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集成于空调格栅的装配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9:4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热利用领域,涉及一种装集成于空调格栅的装配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背景技术:

2.高层建筑中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通常安装在阳台外单独设置的平台上,这种方式不仅增加建筑的成本,而且安装位置存在一定的风险,另外,伴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兴起,传统的安装方式已不能适配装配式建筑,在建筑本体结构上装配集热器的常见结构是将集热器与阳台的栏杆集成,这种结构兼顾美观和光照,有一定的实用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栏杆是建筑物的防护设施,用集热器的真空管代替降低了栏杆结构的强度,其本身的防护性能大大降低,变得华而不实;再者,半截栏杆在很多建筑物上已经逐渐被取代,因为很多高层建筑建造时并未设计阳台,而设计阳台的建筑在装修时业主也会拆除栏杆换成整面玻璃来封阳台,即便没有拆除,被封在阳台外的集热器没有了维修空间,一旦出现爆裂等现象无法进行维修。除此之外即便保留栏杆式集热器其整体的受热面受阳台大小的制约,也很难满足家庭用水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缺陷,提供一种装集成于空调格栅的装配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为加大建筑的太阳能采光面提供了新的集成方式,结构合理不影响本身结构的日常使用。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集成于空调格栅的装配式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固定在上下横梁之间,所述集热器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多根真空集热管,所述多根真空集热管上下间隔排列、水平安装在第一、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面的对应位置设有与真空集热管一一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第一立柱为内部储水的中空结构,所述真空集热管端部的导热头位于第一立柱内;所述第一立柱上设有与储水箱连通的热水出口和冷水回流口。
6.进一步,所述热水出口开设在第一立柱的上部,所述冷水回流口开设在第一立柱的下部。
7.进一步,相邻真空集热管之间的间距为2

8cm。
8.进一步,所述上横梁的前侧边设有供阳光通过直射下方真空集热管的透光缺口。
9.进一步,所述储水箱为单个保温水箱,所述热水出口通过循环管连接在保温水箱的上部,所述冷水回流口通过循环管连接在保温水箱的下部。
10.进一步,所述储水箱由上下排列的第一单体水箱和第二单体水箱组成,热水接口与上侧的第一单体水箱连通,冷水回流口与下侧的第二单体水箱连通,第一、第二单体水箱之间通过连接管串联连通,储水箱的用水口开设在第一单体水箱的左侧上方、储水箱的上水口设在第二单体水箱的右侧下部。
11.进一步,所述热水接口通过一根循环管连接在第一单体水箱的左侧上部,冷水回流口通过一根循环管连接在第二单体水箱的右侧下部。
12.进一步,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单体水箱右侧下部、另一端从第二单体水箱的右侧上部伸进箱体内水平延伸至与第二单体水箱左内壁相距2

5cm处。
13.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4.本实用新型不改变空调格栅的本身结构,满足空调格栅本身使用要求的同时用集热管替代格栅片能够使空调格栅具备太阳能集热器的功能,改变原有集热器的安装方式,适配现有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方式,解决装配式建筑不能预安装太阳能的问题;集热管水平安装加热其中一侧立柱内的水与储水箱换热,结构合理紧凑,能够单独使用,与传统太阳能系统配合使用还能增加太阳能的采光面积;空调格栅位于空调的安装平台,真空集热管或者立柱等结构损坏时有充足的空间供维修人员维修,方便日常维保。
附图说明
15.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实施例集热器俯视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实施例1
19.如图1、3所示的集成于空调格栅的装配式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固定在上、下横梁7、8之间,集热器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和七根真空集热管3,七根真空集热管3上下间隔排列、水平安装在第一、第二立柱之间,安装方式与现有落水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管安装结构相同,安装孔是开设在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相对面的对应位置上,真空集热管采用超导管的导热结构,真空集热管3前端的导热头位于第一立柱1内,而第一立柱1为内部储水的中空结构,集热管受热超导管也就是铜管顶端的导热头便可加热第一立柱1内的水,第一立柱1上设有与储水箱4连通的热水出口5和冷水回流口6,与储水箱连通后形成热循环。整个空调格栅的朝阳面分布集热管实现集热的功能。
20.热水出口5开设在第一立柱1的上部,根据热水在上冷水在下的原理,立柱内的高温水先进入储水箱加热,冷水回流口6开设在第一立柱1的下部,回流的热水从下端进入第一立柱内,避免影响第一立柱上层热水的温度造成热损失,提高系统的热效率。
21.相邻真空集热管3之间的间距为8cm,满足空调使用时的散热需求。
22.上横梁7的前侧边设有供阳光通过直射下方真空集热管的透光缺口9,顶部不遮挡阳光,提高集热器的采热结构。
23.储水箱4为单个保温水箱,热水出口5通过循环管10连接在保温水箱左侧上部设有的用水口15上,冷水回流口6通过循环管10连接在保温水箱右侧下部设有的连接口上,储水箱的上水口16设在保温水箱的右侧下部,第一立柱内的水受热向上从热水出口进入保温水箱实现加热保温水箱内水的效果,水流在整个系统实现微循环,冷水从保温水箱的下部流出经循环管、冷水回流口进入第一立柱内实现热循环,使用时与冷水回流口连接的循环管上安装截止阀,在用水口15取水时关闭该截止阀能够防止该循环管内的冷水倒流进保温管
内。
24.实施例2
[0025] 如图2、3所示,在空调格栅上集成集热器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储水箱4由上下排列的第一单体水箱11和第二单体水箱12组成,是两个水箱组合的形式,因为空调格栅的受光面小,采用组合水箱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整个系统收集的热能,具体的是:
[0026]
热水出口5与上侧的第一单体水箱11连通,冷水回流口6与下侧的第二单体水箱12连通,第一、第二单体水箱之间通过连接管13串联连通,储水箱4的用水口15开设在第一单体水箱的左侧上方、储水箱4的上水口16设在第二单体水箱12的右侧下部,与集热器形成循环加热系统,集热器受热后的热水先进入第一单体水箱加热,而后进入第二单体水箱换热,阶梯式换热,保证第一单体水箱为高温水优先使用,最大限度利用余热加热第二水箱的水,提高整个系统的热效率。
[0027]
热水出口5通过一根循环管10连接在第一单体水箱11的左侧上部,根据热水在上的原理热水从顶部进入第一单体水箱内能够实现单个水箱内由上至下分层加热的效果,从上层取水时便能够实现热水最大取用率,冷水回流口6通过一根循环管10连接在第二单体水箱的右侧下部,储水箱的水温最低作为冷水回流点,避免箱体内冷热冲突造成的热损失,使用时在与冷水回流口6连接的循环管上安装截止阀,当用水口打开时关闭该截止阀,能够避免该循环管内的冷水回流。
[0028]
连接管1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单体水箱右侧下部、另一端从第二单体水箱的右侧上部伸进箱体内水平延伸至与第二单体水箱左内壁相距5cm处,这样第一单体水箱内的水进入第二单体水箱的上层且出水点避免与第二上单体水箱的上水口16同侧造成冷热冲突,同样实现分层加热提高热转换效率。其余未涉及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