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与流程

2022-02-19 07:51: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耳鼻喉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2.耳鼻咽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医学各科相互渗透和促进,拓展了耳鼻咽喉科的范畴,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外科,听力学及平衡科学,鼻内镜外科,鼻神经外科(鼻颅底外科),头颈外科,喉显微外科,嗓音与言语疾病科,小儿耳鼻咽喉科等的出现,大大丰富了耳鼻咽喉科的内容。
3.专利号cn201320644550.8提出了鼻腔清洗装置,包括充气部、连接管和弹性球囊,所述连接管与弹性球囊连通,所述充气部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上,所述弹性球囊的外部设置有清洗条,或者在所述弹性球囊上设置有多个与弹性球囊清洗凸起,所述清洗凸起上设置有软质材料层,可选的,所述清洗条为软质清洗条,可选的,所述弹性球囊为椭球形,并且长径与连接管平行设置,可选的,所述清洗条平行于所述弹性球囊的长径设置,或者所述清洗条与弹性球囊的长径呈0~60℃的夹角设置,可选的,所述清洗条的数量为多个,并且相互平行设置,相邻清洗条之间留有间隙;此专利解决了治疗人员直接用手指抠除鼻腔内的污物的问题,不仅不文明,不卫生,而且对鼻腔伤害大;但无法在进行清洗的同时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
4.专利号cn202020435385.5公开了一种鼻腔清洗装置,包括有装冲洗液的冲洗瓶、连接在冲洗瓶上的冲洗液输液管以及连接在冲洗输液管端部的冲洗喷头,还包括有用于接收冲洗废液的集液面罩、连接在集液面罩下端且与集液面罩连通的的集液管以及与集液管相连的用于收集冲洗废液的集液袋,所述集液面罩粘设在人脸的下颌部以及下巴位置,且所述集液面罩通过粘附带相扣接的方式固定在人后脑勺上,作为优选,所述集液面罩上具有用于接收冲洗废液的集液腔,所述集液腔为半椭圆形状,作为优选,所述集液面罩采用医用pp塑料材质制成,且其与人脸部相接处设有双层粘贴膜,作为优选,所述冲洗瓶上设有气囊件,所述气囊件通过输气管连通冲洗瓶,通过按压所述气囊件以使冲洗喷头喷出冲洗液;此专利解决了能够收集冲洗废液且具有排液的功能,减轻使用者佩戴的压力,使其使用更为舒适。
5.综上所述,现有的鼻腔清理装置,无法在进行清洗的同时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另外,如果清洗管过细,则水量就比较小,清洗效果很差,如果清洗管过粗,则将整个鼻腔堵塞,在清洗的过程中患者无法呼吸,会使患者产生极大的不适感。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包括安装机构和清洗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承接盘和支撑杆,所述承接盘的一侧设置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清洗机构活动连接,所述清洗机构包括弹性筒、外接清洗管和盛水壳,所述弹性筒的一侧连接外接清洗管,所述弹性筒的一侧贯穿盛水壳的一侧。
8.优选地,所述承接盘包括盘体和接触边环,所述盘体的下端面安装接触边环。
9.优选地,所述盘体的一侧连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衔接环和连接弯杆,所述连接弯杆的下端安装衔接环,所述连接弯杆的一侧与盘体边缘连接。
10.优选地,所述衔接环的内端安装于弹性筒的外圈,所述弹性筒包括筒体、气囊、清洗管、废料管和通孔,所述筒体的内腔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一侧与清洗管活动连接,所述清洗管的一侧安装废料管,所述清洗管的一侧开设通孔。
11.优选地,所述清洗管包括管体、内置腔和内置环,所述管体的内腔开设内置腔,所述内置腔的内腔壁阵列开设内置环。
12.优选地,所述盛水壳包括壳体、串联筒、边缘腔和辅助机构,所述壳体之间通过串联筒连接,所述壳体的边缘开设边缘腔,所述边缘腔的内腔贯穿开设辅助机构。
13.优选地,所述串联筒包括连通筒、连通孔和衔接腔,所述连通筒的一侧开设连通孔,所述连通筒的另一侧两端均开设衔接腔。
14.优选地,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安装片、串联弹片、衔接竖杆和连接管,所述安装片之间通过串联弹片连接,所述安装片的中间径向贯穿设置衔接竖杆,所述衔接竖杆的上下两端开设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侧与衔接腔活动连接。
15.优选地,所述清洗管贯穿连通孔进入连通筒的内腔,所述清洗管贯穿连通筒的顶端。
16.本发明提出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的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s1:医护人员将整体装置放置于患者的面部正面,将盛水壳的内腔放置于患者的下巴处,使患者的下巴与辅助机构的上端面接触,调整连接弯杆的长度,使盘体安装于患者头部的顶端,利用接触边环的下端与患者头部接触,此时通过盛水壳与承接盘为支点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按压一侧的安装片,使安装片带动串联弹片向另一侧的安装片移动,从而使串联弹片进入衔接竖杆中,实现对衔接竖杆的封堵,避免在对鼻腔清洗时,清洗水通过连接管流出,随后将清洗管插入患者的鼻腔内;
18.s2:通过外接清洗管外接清洗水进入气囊的内腔,医护人员手动按压气囊的外壁,使气囊内的清洗水通过清洗管进入鼻腔内腔,通过连通孔的设置,使清洗管与连通筒之间存在一个稳定支点,清洗水进入管体内腔后,通过内置环的设置使管体中能够储存更多体积的清洗水,此时清洗水对患者鼻腔内进行喷射清洗;
19.s3:清洗后的清洗水向下流动,通过废料管至壳体的内腔,可通过壳体的开设,使清洗完成的废水进行临时储存;
20.s4:在完成一次清理后,松开气囊,清洗管中的水回流至气囊中,此时松开安装片,串联弹片带动安装片复位,实现对衔接竖杆的解封,气体依次经过下端连接管进入衔接竖杆中,并依次进入上侧连接管,最后通过清洗管进入鼻腔,便于患者进行换气。
21.s5:依次重复上述步骤,实现对对鼻腔的连续清洁处理。
22.有益效果
2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4.1、本发明提出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医护人员将整体装置放置于患者的面部正面,将盛水壳的内腔放置于患者的下巴处,使患者的下巴与辅助机构的上端面接触,调整连接弯杆的长度,使盘体安装于患者头部的顶端,利用接触边环的下端与患者头部接触,此时通过盛水壳与承接盘为支点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从而实现在进行清洗的同时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从而提高患者整体佩戴的舒适度。
25.2、本发明提出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通过外接清洗管外接清洗水进入气囊的内腔,医护人员手动按压气囊的外壁,使气囊内的清洗水通过清洗管进入鼻腔内腔,通过连通孔的设置,使清洗管与连通筒之间存在一个稳定支点,清洗水进入管体内腔后,通过内置环的设置使管体中能够储存更多体积的清洗水,此时清洗水对患者鼻腔内进行喷射清洗。
26.3、本发明提出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清洗后的清洗水向下流动,通过废料管至壳体的内腔,可通过壳体的开设,使清洗完成的废水进行临时储存,避免在清洗过程中废水无法处理的问题,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27.4、本发明提出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在完成清理后,松开气囊,清洗管中的水回流至气囊中,此时松开安装片,串联弹片带动安装片复位,实现对衔接竖杆的解封,气体依次经过下端连接管进入衔接竖杆中,并依次进入上侧连接管,最后通过清洗管进入鼻腔,便于患者进行换气,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承接盘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盛水壳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弹性筒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清洗管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发明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串联筒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发明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辅助机构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发明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安装片与串联弹片剖视图。
37.图中标号说明:1、安装机构;11、承接盘;111、盘体;112、接触边环;12、支撑杆;121、衔接环;122、连接弯杆;2、清洗机构;21、弹性筒;211、筒体;212、气囊;213、清洗管;2131、管体;2132、内置腔;2133、内置环;214、废料管;215、通孔;22、外接清洗管;23、盛水壳;231、壳体;232、串联筒;2321、连通筒;2322、连通孔;2323、衔接腔;233、边缘腔;234、辅助机构;2341、安装片;2342、串联弹片;2343、衔接竖杆;2344、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3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
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1.请参阅图1

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42.实施例1
43.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包括安装机构1和清洗机构2,安装机构1包括承接盘11和支撑杆12,承接盘11的一侧设置支撑杆12,支撑杆12的另一端与清洗机构2活动连接,清洗机构2包括弹性筒21、外接清洗管22和盛水壳23,弹性筒21的一侧连接外接清洗管22,弹性筒21的一侧贯穿盛水壳23的一侧,承接盘11包括盘体111和接触边环112,盘体111的下端面安装接触边环112,盘体111的一侧连接支撑杆12,支撑杆12包括衔接环121和连接弯杆122,连接弯杆122的下端安装衔接环121,连接弯杆122的一侧与盘体111边缘连接,医护人员将整体装置放置于患者的面部正面,将盛水壳23的内腔放置于患者的下巴处,使患者的下巴与辅助机构234的上端面接触,调整连接弯杆122的长度,使盘体111安装于患者头部的顶端,利用接触边环112的下端与患者头部接触,此时通过盛水壳23与承接盘11为支点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将清洗管213插入患者的鼻腔内,通过外接清洗管22外接清洗水进入气囊212的内腔,医护人员手动按压气囊212的外壁,使气囊212内的清洗水通过清洗管213进入鼻腔内腔,通过连通孔2322的设置,使清洗管213与连通筒2321之间存在一个稳定支点,清洗水进入管体2131内腔后,通过内置环2133的设置使管体2131中能够储存更多体积的清洗水,此时清洗水对患者鼻腔内进行喷射清洗。
44.实施例2
45.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衔接环121的内端安装于弹性筒21的外圈,所述弹性筒21包括筒体211、气囊212、清洗管213、废料管214和通孔215,所述筒体211的内腔安装有气囊212,所述气囊212的一侧与清洗管213活动连接,所述清洗管213的一侧安装废料管214,所述清洗管213的一侧开设通孔215,清洗管213包括管体2131、内置腔2132和内置环2133,管体2131的内腔开设内置腔2132,内置腔2132的内腔壁阵列开设内置环2133,盛水壳23包括壳体231、串联筒232、边缘腔233和辅助机构234,壳体231之间通过串联筒232连接,壳体231的边缘开设边缘腔233,边缘腔233的内腔贯穿开设辅助机构234,串联筒232包括连通筒2321、连通孔2322和衔接腔2323,连通筒2321的一侧开设连通孔2322,连通筒2321的另一侧两端均开设衔接腔2323,辅助机构234包括安装片2341、串联弹片2342、衔接竖杆2343和连接管2344,安装片2341之间通过串联弹片2342连接,安装片2341的中间径向贯穿设置衔接竖杆2343,衔接竖杆2343的上下两端开设连接管2344,连接管2344的另一侧与衔接腔2323活动连接,清洗管213贯穿连通孔2322进入连通筒2321的内腔,清洗管213贯穿连通筒2321的顶端,清洗后的清洗水向下流动,通过废料管214至壳体231的内腔,可通过壳体
231的开设,使清洗完成的废水进行临时储存,避免在清洗过程中废水无法处理的问题,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在完成清理后,下侧连接管2344的底端与外界连通。
46.为了更好的展现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的清洗方法,本实施例现提出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的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7.s1:医护人员将整体装置放置于患者的面部正面,将盛水壳23的内腔放置于患者的下巴处,使患者的下巴与辅助机构234的上端面接触,调整连接弯杆122的长度,使盘体111安装于患者头部的顶端,利用接触边环112的下端与患者头部接触,此时通过盛水壳23与承接盘11为支点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按压一侧的安装片2341,使安装片2341带动串联弹片2342向另一侧的安装片2341移动,从而使串联弹片2342进入衔接竖杆2343中,实现对衔接竖杆2343的封堵,避免在对鼻腔清洗时,清洗水通过连接管2344流出,随后将清洗管213插入患者的鼻腔内;
48.s2:通过外接清洗管22外接清洗水进入气囊212的内腔,医护人员手动按压气囊212的外壁,使气囊212内的清洗水通过清洗管213进入鼻腔内腔,通过连通孔2322的设置,使清洗管213与连通筒2321之间存在一个稳定支点,清洗水进入管体2131内腔后,通过内置环2133的设置使管体2131中能够储存更多体积的清洗水,此时清洗水对患者鼻腔内进行喷射清洗;
49.s3:清洗后的清洗水向下流动,通过废料管214至壳体231的内腔,可通过壳体231的开设,使清洗完成的废水进行临时储存;
50.s4:在完成一次清理后,松开气囊212,清洗管213中的水回流至气囊212中,此时松开安装片2341,串联弹片2342带动安装片2341复位,实现对衔接竖杆2343的解封,气体依次经过下端连接管2344进入衔接竖杆2343中,并依次进入上侧连接管2344,最后通过清洗管213进入鼻腔,便于患者进行换气。
51.s5:依次重复上述步骤,实现对对鼻腔的连续清洁处理。
52.综上所述:一种耳鼻喉科治疗用鼻腔清洗装置,包括安装机构1和清洗机构2,安装机构1包括承接盘11和支撑杆12,承接盘11的一侧设置支撑杆12,支撑杆12的另一端与清洗机构2活动连接,清洗机构2包括弹性筒21、外接清洗管22和盛水壳23,弹性筒21的一侧连接外接清洗管22,弹性筒21的一侧贯穿盛水壳23的一侧,医护人员将整体装置放置于患者的面部正面,将盛水壳23的内腔放置于患者的下巴处,使患者的下巴与辅助机构234的上端面接触,调整连接弯杆122的长度,使盘体111安装于患者头部的顶端,利用接触边环112的下端与患者头部接触,此时通过盛水壳23与承接盘11为支点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按压一侧的安装片2341,使安装片2341带动串联弹片2342向另一侧的安装片2341移动,从而使串联弹片2342进入衔接竖杆2343中,实现对衔接竖杆2343的封堵,避免在对鼻腔清洗时,清洗水通过连接管2344流出,随后将清洗管213插入患者的鼻腔内;医护人员手动按压气囊212的外壁,使气囊212内的清洗水通过清洗管213进入鼻腔内腔,通过连通孔2322的设置,使清洗管213与连通筒2321之间存在一个稳定支点,清洗水进入管体2131内腔后,通过内置环2133的设置使管体2131中能够储存更多体积的清洗水,此时清洗水对患者鼻腔内进行喷射清洗,清洗后的清洗水向下流动,通过废料管214至壳体231的内腔,可通过壳体231的开设,使清洗完成的废水进行临时储存,避免在清洗过程中废水无法处理的问题,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在完成清理后,松开气囊212,清洗管213中的水回流至气囊212中,此时松开安装片
2341,串联弹片2342带动安装片2341复位,实现对衔接竖杆2343的解封,气体依次经过下端连接管2344进入衔接竖杆2343中,并依次进入上侧连接管2344,最后通过清洗管213进入鼻腔,便于患者进行换气。
5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