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主动式侧推气囊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3:3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汽车的安全配置零部件。


背景技术:

2.汽车的安全配置零部件是汽车安全性的核心部件。气囊是安全配置零部件中最常用和最主要的部件。目前主流车型都装备了正面气囊,中高端车型还装备了头部气囊、膝部气囊、侧面气囊等等。
3.在汽车碰撞事故中,对乘员伤害较大的是侧面碰撞。由于侧面仅有车门,车门的厚度有限无法安装大量的吸能结构,并且侧向的空间较小,乘员距车门的距离很近,在发生侧向碰撞时,对乘员造成的冲击较大。为了减小侧向碰撞的伤害,很多车型装备了侧气囊。在发生碰撞时,侧气囊弹出阻挡在乘员和车门之间,形成冲击缓冲。
4.侧气囊的激活方式与正面气囊类似,都是采用电子燃爆的方式激活。电子燃爆的激活方式是一种被动激活方式,在碰撞发生后,当碰撞强度达到预定值,电子燃爆装置激活,将气囊弹出。气囊弹出的速度非常快,在很短的时间内膨胀到足够的尺寸。由于气囊的弹出几乎是瞬间发生的,气囊本身也会对乘员产生冲击。在无预警的情况下,如果乘员距离车门较近,气囊弹出膨胀的瞬间对乘员的冲击也相当大,也会对乘员造成一定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主动式侧推气囊,在出现侧方碰撞预警时,先主动将乘员向内侧推动一小段距离,以减少侧气囊弹出时对乘员造成的冲击。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主动式侧推气囊,安装在座椅上,该主动式侧推气囊包括:充放气装置、导气管和气囊。气囊通过导气管连接到充放气装置。气囊设置在座椅的外侧方,充放气装置接收到触发信号,通过导气管对气囊充气,气囊膨胀,将座椅上的乘员推向座椅内侧。
7.在一个实施例中,充放气装置接收到释放信号,通过导气管放出气囊内的气体,气囊收缩。
8.在一个实施例中,充放气装置包括充气泵和泄气阀,触发信号触发充气泵启动,通过导气管为气囊充气,释放信号触发泄气阀,泄气阀打开,气囊内的气体经由导气管通过泄气阀排出。
9.在一个实施例中,气囊是多层折叠式气囊。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气囊安装在座椅外侧的肩膀护翼上,气囊膨胀,气囊占据座椅外侧与车门之间的空间,将乘员推向座椅内侧。
11.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信号是侧面碰撞预警信号。释放信号是预警消除信号或者泄气指令。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气囊膨胀后的横向尺寸为20mm~50mm。
13.本实用新型的主动式侧推气囊在接收到侧方碰撞预警信号时,主动对气囊充气,
利用气囊将乘员向内侧推动一小段距离,使得乘员和车门之间留出空间,这样侧气囊在弹出时预先留出了膨胀和弹出空间,可以减小气囊对乘员造成的冲击。该主动式侧推气囊具有充放气的功能,能够反复使用。
附图说明
14.图1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主动式侧推气囊的结构图。
15.图2a、图2b和图2c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主动式侧推气囊在座椅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16.图3揭示了安装了本实用新型的主动式侧推气囊与未安装该主动式侧推气囊的车辆在侧面碰撞测试中的人体模型承压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参考图1所示,图1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主动式侧推气囊的结构图。该主动式侧推气囊安装在座椅上,该主动式侧推气囊包括:充放气装置101、导气管102和气囊103。气囊103通过导气管102连接到充放气装置101。在一个实施例中,充放气装置101包括充气泵和泄气阀,充气泵用于给气囊充气,泄气阀用于给气囊放气。在一个实施例中,气囊103是多层折叠式气囊。多层折叠式气囊在充气后膨胀,在泄气后体积缩小以减小占用的空间。
18.图2a、图2b和图2c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主动式侧推气囊在座椅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气囊103设置在座椅的外侧方,此处座椅的外侧方是指座椅靠近车门的一侧,内侧方是指靠近中央扶手的一侧。具体而言,气囊103安装在座椅外侧的肩膀护翼201上。气囊103布置在肩膀护翼201的下端,这样气囊103在充气膨胀之后正好可以处于乘员的肩部的位置。充放气装置101安装在气囊的附近,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充放气装置101是安装在座椅上,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充放气装置也可以固定在其它的车身部件上。充放气装置101通过导气管102连接到气囊103。
19.该主动式侧推气囊的工作过程如下:
20.充放气装置101接收到触发信号,通过导气管102对气囊103充气,气囊膨胀,将座椅上的乘员推向座椅内侧。在一个实施例中,触发信号是侧面碰撞预警信号。充放气装置101接入到全车的通讯总线或者操作系统中,当碰撞预警装置感测到存在碰撞风险,会发出碰撞预警信号。充放气装置101关注的是侧面碰撞预警信号,如果侧面碰撞预警信号发出,则会触发充放气装置101中的充气泵启动,通过导气管为气囊充气。气囊膨胀后的横向尺寸为20mm~50mm。如前面所描述的,气囊103位于乘员外侧肩膀的位置,气囊膨胀后,膨胀的气囊会占据座椅外侧与车门之间的空间,从而将座椅上的乘员推向座椅内侧。更加具体地说,气囊103膨胀后会将乘员的上半身向内侧推。乘员的正常坐姿是上半身基本竖直,气囊膨胀后,由于膨胀后的气囊的横向尺寸为20mm~50mm,在气囊的作用下乘员外侧肩膀位置受到推力,上半身向内侧倾斜,乘员的坐姿处于略微向内倾斜的状态。这样,乘员的头部、颈部、肩部和胸部位置稍微远离车门,给侧气囊弹出留出了空间。同时,对于碰撞的情况而言,在头部、颈部、肩部和胸部位置留出更大的空间对于降低伤害有很好的正面意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侧面碰撞预警信号的产生不做探讨,对于该主动式侧推气囊而言,侧面
碰撞预警信号是一个触发信号,本实用新型关注的是主动式侧推气囊的结构和动作过程,侧面碰撞预警信号是直接从车辆总线或者操作系统上获取。
21.图3揭示了安装了本实用新型的主动式侧推气囊与未安装该主动式侧推气囊的车辆在侧面碰撞测试中的人体模型承压曲线图。在图3中,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人体模型承受的压力,虚线曲线表示没有主动式侧推气囊,仅有侧气囊的情况下人体模型的承压曲线,实线表示在安装了主动式侧推气囊,主动式侧推气囊和侧气囊共同作用下的人体模型的承压曲线。比较两条曲线可见,在没有主动式侧推气囊时,侧气囊没有触发时人体模型完全不承受压力,在侧气囊弹出时,由于电子燃爆激活的气囊弹出速度很快,人体模型的承压快速上升,并且承压的峰值较高。在配备了主动式侧推气囊时,主动式侧推气囊在接收到侧面碰撞预警信号后预先动作,气囊充气后先将乘员向内侧推动一小段距离,尤其是头部、颈部、肩部和胸部位置向内侧推动。因为主动式侧推气囊是充气的工作模式,所以人体模型的承压较为平缓,但是人体模型承压的时间提前了,在侧气囊没有开始工作之前,主动式侧推气囊就现开始工作。之后,在侧气囊触发时,由于此时乘员已经向内侧移动了一小段距离,与侧气囊之间的距离变大了,所以侧气囊弹出时对乘员的冲击会减小,所以实线的曲线比虚线的曲线平缓一些,人体模型承压的峰值也低一些。
22.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主动式侧推气囊被设计成可反复使用,在气囊充气后,还可以对气囊进行放气,使得气囊重新回到初始的状态,等待下一次继续使用。在一个实施例中,充放气装置101接收到释放信号,通过导气管102放出气囊103内的气体,气囊103收缩。释放信号触发充放气装置101中的泄气阀动作,泄气阀打开,气囊103内的气体经由导气管102通过泄气阀排出。在一个实施例中,释放信号是预警消除信号或者泄气指令。预警消除信号一般是由车辆的控制器发出,在发出侧面碰撞预警信号后,发现该侧面碰撞预警信号可能是误发,在确认碰撞风险消除以后,会发出预警消除信号。泄气指令一般是有乘员通过操作系统发出,可能是测试主动式侧推气囊的性能,在充气后进行放气。也可能是确实发生了碰撞,在碰撞消除之后,气囊收回。同样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释放信号的具体产生不做探讨。
23.本实用新型的主动式侧推气囊在接收到侧方碰撞预警信号时,主动对气囊充气,利用气囊将乘员向内侧推动一小段距离,使得乘员和车门之间留出空间,这样侧气囊在弹出时预先留出了膨胀和弹出空间,可以减小气囊对乘员造成的冲击。该主动式侧推气囊具有充放气的功能,能够反复使用。
24.本实用新型的主动式侧推气囊着眼于未来的主动安全领域,适用于预测碰撞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应用更广泛的情形。这是一款主动式动作的安全产品。克服了被动安全无预警动作的缺点,通过主动的侧推,让乘客远离撞击区域,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降低头部,肩部,肋骨,胸腔的伤害值。
25.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做出的类似变化或变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得出或者很容易便联想到的,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
最大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