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折伞的中棒伸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2: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使用的伞具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多折伞开伞和收伞的中棒伸缩装置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自动开多折伞因为使用携带方便而广受欢迎,通用的自动开多折伞是通过在中棒套件内部设置开伞弹簧件来完成自动开伞的目的,开伞时速度快但是内部弹簧弹开时声音也很响,空弹也容易引起挤压中棒接触面导致中棒受损,而收伞时,操作者要用手部外力按压伞中棒套件,内部长弹簧压缩过程力度很强,造成使用者体验感极差。目前有的多折伞整体采用马达和多根拉线来控制中棒各管件的升降,这种结构的多折伞中拉线,尤其是最下层的拉线需要承受很大的拉力,使用时间长了容易损坏从而影响伞的使用寿命,而且较为耗电,经常出现因没电而无法打开和收拢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噪声小且省力省电的多折伞的中棒伸缩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多折伞的中棒伸缩装置,包括:从内至外依次由内管、中管和外管滑动套接而成的中棒,安装在所述外管顶部的上巢,滑动套接于中棒外的下巢,与内管底部固定连接的伞把,安装在所述伞把内的马达,用于开伞时拉动所述下巢上移的下巢拉线以及用于开伞时拉动所述外管向上伸展的外管拉线;
6.还包括:传动套管和旋丝杆;
7.所述传动套管为内侧壁设有内螺纹的中空结构,设在所述内管的内腔中,其一端与所述马达连接并由该马达带动转动、另一端与所述旋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旋丝杆固定连接于所述中管内,其外侧壁设有与传动套管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8.所述外管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轮座,该第一滑轮座上安装有滑轮;所述下巢拉线一端连接于内管处、另一端依次绕经安装在第一滑轮座处的滑轮和安装在下巢处的滑轮后连接于该第一滑轮座上。
9.所述中管顶部设有第二滑轮座,该第二滑轮座上安装有滑轮和可供所述下巢拉线和外管拉线通过的通孔;所述外管拉线一端连接于内管处、另一端依次绕经安装在该第二滑轮座上的滑轮和安装在外管底部的滑轮后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轮座上。
10.所述内管顶部内腔中固定有一套环,所述下巢拉线和外管拉线的端部穿设固定于该套环处。
1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多折伞的中棒伸缩装置,包括:从内至外依次由内管、中管和外管滑动套接而成的中棒,安装在所述外管顶部的上巢,滑动套接于中棒外的下巢,与内管底部固定连接的伞把,安装在所述伞把内的马达,用于开伞时拉动所述下巢上移的下巢拉
线;
12.还包括:传动套管和旋丝杆;
13.所述传动套管为内侧壁设有内螺纹的中空结构,设在所述内管的内腔中,其一端与所述马达连接并由该马达带动转动、另一端与所述旋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旋丝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管内,其外侧壁设有与传动套管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14.所述外管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三滑轮座,该第三滑轮座上安装有滑轮;所述下巢拉线一端连接于内管处、另一端依次绕经安装在该第三滑轮座处的滑轮和安装在下巢处的滑轮后连接于该第三滑轮座上。
15.所述第三滑轮座与所述旋丝杆顶部固定连接。
16.所述外管内安装有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底部与所述中管相抵。
17.所述内管顶部内腔中固定有一套环,所述下巢拉线的端部穿设固定于该套环处。
1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多折伞的中棒伸缩装置主要采用带内螺纹的传动套管和带外螺纹的旋丝杆配合来带动中棒管件之间的伸展和收缩,因此可大大减少工作时拉线所需要承受的拉力,拉线不易损坏,也更加省电和经久耐用;而相较于传统的采用开伞弹簧的结构,工作时噪声要小得多,收伞时无需用力压缩中棒,因而更加省力,具有更佳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折伞的中棒伸缩装置实施例一在开伞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外管和中管上段处的放大图;
21.图3为图1中中管下段和内管处的放大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收伞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在开伞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图6中外管和中管上段处的放大图;
26.图8为图6中中管下段和内管处的放大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在收伞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0.实施例一
3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折伞的中棒伸缩装置包括:中棒1、安装在中棒1顶部的上巢21、滑动套接于中棒1外的下巢22、与中棒1底部固定连接的伞把3、安装在所述伞把3内的马达41、用于开伞时拉动所述下巢22上移的下巢拉线81、用于开伞时拉动所述外管13向上伸展的外管拉线82、传动套管5和旋丝杆6。其中,所述中棒1从内至外依次由内管11、中管12和外管13套接而成,且所述内管11与中管12之间、中管12与外管13之间只能相对滑动但不能相对转动,所述上巢21固定在外管13顶部,内管11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伞把3内,伞骨9内端与上巢21和下巢22连接,通过下巢22的上下滑动可实现伞骨9的打开或
折叠。
32.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传动套管5为内侧壁设有内螺纹的中空结构,设在所述内管11的内腔中,其一端与所述马达4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丝杆6螺纹连接。所述马达41的输出轴处固定套设有一个中空状的固定套43,该固定套43固定插接于所述传动套管5内,起到连接马达41和传动套管5的作用,由此马达41可通过该固定套43带动传动套管5转动。
33.所述旋丝杆6固定连接于所述中管12内,其外侧壁设有与传动套管5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该旋丝杆6从所述传动套管5的上部进入其内腔且两者螺纹连接,所述马达41带动传动套管5转动从而可带动旋丝杆6以及与之固定连接的中管12相对于内管11向上或向下移动。
34.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所述外管13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滑轮座83,该第一滑轮座83上设有用于安装滑轮86的凹槽和用于供拉线固定的槽孔。所述中管12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二滑轮座84,该第二滑轮座84同时也与所述旋丝杆6的顶部固定连接,其上设有用于安装滑轮88的凹槽和供拉线穿过的槽孔。所述外管13的底部侧壁开设有一通孔,该通孔处卡扣有一滑轮盖组件131,该滑轮盖组件131内安装有滑轮89。所述内管11顶部内腔中固定有一个套环111,该套环111的中心孔可供旋丝杆6从中穿过,套环111两边还设有供拉线通过的槽孔,该套环111的设置还可防止传动套管5脱离内管11。
35.所述下巢拉线81的一端从所述套环111的一边槽孔处穿过并固定、另一端依次绕经第一滑轮座83处设置的滑轮86和下巢22处设置的滑轮87后再向上连接于该第一滑轮座83的槽孔处。所述外管拉线82的一端从所述套环111的另一边槽孔处穿过并固定、另一端依次绕经安装在第二滑轮座84上的滑轮88和安装在外管13底部的滑轮89后再向上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轮座83的槽孔处。这样绕线利用了联动滑轮组原理,拉线拉动下巢22或外管13时就会很省力。
36.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伞把3内还安装有电子控制组件42和用于安装电池的放置槽,用电池来给马达41供电。伞把3上还设有按钮31用来控制开收伞。
3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要开伞时,通过按压伞把3上的按钮31按压电子控制组件42释放电能驱动马达41转动传动套管5,因为内管11是被固定于伞把3上,该传动套管5带动旋丝杆6以及中管12相对于内管11向上移动伸展。此过程中,随着内管11顶部与中管12顶部之间的距离拉长,所述外管拉线82通过滑轮88和89向上拉动外管13底部使得该外管13相对于中管12向上移动,进一步地,随着中管12和外管13的上移,所述下巢拉线81通过滑轮86和87向上拉动下巢22使得伞骨9打开,当伞处于如图1所示的开伞状态时,马达41停止工作,伞维持在该开伞状态。
38.而要收伞时,再次按压伞把3上的按钮31按压电子控制组件42释放电能驱动马达41反向转动传动套管5,该传动套管5带动旋丝杆6以及中管12相对于内管11向下移动并收缩套合在内管11外。此过程中,随着内管11顶部与中管23顶部之间的距离缩短,外管13失去外管拉线82的拉力而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并套在中管12外,进一步地,下巢22也失去下巢拉线81的拉力而在伞骨9的收拢力和重力作用下向下移,进而通过下巢拉线81向上拉动内管11进一步加速了外管13、中管12与内管11之间的折叠套合,由于外管拉线82一端被固定在第一滑轮座83、另一端被固定在内管11顶部而形成相互的拉力牵制,这样中棒1的各管件就无法伸展开,当伞处于如图4所示的收伞状态时,马达41停止工作,伞维持在该收伞状态。
39.实施例二
40.如图6、图7、图8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大部分相同,同样包括:中棒1、安装在中棒1顶部的上巢21、滑动套接于中棒1外的下巢22、与中棒1底部固定连接的伞把3、安装在所述伞把3内的马达41、用于开伞时拉动所述下巢22上移的下巢拉线81、传动套管5和旋丝杆6。所述伞把3内也可进一步安装有电子控制组件42。
41.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旋丝杆6是固定于外管13内的,而且并不需要设置外管拉线82,也不需要设置第二滑轮座84,相应地,外管13底部也不需要设置滑轮等部件。如图7所示,所述外管13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三滑轮座85,该第三滑轮座85上安装有滑轮86。所述下巢拉线81一端穿设固定于所述内管11顶部套环111上开设的槽孔处、另一端依次绕经安装在该第三滑轮座85处的滑轮86和安装在下巢22处的滑轮87后再向上连接于该第三滑轮座85上。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三滑轮座85同时与所述旋丝杆6顶部固定连接,两者可以是分体式或一体式固定连接。
42.此外,所述外管13内还安装有压缩弹簧7,该压缩弹簧7顶部与第三滑轮座85相抵、底部与所述中管12相抵,可以防止开伞时中管12回缩至外管13内。
43.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要开伞时,通过按压伞把3上的按钮31按压电子控制组件42释放电能驱动马达41转动传动套管5,因为内管11是被固定于伞把3上,该传动套管5带动旋丝杆6以及外管13相对于内管11向上移动伸展,从而将外管13、中管12和内管11伸展开来,压缩弹簧9此时可辅助中管12与外管13之间的伸展防止回缩。此过程中,随着内管11顶部与外管13顶部之间的距离拉长,所述下巢拉线81通过滑轮86和87向上拉动下巢22使得伞骨9打开,当伞处于如图6所示的开伞状态时,马达41停止工作,伞维持在该开伞状态。
44.而要收伞时,通过再次按压按钮31使马达41反向转动传动套管5,从而传动套管5带动旋丝杆6以及外管13相对于内管11向下移动,所述中管12也随着向下移动,外管13、中管12和内管11逐渐压缩套合地一起,同时,下巢22也失去下巢拉线81的拉力而在伞骨9的收拢力和重力作用下向下移,由于下巢拉线81一端被固定在第三滑轮座85、另一端被固定在内管11顶部而形成相互的拉力牵制,这样中棒1的各管件就无法伸展开,当伞处于如图9所示的收伞状态时,马达41停止工作,伞维持在该收伞状态。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