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正负离子浆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13:04: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正负离子浆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板(1),所述介质板(1)上设置有多个单元介质阻挡放电组件(2);所述单元介质阻挡放电组件(2)包括第一单元介质阻挡放电结构(201)和第二单元介质阻挡放电结构(202);所述第一单元介质阻挡放电结构(201)包括第一暴露电极(2011)和第一埋入电极(2012),所述第二单元介质阻挡放电结构(202)包括第二埋入电极(2021)和第二暴露电极(2022);所述第一暴露电极(2011)、所述第一埋入电极(2012)、所述第二埋入电极(2021)以及所述第二暴露电极(2022)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所述介质板(1)上;所述第一埋入电极(2012)和所述第二埋入电极(2021)位于所述介质板(1)内部,所述第一暴露电极(2011)和所述第二暴露电极(2022)位于所述介质板(1)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离子浆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单元介质阻挡放电组件(2)并行连接阵列化设置,所述单元介质阻挡放电组件(2)与所述介质板(1)的一端的端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离子浆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板(1)为pcb板或玻璃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离子浆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埋入电极(2012)和所述第二埋入电极(2021)均有具有锯齿状的阵列电极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负离子浆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暴露电极(2011)和所述第二暴露电极(2022)均由金属直线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负离子浆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埋入电极(2012)和所述第二埋入电极(2021)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一暴露电极(2011)、所述第二暴露电极(2022)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埋入电极(2012)和所述第二埋入电极(2021)的对称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正负离子浆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暴露电极(2011)、所述第一埋入电极(2012)、所述第二埋入电极(2021)以及所述第二暴露电极(2022)的金属覆盖区域采用互补性的配合设计。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负离子浆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点连接的高频交流电压的频率为2~100khz,电压为1~10kvac。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离子浆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埋入电极(2012)和所述第二埋入电极(2021)的覆盖面积占比≤10%,所述第一暴露电极(2011)和所述第二暴露电极(2022)的覆盖面积占比≥7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离子浆发生器,其特征在于,阵列化的所述单元介质阻挡放电组件(2)占比为≥9.75个/c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负离子浆发生器,包括介质板,介质板上设置有多个单元介质阻挡放电组件;单元介质阻挡放电组件包括第一单元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和第二单元介质阻挡放电结构;第一单元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包括第一暴露电极和第一埋入电极,第二单元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包括第二埋入电极和第二暴露电极;第一暴露电极、第一埋入电极、第二埋入电极以及第二暴露电极设置在介质板上;第一埋入电极和第二埋入电极位于介质板内部,第一暴露电极和第二暴露电极位于介质板的表面。本发明通过优化电极结构设计以及埋入电极与暴露电极之间的配合方式解决了放电发生器净化效率低的问题,通过选用合适的介质材料以及电极排布方式解决了臭氧浓度高的问题。度高的问题。度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定强 朱文欢 王英萍 李昊宇 陈晓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众英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9
技术公布日:2022/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