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抗拉型控制电缆的制作方法

2022-02-18 15:52: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拉型控制电缆。


背景技术:

2.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其电气装备用电缆都需要一定的特殊要求。对于移动类电缆,不但要满足电气性能要求,而且有时需要抗拉、耐磨性、耐外界机械冲击力和柔软等性能。然而目前的抗拉型电缆主要采用金属丝和纤维绳等,多数放在导体和外护套之间,抗拉效果差,还会增加电缆的层数,使得电缆的重量大幅增加,不方便使用,而且自身还不具备耐压缓冲性能,很容易受到外界冲击力而发生损坏,使用寿命低。
3.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抗拉型控制电缆,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拉型控制电缆,从而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拉型控制电缆,包括:多根导体与单根钢芯,多根所述导体围绕所述钢芯布设,多根所述导体与单根所述钢芯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填充料,每根所述导体外挤包有内绝缘层,所述钢芯外绕包有内绕包层,多根所述导体与单根所述钢芯成缆后向外依次包覆有外绕包层、屏蔽层、缓冲层和外护套,所述缓冲层由缓冲带挤包而成,所述缓冲带包括缓冲带本体及设置在所述缓冲带本体对立两侧表面的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与所述缓冲带本体等长,所述弧形凸起沿所述缓冲带本体的宽度方向等距排列。
6.进一步地,所述导体采用紧压在一起的多根圆柱形镀锡铜构成。
7.进一步地,每根电缆中的所述导体的数量为3根。
8.进一步地,所述填充料的材质为非吸湿性网状结构的pp材料。
9.进一步地,所述内绝缘层和所述外护套均为低烟无卤阻燃绝缘料。
10.进一步地,所述屏蔽层为无氧铜丝编织层。
11.进一步地,所述外绕包层和所述屏蔽层之间还设置有阻火层。
12.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带本体对立两侧表面的弧形凸起对称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带本体沿自身宽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个中心孔道,所述中心孔道位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弧形凸起的对称轴上,所述中心孔道与所述缓冲带本体等长。
14.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孔道内设置有纤维束丝。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控制电缆的中心处设置钢芯,有效地提高了该控制电缆的抗拉伸性能,通过设置缓冲层,该缓冲层由缓冲带挤包而成,缓冲带
包括缓冲带本体和其对立表面设置的弧形凸起组成,柔性的弧形凸起在受到外力时会发生弹性形变,弧形凸起会被压扁,使得压力分散传递,使电缆在受力后能恢复圆整性,防止发生变形损坏,而且还能够对压力进行缓冲,使得外界冲击力不能直接作用到电缆内芯,从而有效保护了电缆内部结构,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年限。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抗拉型控制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缓冲带的横截面图。
19.附图标记:1、导体;2、钢芯;3、填充料;4、内绝缘层;5、内绕包层;6、外绕包层;7、屏蔽层;8、缓冲层;9、外护套;10、缓冲带本体;11、弧形凸起;12、阻火层;13、中心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如图1和2所示的抗拉型控制电缆,包括:多根导体1与单根钢芯2,多根导体1围绕钢芯2布设,多根导体1与单根钢芯2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填充料3,每根导体1外挤包有内绝缘层4,钢芯2外绕包有内绕包层5,多根导体1与单根钢芯2成缆后向外依次包覆有外绕包层6、屏蔽层7、缓冲层8和外护套9,缓冲层8由缓冲带挤包而成,缓冲带包括缓冲带本体10及设置在缓冲带本体10对立两侧表面的弧形凸起11,弧形凸起11与缓冲带本体10等长,弧形凸起11沿缓冲带本体10的宽度方向等距排列,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控制电缆的中心处设置钢芯2,有效的提高了该控制电缆的抗拉伸性能,通过设置缓冲层8,该缓冲层8由缓冲带挤包而成,缓冲带包括缓冲带本体10和其对立表面设置的弧形凸起11组成,通过设置弧形凸起11来撑起缓冲层8,而且柔性的弧形凸起11在受到外力时会发生弹性形变,弧形凸起11会被压扁,从而有效提高抗压强度,使得压力分散传递,使电缆在受力后能恢复圆整性,防止发生变形损坏,而且还能够对压力进行缓冲,使得外界冲击力不能直接作用到电缆内芯,从而有效保护了电缆内部结构,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年限,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缆尤其适用于龙门吊、吊车、挖掘机等重型机械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缆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装置的往复式运动,自身不会发生变形损坏,而且抗冲力好,使用寿命长。
22.更具体的,导体1采用紧压在一起的多根圆柱形镀锡铜构成,镀锡铜材质的导体不易发生氧化,长期使用过程中,信号传导好。
23.更具体的,每根电缆中的导体1的数量为3根,3根成型的电缆不易发生内部变形,而且作为常规的信号传递,数量正好满足。
24.更具体的,填充料3的材质为非吸湿性网状结构的pp材料,属于电缆行业常规使用填充料,在此不再赘述。
25.更具体的,内绝缘层4和外护套9均为低烟无卤阻燃绝缘料,属于环保型材料,用于保护内部结构。
2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屏蔽层7为无氧铜丝编织层,其中一方面起到信号屏蔽的效果,防止外界信号干扰,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材质,无氧铜丝编织的网状结构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电缆的抗拉伸性能。
2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外绕包层6和屏蔽层7之间还设置有阻火层12,阻火层12采用云母带材质,进一步提升了电缆的防火性能。
28.更具体的,缓冲带本体10对立两侧表面的弧形凸起11对称设置,缓冲带本体10沿自身宽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个中心孔道13,中心孔道13位于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凸起11的对称轴上,中心孔道13与缓冲带本体10等长,中心孔道13内设置有纤维束丝,通过设置中心孔道13来进一步增大缓冲带的最大变形量,而且通过在中心孔道13内增设纤维束丝,纤维束丝采用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材质,自身抗拉伸效果好,纤维束丝通过与缓冲带本体10粘结固定,又进一步提升了电缆整体的抗拉伸性能。
29.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抗拉型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导体(1)与单根钢芯(2),多根所述导体(1)围绕所述钢芯(2)布设,多根所述导体(1)与单根所述钢芯(2)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填充料(3),每根所述导体(1)外挤包有内绝缘层(4),所述钢芯(2)外绕包有内绕包层(5),多根所述导体(1)与单根所述钢芯(2)成缆后向外依次包覆有外绕包层(6)、屏蔽层(7)、缓冲层(8)和外护套(9),所述缓冲层(8)由缓冲带挤包而成,所述缓冲带包括缓冲带本体(10)及设置在所述缓冲带本体(10)对立两侧表面的弧形凸起(11),所述弧形凸起(11)与所述缓冲带本体(10)等长,所述弧形凸起(11)沿所述缓冲带本体(10)的宽度方向等距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型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采用紧压在一起的多根圆柱形镀锡铜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型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每根电缆中的所述导体(1)的数量为3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型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料(3)的材质为非吸湿性网状结构的pp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型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缘层(4)和所述外护套(9)均为低烟无卤阻燃绝缘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型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7)为无氧铜丝编织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型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绕包层(6)和所述屏蔽层(7)之间还设置有阻火层(1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型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带本体(10)对立两侧表面的弧形凸起(11)对称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拉型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带本体(10)沿自身宽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个中心孔道(13),所述中心孔道(13)位于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弧形凸起(11)的对称轴上,所述中心孔道(13)与所述缓冲带本体(10)等长。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拉型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道(13)内设置有纤维束丝。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拉型控制电缆,包括:多根导体与单根钢芯,多根导体围绕钢芯布设,多根导体与单根钢芯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填充料,每根导体外挤包有内绝缘层,钢芯外绕包有内绕包层,多根导体与单根钢芯成缆后向外依次包覆有外绕包层、屏蔽层、缓冲层和外护套,缓冲层由缓冲带挤包而成,缓冲带包括缓冲带本体及设置在缓冲带本体对立两侧表面的弧形凸起,弧形凸起与缓冲带本体等长,弧形凸起沿缓冲带本体的宽度方向等距排列,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抗拉伸、抗压、抗冲击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具备实用性。具备实用性。具备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飞 朱灵敏 吴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宇盛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6
技术公布日:2021/12/3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