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拆装使用的组合背包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3:35: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具体涉及一种可拆装使用的组合背包。


背景技术:

2.背包作为常用的生活用品,为人们出行携带物品带来了很多便利。目前市场上的背包,由于结构设计的原因,功能较为单一,其不能将包体拆卸后独立使用。
3.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中国申请号为202020898120.9;公告日为2021.1.8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拆装任意组合背包;该背包包括第一包体,所述包体内设有主袋,所述包体顶部设有提手带;还包括第二包体,所述第二包体通过拉链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包体的前部上,所述第一包体的前部设有隐藏袋,所述第一包体可拆装盖设于所述隐藏袋上;所述第二包体前部设有前袋,所述第二包体背部设有背袋,所述第二包体背部两侧设有相互配合的肩带连接件。
4.该背包通过在第二包体的背袋和前袋放置物品;背袋和前袋的容纳空间通过第二包体的体积决定;但是该第二包体的体积是不可变化的;若需增大第二包体的容置则只能增大第二包体的体积;进而与第一包体连接后也会导致整个背部的体积增大;不便于使用;同时该背包只设有一个可拆装的第二包体;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装使用的组合背包;通过设置可折叠袋体,折叠袋体即可单独使用,也可以连接在背包上进行携带使用,携带方便且方便使用。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装使用的组合背包;包括第一包体;第一包体包括第一容置腔和第一封口装置;第一封口装置用于打开、关闭第一容置腔;第一包体的表面连接有第二包体和容纳组件;第二包体与第一包体可拆卸连接;第二包体包括第二容置腔;容纳组件包括第三包体和袋体一;第三包体与袋体一连接;第三包体与第一包体可拆卸连接,第三包体与第一包体之间形成收纳空间一;所述袋体一收纳在收纳空间一内;所述袋体一包括装载容置腔一;装载容置腔一展开后的容纳大小大于第二容置腔的容纳大小。
7.以上设置,通过设置与第一包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包体,且第二包体上设有第二容置腔;通过第二容置腔用于装载物品;这样第二包体可安装在第一包体上使用;第一包体与第二包体拆分后也可以单独使用;通过设置与第一包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三包体,且第三包体连接有设有装载容置腔一的袋体一;通过装载容置腔一用于装载物品;这样容纳组件可安装在第一包体上使用;第一包体与容纳组件拆分后也可以单独使用;同时第一包体、容纳组件都是与第一包体独立连接的;且装载容置腔一展开后的容纳大小大于第二容置腔的容纳大小;这样使用者能根据使用场景拆卸第二包体或容纳组件使用;当第三包体与第一包体连接时,第三包体与第一包体之间形成收纳空间一;使得袋体一能收纳在收纳空间一内;第三包体和第一包体对袋体一起保护作用;且袋体一收纳后,观察背包时不会观察到袋
体;外形整洁。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包体的表面设有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二包体通过连接装置与第一连接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包体通过连接装置与第二连接区可拆卸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件一、连接件二和连接组件;连接件一和连接件二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一分别在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上环形设置;连接件一包括连接部一和连接部二;连接部一设置在连接件一的一端;连接部二设置在连接件一的另一端;所述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层叠设置;
10.所述连接件二分别在第二包体和第三包体上环形设置;连接件二包括连接部三和连接部四;连接部三设置在连接件二的一端;连接部四设置在连接件二的另一端;所述连接部三与连接部四层叠设置;所述连接部二、连接部四将连接部一、连接部三包覆在内;所述连接组件与连接部二、连接部四连接的一端将连接组件与连接部一、连接部三连接的一端包覆在内。
11.以上设置,通过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层叠设置;连接部三与连接部四层叠设置;且所述连接部二、连接部四将连接部一、连接部三包覆在内;所述连接组件与连接部二、连接部四连接的一端将连接组件与连接部一、连接部三连接的一端包覆在内;对连接组件与连接部一、连接部二、连接部、连接部四连接的位置起到保护作用。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区表面设有一个以上的弹性固定件;所述收纳空间一通过第二连接区与第三包体连接形成;所述第二包体连接的背面有肩带;所述第二包体与第一连接区之间形成收纳空间二;所述肩带收纳在收纳空间二内。
13.以上设置,通过设置弹性固定件,便于固定物品;使用方便;通过设置肩带使得第二包体方便携带;同时肩带收纳在收纳空间二内;
14.肩带收纳后,观察背包时不会观察到肩带;外形整洁。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包体包括第二封口装置;第二封口装置用于打开、关闭第二容置腔;袋体一包括装载封口装置一;装载封口装置一用于打开、关闭装载容置腔一。这样使用安全,避免物品掉落。
16.进一步的,第一包体远离第一连接区的背面设有包体开口;所述包体开口与第一容置腔连通;所述包体开口包括开口部一、开口部二和弧形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一与开口部二垂直设置;开口部一与开口部二之间通过弧形开口部连接;所述开口一、开口部二、和弧形开口部上设有第四封口装置;第四封口装置用于打开、关闭包体开口。
17.以上设置,通过设置包体开口;这样既能通过打开第一封口装置使用第一容置腔;也能通过打开第四封口装置从背包背面使用第一容置腔;使用方便。同时通过设置与开口部二垂直设置的开口部一;使得包体开口打开时展开的幅度大。
18.进一步的,第一容置腔包括内表面一、内表面二、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所述内表面一位于第一容置腔内靠近第一连接区设置;所述内表面二位于第一容置腔内远离第一连接区设置;所述第一隔层和第二隔层都与内表面一连接;且第二隔层位于第一隔层上方;第二隔层与内表面一之间成形有一个以上的第四容置腔;第一隔层与内表面一之间成形有一个以上的第五容置腔。这样增大收纳空间,便于存放物品。
19.进一步的,第一包体包括袋体二;袋体二与内表面二连接;袋体二包括装载容置腔
二和装载封口装置二;装载封口装置二用于打开、关闭装载容置腔二。这样增大收纳空间,便于存放物品。
20.进一步的,第一包体包括内表面三和内表面四;内表面三、内表面四位于内表面一和内表面二之间;所述内表面三和内表面四都向靠近第一容置腔方向延伸有第六容置腔;所述第一包体一外侧面向外延伸有袋体三;第一包体另外一侧面向外延伸有袋体四。这样增大收纳空间,便于存放物品。
21.进一步的,所述袋体一为柔性袋体一。这样便于折叠收纳。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包体与第二包体、第三包体连接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包体的正视图。
25.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包体的侧视图。
27.图6为图5中b的放大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状态的后视图。
30.图9为本实用新型打开包体开口的示意图。
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第一容置腔的示意图。
32.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包体的示意图。
33.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包体的示意图。
34.图13为图12中c的放大图。
35.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组件打开的示意图。
36.图15为图14中d的放大图。
37.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包体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39.如图1

16所示;一种可拆装使用的组合背包;包括第一包体1;第一包体1包括第一容置腔(图中未示出)和第一封口装置11;第一封口装置11用于打开、关闭第一容置腔;第一包体1的表面连接有第二包体2和容纳组件3。
40.如图1

2所示;所述第一包体1的表面设有第一连接区12和第二连接区13。所述第二连接区13表面设有一个以上的弹性固定件14。通过设置弹性固定件14,便于固定物品;使用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固定件14设有两个;一个弹性固定件14与第二连接区13表面形成一个以上的弹性固定部141;通过弹性固定部141将物品固定在第二连接区13表面。
41.第二包体2通过连接装置5与第一连接区12可拆卸连接;第二包体2与第一连接区12之间形成收纳空间二(图中未示出);第二包体2的背面连接有肩带21;所述肩带21收纳在收纳空间二内。通过设置肩带21使得第二包体2方便携带;同时肩带21收纳在收纳空间二内;肩带21收纳后,观察背包时不会观察到肩带21;外形整洁。
42.如图11所示;第二包体2包括第二容置腔(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封口装置22;第二封口装置22用于打开、关闭第二容置腔。
43.如图12所示;容纳组件3包括第三包体31和袋体一32;第三包体31与袋体一32的前幅连接。在本实施中,所述袋体一32为柔性袋体一;这样便于折叠收纳。第三包体31通过连接装置5与第二连接区13可拆卸连接,第三包体31与第二连接区13之间形成收纳空间一(图中未示出);所述袋体一32收纳在收纳空间一内;所述袋体一32包括装载容置腔一(图中未示出)、装载封口装置一321和提手322。装载封口装置一321用于打开、关闭装载容置腔一。通过设置第二封口装置22和装载封口装置一321,使用安全,避免物品掉落。所述装载容置腔一的容纳大小大于第二容置腔的容纳大小。
44.如图2

4、6、11

16所示;所述连接装置5包括连接件一51、连接件二52和连接组件(图中未示出);连接件一51和连接件二5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为拉链。所述连接件一51分别在第一连接区12和第二连接区13上环形设置;连接件一51包括连接部一511和连接部二512;连接部一511设置在连接件一51的一端;连接部二512设置在连接件一51的另一端;所述连接部一511与连接部二512层叠设置。
45.所述连接件二52分别在第二包体2和第三包体31上环形设置;连接件二52包括连接部三521和连接部四522;连接部三521设置在连接件二52的一端;连接部四522设置在连接件二52的另一端;所述连接部三521与连接部四522层叠设置。在本实施中,连接组件的尾部与连接部一511和连接部三521连接;连接组件的头部与连接部二512和连接部四522连接;当连接组件闭合后;连接部二212、连接部四522将连接部一511、连接部三521包覆在内;连接组件的头部将连接组件的尾部包覆在内。这样避免连接组件的尾部裸露与其它物件接触,导致连接组件的尾部分离,进而导致整个连接组件分离,使得第二包体2与第一包体1分离、第三包体31与第一包体1分离的情况出现。
46.通过连接部一511与连接部二512层叠设置;连接部三521与连接部四522层叠设置;且连接组件与连接部二、连接部四连接的一端将连接组件与连接部一、连接部三连接的一端包覆在内;对连接组件与连接部一511、连接部二512、连接部、连接部四522连接的位置起到保护作用。
47.如图3、7

9所示;第一包体1远离第一连接区12的背面设有包体开口15;所述包体开口15与第一容置腔连通;所述包体开口15包括开口部一151、开口部二152和弧形开口部153;所述开口部一151与开口部二152垂直设置;开口部一151与开口部二152之间通过弧形开口部153连接;所述开口一151、开口部二152、和弧形开口部153上设有第四封口装置16;第四封口装置16用于打开、关闭包体开口15。
48.通过设置包体开口15;这样既能通过打开第一封口装置11使用第一容置腔;也能通过打开第四封口装置16从背包背面使用第一容置腔;使用方便。同时通过设置与开口部二152垂直设置的开口部一151;使得包体开口打开时展开的幅度大。
49.如图3、9和10所示;第一容置腔包括内表面一171、内表面二172、内表面三173、内表面四174、第一隔层170、第二隔层175和袋体二176;所述内表面一171位于第一容置腔内靠近第一连接区12设置;所述内表面二172位于第一容置腔内远离第一连接区12设置;内表面三173、内表面四174位于内表面一171和内表面二172之间。第一包体1一外侧面向外延伸有袋体三177;第一包体1另一外侧面向外延伸有袋体四178。
50.第一隔层170和第二隔层175都与内表面一171连接;且第二隔层175位于第一隔层170上方;第二隔层175与内表面一171之间成形有一个以上的第四容置腔1751;第一隔层170与内表面一171之间成形有一个以上的第五容置腔1752。所述第四容置腔1751位于第五容置腔1752上方。所述袋体二176与内表面二172连接;袋体二176包括装载容置腔二(图中未示出)和装载封口装置二1761;装载封口装置二1761用于打开、关闭装载容置腔二。所述内表面三173和内表面四174都向靠近第一容置腔方向延伸有第六容置腔179。这样增大收纳空间,便于存放物品。
51.如图3、7、8所示;在第一包体1的背面设有挂取装置4;所述挂取装置4设有一个以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挂取装置4设有两个;一挂取装置4靠近袋体三177设置;一挂取装置4靠近袋体四178设置。挂取装置4包括固定环41和挂取件42;所述固定环41与第一包体1固定连接;所述挂取件42包括挂带43;在挂带43的两端都设有挂钩44;所述挂钩44与固定环41可拆卸连接。
52.通过设置与第一包体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包体2,且第二包体2上设有第二容置腔;通过第二容置腔用于装载物品;这样第二包体2可安装在第一包体1上使用;第一包体1与第二包体2拆分后也可以单独使用;通过设置与第一包体1可拆卸连接的第三包体31,且第三包体31连接有设有装载容置腔一的袋体一32;通过装载容置腔一用于装载物品;这样容纳组件3可安装在第一包体1上使用;第一包体1与容纳组件3拆分后也可以单独使用;同时第一包体1、容纳组件3都是与第一包体1独立连接的;且装载容置腔一的容纳大小大于第二容置腔的容纳大小;这样使用者能根据使用场景拆卸第二包体2或容纳组件3使用;当第三包体31与第一包体1连接时,第三包体31与第一包体1之间形成收纳空间一;使得袋体一32能收纳在收纳空间一内;第三包体31和第一包体1对袋体一32起保护作用;且袋体一32收纳后,观察背包时不会观察到袋体;外形整洁。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