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调摩擦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2:29: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耳板(1)和右耳板(13),所述左耳板(1)与桥梁梁体固定连接,所述右耳板(13)与墩台固定连接;所述左耳板(1)和所述右耳板(13)之间设有套筒一(8),所述左耳板(1)上连接有活塞杆一(4),所述活塞杆一(4)伸入所述套筒一(8)内设置,所述套筒一(8)连接有套筒二(12),所述套筒二(12)与所述右耳板(13)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二(12)内设置有活塞杆二(11),所述活塞杆二(11)伸入所述套筒一(8)内,且与所述活塞杆一(4)螺纹连接;所述活塞杆一(4)上设有内楔形块一(61),所述活塞杆二(11)上设有内楔形块二(62),所述内楔形块一(61)和所述内楔形块二(62)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内楔形块一(61)和所述内楔形块二(62)外设有外楔形块(7),所述外楔形块(7)的内侧与所述内楔形块一(61)、所述内楔形块二(62)相抵接,所述外楔形块(7)的外侧与所述套筒一(8)的内壁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楔形块一(61)和所述内楔形块二(62)厚度较小的一端相对设置,所述外楔形块(7)中部的厚度大于其端部的厚度,所述外楔形块(7)与所述内楔形块一(61)、所述内楔形块二(62)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楔形块一(61)和所述内楔形块二(62)厚度较大的一端均设有挡圈(5),所述挡圈(5)分别安装于所述活塞杆一(4)和所述活塞杆二(1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一(4)和所述活塞杆二(11)上设有凹槽,所述挡圈(5)安装于所述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一(8)的两端分别设有左端盖(3)、右端盖(9),所述右端盖(9)与所述套筒二(12)相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一(4)上设有方块形限位件(14),所述限位件(14)位于所述左耳板(1)与所述左端盖(3)之间,所述左耳板(1)与所述限位件(14)之间设有螺母(2),所述螺母(2)能够与所述限位件(14)抵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二(11)上设有挡板(10),所述挡板(10)与所述右端盖(9)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5)与所述内楔形块一(61)之间、所述挡圈(5)与所述内楔形块二(62)之间均设置有弹性构件。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可调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耳板(1)与所述活塞杆一(4)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右耳板(13)与所述套筒二(12)焊接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摩擦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楔形块(7)包括三个楔形块单元,三个所述楔形块单元合围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楔形块单元存在间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筑抗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由于建筑结构面临的地震作用的强度不能准确预测,传统的摩擦阻尼器存在强震和弱震不能兼顾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摩擦阻尼器,包括左耳板和右耳板,左耳板和右耳板之间设有套筒一和套筒二,左耳板上连接有活塞杆一,活塞杆一螺纹连接有活塞杆二;活塞杆一上设有内楔形块一,活塞杆二上设有内楔形块二,内楔形块一和内楔形块二之间存在间隙,内楔形块一和内楔形块二外设有外楔形块,外楔形块的内侧与内楔形块一、内楔形块二相抵接,外楔形块的外侧与套筒一的内壁相抵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滑动摩擦力,实现控制减震耗能大小,既具有良好消能减震能力又能让结构同时满足强震和弱震时的减震要求。时的减震要求。时的减震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 骆明成 周孝林 刘海亮 邱廷琦 陈宏 王海桥 兰鹏 杨蕊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5
技术公布日:2022/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