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风监测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15:05: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物联网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监测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相对来说管道式新风系统由于工程量大更适合工业或者大面积办公区使用。当室内、柜机、基站等领域使用时,通常需要向外界排放新风,保证外部空气质量。但是传统的方式通常只是单纯的将室内、柜机或基站内的空气排出,从而起到换气、降温的作用,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工作人员定时查看,不能远程监控,也不能远程控制室内、柜机、基站的内部温度,长时间换气降温也浪费资源,给人们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能够远程查看室内与柜机内的情况和温度,且能够使室内与各个柜机之间统一管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起到一定的节能效果的新风监测管理系统。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风监测管理系统,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内设有第一智能温控风机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所述第一智能温控风机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的一端向外伸出,另一端连通新风换气机,所述新风换气机的排气口穿过设备本体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智能温控风机的进风口通过主管道连通室内,所述第二智能温控风机的进风口通过排气管连通柜机,所述设备本体内与柜机上均设有温控监测管理系统,所述温控监测管理系统控制第一智能温控风机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的启停。
5.优选的,所述设备本体内还设有横向固定的隔板,所述新风换气机设在隔板的一侧,第一智能温控风机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设在隔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智能温控风机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的风机出风口穿过隔板与新风换气机连通,所述隔板在靠近排气口的周围设有隔热消音棉。
6.优选的,所述第二智能温控风机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设在第一智能温控风机的两侧,所述第一智能温控风机和两个第二智能温控风机能够单独驱动或联动。
7.优选的,所述温控监测管理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固定在设备本体的内壁和柜机上,温度控制器上设有温感探头,所述设备本体上的温感探头穿过设备本体的壳体向外延伸,所述柜机上的温感探头穿过柜机向内延伸,所述温度控制器通过气体温度控制第一智能温控风机和两个第二智能温控风机的启停。
8.优选的,所述柜机与排气管的连接处还设有智能风机,所述智能风机与第一智能温控风机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联动。
9.优选的,所述智能风机与柜机的数量一一对应,其中一部分柜机通过智能风机和
排气管连通第二智能温控风机,另一部分柜机通过辅助管道连通主管道。
10.优选的,还包括远程控制系统,所述第一智能温控风机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通过4g/wifi网络连接至网管云服务器,所述网管云服务器通过网络连通移动客户端,最终通过移动客户端控制第一智能温控风机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
11.优选的,所述远程控制系统还包括后台维护模块和短信发送模块。
12.优选的,所述远程控制系统还包括电脑集中控制系统,所述第一智能温控风机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上预留rs485监控接口,带有rs485系统的温控器分别安装至室内与柜机内,然后由监控系统监控,并通过电脑终端设置室内与柜机内的温度,室内与柜机内温度处于设定温度时第一智能温控风机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停止运行。
13.优选的,所述网管云服务器还设有api接口,通过服务器api接口可使第三方app应用得到平台数据。
14.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新风监测管理系统,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内设有第一智能温控风机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所述第一智能温控风机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的一端向外伸出,另一端连通新风换气机,所述新风换气机的排气口穿过设备本体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智能温控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室内,所述第二智能温控风机的进风口通过排气管连通柜机,所述设备本体内与柜机上均设有温控监测管理系统;该发明新风监测管理系统能够远程查看室内与柜机内的情况和温度,且能够使室内与各个柜机之间统一管理,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起到一定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风监测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风监测管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中设备本体与柜机的连接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新风监测管理系统的网络监控原理示意图。
19.图中:1、设备本体;11、隔板;12、隔热消音棉;13、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4、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5、风机出风口;16、温度控制器;17、新风换气机;2、进风口;3、排气口;4、排气管;5、主管道;6、柜机;61、智能风机;62、辅助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照图1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风监测管理系统,包括设备本体1,所述设备本体1内设有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所述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的一端向外伸出,另一端连通新风换气机17,所述新风换气机17的排气口3穿过设备本体1向外延伸,所述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的进风口2通过主管道5连通室内,所述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的进风口2通过排气管4连通柜机6,所述设备本体1内与柜机6上均设有温控监测管理系统,所述温控监测管理系统控制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的启停,其中柜机6为电力柜、设备箱体、变电站等密封柜体。
21.在本发明方案中,所述设备本体1内还设有横向固定的隔板11,所述新风换气机17设在隔板11的一侧,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设在隔板1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的风机出风口15穿过隔板11与新风换气机
17连通,所述隔板11在靠近排气口3的周围设有隔热消音棉12,当室内或柜机6内的空气通过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排出时经过新风换气机17,经新风换气机17内置换空气、净化、过滤,最终排出室外,保证室外空气环境;其中所述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为两个,且分别对称设在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的两侧,所述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和两个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能够单独驱动或联动。
22.在本发明方案中,所述温控监测管理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器16,所述温度控制器16固定在设备本体1的内壁和柜机6上,温度控制器上设有温感探头,温感探头的精度为0.5℃,所述设备本体1上的温感探头穿过设备本体1的壳体向外延伸,使探头接触室内空气,便于感应室内空气温度,所述柜机6上的温感探头穿过柜机6向内延伸,此时柜机6上的探头接触柜机内的空气,便于感应柜机内的空气温度,所述温感探头内的双金属片的热膨胀系数的不同,在变化的温度环境下,由于胀缩程度不同从而使双金属片弯曲,当碰到设定的触点或开关时,则控制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和两个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的启停。
23.其中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 的进风口直接与室内连通,两个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的进风口通过排气管4连通柜机,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的数量与柜机数量一一对应,并通过排气管4端部的排气风机抽取柜机内的空气;当柜机数量大于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的数量时,可通过其他管道与排气管4连通,将其他柜机内的空气通过管道排至排气管4内。
2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柜机6与排气管4的连接处还设有智能风机61,所述智能风机61与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联动;当柜机6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温感探头发出信号通过控制器驱动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和智能风机61,能够同时排出室内热气与柜机6内的热气;同理,当柜机6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温感探头发出信号通过控制器使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和智能风机61停止运行,所述智能风机61与柜机6的数量一一对应,其中一部分柜机6通过智能风机61和排气管4连通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另一部分柜机6通过辅助管道62连通主管道5,此时,通过多个辅助管道62与智能风机61,能够增大换气除热效率。
25.在本发明方案中,还包括远程控制系统,所述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通过4g/wifi网络连接至网管云服务器,所述网管云服务器通过网络连通移动客户端,最终通过移动客户端控制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当需要启动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和/或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时,在移动客户端上发送指令,通过网关云服务器与局域网使温控风机联动。
2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远程控制系统还包括后台维护模块和短信发送模块,其中远程控制系统便于维护及故障定位,也有利于系统硬件、软件的调整,所述短信发送模块方便多人同时交互查询单台设备告警信息,维护及管理方便,可单区域短信监测、查询管理,也可集中调度管理。
27.进一步的,所述远程控制系统还包括电脑集中控制系统,电脑集中控制系统由电脑终端通过交换机和数据采集器控制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所述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上预留rs485监控接口,带有rs485系统的温控器分别安装至室内与柜机内,然后由监控系统监控,并通过电脑终端设置室内与柜机内的温度,室内与柜机内温度处于设定温度时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停止运行,当室内或柜机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第一智能温控风机14和第二智能温控风机13启
动,将内部高温空气排出,直至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便于室内与各个柜机统一管理,也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达到一定的节能效果;所述网管云服务器还设有api接口,通过服务器api接口可使第三方app应用得到平台数据。
28.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