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强度防渗水混凝土板材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10: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板材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高强度防渗水混凝土板材。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板材是预制的配筋混凝土板式构件,在房屋建筑中,主要有墙板、楼板和屋面板;这三种板有时可以互相通用,混凝土板材主要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两大类,也有的是应用其他配筋材料,如钢丝网、钢纤维或其他纤维等,传统的混凝土板之间的连接不够牢固,很容易发生渗水的现象。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防渗水混凝土板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高强度防渗水混凝土板材,包括板材主体,所述板材主体内中层为加固层,所述加固层包括空心钢板层和隔音层,所述隔音层为薄隔音板,且所述隔音层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隔音层分别固定在所述空心钢板层顶端和所述空心钢板层底端,所述空心钢板层内部为空心状,且所述空心钢板层内部固定设有若干组加固钢筋,每组所述加固钢筋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每组两个所述加固钢筋呈八字形设置,所述加固层顶端和所述加固层底端分别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混合槽,相邻的所述板材主体之间通过密封机构相连接,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板材主体外壁一侧的方形密封框和开设在所述板材主体外壁另一侧的方形密封槽,所述方形密封框插入所述方形密封槽内,且所述方形密封槽内壁粘贴有方形密封圈,所述方形密封槽和所述方形密封框之间设有副密封机构,所述板材主体外表面顶端和所述板材主体外表面顶端均固定设有防水油纸。
7.进一步的,所述混合槽内表面开设有向内侧凹陷的凹陷槽,所述凹陷槽均匀分布在所述混合槽内表面。
8.进一步的,所述副密封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方形密封槽内的方形插块,所述方形插块插入所述方形密封框内,所述方形插块外表面固定粘贴有副方形密封圈。
9.进一步的,所述板材主体一侧顶面开设有与所述方形密封槽相通的螺纹孔,所述方形密封框顶面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副螺纹孔。
10.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孔上匹配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顶端中心位置开设有梅花孔,所述螺纹孔为上宽下窄,且所述螺纹孔的上宽内侧镶嵌式设有橡胶密封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工作人员在需要将多个板材进行拼接施工时,工作人员可以将相邻的板材紧贴在一起,将其侧壁的方形密封框插入相邻的另一个板材主体侧壁的方形密封槽内,注意的是,在方形密封槽内壁粘贴有方形密封圈,此时方形密封圈则会包裹住插入内部的方形密封框
外表面,实现密封效果好的组装,方形密封圈可以有效防止连接处的渗水,方形密封框插入方形密封槽内后,通过另设的副密封机构进一步的增加连接处的防渗水能力,注意的是,板材主体内中层为加固层,加固层分为空心钢板层和隔音层,隔音层进而提高板材主体的隔音效果,空心钢板层为钢板材质,因此提高板材的坚固度,且将空心钢板层内部设置为空腔,因此增加板材的强度同时,可减轻板材的重量,在空心钢板层内部固定加固钢筋,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强板材的坚固度,使得板材能够更加耐用,提高了板材主体自身的整体强度,防水油纸的外表面光滑,加强了板材的防水性,通过两者结合使得板材主体在砌成墙体后提高了自身的整体强度,同时也提高了板材主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高强度防渗水混凝土板材的主视图;
15.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高强度防渗水混凝土板材的方形密封槽内部示意图。
16.附图标记:
17.1、板材主体;2、加固层;3、空心钢板层;4、隔音层;5、加固钢筋;6、混合槽;7、方形密封框;8、方形密封槽;9、方形密封圈;10、防水油纸;11、凹陷槽;12、方形插块;13、副方形密封圈;14、螺纹孔;15、副螺纹孔;16、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1.实施例一:
22.请参阅图1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高强度防渗水混凝土板材,包括板材主体1,所述板材主体1内中层为加固层2,所述加固层2包括空心钢板层3和隔音层4,所述隔音层4为薄隔音板,且所述隔音层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隔音层4分别固定在所述空心钢板层3顶端和所述空心钢板层3底端,所述空心钢板层3内部为空心状,且所述空心钢板层3内部固定设有若干组加固钢筋5,每组所述加固钢筋5的数量均为两个,且每组两个所述加固钢筋5呈八字形设置,所述加固层2顶端和所述加固层2底端分别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混合槽6,相邻的所述板材主体1之间通过密封机构相连接,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板材主体1外壁一侧的方形密封框7和开设在所述板材主体1外壁另一侧的方形密封槽8,所述方形密
封框7插入所述方形密封槽8内,且所述方形密封槽8内壁粘贴有方形密封圈9,所述方形密封槽8和所述方形密封框7之间设有副密封机构,所述板材主体1外表面顶端和所述板材主体1外表面顶端均固定设有防水油纸10。
23.实施例二:
24.请参阅图1,对于混合槽6来说,所述混合槽6内表面开设有向内侧凹陷的凹陷槽11,所述凹陷槽11均匀分布在所述混合槽6内表面。
25.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益效果:混合槽6内表面均匀分布凹陷槽11,板材主体1的部分本体也会进入混合槽6内,因此该设计,使其板材主体1和加固层2连接成一体,整体强度进一步的增大。
26.实施例三:
27.请参阅图1

2,对于副密封机构来说,所述副密封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方形密封槽8内的方形插块12,所述方形插块12插入所述方形密封框7内,所述方形插块12外表面固定粘贴副方形密封圈13。
28.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益效果:方形密封框7插入方形密封槽8内,此时的方形插块12也会插入方形密封框7内,在方形插块12外表面设置副方形密封圈13,此时的副方形密封圈13则会接触在方形密封框7内侧面,这样设计可以有效防止连接处的渗水。
29.实施例四:
30.请参阅图1

2,对于板材主体1来说,所述板材主体1一侧顶面开设有与所述方形密封槽8相通的螺纹孔14,所述方形密封框7顶面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14相匹配的副螺纹孔15。
31.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益效果:相邻的两个板材主体1组装后,此时的螺纹孔14和副螺纹孔15相对应,因此可配置螺钉插入两个孔内,使其板材之间的固定。
32.实施例五:
33.请参阅图2,对于螺纹孔14来说,所述螺纹孔14上匹配设有密封盖16,所述密封盖16顶端中心位置开设有梅花孔,所述螺纹孔14为上宽下窄,且所述螺纹孔14的上宽内侧镶嵌式设有橡胶密封圈。
34.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益效果:螺纹孔14设置为上宽下窄,可配置螺钉插入两个螺纹孔14和副螺纹孔15后,此时的配置螺钉位于螺纹孔14的下窄内,然后将密封盖16螺纹盖在螺纹孔14的上宽内侧,密封盖16就相当于一个螺纹圆形板,在密封盖16顶面中心位置开设有梅花孔,便于通过梅花工具将其密封盖16螺旋插入螺纹孔14的上宽内侧,在螺纹孔14的上宽内侧镶嵌式设有橡胶密封圈,此时的橡胶密封圈包裹住螺旋插入后的密封盖16环形边缘。
35.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6.在实际应用时,工作人员在需要将多个板材进行拼接施工时,工作人员可以将相邻的板材紧贴在一起,将其侧壁的方形密封框7插入相邻的另一个板材主体1侧壁的方形密封槽8内,注意的是,在方形密封槽8内壁粘贴有方形密封圈9,此时方形密封圈9则会包裹住插入内部的方形密封框7外表面,实现密封效果好的组装,方形密封圈9可以有效防止连接处的渗水,方形密封框7插入方形密封槽8内后,通过另设的副密封机构进一步的增加连接
处的防渗水能力,注意的是,板材主体1内中层为加固层2,加固层2分为空心钢板层3和隔音层4,隔音层4进而提高板材主体1的隔音效果,空心钢板层3为钢板材质,因此提高板材的坚固度,且将空心钢板层3内部设置为空腔,因此增加板材的强度同时,可减轻板材的重量,在空心钢板层3内部固定加固钢筋5,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强板材的坚固度,使得板材能够更加耐用,提高了板材主体1自身的整体强度,防水油纸10的外表面光滑,加强了板材的防水性,通过两者结合使得板材主体1在砌成墙体后提高了自身的整体强度,同时也提高了板材主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注意的是,加固层2上开设有混合槽6,板材主体1的部分本体也会进入混合槽6内,因此该设计,使其板材主体1和加固层2连接成一体,整体强度进一步的增大。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