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污水排放管道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2021-12-18 01: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污管道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污水排放管道支撑架。


背景技术:

2.污水管道等设置在地下的管道需要使用支撑架对其进行固定和支撑。
3.现有技术中的污水排放管,其埋设在地下,在使用的过程中,利用简易的支撑架对其进行固定支撑,但是由于污水排放管道容易受到外界压力的变化,而导致污水管道相邻两处产生形变,从而造成污水排放管道的破裂,引起污水外泄。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污水排放管道支撑架。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污水排放管道容易受到外界压力的变化,而导致污水管道相邻两处产生形变,从而造成污水排放管道的破裂,引起污水外泄的问题,提出的一种污水排放管道支撑架。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污水排放管道支撑架,包括支撑机构与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转动连接在支撑机构的顶端;所述防护机构的内部设置有内防护圈;所述内防护圈滑动连接在防护机构的内部;
7.所述防护机构由一号防护圈与二号防护圈组成;所述一号防护圈与二号防护圈的内部均开设有若干卡槽;所述一号防护圈的顶端契合连接二号防护圈上;所述一号防护圈的底端铰接在二号防护圈的底端;所述一号防护圈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契合块;所述二号防护圈的顶端开设有契合槽;所述契合块契合连接在契合槽内;由人力将防护机构拼接合拢,从而带动其内部的内防护圈对排污管道提供夹持的作用,使得排污管道被限位在防护机构内。
8.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片;所述一号防护圈与二号防护圈的侧壁中部均设置有限位圈;所述一号防护圈与二号防护圈的外侧斜下方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耳;内防护圈受到排污管道的带动进行晃动,并压缩位移一侧的弹性片,从而对内防护圈中的排污管道提供缓冲的作用,避免排污管道上相邻的两处位置受力不均产生挤压变形,导致排污管道破裂。
9.优选的,所述内防护圈的内圈上设置有橡胶圈;所述内防护圈的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孔连接在限位圈内;外力的介入,两侧的内防护圈相互靠拢,并对其中的排污管道进行夹持,且其内侧的橡胶圈能够对排污管道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由支撑架与铰接架组成;所述铰接架的底端滑动连接在支撑架上;所述铰接架的顶端转动连接在连接耳上;一号防护圈与二号防护圈分别向两侧转动,其外侧铰接的铰接架此时会向外侧滑动在底部的支撑机构中,实现对防护机构的支撑作用。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内壁上开设有对称的滑槽;所述铰接架的底端滑动连接在
滑槽内;所述防护机构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架的顶端;铰接架的底端滑动在支撑架上的滑槽内,对防护机构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
12.优选的,所述铰接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排放管道支撑架,通过将排污管道放置在防护机构中,并且排污管道套设在内防护圈的内部,其外侧壁受到橡胶圈的承托,能够对排污管道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管道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通过内防护圈滑动在限位圈上为排污管道提供缓冲减震的作用,从而避免管道相邻两处位置受力不均而导致管道破裂的风险。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排放管道支撑架,在安装管道时能够通过一号防护圈与二号防护圈之间的铰接将排污管道放置在内部的内防护圈之间,且在后续拼接好防护结构后,内防护圈能够对排污管道进行夹持,便于对排污管道进行支撑,且利用铰接在防护机构外侧的铰接架能够在安装排污管道时,对两侧的一号防护圈与二号防护圈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18.图2是实施例一中二号防护圈的立体图;
19.图3是图1的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4是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21.图例说明:
22.1、支撑机构;11、支撑架;12、滑槽;13、铰接架;131、滑杆;14、连接组块;15、弹簧;2、防护机构;21、一号防护圈;211、契合块;212、限位圈;213、弹性片;22、二号防护圈;221、契合槽;222、卡槽;224、连接耳;23、内防护圈;231、橡胶圈;23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
25.实施例一:
26.请参阅图1

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排放管道支撑架,包括支撑机构1与防护机构2;所述防护机构2转动连接在支撑机构1的顶端;所述防护机构2的内部设置有内防护圈23;所述内防护圈23滑动连接在防护机构2的内部;
27.所述防护机构2由一号防护圈21与二号防护圈22组成;所述一号防护圈21与二号防护圈22的内部均开设有若干卡槽222;所述一号防护圈21的顶端契合连接二号防护圈22上;所述一号防护圈21的底端铰接在二号防护圈22的底端;所述一号防护圈21的顶端固定
连接有契合块211;所述二号防护圈22的顶端开设有契合槽221;所述契合块211契合连接在契合槽221内。
28.工作时,安装排污管道时,由人力将防护机构2打开,即将一号防护圈21与二号防护圈22分离,此时一号防护圈21与二号防护圈22的底端铰接,且上端分离,由人力将排污管道放置在防护机构2内部的内防护圈23中,再由人力将防护机构2拼接合拢,从而带动其内部的内防护圈23对排污管道提供夹持的作用,使得排污管道被限位在防护机构2内。
29.所述卡槽22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片213;所述一号防护圈21与二号防护圈22的侧壁中部均设置有限位圈212;所述一号防护圈21与二号防护圈22的外侧斜下方均固定连接有连接耳224。
30.工作时,排污管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一定的晃动,此时与排污管道相连的内防护圈23受到排污管道的带动进行晃动,并压缩位移一侧的弹性片213,从而对内防护圈23中的排污管道提供缓冲的作用,避免排污管道上相邻的两处位置受力不均产生挤压变形,导致排污管道破裂。
31.所述内防护圈23的内圈上设置有橡胶圈231;所述内防护圈23的两侧中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32;所述连接杆232穿孔连接在限位圈212内。
32.工作时,内防护圈23分为两部分,其分别限位在两侧的一号防护圈21与二号防护圈22内部,并随着防护机构2进行位移,当排污管道放置在其中后,随着外力的介入,两侧的内防护圈23相互靠拢,并对其中的排污管道进行夹持,且其内侧的橡胶圈231能够对排污管道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
33.所述支撑机构1由支撑架11与铰接架13组成;所述铰接架13的底端滑动连接在支撑架11上;所述铰接架13的顶端转动连接在连接耳224上。
34.工作时,在安装排污管道时,需要将防护机构2打开,此时一号防护圈21与二号防护圈22分别向两侧转动,其外侧铰接的铰接架13此时会向外侧滑动在底部的支撑机构1中,实现对防护机构2的支撑作用。
35.所述支撑架11的内壁上开设有对称的滑槽12;所述铰接架13的底端滑动连接在滑槽12内;所述防护机构2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支撑架11的顶端。
36.工作时,铰接架13的底端滑动在支撑架11上的滑槽12内,对防护机构2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
37.所述铰接架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杆131;所述滑杆131滑动连接在滑槽12内。
38.实施例二:
39.请参阅图4所示,对比实施例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实施例一中的支撑架11中部还固定连接有连接组块14;所述连接组块14的两端侧壁上设置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侧的铰接架13侧壁上;工作时,当防护机构2向两侧展开时,铰接架13会滑动在底部的支撑架11中,此时弹簧15由初始状态转变为压缩状态,并在人力合拢防护机构2时,利用其自身的弹性势能助力防护机构2的闭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省力的作用。
40.工作原理:在初始阶段安装排污管道时,需要由人力先将防护机构2打开,即将一号防护圈21与二号防护圈22分离,此时一号防护圈21与二号防护圈22的底端铰接,其上端分离,再由人力将排污管道放置在防护机构2内部的内防护圈23中,其中内防护圈23分为两
部分,其分别限位在两侧的一号防护圈21与二号防护圈22内部,并随着防护机构2进行位移,当排污管道放置在其中后,随着外力的介入,两侧的内防护圈23相互靠拢,并对其中的排污管道进行夹持,且其内侧的橡胶圈231能够对排污管道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当排污管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一定的晃动,此时与排污管道相连的内防护圈23受到排污管道的带动进行晃动,并压缩位移一侧的弹性片213,从而对内防护圈23中的排污管道提供缓冲的作用,避免排污管道上相邻的两处位置受力不均产生挤压变形,导致排污管道破裂,安装完成后再由人力将防护机构2拼接合拢,从而带动其内部的内防护圈23对排污管道提供夹持的作用,使得排污管道被限位在防护机构2内,能够对排污管道起到有效的缓冲减震和支撑的作用。
4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