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立柱堆垛机的制作方法

2021-12-15 11:5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堆垛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立柱堆垛机。


背景技术:

2.堆垛机是整个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核心设备,通过手动操作、半自动操作或全自动操作实现把货物从一处搬运到另一处。它由机架、水平行走机构、吊升机构、载货平台、伸缩货叉及电气控制系统构成。
3.现有技术中的堆垛机按结构来分,有单立柱堆垛机、双立柱堆垛机和梯形立柱堆垛机。但无论是哪一种结构的堆垛机,均只具有一个尺寸固定的载货平台。这就导致在进行某些长度较大的货物的搬运时,载货平台无法或不便容纳货物,导致搬运作业难以进行;而如果对堆垛机进行改装,不仅改装作业难度大,且需要进行高成本的定制,从而大大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搬运多种长度尺寸的货物的双立柱堆垛机。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立柱堆垛机,包括框架和承载台,框架设置于地面上,承载台包括第一载体、第二载体和第一调节组件,第一载体、第二载体和第一调节组件均设置于框架内,第一调节组件设置于第一载体与第二载体之间,第一调节组件两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载体与第二载体对称设置于第一调节组件两端,第一载体或第二载体连接于第一调节组件并相对于第一调节组件水平移动,从而调节第一载体与第二载体之间的水平距离。
6.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框架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二调节组件,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均可相对于地面水平移动,第二调节组件设置于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之间,第二调节组件两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对称设置于第二调节组件两端,第一框体或第二框体连接于第二调节组件并相对于第二调节组件水平移动,从而调节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之间的水平距离。
7.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一载体或第二载体包括侧栏和底梁,底梁连接于第一调节组件端部且相对于第一调节组件水平移动,侧栏固定连接于底梁远离第一调节组件的一端,侧栏通过外部吊升机构吊升并在框架内相对于框架沿铅垂线方向移动。
8.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框体或第二框体包括顶梁、支柱、底座和驱动部;底座设置于地面上且相对于地面水平移动,支柱固定连接于底座上且朝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顶梁固定连接于支柱远离地面的一端;顶梁或底座连接于第二调节组件的端部且相对于第二调节组件水平移动;驱动部设置于底座上且驱动底座相对于地面水平移动。
9.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一调节组件或第二调节组件包括限位板和滑动柱,限位板设置于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之间或第一载体与第二载体之间,滑动柱对称设置于限位板两端
且沿水平方向延伸,滑动柱活动连接于顶梁、底座或底梁朝向第一调节组件或第二调节组件的一端。
10.更进一步优选的,滑动柱侧壁开设至少两组通孔,两组通孔分别靠近滑动柱两端;顶梁、底座或底梁朝向第一调节组件或第二调节组件的端部侧壁对应开设有同样的通孔,顶梁、底座或底梁通过穿过通孔的紧固螺栓锁止固定于滑动柱上。
11.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一载体或第二载体还包括固定座,固定座设置于底梁或第一调节组件的滑动柱上并可拆卸;还包括伸缩叉车部件,伸缩叉车部件稳固设置于固定座上。
12.更进一步优选的,伸缩叉车部件至少有两组,且各组伸缩叉车部件等距设置。
13.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减震组件,减震组件设置于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的两个顶梁或两个底座相邻的端部之间;减震组件包括两个挡板、导向杆和两组定位杆,定位杆水平延伸且一端活动插接于顶梁或底座相邻的端部,挡板固定连接于定位杆另一端,两个挡板相对设置且彼此远离,两个挡板之间填充有弹性减震件,导向杆水平延伸,导向杆一端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挡板且另一端滑动插接于另一个挡板。
14.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框体或第二框体相对于第二调节组件水平移动的距离,不小于第一载体或第二载体相对于第一调节组件水平移动的距离。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立柱堆垛机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设置围成承载台的第一载体与第二载体分别连接于第一调节组件两端并相对于第一调节组件水平移动,从而实现了对于第一载体与第二载体之间水平距离的调节,有助于适配多种长度尺寸的货物的搬运,且设计合理,降低了改装难度。
17.(2)设置围成框架的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分别连接于第二调节组件两端并相对于第二调节组件水平移动,从而实现了对于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之间水平距离的调节,使框架更够根据承载台尺寸的变化进行调整,且设计合理,降低了改装难度。
18.(3)在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之间设置减震组件,能够大幅降低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相对移动时以及同步移动时相互之间存在的冲击力,从而降低框架损伤的风险,并提高了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移动的同步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堆垛机的正视面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堆垛机的另一状态的正视面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调节组件或第二调节组件的立体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4.图中:1、第一框体;11、顶梁;12、支柱;13、底座;14、驱动部;10、第二框体;2、第一载体;21、侧栏;22、底梁;23、固定座;20、第二载体;3、第一调节组件;31、限位板;32、滑动柱;33、通孔;30、第二调节组件;4、减震组件;41、挡板;42、导向杆;43、定位杆;5、伸缩叉车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所示,结合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立柱堆垛机,包括框架、承载台和伸缩叉车部件5,框架设置于地面上,伸缩叉车部件5设置于承载台上,承载台包括第一载体2、第二载体20和第一调节组件3。
27.其中,第一载体2、第二载体20和第一调节组件3均设置于框架内,第一调节组件3设置于第一载体2与第二载体20之间,第一调节组件3两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载体2与第二载体20对称设置于第一调节组件3两端,第一载体2或第二载体20连接于第一调节组件3并相对于第一调节组件3水平移动,从而调节第一载体2与第二载体20之间的水平距离。
28.由于承载台的长度适配于框架内部空间的长度,因此承载台的长度发生变化时,框架的长度也需要进行对应的调节。框架包括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10和第二调节组件30,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10均可相对于地面水平移动,第二调节组件30设置于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10之间,第二调节组件30两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10对称设置于第二调节组件30两端,第一框体1或第二框体10连接于第二调节组件30并相对于第二调节组件30水平移动,从而调节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10之间的水平距离。
29.优选的,第一框体1或第二框体10相对于第二调节组件30水平移动的距离,不小于第一载体2或第二载体20相对于第一调节组件3水平移动的距离,从而使框架的内部空间足够容纳承载台。
30.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手段实现。
31.其中,第一载体2或第二载体20包括侧栏21和底梁22,底梁22连接于第一调节组件3端部且相对于第一调节组件3水平移动,侧栏21固定连接于底梁22远离第一调节组件3的一端,侧栏21通过外部吊升机构吊升并在框架内相对于框架沿铅垂线方向移动。侧栏21抵近支柱12的侧壁会设置滑轮,通过滑轮抵触支柱12内壁有助于第一载体2或第二载体20的垂直移动。
3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载体2与第二载体20的两个侧栏21均连接于同一外部吊升机构,且外部吊升机构则会固定安装于第一框体1或第二框体10上,因此当第一载体2与第二载体20彼此远离时,需要放长外部吊升机构连接其中一个侧栏21的吊升绳以适配二者的距离。
33.而第一框体1或第二框体10包括顶梁11、支柱12、底座13和驱动部14;底座13设置于地面上且相对于地面水平移动,支柱12固定连接于底座13上且朝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顶梁11固定连接于支柱12远离地面的一端;顶梁11或底座13连接于第二调节组件30的端部且相对于第二调节组件30水平移动;驱动部14设置于底座13上且驱动底座13相对于地面水平移动。
34.需要说明的是,一般会在地面和吊顶铺设地轨和天轨,底座13滑动连接地轨而顶梁11滑动连接天轨,驱动部14同样设置于地轨上并连接底座13,从而驱动整个框架水平移动。由于本技术方案中将框架和承载台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因此在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10
上均设置驱动部14,一方面有助于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10同步移动,另一方面也能够使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10采用机动的方式相对移动;但实际上也可以仅在第一框体1或第二框体10上设置一个驱动部14。
35.如图1所示,结合图3,第一调节组件3或第二调节组件30包括限位板31和滑动柱32,限位板31设置于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10之间或第一载体2与第二载体20之间,滑动柱32对称设置于限位板31两端且沿水平方向延伸,滑动柱32活动连接于顶梁11、底座13或底梁22朝向第一调节组件3或第二调节组件30的一端。
36.设备运作时,需要保证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10之间相对稳定,以及第一载体2与第二载体20之间相对稳定,因此需要将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10锁止于第二调节组件30上,以及将第一载体2与第二载体20锁止于第一调节组件3上。滑动柱32侧壁开设至少两组通孔33,两组通孔33分别靠近滑动柱32两端;顶梁11、底座13或底梁22朝向第一调节组件3或第二调节组件30的端部侧壁对应开设有同样的通孔33,顶梁11、底座13或底梁22通过穿过通孔33的紧固螺栓锁止固定于滑动柱32上。
37.如图1所示,结合图4,还包括减震组件4,减震组件4设置于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10的两个顶梁11或两个底座13相邻的端部之间。由于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10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30且彼此通过紧固螺栓锁止实现固定连接,导致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10同步运动时会存在相互冲击,可能造成框架的损伤,也会对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10的运动同步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本技术方案配置减震组件4,以缓冲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10之间的相互冲击力。
38.其中,减震组件4包括两个挡板41、导向杆42和两组定位杆43,定位杆43水平延伸且一端活动插接于顶梁11或底座13相邻的端部,定位杆43具有位置锁止功能,从而当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10彼此远离时,两个挡板41的相对位置也能保持不变。
39.挡板41固定连接于定位杆43另一端,两个挡板41相对设置且彼此远离,两个挡板41之间填充有弹性减震件,导向杆42水平延伸,导向杆42一端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挡板41且另一端滑动插接于另一个挡板41,当第一框体1或第二框体10移动时,产生的冲击力会受到弹性减震件的缓冲而减弱。
40.另外,第一载体2或第二载体20还包括固定座23,固定座23设置于底梁22或第一调节组件3的滑动柱32上并可拆卸,伸缩叉车部件5稳固设置于固定座23上。
41.进一步,优选的,伸缩叉车部件5至少有两组,且各组伸缩叉车部件5等距设置;当第一载体2与第二载体20处于初始位置时,二者上均会设置有至少一个伸缩叉车部件5;当第一载体2与第二载体20彼此远离后,由于两个伸缩叉车部件5也彼此远离,可能造成无法正常叉起货物的问题,因此可以在底梁22设置固定座23与伸缩叉车部件5,从而增加伸缩叉车部件5的数量,从而实现叉起货物的目的。
42.工作原理:
43.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10以及第一载体2与第二载体20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框体1与第二框体10分别抵持于第二调节组件30的限位板31两端,而第一载体2与第二载体20分别抵持于第一调节组件3的限位板31两端。
44.需要调节承载台尺寸时,旋开锁紧于第一调节组件3和第二调节组件30的滑动柱32上的紧固螺栓,从而放开顶梁11、底座13和底梁22;通过手动或机动,将第一框体1与第二
框体10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至终止位置,同时将第一载体2与第二载体20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至终止位置,然后旋紧紧固螺栓锁止固定即可。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