411、第一间隙;412、第二间隙;42、线圈;43、上导磁体;44、下导磁体;45、左衔铁;46、右衔铁;47、弹簧管;5、摆杆;51、摆杆上部;52、摆杆下部;6、计量阀;61、计量阀阀芯;62、第二调整螺钉;621、球状部;622、螺纹部;63、计量阀阀座;64、计量阀阀套;65、计量阀拨杆;66、计量阀拨杆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油流量阀,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燃油流量阀无法动态调节流量的问题。
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流量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燃油流量阀的力矩马达和摆杆的放大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该燃油流量阀包括壳体1、活门组件2、座体3、力矩马达4和摆杆5。
33.壳体1的内部设置第一进油道11、第二进油道12、第一回油道13、溢流腔14和低压腔15,壳体1的侧面设置壳体出油口16,壳体出油口16与低压腔15连通。
34.活门组件2设置在溢流腔14内,活门组件2包括活门21、活门弹簧22、第一调整螺钉23和活门衬套24,活门衬套24和活门21分别安装在壳体1内,且均通过密封圈与壳体1间隙配合,活门21与壳体1之间设置与第一进油道11连通的环形腔211,活门衬套24的内部设置螺纹孔,第一调整螺钉23安装在螺纹孔内,活门弹簧22的左端与第一调整螺钉23连接,活门弹簧22的右端连接弹簧座25,弹簧座25固定在活门21的左端,活门21的右端伸入低压腔15内。
35.活门21的左端与活门21的右端的连接处形成台阶部212,该台阶部212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构成环形腔211,环形腔211用于储存从第一进油道11流入的燃油,活门21向左或向右运动时,环形腔211的作用压力始终保持不变。
36.低压腔15内设置有计量阀6,计量阀6包括计量阀阀芯61、第二调整螺钉62、计量阀阀座63、计量阀阀套64和计量阀拨杆65,计量阀阀套64固定在计量阀阀座63内,计量阀阀芯
61可轴向滑动地安装在计量阀阀套64内,且与计量阀拨杆65连接,计量阀拨杆65上安装有计量阀拨杆弹簧66,第二调整螺钉62包括球状部621和螺纹部622,螺纹部622与计量阀拨杆65的上端螺纹连接,在计量阀拨杆弹簧66的弹力作用下,球状部621始终抵接在伸入低压腔15内的活门21的右端。
37.座体3连接在壳体1的上方,座体3内安装左喷嘴31和右喷嘴32,座体3上设置第一安装孔33、第二安装孔34、第一座体油孔35和第二座体油孔36,座体3的内部设置第三进油道37和第二回油道38,第三进油道37与第二进油道12连通构成一条进油路,第二回油道38与第一回油道13连通构成回油路,左喷嘴31安装在第一安装孔33内,与第一安装孔33过盈配合,左喷嘴31的入口与溢流腔14连通,左喷嘴31的出口通过第二回油道38、第一座体油孔35、第一回油道13与低压腔15连通,右喷嘴32安装在第二安装孔34内,与第二安装孔34过盈配合,右喷嘴32的入口通过第三进油道37、第二座体油孔36与第二进油道12连通,右喷嘴32的出口与溢流腔14连通;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座体油孔35和第二座体油孔36的上方均设置片状油滤39,片状油滤39能够过滤油液中含有的杂质,延长燃油流量阀的使用寿命。
38.力矩马达4设置在座体3的上方,力矩马达4包括挡板41、线圈42、上导磁体43、下导磁体44、磁钢(图中未示)、左衔铁45、右衔铁46和弹簧管47,线圈42和磁钢位于上导磁体43和下导磁体44之间,左衔铁45、右衔铁46、挡板41和弹簧管47构成衔铁组件,左衔铁45和右衔铁46焊接在挡板41上,且左衔铁45和右衔铁46位于线圈42的中间,弹簧管47安装在座体3上,挡板41伸入座体3内与弹簧管47过盈配合,挡板41位于左喷嘴31和右喷嘴32之间,挡板41与左喷嘴31之间形成第一间隙411,挡板41与右喷嘴3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412;当线圈42无电流通过时,力矩马达4无力矩输出,挡板41处于左喷嘴31和右喷嘴32的中间位置,第一间隙411的作用面积和第二间隙412的作用面积相等;当有电流通过线圈42时,左衔铁45或右衔铁46被磁化,在磁力作用下,左衔铁45或右衔铁46发生偏转,从而带动挡板41发生偏转,挡板41偏转后第一间隙411和第二间隙412的作用面积发生变化。
39.摆杆5包括摆杆上部51和摆杆下部52,摆杆上部51的宽度大于摆杆下部52的宽度,摆杆上部51与挡板41的下端过盈配合,摆杆下部52伸入溢流腔内。
40.本技术提供的燃油流量阀的工作原理为:系统供油分成两油路,一路通过第一进油道11流入环形腔211内,一路通过第二进油道12、第二座体油孔36、第三进油道37流入右喷嘴32内,右喷嘴32内的油液经右喷嘴32与挡板41之间的缝隙节流后,流入溢流腔14,溢流腔14的油液流入左喷嘴31内,进入左喷嘴31的油液经第二回油道38、第一座体油孔35、第一回油道13流入低压腔15,低压腔15内的油液经壳体出油口16流出。
41.当燃油流量阀不通电流时,挡板41在供油压力的作用下,处于左喷嘴31和右喷嘴32的中间,溢流腔14的压力约等于供油压力。由于溢流腔14的作用面积等于环形腔211的作用面积与低压腔15的作用面积之和,因此活门21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位于壳体1的右端,机械限位。
42.燃油调节器系统处于自动模式下,当给燃油流量阀输入一个正电流时,慢慢增大电流,右衔铁46往上偏摆,带动挡板41和摆杆5向右偏摆,则挡板41与右喷嘴32之间的第二间隙412的作用面积变小,溢流腔14内的油液流入左喷嘴31内,之后经第二回油道38、第一座体油孔35、第一回油道13流入低压腔15,经壳体出油口16流出,油液流出后,溢流腔14的压力变小,随着压力减小,溢流腔14与低压腔15产生压力差,该压力差作用在活门21左右两
端的作用面上,克服活门弹簧22的作用力后,使活门21向左回退;而作用在活门21左端的溢流腔14的压力随着第二间隙412的作用面积变小而逐渐变小,直至活门21向左运动至最大额定电流对应的位置为止,从而使燃油流量阀输入的正电流越大,活门21向左回退的行程越大;活门21向左回退过程中,计量阀拨杆弹簧66复位,带动顶靠在活门21上的第二调整螺钉62、计量阀拨杆65和计量阀阀芯61跟随运动,使计量阀阀芯61沿轴向逆时针转动,燃料流量增加。
43.慢慢减小正电流,右衔铁46开始向下偏摆,带动挡板41和摆杆5向左偏转,挡板41与右喷嘴32之间的第二间隙412的作用面积变大,从溢流腔14流出的油液变少,溢流腔14的压力逐渐变大,随着压力增加,溢流腔14与低压腔15之间产生的压力差作用在活门21左右两端的作用面上,使活门21向右伸出,作用在活门21左端的溢流腔14的压力随着第二间隙412的作用面积变大而逐渐变大,直至活门21向右移动至壳体1处机械限位,从而使燃油流量阀的输入正电流越小,活门21向右伸出的行程越大;活门21向右伸出过程中,推动顶靠在活门21上第二调整螺钉62,压缩计量阀拨杆弹簧66,计量阀阀芯61沿着轴向顺时针旋转,燃油流量减小。
44.当给燃油流量阀输入一个负电流时,慢慢增大电流,左衔铁45向上偏摆,挡板41和摆杆5向左偏转,右喷嘴32与挡板41之间的第二间隙412的作用面积越变越大,溢流腔14的压力始终等于环形腔211的压力,活门21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顶靠在壳体1处的右端,机械限位,不运动,活门21仅在给定的电流为正额定电流之间时才运动。
45.燃油调节器系统处于手动模式下,油液经内部油路,通过模式选择阀使得第二进油道12与低压腔15连通,此时左喷嘴31和右喷嘴32的腔室压力相等,均等于低压腔15的压力,活门21左侧溢流腔14的压力等于低压腔15的压力,活门21在右侧环形腔211的压力作用下克服活门弹簧22的作用力向左移动,直至顶靠在活门衬套24上机械限位,处于左端。
4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
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