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极片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10: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极片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电池极片的生产或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极片进行检测,以检测极片的尺寸,或检测极片是否有翻折、皱褶、损坏等情况,这些检测功能通常利用ccd相机实现。为减少误判或者尺寸检测误差较大等情况的发生,通常会在相机进行检测前,用一个压板压住极片,使极片处于较为平整的状态。用于压持极片的压板需要定期清洁,否则会污染极片或影响检测;现有的一些设备,压板拆卸方式繁琐,维护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极片检测装置,该极片检测装置能够压持极片并采集极片的图像,且用于压持极片的压持架拆装方式简便,压持架维护方便。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极片检测装置,包括:随动架,具有安装槽;压持架,能够沿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运动以进出所述安装槽;相机,用于采集所述极片的图像,且所述相机位于所述压持架远离所述极片的一侧;驱动机构,与所述随动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随动架朝靠近所述极片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压持架压持所述极片,且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随动架朝远离所述极片的方向运动,以解除所述压持架对所述极片的压持。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极片检测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极片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驱动机构驱动随动架运动,使压持架压持极片,极片被压持平整后,相机开始采集极片的图像;检测完成后,驱动机构驱动随动架运动,解除对极片的压持。使用者可以将压持架从安装槽中抽出,从而将压持架抽离随动架,随后便可对压持架进行清洁或其他维护工作;维护完成后,将压持架重新插入安装槽中即可。将压持架从安装槽中抽出即可拆下压持架,将压持架插入安装槽中即可重新将压持架安装回去,因此用于压持极片的压持架拆装方式简便,压持架维护方便。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片检测装置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随动架连接;所述固定件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伸入所述安装槽中,以阻碍所述压持架沿所述安装槽的长度方向运动。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持架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压持架的一端,所述把手供使用者的手部抓持。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随动架包括:运动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安装部,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所述安装部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运动部和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运动部能够靠近所述安装部以使所述弹性件压缩。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持架包括:基框,所述基框的一部分设置于
所述安装槽中;压板,与所述基框连接,所述压板透明,所述压板用于压持所述极片。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片检测装置还包括驱动安装架,所述驱动安装架包括:基板,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滑轨,与所述基板连接;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所述滑块与所述随动架连接。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安装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电机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能够转动;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输出轴连接;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随动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的一端,能够绕所述输出轴转动。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片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与所述随动架相互分离,所述第一固定架位于所述随动架远离所述极片的一侧,所述相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片检测装置还包括光源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所述第一固定架连接,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二固定架连接,且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相机的镜头和所述压持架之间,所述光源用于为所述相机提供照明。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极片检测装置还包括位移机构,所述位移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相机与所述位移机构连接,所述位移机构能够带动所述相机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移动。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极片检测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18.图2为极片检测装置的随动架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的极片检测装置的仰视图;
20.图4为压持架和安装部的装配方式示意图;
21.图5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2.图6为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与压持架的配合方式示意图;
23.图7为其中一侧的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另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与压持架的配合方式示意图;
25.图9为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26.图10为驱动机构处于某一状态下的简化示意图;
27.图11为图10中的驱动机构处于另一状态下的简化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01

第一固定架,102

相机,103

位移机构,104

驱动机构,105

驱动安装架,106

随动架,107

压持架,108

第二固定架,109

光源,110

固定件,201

运动部,202

直线轴承,203

弹性件,204

辅助杆,205

安装部,301

第一围设部,302

第二围设部,303

压板,304

把手,401

避让空间,402

安装槽,403

基框,501

导向轴,601

固定尾,602

固定头,603

第一安装孔,604

第二安装孔,701

电机,702

第一连接件,703

第二连接件,704

基板,705

滑轨,706

滑块,801

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2.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4.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极片检测装置。参照图1,极片检测装置包括随动架106、压持架107、相机102和驱动机构104。参照图4和图6,随动架106具有安装槽402,压持架107能够沿安装槽402的长度方向(可对应图4中的前后方向)运动以进出安装槽402,实现压持架107相对于随动架106的拆装。相机102用于采集极片的图像,采集到的图像会传输至处理器(未示出)中,处理器可以据此获取极片的尺寸,或判断极片是否有瑕疵,具体的图像处理算法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此处不详细介绍。驱动机构104与随动架106连接,驱动机构104用于驱动随动架106运动,压持架107插入安装槽402内时,可以与随动架106一同运动;驱动机构104能够驱动随动架106朝靠近极片的方向运动,以使压持架107压持极片,且驱动机构104能够驱动随动架106朝远离极片的方向运动,以解除压持架107对极片的压持。需要说明的是,极片被支撑结构支撑,支撑结构(未示出)可以是传送带或者其他类型的输送机构,也可以是一些具有放置平面的桌子;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压持极片,具体是指压持架107将极片压在支撑结构上(即,压持架107和支撑结构共同夹持极片)。以图1为例,若要使用极片检测装置,极片和支撑结构应均位于极片检测装置的下方,压持架107向下运动以压持极片,压持架107向上运动则解除对极片的压持。
35.该极片检测装置的检测流程大致如下:当极片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驱动机构104驱动随动架106运动,使压持架107压持极片,极片被压持平整后,相机102开始采集极片的图像;检测完成后,驱动机构104驱动随动架106运动,解除对极片的压持,极片随后离开极片检测装置。
36.参照图4,使用者(例如维护人员)可以将压持架107从安装槽402中抽出,从而将压持架107抽离随动架106,随后便可对压持架107进行清洁或其他维护工作;维护完成后,将压持架107重新插入安装槽402中即可。将压持架107从安装槽402中抽出即可拆下压持架107,将压持架107插入安装槽402中即可重新将压持架107安装回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片检测装置,用于压持极片的压持架107拆装方式简便,压持架107维护方便。
37.参照图2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极片检测装置还包括固定件110,固定件110与随动架106连接,且固定件110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伸入安装槽402中并抵持压持架107,从而阻碍压持架107沿安装槽402的长度方向运动。固定件110用于固定压持架107相对于随动架106的位置,以免在随动架106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压持架107受到震动而偏离初始位置,从而避免压持架107压持位置不当而影响极片检测。
38.具体来说,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10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头602和固定尾601,固定尾601插入安装槽402内,以对压持架107进行固定,固定头裸露于随动架106的外部,供使用者的手部接触,以便使用者发力调整固定件110的位置。以图6的方向为例,向右推动固定件110,固定尾601会与压持架107的边缘抵持,固定尾601与压持架107之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压持架107沿安装槽402运动;当需要取出压持架107时,则向左拉动固定件110,解除固定件110与压持架107之间的相互抵持。
39.参照图6,固定尾601用于与压持架107接触的表面为一斜面,压持架107用于与固定尾601接触的表面亦为一斜面,在这种设置方式下,当固定尾601与压持架107抵持后,固定尾601施加于压持架107上的作用力会有一个朝下的分力,这一分力会使压持架107和随动架106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加,提高压持架107和随动架106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压持架107在安装槽402中的位置稳定性。此外,结合图4、图6和图7,随动架106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槽402,图6示出的为位于左侧的安装槽402,图7示出的为位于右侧的安装槽402。参照图7,位于右侧的安装槽402,安装槽402的其中一个槽壁设置为斜面(安装槽402类似于燕尾槽),这样同样是为了提高压持架107在安装槽402中的位置稳定性,具体原理与固定尾601、压持架107之间的斜面配合类似,此处不详细描述。
40.参照图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10还可以设置为螺钉、销等零件,对应地,压持架107和随动架106上均开设有供固定件110穿过的孔。随动架106上开设的供固定件110穿过的孔为第一安装孔603,压持架107上开设的供固定件110穿过的孔为第二安装孔604,若固定件110同时穿过第一安装孔603和第二安装孔604,固定件110能够与第二安装孔604的孔壁抵持,以阻碍压持架107沿安装槽402运动。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持架107包括基框403和压板303。基框403的一部分设置在安装槽402中,压板303与基框403连接,压板303透明。压板303为直接压持极片的部件,压板303透明可以减少对极片的遮挡,从而减少对图像采集的影响。基框403呈框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框403包括第一围设部301和第二围设部302,第一围设部301和第二围设部302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围设部301之间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围设部302之间间隔设置,且第一围设部30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不同的第二围设部302连接,第一围设部301和第二围设部302共同围设形成避让空间401;这种设置方式下基框403呈矩形,形状结构简单,便于制造。避让空间401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减少对极片的遮挡,二是用于容置压板303。
42.参照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持架107还包括把手304,把手304与基框403连
接,把手304位于整个压持架107的一端,把手304供使用者的手部抓持。设置把手304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施力点,便于抽出压持架107。
43.参照图2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随动架106包括运动部201、安装部205和弹性件203。其中,运动部201与驱动机构104连接,安装槽402开设在安装部205上,安装部205与压持架107连接。弹性件203可以设置为弹簧(图5中的弹簧为简化画法,弹簧用一个柱状部件简要示出,未具体示出弹簧的螺旋结构),弹性件203的两端分别与运动部201和安装部205连接,运动部201和安装部205相互靠近时,弹性件203会被压缩;例如,压持架107压持住极片后,压持架107和安装部205均会相对于放置极片的支撑结构静止,而随后运动部201仍会下压一段距离,这时弹性件203被压缩。弹性件203被压缩时,在弹性件203的弹力作用下,安装部205有朝远离运动部201运动的趋势,从而保证压持架107能够压紧极片,而且弹性件203对极片检测装置和支撑机构之间的碰撞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有利于减少极片检测装置和支撑结构的受损风险。
44.在随动架106设置有弹性件203的情况下,在一些实施例中,随动架106还包括直线轴承202、导向轴501和辅助杆204。直线轴承202能够相对于导向轴501滑动;导向轴501的下端与安装部205连接,导向轴501的上端与辅助杆204连接,直线轴承202部分嵌入运动部201中,辅助杆204能够与直线轴承202的顶部抵持,以防止导向轴501向下掉落而脱离直线轴承202(例如,随动架106和压持架107两者因自重向下运动至一定距离后,辅助杆204与直线轴承202的顶部抵持)。导向轴501穿设于运动部201中,直线轴承202套设在导向轴501的外部,弹性件203设置为弹簧的情况下,弹性件203亦套设在导向轴501的外部(图5中弹性件203遮挡了导向轴501的下半部分)。弹性件203本身容易发生形变,设置直线轴承202和导向轴501,能够为安装部205和运动部201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行导向,从而避免压持架107在压持极片时偏离预设位置。
45.参照图1,极片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101,第一固定架101位于随动架106远离极片的一侧,相机102与第一固定架101连接。第一固定架101与随动架106相互分离,第一固定架101可以相对于支撑结构静止,即,在检测过程中,随动架106和压持架107会来回运动,而第一固定架101以及安装在第一固定架101上的相机102保持不动。相机102不需要频繁移动,意味着相机102不易因频繁移动而导致相机102的镜头角度发生偏移,这有利于减少检测的误差。
46.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极片检测装置还包括位移机构103,位移机构103与第一固定架101连接,相机102与位移机构103连接,位移机构103能够带动相机102相对于第一固定架101移动,以调节相机102的视野范围(或图像采集范围)。位移机构103可以设置为手动操作的xy轴位移台(以图1的方向为例,xy轴位移台可以设置为用于调节相机102的左右位置和上下位置),xy轴位移台的具体结构属于自动化设备领域中的公知技术,此处不详细介绍。
47.参照图1,极片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架108和光源109,光源109与第二固定架108连接,第二固定架108与第一固定架101连接,且光源109位于相机102的镜头和压持架107之间。光源109用于为相机102提供照明,以保证相机102的图像采集范围的亮度,减少亮度不足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由于光源109与第二固定架108连接且第二固定架108与第一固定架101连接,光源109亦不需要频繁移动,以免光源109偏移而导致照明效果不佳。若从图1
的俯视角度来看,运动部201亦呈框状,光源109设置在运动部201的内部,这样可以使该极片检测装置的结构更紧凑,减少极片检测装置的体积。此外,第二固定架108位于光源109的侧部,这样设置不会遮挡相机102的视野。
48.参照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极片检测装置还包括驱动安装架105,驱动安装架105包括基板704、滑轨705和滑块706。基板704相对于支撑结构静止,基板704与驱动机构104连接;滑轨705与基板704连接,滑块706则滑动设置于滑轨705上,随动架106与滑块706连接(更具体为,随动架106的运动部201与滑块706连接)。基于滑块706和滑轨705之间的约束,滑轨705的延伸方向便是随动架106的运动方向,即,滑轨705和滑块706之间的配合为随动架106的运动进行导向。
49.参照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04包括电机701、第一连接件702和第二连接件703。电机701与基板704连接,电机701包括输出轴801(图8中未示出输出轴801,图9和图10中大致示出了输出轴801的位置),输出轴801能够转动;第一连接件702与电机701的输出轴801连接;第二连接件70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702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703的另一端与随动架106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接件703与第一连接件702连接的一端,能够绕输出轴801转动。
50.为便于解释,下面以图9至图11为例,并结合图中的具体方向介绍上述设置方式的驱动机构104的驱动原理,其中,图11可以看作图10中第一连接件702绕输出轴801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的状态。第二连接件703的上端与第一连接件702连接,第二连接件703的下端与随动架106连接;滑块706和滑轨705之间的约束,使随动架106沿上下方向往复运动,因此第二连接件703的下端亦只能沿上下方向运动。电机701驱动第一连接件702转动,第一连接件702的上端会绕输出轴801转动。输出轴801与第一连接件702的上端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且第一连接件702的上端和下端之间的距离也是固定的,因此,当电机701驱动第一连接件702转动时,第二连接件703的角度会发生变化,输出轴801与第二连接件703的下端之间的距离会因此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随动架106相对于基板704上下运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04也可以设置为丝杆滑块706机构,或者设置为气缸、油缸等。图8所示的这种驱动机构104较为简单,且所占据的高度较小,适用于纵向高度有较大限制的情况。
5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