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缓冲释放植入器械的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2-17 21: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缓冲释放植入器械的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2.主动脉瓣狭窄主要由风湿热的后遗症、先天性主动脉瓣结构异常或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所致。患者在代偿期无症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大多有倦怠、呼吸困难(劳力性或阵发性)、心绞痛、眩晕或晕厥的症状,甚至会突然死亡。
3.主动脉瓣返流即主动脉瓣在心室收缩时开放,左心室内的血流进入主动脉射向全身,在心室舒张时候关闭,阻止主动脉内的血液返流回左心室,若发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在心脏舒张期主动脉瓣不能关闭严密,造成血液从主动脉逆流入左心室。
4.在主动脉瓣膜疾病的治疗方面,外科手术瓣膜置换术是传统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是这类疾病的患者多系高龄,同时有多器官疾病,身体条件难以接受外科手术,成为临床治疗无望的患者。此外,退化性主动脉瓣膜疾病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无法进行病因治疗,也无有效的方法遏制其发展,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理想的治疗主动脉瓣疾病的措施应既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又能延长其寿命。早年开展的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型术曾被用来治疗主动脉瓣狭窄,但无论是单中心的数据还是多中心的注册资料均发现其长期效果不佳。在国内,外科瓣膜置换术仍是一种主要的治疗选择。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开展了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取得到一些突破性的进展。为需要外科瓣膜置换的高危老年性主动脉瓣退行性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2002年,cribier等成功进行了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迄今为止,全球已经完成超过5万例tavr手术,世界各地的研究均表明:对于无法进行外科换瓣或外科换瓣存在高风险的患者,这项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尽管进行tavr手术的多为高风险患者,但术后30天存活率高于90%,tavr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5.但目前自体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仍然被列为tavr术的禁忌症。主要原因在于,植入器械瓣膜的准确定位和精确释放是tavr手术中最为关键的技术点。主动脉瓣上有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瓣下毗邻二尖瓣,如果定位释放不准确,则可能出现冠脉堵塞或二尖瓣大量反流等致命的并发症。传统的tavr器械无论是sapien或者是corevalve均主要用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并不合适用于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现有技术中,针对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器械设计已经取得一定共识,例如国外的jenavalve、acurate,国内的j-valve,均是采用类似自体瓣叶定位件的结构,用于定位主动脉瓣的三个窦,这样有利于植入器械的准确定位植入。但是,以上器械目前仍多从经心尖入路,对患者创伤仍较大,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经皮植入。针对如何兼顾自体瓣叶定位件和鞘管过大的问题,国内学者和工程师们作出了一些概念上的尝试。
6.专利cn201180023133.5 公开了一种用于经皮部署带支架的假体心脏瓣膜(160)的输送系统(30),所述输送系统(30)包括:内部轴组件(34),所述内部轴组件包括提供联接结构(120)的中间部分,所述联接结构(120)构造成选择性地与假体心脏瓣膜(160)配合;输
送套管组件,所述输送套管组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内部轴组件 (34)上,所述输送套管组件包括管状的囊状件和输送轴,其中所述囊状 件从所述输送轴的远侧端部延伸,并且构造成压缩地包含与所述联接结构 (120)配合的假体心脏瓣膜(160);以及手柄(38),所述手柄(38)联接于所述内部轴组件(34)和所述输 送套管组件,所述手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近侧端部和远侧端部,所 述手柄(38)保持第一致动件(142a,144)和第二致动件(142b,150), 所述第一致动件(142a,144)选择性地将力施加于所述输送套管组件,所述第二致动件(142b,150)选择性地将力施加于所述内部轴组件(34),以使所述假体心脏瓣膜(160)缩回,所述第一致动件和所述第二致动件同 时地相对于所述手柄操作,以向所述输送套管组件和所述内部轴组件施加力,以促使将所述假体心脏瓣膜(160)重新捕获到所述囊状件中,所述第一致动件定位在所述近侧端部和所述远侧端部之间,并包括由所述外壳可滑动地保持的用户界面,所述用户界面在带槽开口中至少部分地延伸到所述外壳的外侧且在所述开口内相对于所述外壳在纵向方向上可滑动,其中所述第一致动件朝向所述远侧端部操作成将远侧力施加于所述囊状件,所述第二致动件定位在所述近侧端部处,其中所述第二致动件以与所述远侧 端部呈间隔开的关系而远离所述近侧端部操作成将近侧力施加于所述假体 心脏瓣膜。该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由于支架的释放是一个“支架长度缩短、逐渐向周向膨胀”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由于支架自身在恢复预设形态,因为会有一个较大的“回缩力”,如果输送系统的远端没有设置一个对支架释放的限制结构,就很有可能导致支架被提前释放,导致支架的释放不可控,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7.因此如何限制支架被提前释放、使得支架的释放过程可控、减少手术中的不确定因素、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成为目前医务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主动脉狭窄且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提供一种可限制支架提前释放的瓣膜输送系统。本发明解决了植入器械在恢复预设形态过程中提前释放的问题。
9.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可缓冲释放植入器械的输送系统,包括植入器械、内管、外鞘、近端控制释放装置和控制手柄,所述瓣膜输送系统还包括远端控制释放装置,所述植入器械一端与所述近端控制释放装置连接,所述远端控制释放装置包括限制鞘、拉头和限位件,所述限制鞘与所述内管远端连接,所述拉头和所述限位件被设置在所述内管上,所述拉头设置在所述限位件的远端侧,当所述植入器械与输送系统装载时,所述植入器械的另一端与所述拉头连接并被限制在所述限制鞘内,在操作所述控制手柄使得所述限制鞘向远端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拉头与所述限位件配合能缓冲释放所述植入器械的另一端并逐步脱离所述限制鞘。
10.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拉头能沿着所述内管轴向移动。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能够阻止所述拉头进一步往近端轴向移动。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近端控制释放装置固定连接或者所述限位件能沿着所述内管在所述近端控制释放装置与所述拉头之间轴向移动。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拉头与所述限位件固定连接或所述拉头与所述限位件分
离,当所述拉头与所述限位件分离时,所述拉头与所述限位件之间设置有台阶。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为套管件。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限位件至少一端与所述近端控制释放装置或拉头固定连接时,所述限位件为片件。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所述限位件为套管件时,所述限位件能对植入器械起到保护作用,由于植入器械在旋转时内部容易与内管发生摩擦,进而对植入器械造成一定的损伤,而表面光滑的限位件将内管与植入器械隔绝,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上均布设置有若干切纹,如此设计的好处在于:限位件也能适应一定的弯曲度,使得输送系统进入蜿蜒的血管内时,更便于调节以及适应。
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为管状构件。
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操作所述控制手柄使得所述限制鞘向远端移动且未完全脱离所述植入器械的另一端时,所述植入器械的另一端始终被所述拉头限制在所述限制鞘内。
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植入器械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拉头可拆卸连接。
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拉头上设置有限位凸起。
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孔孔径大于限位凸起直径。
2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近端控制释放装置包括连接件和控制丝。
2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传动件另一端的底座、若干个均布设置在底座上连接爪,所述连接爪上设置有孔状结构。
2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丝由直径为0.2mm-0.5mm的镍钛合金丝制作而成。
2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固定在所述连接件上。
2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拉头随着所述植入器械轴向收缩朝近端移动,所述拉头触及所述限位件后不再朝近端移动。
2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拉头固定连接。
2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拉头随着所述植入器械轴向收缩带动所述限位件一齐朝近端移动,所述限位件触及所述连接件后不再朝近端移动。
3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可单独轴向移动。
3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拉头随着所述植入器械轴向收缩朝近端移动,所述拉头触及所述限位件后,所述拉头带动所述限位件一起朝近端移动,直至所述限位件触及所述连接件,所述拉头与所述连接件不再朝近端移动。
3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瓣膜输送系统还包括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一端与所述控制手柄连接,所述调整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近端控制释放装置连接,当所述植入器械需要特定的周向位置时,操作所述控制手柄使得所述调整机构带动所述近端控制释放装置旋转,所述近端控制释放装置带动所述植入器械旋转,在此过程中,所述远端控制释放装置跟随所述植入器械一起旋转并与所述植入器械保持相对静止。
3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机构为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一端与所述控制手柄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近端控制释放装置连接。
3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管与所述远端控制释放装置之间设置有转动结构,操作所述控制手柄使得所述调整机构带动所述植入器械旋转并进一步带动所述远端控制释放装置旋转时,所述内管与所述外鞘均保持不动。
3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设置在内管上的凸台以及设置在控制释放装置内的凹槽,所述凸台被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3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结构可以是一个轴承,所述内管远端的端部套设在轴承内,轴承的外圈与远端控制释放装置固定,以操作所述控制手柄使得所述调整机构带动所述植入器械旋转并进一步带动所述远端控制释放装置旋转时,所述内管与所述外鞘均保持不动。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 区别于其他输送系统,本发明设置了远端控制释放装置,植入器械通过限位孔与拉头上的限位凸起连接,而拉头是可以在内管上轴向移动的,不仅可以适配轴向长度不同规格的植入器械,同时,由于限位件对拉头的限位作用,使得限制鞘向远端移动直至与植入器械分离的过程中,植入器械会进行轴向收缩,拉头能配合植入器械进行轴向移动,直至抵到限位件,限位件抵到近端控制释放装置,使得拉头配合限位件和近端控制释放装置给植入器械的远端一个轴向的作用力,使其与植入器械的轴向收缩力抵消,能逐步释放植入器械的收缩力,使得植入器械的释放更为可控;反观现有技术,输送器远端并无构件给予植入器械以轴向力,限制鞘在向远端移动过程中,植入器械径向扩张,轴向收缩,由于植入器械无法得到轴向力的控制,使得植入器械轴向收缩不可控,极易使得植入器械突然弹出控制释放装置,使得植入器械位置不可控;2.本发明的限位件可以是套管件,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限位件设置在内管与植入器械之间,避免植入器械在旋转时,内管与植入器械的内部发生摩擦,继而对植入器械造成损伤,限位件对植入器械起到保护作用;3.本发明的内管与限制鞘之间设置有转动机构,使得内管与限制鞘之间始终保持相对转动,当调整机构带动植入器械进行旋转时,由于植入器械与限制鞘内壁之间存在摩擦力,使得植入器械带动限制鞘旋转;同时内管又相对植入器械保持不动,使得植入器械在旋转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更小,便于调节;而如果内管与限制鞘固定连接,植入器械再旋转调整时会遇到更大的阻力,一方面由于内管要一起转动导致植入器械在旋转调整时会遇更大的阻力,另一方面内管既要推送限制鞘使得植入器械远端能释放同时又要随着植入器械进行旋转,导致输送系统的控制手柄结构设计会相当复杂,不利于医务人员的操作;4. 现有技术中通过直接旋转控制手柄达到调整/旋转植入器械的方案,由于外鞘与血管壁存在摩擦以及人体内血管的路程遥远且蜿蜒曲折,导致控制手柄与远端植入器械出的调整始终难以达到精准的传动,当植入器械需要特定的周向位置时,无法无法实现精确调控,而本发明设置了调整机构,通过操作控制手柄在保持外鞘不动的情况下,利用调整机构对植入器械实行周向位置的调整,实现精准调控,可以有效避开右无交界处(传导束位置),防止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传导阻滞、卒中等情况;同时也可以将网格较为稀疏的一面对准冠脉口,避免冠脉堵塞;又或者将带有定位件的植入器械精准入窦。
附图说明
38.图1a~1f为本发明限制鞘朝远端移动植入器械的过程示意图,其中图1c为图1b的局部放大图,图1e为图1d的局部放大图,图f为另一种实施方式。
39.图2a~2c为本发明限制鞘移动至植入器械限位孔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b为图1a的局部放大图,图2c为此时拉头的受力分析图。
40.图3a~3c为本发明拉头、限位件与连接件的多种实施方式的布局示意图。
41.图4a~4d为本发明植入器械远端与近端完全释放的过程示意图。
42.图5a~5c为本发明转动结构的多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43.图6a~6e为本发明拉头与限位件的多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44.图7a~7d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5.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46.附图中各数字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植入器械,11-限位孔,12-定位件,2-控制手柄,21-旋转件,22-抽丝旋钮,23-锁止旋钮,24-远端控制释放按钮,3-近端控制释放装置,31-连接件,32-控制丝,4-远端控制释放装置,41-限制鞘,42-拉头,43-限位件,421-限位凸起, 431-受力凸台,5-内管,6-调整机构,7-转动结构,71-凸台,72-凹槽,73-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8.本发明所述的近端是指接近手术操作者的一端,所述的远端是指远离手术操作者的一端。
49.具体实施例一: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a和1b所示,一种可限制支架提前释放的瓣膜输送系统,包括植入器械1、输送导管、近端控制释放装置3和控制手柄2,所述瓣膜输送系统还包括远端控制释放装置4,所述植入器械1一端与所述近端控制释放装置3连接,所述远端控制释放装置4包括限制鞘41、拉头42和限位件43,所述限制鞘41与所述内管5远端连接,所述拉头42和所述限位件43套设在所述内管5上,所述拉头42设置在所述限位件43的远端侧,当所述植入器械与输送系统装载时,所述植入器械1的另一端与所述拉头42连接并被限制在所述限制鞘41内,在操作所述控制手柄2使得所述限制鞘41向远端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拉头42与所述限位件43配合能限制所述植入器械1的另一端提前脱离所述限制鞘41;所述限位件43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如图1c和3a所示),所述限制鞘41向远端移动,所述植入器械1径向扩张,轴向收缩,所述拉头42随着所述植入器械1的轴向收缩在内管5上朝近端轴向移动,如图1d和1e所示(图1e中箭头为所述拉头42移动方向),当所述拉头42移动至触及所述限位件43,所述拉头42的近端得到所述限位件43的支撑,所述拉头42上的所述限位凸起421通过所述限位孔11使得所述植入器械1轴向受力平衡,如图2a~2c所示;当所述限制鞘41近端移动至靠近所述限位孔11处时,所述植入器械1朝径向和轴向扩张,所述限位孔11逐渐离开所述限位凸起421,实现所述植入器械1的远端的释放,如图4a和4b所示。
5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拉头42可在所上述限位件43外表面上轴向移动,如图1f所示(图中箭头为所述拉头42移动方向),所示限位件43上设有受力凸台431,所述拉头随着植入器械1轴向收缩而移动至所述受力凸台431处,所述受力凸台431提供给所述拉头42轴
向支撑力,所述拉头42与所述植入器械1受力平衡不再轴向移动。
5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手柄2上有旋转件21、抽丝旋钮22、锁止旋钮23和远端控制释放按钮24,如1b所示,所述旋转件21能操控所述调整机构6旋转(操控旋转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旋钮与螺杆的连接方式),所述抽丝旋钮22能操作所述控制丝32以实现连接件31与所述植入器械1近端的分离,所述远端控制释放按钮24可以操控所述远端控制释放装置4,所述锁止旋钮23能控制所述内管5与所述调整机构6之间实现相对转动或同步转动,如图1c所示。
5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植入器械1一端由所述近端控制释放装置3控制释放,所述近端控制释放装置3包括所述连接件31和所述控制丝32,所述植入器械1的近端通过所述控制丝32被限制在所述连接件31上,所述连接件31与所述调整机构6连接,操作所述控制手柄2转动所述调整机构6,调整机构6带动所述连接件31转动,所述连接件31带动所述植入器械1转动。
5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机构6为限位件,所述调整机构6采用医用级不锈钢材料制成。
5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5a和5b所示,所述内管5与所述限制鞘41之间设置有转动结构7,使得所述内管5与所述远端控制释放装置4之间实施保持相对转动,所述转动结构7包括设置在内管5上的凸台71以及设置在所述限制鞘41内的凹槽72,所述凸台71被设置在所述凹槽72中,当调整机构6带动植入器械1进行旋转时,由于所述植入器械1与所述限制鞘41之间存在摩擦力,使得所述植入器械1带动所述限制鞘41旋转;同属所述内管5保持不动,使得所述植入器械1在旋转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更小,便于调节。
55.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5c所示,所述转动结构7为一个轴承73,所述内管5远端的端部套设在轴承73内,所述轴承73的外圈与所述限制鞘41固定,以使得所述内管5与所述远端控制释放装置4之间始终保持相对转动。
5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如图1b所示,所述瓣膜输送系统具有控制手柄2,控制手柄2上设置有旋转件21、抽丝旋钮22和远端控制释放按钮24,分别控制调整机构6、控制丝32以及远端控制释放装置4;控制手柄2上还设置有锁止旋钮23,所述锁止旋钮23能控制所述内管5与所述调整机构6之间实现相对转动或同步转动;控制手柄2的远端配合连接有内管5、与内管5配合连接的限制鞘41,内管5与限制鞘41之间还配合连接有拉头42、调整机构6和近端控制释放装置3,所述近端控制释放装置3包括连接件31和控制丝32,所述植入器械1的近端通过控制丝32与连接件31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植入器械1的远端与远端控制释放装置4配合连接,所述拉头42上的限位凸起421穿过植入器械1的限位孔11;操作调整瓣膜输送系统使得植入器械1上的定位件12被释放至目标位置,操作所述锁止旋钮23使得所述内管5与所述调整机构6之间为相对转动的状态,操作所述远端控制释放按钮24,更具体地,操作限制鞘41朝远端轴向移动,被限制在限制鞘41的植入器械1逐渐恢复预设形状,所述植入器械1径向扩张,轴向收缩,所述植入器械1带动所述拉头42朝近端轴向移动,所述拉头42触及连限位件43后拉头42不再朝近端移动,如图2b所示,此时拉头42限制植入器械1轴向释放,所述植入器械1因得到轴向支撑不会发生提前释放,拉头42受力如图2c所示,拉头42近端得到限位件31的支撑力f1,拉头42远端在限位凸起421处得到植入器械1的轴向力f2,操作限制鞘41继续向远端继续移动
直至限位孔11,植入器械1限位孔11逐渐脱离拉头42上的限位凸起421,操作限制鞘41离开限位孔11,植入器械1远端得以完全释放,如图 4a和4b所示;操作所述抽丝旋钮22使得所述控制丝32脱离所述植入器械1与连接件31,所述植入器械1的近端不再限制在连接件31上,所述植入器械1完全释放于心内,如图4c和4d所示。
57.具体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不同,所述限位件43与所述连接件31分离(如图7a和7b所示),所述拉头42、所述限位件43与所述连接件31的布局关系如图3b所示,所述限制鞘41向远端移动,所述植入器械1径向扩张,轴向收缩,所述拉头42随着所述植入器械1的轴向收缩在内管5上朝近端轴向移动,所述拉头42与所述限位件43固定连接(如图6c所示),所述拉头42与所述限位件43共同轴向移动,所述限位件43移动至触及连接件31,所述限位件43近端得到所述连接件31的支撑,所述拉头42上的所述限位凸起421通过所述限位孔11使得所述植入器械1轴向受力平衡,如图7c和7d所示(图7d受力分析中将所述拉头42和所示限位件43视为整体);当所述限制鞘41近端移动至靠近所述限位孔11处时,所述植入器械1朝径向和轴向扩张,所述限位孔11逐渐离开所述限位凸起421,实现所述植入器械1的远端的释放。
58.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拉头和所述限位件均可在所述内管5上单独轴向移动(如图8所示),所述拉头42、所述限位件43与所述连接件31的布局关系如图3c所示,所述限制鞘41向远端移动,所述植入器械1径向扩张,轴向收缩,所述拉头42随着所述植入器械1的轴向收缩在内管5上朝近端轴向移动,所述拉头42移动至触及所述限位件43,所述拉头42推动所述限位件43进行轴向移动,所述限位件43移动至触及连接件31,所述限位件43近端得到所述连接件31的支撑,所述拉头42得到所述限位件43的支撑,所述拉头42上的所述限位凸起421通过所述限位孔11使得所述植入器械1轴向受力平衡。
59.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如图7a所示,所述瓣膜输送系统具有控制手柄2,控制手柄2上设置有旋转件21、抽丝旋钮22和远端控制释放按钮24,分别控制调整机构6、控制丝32以及远端控制释放装置4;控制手柄2上还设置有锁止旋钮23,所述锁止旋钮23能控制所述内管5与所述调整机构6之间实现相对转动或同步转动;控制手柄2的远端配合连接有内管5、与内管5配合连接的限制鞘41,内管5与限制鞘41之间还配合连接有拉头42、调整机构6和近端控制释放装置3,所述近端控制释放装置3包括连接件31和控制丝32,所述植入器械1的近端通过控制丝32与连接件31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植入器械1的远端与远端控制释放装置4配合连接,所述拉头42上的限位凸起421穿过植入器械1的限位孔11;操作调整瓣膜输送系统使得植入器械1上的定位件12被释放至目标位置,操作所述锁止旋钮23使得所述内管5与所述调整机构6之间为相对转动的状态,操作所述远端控制释放按钮24,更具体地,操作限制鞘41朝远端轴向移动,被限制在限制鞘41的植入器械1逐渐恢复预设形状,所述植入器械1径向扩张,轴向收缩,所述植入器械1带动所述拉头42朝近端轴向移动,所述限位件43因与所述拉头42固定而一齐移动,如图7b所示,此时拉头42限制植入器械1轴向释放,所述植入器械1因得到轴向支撑不会发生提前释放,所述拉头42和所述限位件43受力如图7d所示(图中将拉头42与限位件43视为整体),限位件43近端得到连接件31的支撑力f1,拉头42远端在限位凸起421处得到植入器械1的轴向力f2,操作限制鞘41继续向远端继续移动直至限位孔11,植入器械1限位孔11逐渐脱离拉头42上的限位凸起421,操作限制鞘41离开限位孔11,植入器械1远端得以完
全释放;操作所述抽丝旋钮22使得所述控制丝32脱离所述植入器械1与连接件31,所述植入器械1的近端不再限制在连接件31上,所述植入器械1完全释放于心内。
60.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