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副驾上的娱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3: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装饰面板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汽车副驾上的娱乐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2021648071.x名称为《一种可拆装的汽车前门装饰面板》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拆装的汽车前门装饰面板,包括装饰面板,所述装饰面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屏幕框,所述屏幕框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屏幕框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柱,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屏幕,所述装饰面板的顶部设置有锁定按钮,所述装饰面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扶手,所述放置扶手的顶部设置有窗户升降器,所述放置扶手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位于窗户升降器的右侧。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避免了更换音乐时驾驶者分心,侧边设置屏幕便于副驾驶在长时间的驾驶中能够及时解闷,同时能够为多个手机进行充电。然而,该面板在副驾驶处应用功能仍然较少,使用不理想,因此该面板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应用功能多样,操作性、娱乐性强的汽车副驾上的娱乐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汽车副驾上的娱乐装置,包括能安装在副驾驶舱装饰板位置的面板,在所述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能触摸控制并能触控调节车载音量和车载空调温度的主显示屏和能显示车辆相关信息的辅助显示屏,所述辅助显示屏由n块小显示屏组成,n块小显示屏能轮流显示安全带、pm2.5、fm信号、wifi信号、当前日期、天气状况、喇叭音量、环境温度8种信息,在所述面板上还设置有固定信标显示区,在所述固定信标显示区中设置有能显示定速巡航启动、自动启停启动、应急指示灯、自动油门关闭、防侧滑关闭信息的m个指示灯,所述主显示屏、辅助显示屏、指示灯分别通过线路与相应的控制电路板相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线路与汽车内的车载总控电路板相连接,所述n、m是大于1的自然数。
5.作为改进,在所述面板上分布有面板通孔,每个面板通孔上密封封盖有相应的导光板,所述主显示屏、辅助显示屏、指示灯分别经透光胶贴合在各自导光板对应的面板后表面上,在主显示屏位置对应的面板通孔上覆盖有触摸膜片,所述触摸膜片经线路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所述主显示屏经相应的导光板贴合在触摸膜片上。
6.进一步改进,所述触摸膜片覆盖面板的后表面,所述主显示屏、辅助显示屏、指示灯分别经各自的导光板与触摸膜片相贴合。
7.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面板的后表面上设置有面板支架,所述主显示屏和辅助显示屏分别设置在面板支架和面板后表面之间的腔体中,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面板支架的后
表面上,所述控制电路板分别通过伸出面板支架的导线与主显示屏、辅助显示屏、指示灯、触摸膜片相连接。
8.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面板上设置有鼠标触摸板区,鼠标触摸集成模块贴合在鼠标触摸板区对应的面板后表面上,所述鼠标触摸集成模块通过线路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
9.作为改进,所述小显示屏有四个,四个小显示屏间隔分布在主显示屏下方的面板后表面上,四个小显示屏的面积相同,且每个小显示屏的面积是主显示屏面积的0.3~0.5。
10.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显示屏为5英寸tft触控显示屏,所述小显示屏为1.59英寸tft显示屏。
11.作为改进,所述指示灯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指示灯间隔分布在主驾驶舱显示控制屏安装位置下方的面板后表面上。
12.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can信号接口与车载总控电路板相连接。
13.作为改进,在主显示屏对应的面板前表面上设置有调节按钮,所述调节按钮通过线路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副驾驶舱对应的装饰面板位置处设置本娱乐装置,能使副驾驶位置上的使用人通过本娱乐装置实现主驾驶舱显示控制屏相同的汽车控制功能,给予副驾驶座位置上人员更大的车内环境控制权限,能实现对车载音量,车内空调温度等的调节,;本娱乐装置还能实时提示安全带、pm2.5、fm信号、wifi信号、当前日期、天气状况、喇叭音量、环境温度8种信息,娱乐效果更出色;本娱乐装置集成有触摸控制结构,通过触摸屏幕或鼠标控制区域或按钮实现对装置的控制,装置信息反馈及时,与用户交互效果好,采用新型的触摸结构触摸反应灵敏,且不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使用体验效果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16.图2为图1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17.图3是图1的俯视图;
18.图4是图3中沿a

a线的剖面图;
19.图5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
20.图6是图5的进一步结构分解图;
21.图7是图6的进一步结构分解图;
22.图8是图1安装在副驾驶舱装饰板位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4.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副驾上的娱乐装置,包括能安装在副驾驶舱装饰板位置的面板1,在面板1上设置有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显示屏包括能触摸控制并能触控调节车载音量和车载空调温度的主显示屏2和能显示车辆相关信息的辅助显示屏,辅助显示屏由n块小显示屏3组成,n块小显示屏3能轮流显示安全带、pm2.5、fm信号、wifi信号、当前日期、天气状况、喇叭音量、环境温度8种信息,在面板1上还设置有固定信标显示区4,在
固定信标显示区4中设置有能显示定速巡航启动、自动启停启动、应急指示灯、自动油门关闭、防侧滑关闭信息的m个指示灯5,主显示屏2、辅助显示屏、指示灯5分别通过线路与相应的控制电路板6相连接,控制电路板6通过线路与汽车内的车载总控电路板相连接,n、m是大于1的自然数。控制电路板6和车载总控电路板的具体电路结构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指示灯5可以是led灯。
25.在面板1上分布有面板通孔,每个面板通孔上密封封盖有相应的导光板11,主显示屏2、辅助显示屏、指示灯5分别经透光胶贴合在各自导光板11对应的面板1后表面上,在主显示屏2位置对应的面板通孔上覆盖有触摸膜片12,触摸膜片12经线路与控制电路板6相连接,主显示屏2经相应的导光板11贴合在触摸膜片12上。触摸膜片12覆盖面板1的后表面,主显示屏2、辅助显示屏、指示灯5分别经各自的导光板11与触摸膜片12相贴合。导光板11的具体结构和制作方法属于公知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透光胶采用oca胶,触摸膜片12采用tp触控膜,oca胶和tp触控膜属于公知技术,故也不再详细描述。
26.在面板1的后表面上设置有面板支架13,主显示屏2和辅助显示屏分别设置在面板支架13和面板1后表面之间的腔体中,控制电路板6设置在面板支架13的后表面上,控制电路板6分别通过伸出面板支架13的导线与主显示屏2、辅助显示屏、指示灯5、触摸膜片12相连接。在面板1上设置有鼠标触摸板区14,鼠标触摸集成模块7贴合在鼠标触摸板区14对应的面板1后表面上,鼠标触摸集成模块7通过线路与控制电路板6相连接。鼠标触摸集成模块7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均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
27.小显示屏3有四个,四个小显示屏3间隔分布在主显示屏2下方的面板1后表面上,四个小显示屏3的面积相同,且每个小显示屏3的面积是主显示屏2面积的0.3~0.5。主显示屏2为5英寸tft触控显示屏,小显示屏3为1.59英寸tft显示屏。tft指薄膜晶体管,tft触控显示屏和tft显示屏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是公知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
28.指示灯5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指示灯5间隔分布在主驾驶舱显示控制屏安装位置下方的面板1后表面上。控制电路板6通过can信号接口与车载总控电路板相连接。can是控制器局域网络的缩写,can信号通信原理及具体布线步骤属于公知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
29.在主显示屏2对应的面板1前表面上设置有调节按钮15,调节按钮15通过线路与控制电路板6相连接。
30.工作原理:5.0英寸主屏幕可以通过与tp触摸膜连接实现触控功能、可以显示及调节当前音量、可以显示及调节空调温度;可以通过bcm信号与车身通信连接,实现与中控屏同样的功能;4个小屏幕通过can信号通讯轮流显示安全带、pm2.5、fm信号、wifi信号、当前日期、天气状况、喇叭音量、环境温度8种信息,可以通过can信号与车身通信连接,显示实时信息;固定信标显示区可以实现定速巡航启动、自动启停启动、应急指示灯、自动油门关闭、防侧滑关闭信息传出,且面板伴有相应的灯光变化显示,可以通过can信号与车身通信连接,实时显示与车身端信息同步;鼠标触摸板区可以实现触摸功能,通过与控制电路板连接,可以控制主显示屏内容;固定信标区及温度控制按键采用新型可导通银浆线路实现触摸功能的工艺。具体的电路印刷工艺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描述。
31.部件设计实现方式:
32.1、主屏部分采用5.0寸屏幕,流明值达800,背部粘贴触控tp膜片实现触摸功能。主屏通过oca胶与导光板粘贴并与带有一定弧度的饰板件结合,通过控制电路板控制主屏内
容显示;
33.2、4个小屏幕采用1.59寸屏幕,该屏幕通过与对应的导光板的结合并粘接在带有弧度的饰板件上,通过与控制电路板排线连接实现显示内容;
34.3、固定信标区采用膜片上印刷银浆线路实现电容式触摸功能,采用传统pcb板与led灯结合实现发光,通过导光块导光实现触摸logo的发光效果,通过与控制电路板结合实现触摸灯光及相应的反馈;
35.4、鼠标板通过背部触控集成芯片实现触控,通过与控制电路板通讯结合实现控制温度及音量控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