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2022-02-20 01:04: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为主动发光显示器件,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显示产品。oled显示属于电流驱动,需要通过像素电路向oled输出电流,驱动oled发光。


技术实现要素:

3.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包括驱动子电路、写入子电路、补偿子电路、复位子电路、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防漏电子电路、存储子电路和发光元件,其中:
5.所述驱动子电路分别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第三节点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信号的控制下,向所述第三节点提供驱动电流;
6.所述写入子电路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端、数据信号端以及第二节点连接,被配置为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数据信号端的信号写入第二节点;
7.所述补偿子电路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三节点以及第五节点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驱动子电路的阈值电压补偿至所述第五节点;
8.所述防漏电子电路分别与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一节点以及第五节点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五节点的信号写入所述第一节点;
9.所述存储子电路分别与第一电压端以及第一节点连接,被配置为存储所述驱动子电路的控制端的电压;
10.所述复位子电路分别与复位控制信号端、发光控制信号端、初始信号端、第四节点以及第五节点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第四节点进行复位,并在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五节点进行复位;
11.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分别与第一电压端、发光控制信号端以及第二节点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在所述第一电压端与第二节点之间形成通路;
12.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分别与发光控制信号端、第三节点以及第四节点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在所述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之间形成通路;
13.所述发光元件的一端与第四节点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压端连接。
1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补偿子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存储子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写入子电路包括第四晶体管;
15.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五节点连接;
16.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连接;
17.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
18.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
19.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六晶体管;
20.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
21.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
2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所述防漏电子电路包括第八晶体管;
23.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复位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初始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五节点连接;
24.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初始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
25.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五节点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
2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补偿子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存储子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驱动子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所述写入子电路包括第四晶体管,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六晶体管,所述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所述防漏电子电路包括第八晶体管;
27.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五节点连接;
28.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连接;
29.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
30.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数据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
31.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连接;
32.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三节点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
33.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复位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初始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五节点连接;
34.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初始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
35.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五节点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连接;
36.所述第一晶体管至所述第六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至所述第八晶体管均为n型晶体管。
37.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一复位子电路和第二复位子电路,所述初始信号端包括第一初始信号端和第二初始信号端,其中:
38.所述第一复位子电路分别与复位控制信号端、第一初始信号端以及第五节点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初始信号端的信号写入所述第五节点;
39.所述第二复位子电路分别与发光控制信号端、第二初始信号端以及第四节点连接,被配置为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初始信号端的信号写入所述第四节点。
4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二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七晶体管;
41.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复位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初始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五节点连接;
42.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初始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节点连接。
43.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渐变调光模块,其中:
44.所述渐变调光模块,被配置为给多个信号端提供多个频率的信号,所述多个信号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端、第一扫描信号端、发光控制信号端以及第二扫描信号端。
45.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渐变调光模块给多个信号端提供多个频率的信号,包括:
46.在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模式时,所述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二频率,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为第三频率,所述第三频率大于第二频率,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包括刷新帧阶段和保持帧阶段,在所述刷新帧阶段,所述像素电路进行数据刷新;在所述保持帧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占空比随时间变化。
47.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模式时,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以及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均为第二频率。
48.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任一项所述的像素电路。
49.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前任一所述的像素电路,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50.在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模式时,所述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二频率,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为第三频率,所述第三频率大于第二频率;
51.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包括刷新帧阶段和保持帧阶段,在所述刷新帧阶段,所述像素电路进行数据刷新;在所述保持帧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占空比随时间变化。
5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模式时,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以及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均为第二频率。
53.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显示面板处于第一显示模式时,所述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一频率,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以及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均为第一频率,所述第一频率大于第二频率。
5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模式包括多个第一显示周期,所述第一显示周期包括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以及发光阶段;
55.在所述复位阶段,所述复位子电路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第四节点进行复位,并在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第五节点进行复位;所述防漏电子电路在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五节点的信号写入所述第一节点;
56.在所述数据写入阶段,所述写入子电路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数据信号端的信号写入第二节点;所述补偿子电路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驱动子电路的阈值电压补偿至所述第五节点;所述防漏电子电路在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五节点的信号写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存储子电路存储所述驱动子电路的控制端的电压;
57.在所述发光阶段,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在所述第一电压端与第二节点之间形成通路;所述驱动子电路在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信号的控制下,向所述第三节点提供驱动电流;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在所述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之间形成通路。
58.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周期还包括调节阶段,所述调节阶段的时长为m个扫描子周期,每个扫描子周期与一个栅线组对应,显示面板包括n个栅线组,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n为大于m的整数;
59.在所述调节阶段,所述复位子电路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第四节点进行复位;所述防漏电子电路在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五节点的信号写入所述第一节点。
6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包括多个第二显示周期,所述第二显示周期包括第一亮度保持阶段、亮度下降阶段和亮度上升阶段,所述亮度下降阶段或所述亮度上升阶段中的一个包括依次设置的所述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以及发光阶段,另一个包括多个发光阶段和多个熄灭阶段,所述发光阶段和熄灭阶段间隔设置;
61.在所述熄灭阶段,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断开所述第一电压端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通路;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断开所述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之间的通路。
62.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亮度下降阶段或所述亮度上升阶段中的一个还包括多个所述发光阶段和多个所述熄灭阶段,所述发光阶段和熄灭阶段间隔设置。
63.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亮度下降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占空比逐行或逐帧降低;在所述第一亮度保持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保持不变;在所述亮度上升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占空比逐行或逐帧上升。
6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包括多个第二显示周期,所述第二显示周期包括第一亮度保持阶段、亮度下降阶段、第二亮度保持阶段和亮度上升阶段,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第一亮度保持阶段的发光亮度大于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第二亮度保持阶段的发光亮度,所述亮度下降阶段、第二亮度保持阶段和亮度上升阶段中的一个包括依次设置的所述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以及发光阶段,其余两个和所述第一亮度保持阶段均包括多个发光阶段和多个熄灭阶段,所述发光阶段和熄灭阶段间隔设置;
65.在所述熄灭阶段,所述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断开所述第一电压端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通路;所述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在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断开所述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之间的通路。
6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亮度下降阶段、第二亮度保持阶段和亮度上升阶段中的一个还包括多个所述发光阶段和多个所述熄灭阶段,所述发光阶段和熄灭阶段间隔设置。
67.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亮度下降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占空比逐行或逐帧降低;在所述第一亮度保持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占空比等于第一占空比;在所述第二亮度保持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占空比等于第二占空比,所述第一占空比大于所述第二占空比;在所述亮度上升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占空比逐行或逐帧上升。
68.在阅读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6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公开内容。
70.图1为低频模式下数据刷新时,屏幕亮度跳变的示意图;
71.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72.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偿子电路、存储子电路、驱动子电路和写入子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73.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和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74.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位子电路和防漏电子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75.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76.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77.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复位子电路和第二复位子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78.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在正常显示模式下的工作时序图;
79.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在低频显示模式下的一种工作时序图;
80.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在低频显示模式下的另一种工作时序图;
81.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在低频显示模式下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占空比的变化示意图;
82.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模式切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83.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注意,实施方式可以以多个不同形式来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个事实,就是方式和内容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及其范围的条件下被变换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因此,本公开不应该被解释为仅限定在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中。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84.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一直出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85.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晶体管是指至少包括栅电极、漏电极以及源电极这三个端子的元件。晶体管在漏电极(漏电极端子、漏区域或漏电极)与源电极(源电极端子、源区域或源电极)之间具有沟道区域,并且电流能够流过漏电极、沟道区域以及源电极。注意,在本说明书中,沟道区域是指电流主要流过的区域。
86.在本说明书中,第一极可以为漏电极、第二极可以为源电极,或者第一极可以为源电极、第二极可以为漏电极。在使用极性相反的晶体管的情况或电路工作中的电流方向变化的情况等下,“源电极”及“漏电极”的功能有时互相调换。因此,在本说明书中,“源电极”和“漏电极”可以互相调换。
87.在本说明书中,“连接”包括构成要素通过具有某种电作用的元件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具有某种电作用的元件”只要可以进行连接的构成要素间的电信号的授受,就对其没有特别的限制。“具有某种电作用的元件”的例子不仅包括电极和布线,而且还包括晶体管等开关元件、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其它具有各种功能的元件等。
88.oled显示装置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高、响应时间短以及使用温度范围宽等诸多优点,被公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显示装置。oled按照驱动方式分为被动式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passive matrix oled,pmoled)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 matrix oled,amoled)。amoled显示装置内具有阵列式排布的多个像素,每一像素通过一像素驱动电路来进行驱动发光。对于动态的画面,可通过提高画面的刷新频率来提升显示画质,对于一些相对静态的画面,由于没必要进行高频刷新,因此可通过降低画面的刷新频率来节省显示装置的功耗。为了使amoled显示装置能够兼容高频刷新和低功耗的特性,amoled显示装置需支持动态频率刷新。
89.目前,息屏显示(always on display,aod)成为很多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等便携设备的必选功能,在aod模式下,画面显示信息为时间和简单信息,画面无高速刷新的需求。由于aod占用户使用时间较长,低频刷新有利于设备的功耗节省,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90.在应用低温多晶氧化物(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ltpo)技术的像素电路中,与驱动晶体管(drive thin film transistor,dtft)的控制极相连的开关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被换成低漏电的氧化物晶体管(oxide tft)。由于oxide tft的漏电可达10-16a及以下,使得长时间(》0.1s,甚至1s以上)内oled的亮度变化微弱,从而可以实现低帧频显示以及高亮度保持率。
91.如图1所示,在常规低频工作下,t1、t2、t3、t4时刻均为数据(data)更新时刻,在这些时刻,数据更新帧将刷新至驱动晶体管(dtft)的控制极,从而控制流过oled的驱动电流,t1、t2、t3、t4时刻以外的时间为亮度保持阶段。尽管oxide tft的漏电非常小(1s的亮度保持大约在98%以上),但随着亮度保持阶段时长的增加,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仍是持续漏电的。因此,在每个数据更新时刻,oled会产生亮度的差异δl(δl

t
×
ioff),当前产品为了保持无闪烁,数据更新周期t会被限制,如t≤1s。
9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像素电路包括:驱动子电路、写入子电路、补偿子电路、复位子电路、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防漏电子电路、存储子电路和发光元件。
93.其中,驱动子电路分别与第一节点n1、第二节点n2以及第三节点n3连接,被配置为在第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n2的信号的控制下,向第三节点n3提供驱动电流;
94.写入子电路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数据信号端data以及第二节点n2连接,被配置为在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数据信号端data的信号写入第二节点n2;
95.补偿子电路分别与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第三节点n3以及第五节点n5连接,被配置为在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的信号的控制下,将驱动子电路的阈值电压补偿至第五节点n5;
96.防漏电子电路分别与第二扫描信号端gate_n、第一节点n1以及第五节点n5连接,被配置为在第二扫描信号端gate_n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五节点n5的信号写入第一节点n1;
97.存储子电路分别与第一电压端vdd以及第一节点n1连接,被配置为存储驱动子电路的控制端的电压;
98.复位子电路分别与复位控制信号端re、发光控制信号端em、初始信号端int、第四节点n4以及第五节点n5连接,被配置为在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的控制下,对第四节点n4进行复位,并在复位控制信号端re的信号的控制下,对第五节点n5进行复位;
99.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分别与第一电压端vdd、发光控制信号端em以及第二节点n2连接,被配置为在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的控制下,在第一电压端vdd与第二节点n2之间形成通路;
100.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分别与发光控制信号端em、第三节点n3以及第四节点连接,被配置为在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的控制下,在第三节点n3和第四节点n4之间形成通路;
101.发光元件的一端与第四节点n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压端vss连接。
10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通过补偿子电路在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的信号的控制下,将驱动子电路的阈值电压补偿至第五节点n5,防漏电子电路在第二扫描信号端
gate_n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五节点n5的信号写入第一节点n1以及复位子电路在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的控制下,对第四节点n4进行复位,实现了对驱动子电路的控制极电压的补偿,避免了驱动子电路的阈值电压漂移对发光元件驱动电流的影响,提高了显示图像的均匀性和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且本公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驱动子电路的控制极电压漏电少,实现了发光元件的高亮度保持率。此外,本公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在低频刷新阶段,不需要对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和复位控制信号端re的信号进行周期性控制,只需要通过对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进行周期性控制,就能周期性的对发光元件进行复位/亮度调节,从而实现了亮度均衡。
103.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子电路、写入子电路、补偿子电路和存储子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补偿子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t2,存储子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驱动子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即驱动晶体管)t3,写入子电路包括:第四晶体管t4。
104.其中,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第三节点n3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与第五节点n5连接;
105.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一节点n1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压端vdd连接;
106.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极与第一节点n1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第二节点n2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n3连接;
107.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端data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n2连接。
108.图3示出了驱动子电路、写入子电路、补偿子电路和存储子电路的一种示例性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驱动子电路、写入子电路、补偿子电路和存储子电路的实现方式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实现其各自的功能即可。
109.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和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五晶体管t5,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六晶体管t6。
110.其中,第五晶体管t5的控制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端em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压端vdd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n2连接;
111.第六晶体管t6的控制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端em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与第三节点n3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与第四节点n4连接。
112.图4中示出了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和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的一种示例性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和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的实现方式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实现其各自的功能即可。
113.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复位子电路和防漏电子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如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t1和第七晶体管t7,防漏电子电路包括第八晶体管t8。
114.其中,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极与复位控制信号端re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初始信号端int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第五节点连接;
115.第七晶体管t7的控制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端em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与初始
信号端int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二极与第四节点n4连接;
116.第八晶体管t8的控制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端gate_n连接,第八晶体管t8的第一极与第五节点n5连接,第八晶体管t8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n1连接。
117.图5中示出了复位子电路和防漏电子电路的一种示例性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复位子电路和防漏电子电路的实现方式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实现其各自的功能即可。
118.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一种等效电路图,如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中,补偿子电路包括:第二晶体管t2,存储子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驱动子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t3,写入子电路包括:第四晶体管t4,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五晶体管t5,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包括第六晶体管t6,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t1和第七晶体管t7,防漏电子电路包括第八晶体管t8。
119.其中,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第三节点n3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与第五节点n5连接;
120.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一节点n1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压端vdd连接;
121.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极与第一节点n1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第二节点n2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n3连接;
122.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端data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n2连接;
123.第五晶体管t5的控制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端em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压端vdd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n2连接;
124.第六晶体管t6的控制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端em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与第三节点n3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与第四节点n4连接;
125.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极与复位控制信号端re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初始信号端int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第五节点连接;
126.第七晶体管t7的控制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端em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与初始信号端int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二极与第四节点n4连接;
127.第八晶体管t8的控制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端gate_n连接,第八晶体管t8的第一极与第五节点n5连接,第八晶体管t8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n1连接。
128.图6示出了驱动子电路、写入子电路、补偿子电路、存储子电路、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复位子电路和防漏电子电路的示例性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以上各子电路的实现方式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实现其各自的功能即可。
129.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发光元件el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或其他任意类型的发光二极管。
130.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晶体管t1至第六晶体管t6第一类型晶体管,第七晶体管t7至第八晶体管t8均为第二类型晶体管,第一类型晶体管与第二类型晶体管的晶体管类型不同。
131.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类型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第二类型晶体管为n型晶体管。
132.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类型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ltps)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第二类型晶体管为铟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薄膜晶体管。
133.本实施例中,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与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相比,产生的漏电流更少,因此,将第八晶体管t8设置为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可以显著减少漏电流的产生;将第七晶体管t7设置为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并将第七晶体管t7的控制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端em连接,可在低频刷新阶段,无需对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和复位控制信号端re的信号进行周期性控制,只需要通过对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进行周期性控制,就能周期性的对发光元件进行复位/亮度调节,从而实现了亮度均衡。此外,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无需设置为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由于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尺寸一般都要小于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的占用空间会比较小,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134.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一复位子电路和第二复位子电路,初始信号端包括第一初始信号端int1和第二初始信号端int2,其中:
135.第一复位子电路分别与复位控制信号端re、第一初始信号端int1以及第五节点n5连接,被配置为在复位控制信号端re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一初始信号端int1的信号写入第五节点n5;
136.第二复位子电路分别与发光控制信号端em、第二初始信号端int2以及第四节点n4连接,被配置为在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二初始信号端int2的信号写入第四节点n4。
137.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复位子电路将第五节点n5初始化为第一初始信号端int1的信号,通过第二复位子电路将第四节点n4初始化为第二初始信号端int2的信号,能够对发光元件el的复位电压和第一节点n1的复位电压分别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更佳的显示效果,改善低频闪烁等问题。
138.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复位子电路和第二复位电子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如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七晶体管t7。
139.其中,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极与复位控制信号端re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第一初始信号端int1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第五节点连接;
140.第七晶体管t7的控制极与发光控制信号端em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与第二初始信号端int2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二极与第四节点n4连接。
141.图8中示出了第一复位子电路和第二复位子电路的一种示例性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第一复位子电路和第二复位子电路的实现方式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实现其各自的功能即可。
142.本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t1对第五节点进行复位,第七晶体管t7对第四节点(即发光元件el的阳极端)进行复位,这样使得第一节点n1与第四节点n4的重置电压不一样,达到了分别控制的效果。
143.本实施例中,除第一复位子电路和第二复位子电路外,其他子电路(驱动子电路、写入子电路、补偿子电路、存储子电路、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和防漏
电子电路)的结构可以分别参照前述实施例所述的驱动子电路、写入子电路、补偿子电路、存储子电路、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和防漏电子电路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14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像素电路还包括渐变调光模块,其中:
145.所述渐变调光模块,被配置为给多个信号端提供多个频率的信号,所述多个信号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端、第一扫描信号端、发光控制信号端以及第二扫描信号端。
146.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渐变调光模块给多个信号端提供多个频率的信号,包括:
147.在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模式时,所述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二频率,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为第三频率,所述第三频率大于第二频率,所述第二显示模式包括刷新帧阶段和保持帧阶段,在所述刷新帧阶段,所述像素电路进行数据刷新;在所述保持帧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占空比随时间变化。
148.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模式时,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以及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均为第二频率。
149.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渐变调光模块给多个信号端提供多个频率的信号,还包括:
150.在所述显示面板处于第一显示模式时,所述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一频率,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以及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均为第一频率,所述第一频率大于第二频率。
151.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频率可以等于第三频率。
152.下面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中第一晶体管t1至第六晶体管t6均为p型薄膜晶体管、第七晶体管t7至第八晶体管t8均为n型薄膜晶体管为例,结合图6所示的像素电路单元和图9所示的工作时序图,对一个像素电路单元在正常显示模式下,在一帧周期内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包括8个晶体管单元(t1~t8)、1个电容单元(c1)和4个电源端(vdd、vss、data和int),其中,第一电源电压端vdd持续提供高电平信号,第二电源电压端vss持续提供低电平信号。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正常显示模式下,该像素电路在一帧周期内的工作过程包括:
153.第一阶段t1,称为复位阶段,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第二扫描信号端gate_n和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均为高电平信号,复位控制信号端re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高电平信号,使得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关闭,并使得第七晶体管t7导通,第二扫描信号端gate_n的高电平信号使得第八晶体管t8导通,复位控制信号端re的低电平信号使得第一晶体管t1导通,因此,第一节点n1和第四节点n4的电压分别复位为初始电压端vinit提供的初始电压,完成初始化,然后复位控制信号端re的电位置高,第一晶体管t1关闭。由于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关闭,此阶段发光元件el不发光。
154.第二阶段t2,称为调节阶段,各个输入信号端的时序保持不变,该阶段可以为m个扫描子周期,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m的取值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每个扫描子周期与一个栅线组对应,显示面板包括n个栅线组,n为大于m的整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调节阶段可以
为每行栅线打开的时间的m倍。
155.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二阶段t2的时长进行调节,可以增加对第一节点n1复位保持的时间,改善数据电压对第三晶体管t3造成的偏置。
156.第三阶段t3,称为数据写入阶段,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二晶体管t2导通,数据信号端data输出数据电压。此阶段由于第一节点n1为低电平,因此第三晶体管t3导通。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二晶体管t2导通使得数据信号端data输出的数据电压经过导通的第四晶体管t4、第二节点n2、导通的第三晶体管t3、第三节点n3、导通的第二晶体管t2和第八晶体管t8提供至第一节点n1,并将数据信号端data输出的数据电压与第三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之差充入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一节点n1)的电压为vdata-vth,vdata为数据信号端data输出的数据电压,vth为第三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关闭,确保发光元件el不发光。
157.第四阶段t4,称为发光阶段,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发光控制信号端em和第二扫描信号端gate_n的信号均为低电平信号。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低电平信号,使第七晶体管t7关闭,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导通,第一电源端vdd输出的电源电压通过导通的第五晶体管t5、第三晶体管t3和第六晶体管t6向发光元件el的第一极(即第四节点n4)提供驱动电压,驱动发光元件el发光。
158.在像素电路驱动过程中,流过第三晶体管t3(即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电流由其栅电极和第一极之间的电压差决定。由于第一节点n1的电压为vdata-vth,因而第三晶体管t3的驱动电流为:
159.i=k*(vgs-vth)2=k*[(vdd-vdata vth)-vth]2=k*[(vdd-vdata)]2[0160]
其中,i为流过第三晶体管t3的驱动电流,也就是驱动发光元件el的驱动电流,k为常数,vgs为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极和第一极之间的电压差,vth为第三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vdata为数据信号端data输出的数据电压,vdd为第一电源端vdd输出的电源电压。
[0161]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流经发光元件el的电流i与第三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vth无关,消除了第三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vth对电流i的影响,保证了亮度的均一性。
[0162]
基于上述工作时序,该像素电路消除了发光元件el在上次发光后残余的正电荷,实现了对驱动晶体管栅极电压的补偿,避免了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漂移对发光元件el驱动电流的影响,提高了显示图像的均匀性和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0163]
如图10所示,在低频显示模式下,一个显示周期分为1个刷新帧和若干个保持帧。刷新帧为画面刷新帧,即数据(data)更新帧。保持帧数据保持,数据锁定在第一节点n1(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不进行刷新,但是为了保持闪烁不可视,通常需要持续对发光元件el进行复位形成60hz或以上的显示频率,因此,在保持帧阶段,发光元件el阳极也会按照60hz或以上频率进行复位,即em需要持续刷新。通过对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的占空比进行调节(即对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的脉宽进行调节,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的周期不变),可以控制显示画面的亮度。本实施例中,为了将占空比与亮度成正比描述,定义占空比为发光时长/发光周期,其中,一个发光周期包括发光时长与非发光时长的和。由于发光控制信号端em驱动的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均为pmos tft,因此,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为低电平时,发光元件el发光,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为高电平时,发光元件el关
闭。因此,占空比即为发光控制信号端em输出低电平电压的时长占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周期的比例。该比例越小,单位周期内,发光元件el开启时间越短,发光亮度越低。
[0164]
如图10所示,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第二扫描信号端gate_n、复位控制信号端re与数据信号端data配合采用低频刷新,仅在刷新帧逐行进行像素刷新。而发光控制信号端em仍按照60hz或120hz逐行刷新,从而实现发光元件el高频刷新,缓解在数据刷新时刻发光元件el亮度差异造成的闪烁。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的占空比在保持帧阶段可动态改变,用于产生渐变的亮度降低和渐变的亮度提高效果。此时,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保持输出高电平信号即可。由于复位控制信号端re的信号由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的第n-m-1行信号驱动,即由于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的信号和复位控制信号端re的信号均在低频保持不变,可实现第一扫描信号端gate阵列基板行驱动(goa)不刷新,实现功耗的降低。
[0165]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在保持帧阶段,也可以通过对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的频率进行调节(即在不同的保持帧中,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的频率和脉宽均进行变化),进而控制显示画面的亮度变化,产生渐变的亮度降低和渐变的亮度提高效果。
[0166]
图12为进入低频模式后的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的占空比的设置示意图。在低频模式下,一个显示周期包括第一亮度保持区a1(或a5)、亮度下降区a2、第二亮度保持区a3和亮度上升区a4,其中,亮度下降区a2、第二亮度保持区a3和亮度上升区a4统称为过渡区。示例性的,以低频模式下的数据刷新频率为0.1hz为例,一个显示周期为10s。第一亮度保持区a1(或a5)占6s,过渡区中亮度下降区a2占2s,第二亮度保持区a3占1s,亮度上升区a4占1s。数据刷新时刻可以位于亮度下降区a2、第二亮度保持区a3和亮度上升区a4中的任意一个区域中(即图10中的刷新帧1可以位于亮度下降区a2、第二亮度保持区a3和亮度上升区a4中的任意一个区域中),示例性的,数据刷新时刻可以位于第二亮度保持区a3中,此时,在亮度最低情况下进行数据刷新,避免数据刷新瞬间发光元件el的亮度突变,带来人眼的不适感。如图10所示,当显示频率为60hz时,可以利用1/60s更新数据(时序包括前述的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等),其余的59/60s数据保持(时序包括依次重复的发光阶段和熄灭阶段),即其余的59/60s中各控制信号的时序与保持帧阶段各控制信号的时序相同。在60hz模式下,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的占空比可以在过渡区逐行变化,在亮度下降区a2,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的占空比可以逐行或逐帧降低,发光元件el亮度逐行或逐帧下降。在亮度上升区a4,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的占空比可以逐行或逐帧增加,发光元件el亮度逐行或逐帧上升。为了使平滑过渡更自然,亮度下降区a2和亮度上升区a4的时长可以进一步加长,从而使发光元件el亮度的变化更平缓。示例性的,在aod模式下,通常以显示时间为主,且显示最小单位通常为分钟,此时,可以利用该方法,每1分钟更新一次画面。
[0167]
此外,当主机需要更新画面(如有新消息需要显示)时,也可以在亮度保持区立即进行亮度的下降,进入过渡区,从而刷新数据。刷新完成后,再恢复亮度。通常在低频模式下不需要将亮度调至最高,即em占空比p1小于100%,例如可以是90%,80%,70%,60%,50%,40%,30%,20%等。同时,在低亮度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p2,p2≥0%,例如5%,10%,15%,20%,30%,40%等。
[0168]
本公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在aod或低频模式下,通过发光亮度渐变的方式,实现数据刷新,避免数据刷新时刻瞬间的亮度突变,带来人眼的不适感。
[0169]
本公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通过对发光控制信号端em的信号的pwm调节,可以在数
据刷新时将占空比调至最低,从而使画面切换变为人为的控制亮度起伏,避免了长时间保持产生的亮度差异导致画面刷新抖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的像素电路,数据更新周期t无需因画面闪烁问题而被限制,可以由现在的低频1hz,降低至0.1hz及更低的数据刷新率,画面刷新同样无闪烁。
[0170]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应用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中,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0171]
在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模式时,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二频率,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为第三频率,第三频率大于第二频率;
[0172]
第二显示模式包括刷新帧阶段和保持帧阶段,在所述刷新帧阶段,所述像素电路进行数据刷新;在所述保持帧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占空比随时间变化。
[0173]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面板处于第二显示模式时,复位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以及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均为第二频率。
[0174]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在显示面板处于第一显示模式时,像素电路的数据刷新频率为第一频率,复位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以及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频率均为第一频率,第一频率大于第二频率。
[0175]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显示模式可以为正常显示模式,第二显示模式可以为低频显示模式或aod模式。
[0176]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频率可以为60hz或120hz。第二频率可以为1hz或0.1hz。第三频率可以为60hz或120hz。
[0177]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该像素电路包括:驱动子电路、写入子电路、补偿子电路、存储子电路、复位子电路、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防漏电子电路、和发光元件,以及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二扫描信号端、发光控制信号端、初始信号端、数据信号端、第一电压端和第二电压端,第一显示模式包括多个第一显示周期,第一显示周期包括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以及发光阶段,其中:
[0178]
在复位阶段,复位子电路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对第四节点进行复位,并在复位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对第五节点进行复位;防漏电子电路在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五节点的信号写入第一节点;
[0179]
在数据写入阶段,写入子电路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数据信号端的信号写入第二节点;补偿子电路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驱动子电路的阈值电压补偿至第五节点;防漏电子电路在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五节点的信号写入第一节点;存储子电路存储驱动子电路的控制端的电压;
[0180]
在发光阶段,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在第一电压端与第二节点之间形成通路;驱动子电路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信号的控制下,向第三节点提供驱动电流;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在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之间形成通路。
[0181]
在本步骤中,通过复位子电路对第四节点和第五节点进行复位,并通过防漏电子电路将第五节点的信号写入第一节点,对发光元件的阳极端电压以及驱动子电路的控制极
电压进行重置,消除了发光元件上次发光后阳极残余的正电荷以及存储电容中残余的电荷;通过补偿子电路对第五节点进行阈值电压补偿,并通过防漏电子电路将第五节点的信号写入第一节点,实现了对驱动子电路阈值电压的补偿,从而提高了显示图像的均匀性。
[0182]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周期还包括调节阶段,调节阶段的时长为m个扫描子周期,每个扫描子周期与一个栅线组对应,显示面板包括n个栅线组,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n为大于m的整数,其中:
[0183]
在调节阶段,复位子电路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对第四节点进行复位;防漏电子电路在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五节点的信号写入第一节点。
[0184]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调节阶段的时长进行调节,可以增加对第一节点n1复位保持的时间,改善数据电压对驱动子电路(第三晶体管t3)造成的偏置。
[0185]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显示模式包括多个第二显示周期,第二显示周期包括第一亮度保持阶段、亮度下降阶段和亮度上升阶段,亮度下降阶段或亮度上升阶段中的一个包括依次设置的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以及发光阶段,另一个包括多个发光阶段和多个熄灭阶段,发光阶段和熄灭阶段间隔设置,其中:
[0186]
在复位阶段,复位子电路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对第四节点进行复位,并在复位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对第五节点进行复位;防漏电子电路在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五节点的信号写入第一节点;
[0187]
在数据写入阶段,写入子电路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数据信号端的信号写入第二节点;补偿子电路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驱动子电路的阈值电压补偿至第五节点;防漏电子电路在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五节点的信号写入第一节点;存储子电路存储驱动子电路的控制端的电压;
[0188]
在发光阶段,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在第一电压端与第二节点之间形成通路;驱动子电路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信号的控制下,向第三节点提供驱动电流;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在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之间形成通路;
[0189]
在熄灭阶段,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断开第一电压端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通路;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断开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之间的通路。
[0190]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亮度下降阶段或亮度上升阶段中的一个在复位阶段和数据写入阶段之间,还可以包括调节阶段,调节阶段的时长为m行扫描周期,m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0191]
在调节阶段,复位子电路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对第四节点进行复位;防漏电子电路在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五节点的信号写入第一节点。
[0192]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亮度下降阶段或亮度上升阶段中的一个除包括上述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以及发光阶段外,还包括多个发光阶段和多个熄灭阶段,发光阶段和熄灭阶段间隔设置。
[0193]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亮度下降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占空比逐行或逐帧降低;在所述第一亮度保持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保持不变;在所述亮度上升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占空比逐行或逐帧上升。
[0194]
在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显示模式包括多个第二显示周期,第二显示周期包括第一亮度保持阶段、亮度下降阶段、第二亮度保持阶段和亮度上升阶段,发光元件在第一亮度保持阶段的发光亮度大于发光元件在所述第二亮度保持阶段的发光亮度,亮度下降阶段、第二亮度保持阶段和亮度上升阶段中的一个包括依次设置的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以及发光阶段,其余两个和第一亮度保持阶段均包括多个发光阶段和多个熄灭阶段,发光阶段和熄灭阶段间隔设置,其中:
[0195]
在复位阶段,复位子电路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对第四节点进行复位,并在复位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对第五节点进行复位;防漏电子电路在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五节点的信号写入第一节点;
[0196]
在数据写入阶段,写入子电路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数据信号端的信号写入第二节点;补偿子电路在第一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驱动子电路的阈值电压补偿至第五节点;防漏电子电路在第二扫描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将第五节点的信号写入第一节点;存储子电路存储驱动子电路的控制端的电压;
[0197]
在发光阶段,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在第一电压端与第二节点之间形成通路;驱动子电路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信号的控制下,向第三节点提供驱动电流;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在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之间形成通路;
[0198]
在熄灭阶段,第二发光控制子电路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断开第一电压端与第二节点之间的通路;第一发光控制子电路在发光控制信号端的信号的控制下,断开第三节点和第四节点之间的通路。
[0199]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亮度下降阶段、第二亮度保持阶段和亮度上升阶段中的一个除包括上述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以及发光阶段外,还包括多个发光阶段和多个熄灭阶段,发光阶段和熄灭阶段间隔设置。
[0200]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亮度下降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占空比逐行或逐帧降低;在所述第一亮度保持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占空比等于第一占空比;在所述第二亮度保持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占空比等于第二占空比,所述第一占空比大于所述第二占空比;在所述亮度上升阶段,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的占空比逐行或逐帧上升。
[0201]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本公开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或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可以为穿戴式显示装置,能通过某些方式佩戴在人体上,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
[0202]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当显示装置从正常显示模式切换至低频显示模式时,先进入第一亮度保持阶段,然后检查是否需要退出低频显示模式,如果是,逐帧降低屏幕亮度,恢复正常数据刷新频率,逐帧提高屏幕亮度,进入正常显示模式,如果否,依次进入亮度下降阶段、第二亮度保持阶段(在第二亮度保持阶段进行数据刷新)和亮度上升阶段,然后再进入第一亮度保持阶段,重复上述循环过程。
[0203]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0204]
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0205]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即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0206]
虽然本公开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公开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本公开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公开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