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能够定量加压的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2: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设计属于无损检测和机械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定量加压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零件的制作和测试的过程当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往往要对零件进行无损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多数仍然是以人工的方式进行,观察现有技术人工的方式会出现很多弊端,比如我们需要将探头用手进行按压并且来回的进行位移,从而得到探头反射体的最高回波信号,在这个过程当中还要对探头的方向进行变动,从而抵消手工校准时候探头偏转的影响,这个过程将会需要重复多次,由于是人工进行压力的变化,故而不能保证其压力的变化、探头扭动时入射方向的变化、校准检测人员的熟练程度等都会对校准有很大影响,所以得到的校准结果存在很大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定量加压的夹持装置,其能够定量加压并且能够克服探头性能测试过程中因手持引起的不稳定问题,从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4.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定量加压的夹持装置,其包括支撑架、加压架和探头;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立杆和顶梁,所述立杆包括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所述立杆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立杆的侧面开设有供传力梁平移的位移孔,所述立杆的顶端开设有供所述顶梁固定的孔洞,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对立设置,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底部均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为正方形结构,所述顶梁与所述底座平行设置,所述顶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杆的顶端和所述第二立杆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顶梁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顶梁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孔洞,所述顶梁的中间为开设有供加压螺栓穿过的螺栓孔;所述加压架包括加压螺栓、压力传感器、传力梁、l型夹持杆和夹持螺栓,所述加压螺栓与所述顶梁紧密连接,所述传力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套设连接,所述传力梁为长方体结构在所述传力梁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供所述l型夹持杆平移的平移孔,所述l型夹持杆包括第一l型夹持杆和第二l型夹持杆,所述第一l型夹持杆和所述第二l型夹持杆对立设置,所述第一l型夹持杆和所述第二l型夹持杆的上端与所述传力梁套设连接,所述第一l型夹持杆和所述第二l型夹持杆均由连接杆和半圆夹持头作组合成,在所述连接杆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圆形板结构,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传力梁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夹持螺栓与所述第一l型夹持杆和所述第二l型夹持杆的中部位置紧密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l型夹持杆和所述第二l型夹持杆能夹紧所述探头。
6.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螺栓能根据探头的大小来控制所述第一l型夹持杆和所述第二l型夹持杆之间的间距。
7.进一步地,所述加压螺栓能通过所述传力梁将压力均匀的传递到所述探头上,并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获得测得数据。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l型夹持杆和所述第二l型夹持杆的半圆夹持头能进行自转,从而满足夹持探头所需要的角度。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加压架,并且对加压方向起导向作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1.1、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加压螺栓下方有压力传感器,便于控制每次测试时的压力大小,在使用时,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定量加压,并且设置有支撑架,能够克服探头性能测试过程中因手持引起的不稳定问题,从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12.2、本实用新型装置采用相同的两个l型杆相对放置,当旋转夹持螺栓时,由于此时l型杆中部的螺纹方向相反,因此两杆相互远离或靠近,从而实现夹持和松开探头的功能,调节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3.3、本实用新型装置的l型夹持杆的夹持头可沿连接细杆的轴线自由旋转,从而保证探头在受压时与试块表面充分接触。
14.4、本实用新型装置既可用手动方式加压,也将加压螺栓与电机连接实现自动加压控制。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适合多种探头的可定量加压的稳定夹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适合多种探头的可定量加压的稳定夹持装置的主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适合多种探头的可定量加压的稳定夹持装置的俯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适合多种探头的可定量加压的稳定夹持装置的侧视图。
19.主要附图标记:
20.支撑架1,加压架2,顶梁3,立杆4,底座5,加压螺栓6,压力传感器7,传力梁8,夹持螺栓9,l型夹持杆10,探头11,试块12。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22.如图1所示,一种能够定量加压的夹持装置,包括支撑架1、加压架2和探头11;支撑架包括底座5、立杆4和顶梁3,立杆4包括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立杆4为长方体结构,立杆4的侧面开设有供传力梁平移的位移孔,立杆4的顶端开设有供顶梁固定的孔洞,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对立设置,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底部均与底座5固定连接,底座5为正方形结构,顶梁3与底座5平行设置,顶梁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杆的顶端和第二立杆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顶梁3为长方体结构,顶梁3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孔洞,顶梁3的中间为开设有供加压螺栓6穿过的螺栓孔;加压架2包括加压螺栓6、压力传感器7、传力梁8、l型夹持杆10和夹持螺栓9,加压螺栓6与顶梁3紧密连接,传力梁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套设连接,传力梁8为长方体结构在传力梁8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供l型夹持杆10平移的平移孔,l型夹持杆10包括第一l型夹持杆和第二l型夹持杆,第一l型夹持杆和第二l型夹持杆对立
设置,第一l型夹持杆和第二l型夹持杆的上端与传力梁8套设连接,第一l型夹持杆和第二l型夹持杆均由连接杆和半圆夹持头作组合成,在连接杆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螺栓孔,压力传感器7为圆形板结构,压力传感器7与传力梁8的中部固定连接,夹持螺栓9与第一l型夹持杆和第二l型夹持杆的中部位置紧密连接,试块12设置在探头11的下方。
23.检测时,先根据所测探头横向尺寸调节夹持螺栓9,使l型夹持杆10相互远离至合适位置,放入探头11,使半圆夹持头大致对准探头中部,然后反向调节夹持螺栓9,夹紧探头11。然后调节加压螺栓6,同时读取压力传感器7输出的数值,达到所需压力之后即停止加压,从而保证每次测试时探头11与试块12之间的接触应力是恒定值。同时,l型夹持杆10的半圆夹持头进行自转,从而保证探头11在受压时与试块12的表面充分接触。
24.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定量加压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架、加压架和探头,所述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加压架,并对加压方向进行导向,所述探头借助于所述加压架进行加压及夹持;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立杆和顶梁,所述立杆包括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所述立杆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立杆的侧面开设有供传力梁平移的位移孔,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对立设置,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底部均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为正方形结构,所述顶梁与所述底座平行设置,所述顶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杆的顶端以及所述第二立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梁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顶梁的中间开设有供加压螺栓穿过的螺栓孔;所述加压架包括加压螺栓、压力传感器、传力梁、l型夹持杆和夹持螺栓,所述加压螺栓与所述顶梁连接,所述传力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套设连接,所述传力梁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传力梁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供所述l型夹持杆平移的平移孔,所述l型夹持杆包括第一l型夹持杆和第二l型夹持杆,所述第一l型夹持杆和所述第二l型夹持杆对立设置,所述第一l型夹持杆和所述第二l型夹持杆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传力梁套设连接,所述第一l型夹持杆和所述第二l型夹持杆均包括连接杆和半圆夹持头,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圆形板结构,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所述传力梁的中间位置,所述夹持螺栓与所述第一l型夹持杆和所述第二l型夹持杆的中部位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定量加压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型夹持杆和所述第二l型夹持杆能夹紧所述探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定量加压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螺栓根据探头的大小控制所述第一l型夹持杆和所述第二l型夹持杆之间的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定量加压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螺栓通过所述传力梁将压力均匀的传递到所述探头上,并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获得实时压力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定量加压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型夹持杆和所述第二l型夹持杆的半圆夹持头能进行旋转,从而满足夹持探头所需要的角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定量加压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螺栓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定量加压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的顶端以及顶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供所述顶梁固定的孔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设计属于无损检测和机械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定量加压的夹持装置,其包括支撑架和加压架;支撑架包括底座、立杆和顶梁,立杆为两根垂直固定于底座上的光杆,顶梁两端分别固定于立杆上部,与底座面平行,支撑架用于支撑加压架,并对加压方向起导向作用;加压架包括加压螺栓、压力传感器、传力梁、L型夹持杆和夹持螺栓;加压螺栓与顶梁通过螺纹连接;压力传感器固定于传力梁中部;传力梁两端开孔并分别穿过立杆;L性夹持杆上端与传力梁连接,用于从侧面夹持探头;夹持螺栓通过螺纹与L型夹持杆连接,用于对探头施加夹持力。本实用新型能保障探头与试块接触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探头耦合的可靠性。提高探头耦合的可靠性。提高探头耦合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驰 潘强华 郑晖 严志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04.28
技术公布日:2021/12/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