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X射线发生器及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0:51: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x射线发生器及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x射线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x 射线发生器及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x射线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其具有穿透性,并且在穿过不同密度和厚度的物体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因此,通过将x射线在穿过不同物体,再显像处理,即可得到不同的影像,并且可以根据影像反推物体的情况,因此,x射线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安检等方面进行检查或探伤。而x射线主要是通过加速电子来撞击金属靶,使得电子在减速后损失的动能以光子的形式射出得到的。
3.在本发明人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x射线应用场景非常广泛,而在不同场景下,x射线的需求是不相同的,因此,为了方便调整x射线发生器所输出x射线,通常会将x射线输出设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由控制器来控制x射线输出设备所输出的 x射线,而目前,控制器与x射线发生器呈独立分离式设置,运输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x射线发生器及检测设备,克服了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中,所述x射线发生器包括:外壳、控制器和x射线发生器本体。所述外壳包括下壳和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下壳,所述盖板和下壳共同围合有收容空间,所述盖板还设置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第一窗口和第一固定结构,所述下壳设有第一插接端口;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pcb板和收容盒,所述控制pcb板安装于所述收容盒内,所述收容盒设有第二固定结构和第二插接端口,所述第二插接端口与所述控制pcb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固定,并且所述第一插接端口与所述第二插接端口插接;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安装于所述盖板,并且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与所述第一插接端口连接,并且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所产生的x射线可从所述第一窗口输出。
5.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盖板延伸有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凸出于所述下壳,所述控制器承载于所述承载部。
6.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第一螺孔;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第二螺孔;所述x射线发生器还包括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穿过并且螺接于所述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
7.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固定结构还包括卡钩和卡柱,所述卡柱固定于所述卡柱的一端,所述卡柱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收容盒上,所述卡钩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抵接于所述第一通孔远离于所述收容盒的一侧。
8.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壳上的滑槽以及设置于所述滑槽的壁面上的凹陷;所述第二固定结构还包括滑柱,所述滑柱的侧壁设置弹性
凸台;所述滑柱插入所述滑槽内,所述弹性凸台卡接于所述凹陷内,以使所述收容盒固定于所述下壳上。
9.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包括:x射线管、变压器和屏蔽件,所述x射线管收容于所述屏蔽件内,所述屏蔽件和变压器固定于所述盖板面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表面,所述x射线管与所述变压器电连接,所述变压器与所述第一插接端口连接,所述屏蔽件设有第二窗口,所述第二窗口与所述第一窗口对应,所述x射线管发射的x射线经所述第二窗口和第一窗口后射出。
10.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还包括绝缘件,所述变压器收容于所述绝缘件内,并且所述绝缘件固定于所述盖板上。
11.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安装于所述下壳上,并且所述过滤器部分卡接于所述第一窗口上。
12.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盖板,所述下壳抵接所述密封圈。
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检测设备,包括上述方式任意一项所述的x射线发生器。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x射线发生器及检测设备,包括:外壳、控制器和x射线发生器本体。所述外壳包括下壳和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下壳,所述盖板和下壳共同围合有收容空间,所述盖板还设置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第一窗口和第一固定结构,所述下壳设有第一插接端口;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pcb板和收容盒,所述控制pcb板安装于所述收容盒内,所述收容盒设有第二固定结构和第二插接端口,所述第二插接端口与所述控制pcb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固定,并且所述第一插接端口与所述第二插接端口插接;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安装于所述盖板,并且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与所述第一插接端口连接,并且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所产生的x射线可从所述第一窗口输出。通过上述结构,将所述收容盒的第二固定结构与所述下壳的第一固定结构固定,以使所述控制pcb板可以固定在所述盖板上,同时,所述第一插接端口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端口上,实现所述控制pcb板与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的连接。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x射线发生器的立体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x射线发生器的分解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x射线发生器的图2的a部放大图。
19.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1.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2.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3.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
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作限制。所述“连接”包括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直接连接和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之间还有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的间接连接,如非特别说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制。
24.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x射线发生器包括:外壳10、控制器 20、x射线本体30、第一螺栓40和过滤器50。所述外壳10包括由两部分组成,所述控制器20安装于所述外壳10的外表面,所述x射线本体30安装于所述外壳10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所述x射线本体30与所述控制器20电连接,所述第一螺栓40将所述外壳10 的第一部分固定于第二部分上,所述过滤器50固定于所述外壳10的第一部分上,并且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部分。
25.对于上述外壳10,如图2所示,所述外壳10包括:盖板11、下壳12和密封圈14,所述盖板12盖设于所述下壳11,所述盖板12和下壳11共同围合有收容空间13。所述x射线本体30安装于所述盖板12,并且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30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3内,所述密封圈14设置于所述盖板11,所述下壳12抵接所述密封圈14,所述密封圈14用于将所述收容空间13与外界环境隔离,从而保护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3内的零件;所述第一螺栓40用于固定所述盖板 11和下壳12;所述过滤器50安装于所述下壳12上,并且所述过滤器50部分卡接于所述下壳12上。
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1延伸有承载部(图未示),所述承载部(图未示)凸出于所述下壳12,所述控制器20承载于所述承载部(图未示),以使所述控制器20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盖板11上。
27.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盖板11设有第一窗口112和第一固定结构113,所述第一窗口112与所述收容空间13连通,所述过滤器50安装于所述盖板11上,并且所述过滤器50部分卡接于所述第一窗口112上,以使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30所产生的x射线可通过所述过滤器50的过滤后从所述第一窗口112输出,所述过滤器 50还可以限制输出的x射线的形状,以满足用户当前使用环境的需求。所述第一固定结构113将所述控制器20固定于所述盖板11上。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1还设有第三插接端口114和第三固定结构115,所述第三固定结构115与所述下壳12连接,以使所述第三固定结构115与所述下壳12可以给所述密封圈14施加压力,从而增强密封圈14的密封性能,所述第三插接端口114贯穿所述盖板与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30连接,以使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30 可以通过所述第三插接端口114与其他控制器连接。
29.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下壳12设有第一插接端口121。所述第一插接端口121设于所述下壳12的一侧壁,所述第一插接端口121与所述控制器20和x射线发生器本体30连接。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下壳12还设有密封槽122,所述密封圈14安装于所述密封槽122内,以增强所述密封圈的密封性能。
31.对于上述控制器20,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器20包括控制pcb 板21和收容盒22。所述控制pcb板21安装于所述收容盒22内,所述控制pcb板21与所述第一插接端口121连接,或者,可以与所述第三插接端口114连接,以使所述控制pcb板21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插接端口
121或者所述第三插接端口114控制安装于所述外壳10内的x射线发生器本体30。
32.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收容盒22设有第二固定结构221 和第二插接端口222,所述第二插接端口222与所述控制pcb板21 电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113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221固定,并且所述第一插接端口121与所述第二插接端口222插接,以连通控制电路。
33.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固定结构113包括第一螺孔1131和第三螺孔1132;所述第二固定结构221包括第二螺孔2211;所述第一螺栓40依次穿过第一螺孔1131和第二螺孔2211并且螺接于所述第一螺孔1131和第二螺孔2211,从而使得所述控制器20安装于所述盖板11。所述下壳12还设有第四螺孔123,所述第一螺栓 40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螺孔1132和第四螺孔123并且螺接于所述第三螺孔1132和第四螺孔123,从而使得所述盖板11和下壳12固定。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图未示,所述第一固定结构113还包括第一通孔(图未示);所述第二固定结构122还包括卡钩(图未示)和卡柱 (图未示),所述卡柱固定于所述卡柱的一端,所述卡柱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收容盒22上,所述卡钩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抵接于所述第一通孔远离于所述收容盒22的一侧。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图未示,所述第一固定结构11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壳上的滑槽(图未示)以及设置于所述滑槽的壁面上的凹陷(图未示);所述第二固定结构122还包括滑柱(图未示),所述滑柱的侧壁设置弹性凸台(图未示);所述滑柱插入所述滑槽内,所述弹性凸台卡接于所述凹陷内,以使所述收容盒固定于所述下壳上。
36.对于上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30,如图2所示,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30包括x射线管31、变压器32、屏蔽件33、绝缘件34和变压电路35。所述x射线管31收容于所述屏蔽件33内,所述屏蔽件 33和变压器32固定于所述盖板11面向所述收容空间13的一表面,所述x射线管31通过所述变压电路35与所述变压器32电连接,所述控制器20的低压电接入到所述变压器32上,所述变压电路35用于把低压电升至所述x射线管所需的高压电,以使高压电可以激发所述x射线管,从而使得所述x射线管可以产生x射线。具体的,所述变压电路35为升压电路。所述变压器32与所述第一插接端口121连接,所述屏蔽件33设有第二窗口331,所述第二窗口331与所述第一窗口112对应,所述过滤器50部分插入所述第二窗口331所述x 射线管31发射的x射线经所述第二窗口331、过滤器50和第一窗口 112后射出,所述变压器32收容于所述绝缘件34内,并且所述绝缘件34固定于所述盖板11上。
3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x射线发生器1包括:外壳10、控制器 20和x射线发生器本体30。所述外壳10包括下壳12和盖板11,所述盖板11盖设于下壳12,所述盖板11和下壳12共同围合有收容空间13,所述盖板11还设置与所述收容空间13连通的第一窗口112,所述下壳12设有第一插接端口121和第一固定结构113;所述控制器20包括控制pcb板21和收容盒22,所述控制pcb板21安装于所述收容盒22内,所述收容盒22设有第二固定结构221和第二插接端口222,所述第二插接端口222与所述控制pcb板221电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113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221固定,并且所述第一插接端口121与所述第二插接端口222插接;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 30安装于所述盖板11,并且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30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3内,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30与所述第一插接端口121连接,并且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30所产生的x射线可从所述第一窗口112 输出。通过上述结构,将所述收容盒22的第二固定结构221与所述下壳12的第一固定结构113固定,以使所述控制pcb板21可以固定在所述下壳20
上,同时,所述第一插接端口121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端口222上,实现所述控制pcb板21与所述x射线发生器本体30 的连接。
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检测设备,图未示,所述检测设备包括上述的x射线发生器1,对于x射线发生器1的结构和功能请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