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内饰浮动成型切边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1-12-17 21: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内饰浮动成型切边模具。


背景技术:

2.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汽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之而产生的汽车模具的结构和功能也是日新月异,汽车模具对汽车行业的发展和和生产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
3.皮质或者软质塑料类汽车内饰在进行浮动压制成型后需要对边角进行切除操作,现有的切除方式多通过人工手持刀具进行切边操作,切边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浮动成型切边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汽车内饰浮动成型切边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下限位架以及上限位架,所述下限位架与上限位架之间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下模具相连,所述下模具的上侧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与上模具相连,所述上模具内设置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与上模具之间转动安装,所述内齿圈与直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直齿轮与转动电机相连,所述转动电机与上模具固定安装,所述内齿圈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设置有分切刀。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电机上设置有连接架,所述上限位架上设置有滑柱,所述连接架与滑柱之间套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限位架与上限位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上限位架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柱塞管,所述第一柱塞管内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推杆相连,所述推杆的上侧设置有支撑座,所述连接架与支撑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柱塞管与立柱内的第一导气管相连,所述第一导气管与第二导气管相连,所述第二导气管与第二柱塞管连接,所述第二柱塞管内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下模具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柱塞管与底座之间固定安装。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模具上设置有分切槽,所述分切槽与分切刀相互配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上限位架以及下限位架,结合安装座对下模具进行安装,通过顶
板进行安装升降电机,进而对上模具进行安装操作,实现浮动压制成型操作;通过在上限位架上设置第一柱塞管,进行安装第一活塞,配合连接架以及推杆、支撑座、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以及第二柱塞管、第二活塞实现对上模具与下模具的联动操作,提升浮动压制效果以及便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分离操作;通过在上模具内设置内齿圈,结合内齿圈以及直齿轮带动安装块内的分切刀转动,从而对成型产品的边缘进行分切操作,有效提升切边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一种汽车内饰浮动成型切边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一种汽车内饰浮动成型切边模具中内齿圈的俯视示意图。
15.图3为一种汽车内饰浮动成型切边模具中直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底座,2立柱,3下限位架,4安装座,5下模具,6第一弹簧,7上限位架,8第一柱塞管,9第一活塞,10推杆,11支撑座,12第二弹簧,13滑柱,14升降电机,140连接架,15顶板,16上模具,17内齿圈,18安装块,19分切刀,20直齿轮,21转动电机,22分切槽,23第一导气管,24第二导气管,25第二柱塞管,26第二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1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1.实施例1:
22.请参阅图1

3,一种汽车内饰浮动成型切边模具,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立柱2,所述立柱2上设置有下限位架3以及上限位架7,所述下限位架3与上限位架7之间设置有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与下模具5相连,所述下模具5的上侧设置有顶板15,所述顶板15上设置有升降电机14,所述升降电机14与上模具16相连,所述上模具16内设置有内齿圈17,所述内齿圈17与上模具16之间转动安装,所述内齿圈17与直齿轮20相互啮合,所述直齿轮20与转动电机21相连,所述转动电机21与上模具16固定安装,所述内齿圈17的外侧设置有安装块18,所述安装块18内设置有分切刀19。
23.具体的,通过下限位架3以及上限位架7对安装座4进行安装操作,从而对下模具5进行连接,通过顶板15对升降电机14进行安装,进而进行安装上模具16,通过上模具16以及下模具5实现对材料进行浮动压制成型操作。
24.更具体的,为了便于对角料进行切边操作,通过在上模具16内侧 设置内齿圈17,结合内齿圈17进行设置安装块18,安装分切刀19,通过直齿轮20以及转动电机21带动内齿圈17转动,从而带动分切刀19进行转动,进行切边操作。
25.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电机14上设置有连接架140,所述上限位架7上设置有滑柱13,所述连接架140与滑柱13之间套接。
26.进一步的,所述下限位架3与上限位架7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6,所述上限位架7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柱塞管8,所述第一柱塞管8内设置有第一活塞9,所述第一活塞9与推杆10相连,所述推杆10的上侧设置有支撑座11,所述连接架140与支撑座1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2。
27.具体的,通过在下限位架3以及上限位架7之间设置第一弹簧6,同时在上限位架7的上侧设置第一柱塞管8以及第一活塞9,配合推杆10,当升降电机14带动上模具16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塞9向下移动时,配合第二弹簧12实现浮动压制操作,有效保证了浮动压制的效果。
28.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具5上设置有分切槽22,所述分切槽22与分切刀19相互配合。
29.实施例2:
30.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实施例1作出的进一步改进和限定。
31.一种汽车内饰浮动成型切边模具,包括实施例1中的所有部件,还包括:
3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柱塞管8与立柱2内的第一导气管23相连,所述第一导气管23与第二导气管24相连,所述第二导气管24与第二柱塞管25连接,所述第二柱塞管25内设置有第二活塞26,所述第二活塞26与下模具5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柱塞管25与底座1之间固定安装。
33.具体的,通过在第一柱塞管8上设置第一导气管23,结合第二导气管24与第二柱塞管25相连,通过第二活塞26与下模具5连接,当上模具16向下移动时,下模具5在气动推动的作用下上移,从而提升压制效果,同时在压制完成后便于进行分离操作。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5.如图1

3所示,通过上限位架7以及下限位架3,结合安装座4对下模具5进行安装,通过顶板15进行安装升降电机14,进而对上模具16进行安装操作,实现浮动压制成型操作;通过在上限位架7上设置第一柱塞管8,进行安装第一活塞9,配合连接架140以及推杆10、支撑座11、第一导气管23、第二导气管24以及第二柱塞管25、第二活塞26实现对上模具16以及下模具5的联动操作,提升浮动压制效果以及便于上模具16和下模具5之间的分离操作;通过在上模具16内设置内齿圈17,结合内齿圈17以及直齿轮20带动安装块18内的分切刀19转动,从而对成型产品的边缘进行分切操作,有效提升切边效率。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